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亚热带森林转换对地表凋落物现存量及其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
3
1
作者
吴捷录
张雪
+1 位作者
王宏宇
吴福忠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6-124,共9页
依托福建三明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观测研究站森林转换研究平台,在凋落物高峰期选择立地条件相对一致的以米槠为建群种的常绿阔叶林、次生林以及米槠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调查森林地表凋落物量及其组分(叶、枝、果、其他)与分解程度(未分...
依托福建三明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观测研究站森林转换研究平台,在凋落物高峰期选择立地条件相对一致的以米槠为建群种的常绿阔叶林、次生林以及米槠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调查森林地表凋落物量及其组分(叶、枝、果、其他)与分解程度(未分解层与半分解层),并分析米槠凋落叶的物理性状差异。结果表明:天然林转换为次生林和人工林后凋落物现存量分别显著降低了33.03%和63.19%,凋落叶占总现存量的相对比例分别下降了5.72%和4.85%,但凋落枝和其他部分的相对比例略有上升,改变了地表凋落物的组成格局。天然林转换为次生林后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凋落物量分别降低了37.49%和37.08%,相对比例基本不变;但转换为人工林后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凋落物量分别降低了51.75%和70.12%,半分解层相对比例下降了11.07%,表明人工林可能具有相对快速的凋落物分解过程。此外,森林转换显著改变了建群种米槠凋落叶的面积、周长等物理性状,其中比叶面积和叶组织密度的变异系数最大。可见,天然林转换后凋落量明显减少,半分解层凋落物量相对于未分解层下降更为明显,不利于森林凋落物归还到土壤,形成土壤有机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转换
凋落
物现存量
分解程度
凋落
叶性
状
人工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个亚热带树种凋落叶对模拟酸雨的缓冲性能及其控制因子
被引量:
1
2
作者
段萱
杨庆朋
+4 位作者
关欣
张伟东
陈波翰
王娇
赵峰侠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441-2448,共8页
探讨亚热带地区常见树种凋落叶的酸缓冲能力差异及其控制因子对森林恢复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以12种亚热带森林常见树种凋落叶为试材进行模拟酸雨浸提实验,通过测定凋落叶的物理化学初始性状以及浸提液的pH值和盐基离子含...
探讨亚热带地区常见树种凋落叶的酸缓冲能力差异及其控制因子对森林恢复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以12种亚热带森林常见树种凋落叶为试材进行模拟酸雨浸提实验,通过测定凋落叶的物理化学初始性状以及浸提液的pH值和盐基离子含量,分析凋落叶初始性状与酸缓冲能力的关联性,确定凋落叶缓冲酸雨的主要调控因子。结果发现:凋落叶均显著提高了模拟酸雨溶液的pH值。大部分阔叶树种,如香椿、檫木以及油桐酸缓冲能力(>4)明显优于针叶树种的杉木和马尾松。山乌桕虽是阔叶树种,但其酸缓冲能力最弱(<1)。浸提时间也显著影响不同凋落叶的酸缓冲能力。除马尾松凋落叶在浸提1 d时缓冲能力最高外,其他物种均在浸提5 d时缓冲能力达到最高。酸缓冲能力与凋落叶初始pH值呈正相关(浸提1 d、5 d、15 d时相关系数分别为0.84,0.80,0.83;P<0.05),与木质素含量呈负相关(浸提1 d、5 d、15 d时相关系数分别为-0.68,-0.75,-0.69;P<0.05)。逐步回归分析也证实了凋落叶初始pH值是最主要的酸缓冲能力控制因子。研究表明,凋落叶的初始性状可以很好地预测不同物种的酸缓冲能力,建议未来从酸缓冲能力角度筛选物种时优先考虑pH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雨
森林
凋落
物
凋落
叶性
状
酸缓冲能力
物种筛选
原文传递
题名
中亚热带森林转换对地表凋落物现存量及其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
3
1
作者
吴捷录
张雪
王宏宇
吴福忠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出处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6-124,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2101509,32171641,32271633)。
文摘
依托福建三明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观测研究站森林转换研究平台,在凋落物高峰期选择立地条件相对一致的以米槠为建群种的常绿阔叶林、次生林以及米槠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调查森林地表凋落物量及其组分(叶、枝、果、其他)与分解程度(未分解层与半分解层),并分析米槠凋落叶的物理性状差异。结果表明:天然林转换为次生林和人工林后凋落物现存量分别显著降低了33.03%和63.19%,凋落叶占总现存量的相对比例分别下降了5.72%和4.85%,但凋落枝和其他部分的相对比例略有上升,改变了地表凋落物的组成格局。天然林转换为次生林后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凋落物量分别降低了37.49%和37.08%,相对比例基本不变;但转换为人工林后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凋落物量分别降低了51.75%和70.12%,半分解层相对比例下降了11.07%,表明人工林可能具有相对快速的凋落物分解过程。此外,森林转换显著改变了建群种米槠凋落叶的面积、周长等物理性状,其中比叶面积和叶组织密度的变异系数最大。可见,天然林转换后凋落量明显减少,半分解层凋落物量相对于未分解层下降更为明显,不利于森林凋落物归还到土壤,形成土壤有机质。
关键词
森林转换
凋落
物现存量
分解程度
凋落
叶性
状
人工林
Keywords
forest conversion
the standing storage of litter
decomposition degree
leaf litter traits
plantation
分类号
S714 [农业科学—林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12个亚热带树种凋落叶对模拟酸雨的缓冲性能及其控制因子
被引量:
1
2
作者
段萱
杨庆朋
关欣
张伟东
陈波翰
王娇
赵峰侠
机构
山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森林生态与管理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会同森林生态实验站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出处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441-2448,共8页
基金
“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1YFD22013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77092,U22A20612)资助。
文摘
探讨亚热带地区常见树种凋落叶的酸缓冲能力差异及其控制因子对森林恢复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以12种亚热带森林常见树种凋落叶为试材进行模拟酸雨浸提实验,通过测定凋落叶的物理化学初始性状以及浸提液的pH值和盐基离子含量,分析凋落叶初始性状与酸缓冲能力的关联性,确定凋落叶缓冲酸雨的主要调控因子。结果发现:凋落叶均显著提高了模拟酸雨溶液的pH值。大部分阔叶树种,如香椿、檫木以及油桐酸缓冲能力(>4)明显优于针叶树种的杉木和马尾松。山乌桕虽是阔叶树种,但其酸缓冲能力最弱(<1)。浸提时间也显著影响不同凋落叶的酸缓冲能力。除马尾松凋落叶在浸提1 d时缓冲能力最高外,其他物种均在浸提5 d时缓冲能力达到最高。酸缓冲能力与凋落叶初始pH值呈正相关(浸提1 d、5 d、15 d时相关系数分别为0.84,0.80,0.83;P<0.05),与木质素含量呈负相关(浸提1 d、5 d、15 d时相关系数分别为-0.68,-0.75,-0.69;P<0.05)。逐步回归分析也证实了凋落叶初始pH值是最主要的酸缓冲能力控制因子。研究表明,凋落叶的初始性状可以很好地预测不同物种的酸缓冲能力,建议未来从酸缓冲能力角度筛选物种时优先考虑pH值。
关键词
酸雨
森林
凋落
物
凋落
叶性
状
酸缓冲能力
物种筛选
Keywords
acid rain
forest litter
leaf litter trait
acid buffering capacity
screening of species.
分类号
S714 [农业科学—林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亚热带森林转换对地表凋落物现存量及其组分的影响
吴捷录
张雪
王宏宇
吴福忠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12个亚热带树种凋落叶对模拟酸雨的缓冲性能及其控制因子
段萱
杨庆朋
关欣
张伟东
陈波翰
王娇
赵峰侠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