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关早期佛教美术考古的两个问题 被引量:2
1
作者 黄文昆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6-54,共9页
十六国时代的历史,以淝水之战划界分为前后两期,佛教美术也有相应的两个发展阶段。前期的第一阶段,后赵由国师佛图澄主导自上而下传播佛教,铸造金铜佛数量巨大、遍及北中国、延续百年。大战之后,后秦、西秦、北凉崛起,开窟造像蔚成风气... 十六国时代的历史,以淝水之战划界分为前后两期,佛教美术也有相应的两个发展阶段。前期的第一阶段,后赵由国师佛图澄主导自上而下传播佛教,铸造金铜佛数量巨大、遍及北中国、延续百年。大战之后,后秦、西秦、北凉崛起,开窟造像蔚成风气,造像、壁画成规模组合,为十六国佛教美术的第二阶段。石窟模式,耳熟能详者有凉州模式和云冈模式。前者是一个虚拟的概念,意在启迪对北凉的研究。而后者,云冈二期、三期造就北魏石窟模式,但云冈一期不应包括在内。大时代之交因灭法而断层,必要的过渡期独具特色不可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图澄 金铜佛 凉州石窟 北魏太武帝灭法 中心塔柱
下载PDF
《重修凉州广善寺碑》考释 被引量:1
2
作者 卢秀善 《丝绸之路》 2017年第12期40-42,共3页
《重修凉州广善寺碑》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东南50公里的天梯山石窟,现保存于武威天梯山石窟管理处,碑文共计843字,立于大明正统十三年(1448),记述了镇守甘肃太监刘永诚于天梯山石窟旧址重修广善寺的史事。对此碑文进行调查、考释... 《重修凉州广善寺碑》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东南50公里的天梯山石窟,现保存于武威天梯山石窟管理处,碑文共计843字,立于大明正统十三年(1448),记述了镇守甘肃太监刘永诚于天梯山石窟旧址重修广善寺的史事。对此碑文进行调查、考释,有助于推动天梯山石窟相关研究的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梯山石窟 广善寺碑 凉州石窟
下载PDF
冯国瑞《武威天梯山石窟图录》及相关问题申论 被引量:1
3
作者 刘雁翔 《档案》 2017年第10期21-24,共4页
1952年初,冯国瑞约集同好考察武威天梯山石窟,之后以考察成果为据,草成《武威天梯山石窟图录》稿本。书稿以图为经、录为纬对考察所获图片资料和各类文物资料系统编辑,为进一步考察研究天梯山石窟奠定了基础。其学术价值有三:一是文献... 1952年初,冯国瑞约集同好考察武威天梯山石窟,之后以考察成果为据,草成《武威天梯山石窟图录》稿本。书稿以图为经、录为纬对考察所获图片资料和各类文物资料系统编辑,为进一步考察研究天梯山石窟奠定了基础。其学术价值有三:一是文献考察相结合论定天梯山石窟即《法苑珠林》等佛教经典记载的北凉沮渠蒙逊创建的凉州石窟;二是考察发现西夏文文书计27页,著录并考证之;三是就天梯山石窟的保存问题提出了初步勘察保护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国瑞 史岩 张学荣 凉州石窟 天梯山石窟
原文传递
麦积山早期洞窟年代与“大凉州石窟”
4
作者 韦正 周昕语 《文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55,共9页
以第74、78窟为代表的麦积山早期洞窟年代上限可以到十六国晚期,下限在北魏洛阳时代之前。这些早期洞窟与河西石窟连为一体,可统称为“大凉州石窟”,其来源近为新疆,远则中亚乃至印度。“大凉州石窟”并无鲜明统一特征,而以各地各具特... 以第74、78窟为代表的麦积山早期洞窟年代上限可以到十六国晚期,下限在北魏洛阳时代之前。这些早期洞窟与河西石窟连为一体,可统称为“大凉州石窟”,其来源近为新疆,远则中亚乃至印度。“大凉州石窟”并无鲜明统一特征,而以各地各具特色为主,其形成背景在于各地对东来佛教艺术的自由吸收和发挥,这与十六国时期的历史特性相符。与以往认识不同,本文认为麦积山早期洞窟影响了云冈石窟。包括麦积山早期洞窟在内的“大凉州石窟”曾影响到云冈,但不限于云冈,这个认识对于理解东部地区石窟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积山 早期洞窟 年代 凉州石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