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追剧”以“追爱”:青年女性的准社会型情感互动与关系建构
1
作者 胡康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26-134,共9页
追看爱情剧是当代青年女性屡见不鲜的媒介行为之一。文章运用深度访谈法,研究青年女性在追看爱情剧过程中所表露出的准社会型情感互动与关系建构现象。研究发现,处于不同关系状态(单身或有伴侣)的青年女性在追看爱情剧时会与媒介人物之... 追看爱情剧是当代青年女性屡见不鲜的媒介行为之一。文章运用深度访谈法,研究青年女性在追看爱情剧过程中所表露出的准社会型情感互动与关系建构现象。研究发现,处于不同关系状态(单身或有伴侣)的青年女性在追看爱情剧时会与媒介人物之间形成准社会型情感互动与亲密关系,以此满足自身对情感的期待、幻想或补偿,但是女性在获取情感的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她们或将面对“关系维系”所带来的“失意”感,或将失落于因媒介人物的“全面撒播”而带来的“失恋”感。此外,追看爱情剧所表现出的准社会行为也间接反映了当代青年女性面临的社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女性 社会 情感互动 关系建构 追剧 媒介人物
下载PDF
准社会交往的非互惠本质:一种元视角的探析
2
作者 程博 《东南传播》 2022年第1期111-114,共4页
在这个每个人都有机会成名的时代,准社会互动和准社会关系愈发频繁地被用于解释广泛的媒体曝光现象,并探讨媒介人物以及媒介用户的特征同准社会交往的关系,以及由准社会现象中介或影响的效果。相比于现有研究对准社会交往外延的拓展,本... 在这个每个人都有机会成名的时代,准社会互动和准社会关系愈发频繁地被用于解释广泛的媒体曝光现象,并探讨媒介人物以及媒介用户的特征同准社会交往的关系,以及由准社会现象中介或影响的效果。相比于现有研究对准社会交往外延的拓展,本文更倾向于以一种元视角探析准社会现象的非互惠本质,并认为新媒体为名人所带来的同粉丝的积极互动,不过是其在一个新体裁中的媒介表演。贝特森以及瓦兹拉威克的元理论,为媒介人物通过对特定角色的行为模仿而诱使观众建立类社会关系的准社会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有力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 元理论 非互惠 媒介人物
下载PDF
日本动画的弹幕评论分析:一种准社会交往的视角 被引量:60
3
作者 马志浩 葛进平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6-130,共15页
弹幕视频网站是以动画受众为主要群体的社交平台。根据准社会交往的理论框架,本研究通过内容分析法对受众在"哔哩哔哩"弹幕视频网站上的弹幕评论进行分析,以个案的形式来讨论日本动画对受众的影响及受众对动画角色的准社会交... 弹幕视频网站是以动画受众为主要群体的社交平台。根据准社会交往的理论框架,本研究通过内容分析法对受众在"哔哩哔哩"弹幕视频网站上的弹幕评论进行分析,以个案的形式来讨论日本动画对受众的影响及受众对动画角色的准社会交往表达。发现在"英雄—反派"为故事叙述结构下的日本动画片中,受众对不同类型角色的态度倾向存在显著差异,弹幕长度会因角色类型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态度倾向越积极弹幕评论长度越长,准社会表达类型与弹幕评论长度显著相关。本研究不仅对即时状态下的准社会交往测量进行了尝试,同时也为准社会交往及准社会关系的线性发展观点提供了佐证。除此之外,本研究尝试用工具变量的方法讨论了受众互动对受众表达的影响,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可供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幕视频 弹幕评论 动画 社会交往
原文传递
直播营销中沟通风格相似性对购买意愿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54
4
作者 吴娜 宁昌会 龚潇潇 《外国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1-95,共15页
直播营销作为当下热门的营销方式,主要通过主播与用户的线上实时互动沟通实现销售目标,在此背景下,主播沟通风格的选择显得格外重要。本文以相似吸引理论为基本理论框架,结合认知情感系统理论,探讨了主播与用户沟通风格相似性是否及如... 直播营销作为当下热门的营销方式,主要通过主播与用户的线上实时互动沟通实现销售目标,在此背景下,主播沟通风格的选择显得格外重要。本文以相似吸引理论为基本理论框架,结合认知情感系统理论,探讨了主播与用户沟通风格相似性是否及如何影响用户购买意愿。本文通过对619名直播营销受众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主播与用户沟通风格相似性通过增加用户对主播的准社会互动感知,引发用户观看直播时的沉浸体验,从而提升用户的购买意愿;用户避免模糊性的动机水平(认知闭合需要)对此影响路径具有强化作用,用户的认知闭合需要越高,其观看直播时的沉浸感对购买意愿的影响越明显,主播与用户沟通风格相似性对购买意愿的影响路径也越强。本文丰富了直播营销沟通领域的研究,为直播企业有效调整主播沟通风格、提高用户转化率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播营销 沟通风格相似性 社会互动 沉浸体验 认知闭合需要
原文传递
网红经济视域下的影响者营销:研究述评与展望 被引量:47
5
作者 贾微微 别永越 《外国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3-43,共21页
本文所说的影响者是指在社会化媒体平台上通过在线分享自己所创作的内容进行自我打造而出名的网络红人,如美食博主、美妆博主、网红主播等,他们建立了自己庞大的粉丝群,并将在线社交活动作为职业,具有巨大的影响力。这些社会化媒体影响... 本文所说的影响者是指在社会化媒体平台上通过在线分享自己所创作的内容进行自我打造而出名的网络红人,如美食博主、美妆博主、网红主播等,他们建立了自己庞大的粉丝群,并将在线社交活动作为职业,具有巨大的影响力。这些社会化媒体影响者所提供的信息更容易快速抵达目标受众、更容易被病毒式传播,且往往不会被感知为纯粹受商业利益驱动,容易受到粉丝信任,因此他们天然具有营销优势。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通过这些影响者为其产品或服务背书,希望以此影响消费者的态度和决策,从而形成了影响者营销这种高效的新型营销手段。本文对影响者营销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勾勒了影响者营销研究的发展脉络,分析了影响者营销的概念,介绍了影响者营销的应用领域,梳理了影响者营销作用机制的理论解释模型,并进一步提出了基于准社会关系的整合性研究框架,以期为影响者营销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思路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红 社会化媒体影响者 主播 影响者营销 社会关系
原文传递
网络直播用户的持续使用行为及主观幸福感——基于期望确认模型及准社会关系的理论视角 被引量:33
6
作者 马志浩 葛进平 周翔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2020年第2期29-46,共18页
目前,网络直播及短视频平台的受众巨大。经过多年的发展,在线娱乐产业由受到冲击转向主动接纳并逐渐趋于稳定,由此产生以网红为代表的新兴行业群体及污名化社会现象。但是,现阶段对网络直播用户的研究尚难以回答为何网络直播用户会持续... 目前,网络直播及短视频平台的受众巨大。经过多年的发展,在线娱乐产业由受到冲击转向主动接纳并逐渐趋于稳定,由此产生以网红为代表的新兴行业群体及污名化社会现象。但是,现阶段对网络直播用户的研究尚难以回答为何网络直播用户会持续使用网络直播,用户如何通过观看网络直播来获得心理收益?研究通过探索性的调查来考察影响用户持续使用网络直播平台的因素。以期望确认模型为理论框架,将准社会关系及主观幸福感作为扩展变量纳入理论框架进行考察。研究发现:用户对网络直播平台的持续使用行为与其持续使用意愿正相关;满意度受准社会关系直接影响;持续使用意愿与感知有用性和满意度直接关联;感知有用性与满意度不相关;期望确认同时影响技术感知有用性及准社会关系,但对前者的影响更大;满意度与主观幸福感无关;用户主观幸福感的主要来源是准社会关系,而非技术本身。现阶段人们使用网络直播平台的外部动力是便捷高效的技术,而内部动力来自直播主播的吸引。这种技术牵引下的传播社会现象映射的是现阶段互联网社交生态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直播平台 持续使用 期望确认模型 社会关系
下载PDF
媒介依赖的遮掩效应:用户与社交机器人的准社会交往程度越高越感到孤独吗? 被引量:28
7
作者 韩秀 张洪忠 +1 位作者 何康 马思源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5-48,共24页
社交机器人越来越多出现在社交网络中,用户与社交机器人的交往日益频繁,这种准社会交往行为会让人变得更孤独吗?本文研究准社会交往、媒介依赖如何对孤独感产生影响。采集并分析微软小冰用户数据(N=2886)的结果显示:媒介依赖在准社会交... 社交机器人越来越多出现在社交网络中,用户与社交机器人的交往日益频繁,这种准社会交往行为会让人变得更孤独吗?本文研究准社会交往、媒介依赖如何对孤独感产生影响。采集并分析微软小冰用户数据(N=2886)的结果显示:媒介依赖在准社会交往和孤独感之间有显著的遮掩效应。在准社会交往的认知、情感、行为三个维度上,社交机器人用户的准社会交往程度对孤独感的直接效应均是负向影响,但通过媒介依赖路径后的效应是显著正向影响,正向影响远大于负向影响,遮掩效应显著,即用户与社交机器人的准社会交往程度越高,越会对社交机器人产生媒介依赖,而这种媒介依赖会加深用户的孤独感。研究者认为,尽管准社会交往普遍存在于人的媒介使用中,但它可能并不是"原子化的个体"减少孤独感的有效解决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机器人 社会交往 微软小冰 孤独感 媒介依赖
原文传递
准社会交往视角下ChatGPT人机关系建构与应对思考 被引量:20
8
作者 张洪忠 张尔坤 +1 位作者 狄心悦 王启臻 《社会治理》 2023年第1期20-29,共10页
ChatGPT的“出圈”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从准社会交往关系视野切入,认为ChatGPT带来了一种准社会交往的新模式。具体而言,本文分析了准社会交往关系中ChatGPT的工具与聊天两大联结性功能,并从吸引、强化互动和场景塑造三个步... ChatGPT的“出圈”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从准社会交往关系视野切入,认为ChatGPT带来了一种准社会交往的新模式。具体而言,本文分析了准社会交往关系中ChatGPT的工具与聊天两大联结性功能,并从吸引、强化互动和场景塑造三个步骤深入探讨了人与ChatGPT准社会交往关系的建构过程。在此基础上,本文还进一步提出了四个人机准社会交往关系新问题:茧房效应是否会日趋严重、新“乌合之众”是否会产生、机器信任是否会超越人际信任、技术依赖是否会带来反噬危机。最后针对新问题,从理念和规制两个层面提出了应对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交往关系 ChatGPT 社会功能 人机关系 规制
下载PDF
短视频平台准社会交往影响因素模型——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发现 被引量:23
9
作者 汪雅倩 杨莉明 《新闻记者》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48-59,共12页
移动视频社交赋予了用户全新的交流体验,理解用户的互动模式及交往动机对于新技术的把控和优化至关重要。基于准社会交往理论,本文以视频分享平台B站为例,研究了用户产生准社会交往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本文运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对18名B... 移动视频社交赋予了用户全新的交流体验,理解用户的互动模式及交往动机对于新技术的把控和优化至关重要。基于准社会交往理论,本文以视频分享平台B站为例,研究了用户产生准社会交往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本文运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对18名B站用户的半结构式深度访谈,并结合扎根理论,借助质性分析软件Nvivo11进行了编码分析,从而构建出短视频社交平台用户准社会交往的影响因素模型。研究发现,相似性吸引、可接近性、有用性、情感诉求及平等感知这五大因素共同影响用户的准社会交往。除了国外学者强调的前三个因素,本文发现,后两个因素,即情感诉求和平等感知对用户产生准社会交往的影响尤为重要。结合中国社交媒体语境及用户属性,本研究对影响因素的内在逻辑进行了深入解读,最终建立了从交往基础到互动模式,到情感连接,再到行为模仿的准社会交往路径,为探讨中国视频社交平台的互动交往模式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媒体 社会交往 视频博主 平等对话 扎根理论
原文传递
嵌入与游离:网络直播用户与主播的准社会交往 被引量:21
10
作者 周勇 郝君怡 《新闻与写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1-49,共9页
近年来,网络直播已发展成为走入主流媒体、走入百姓日常生活的"常态化"视听传播形式。不同于传统传播模式下的主持人与受众,网络直播虚拟的面对面传播形式强化了网络主播与用户的人际交往,发展出一种更为紧密的准社会关系,进... 近年来,网络直播已发展成为走入主流媒体、走入百姓日常生活的"常态化"视听传播形式。不同于传统传播模式下的主持人与受众,网络直播虚拟的面对面传播形式强化了网络主播与用户的人际交往,发展出一种更为紧密的准社会关系,进而影响到网络直播的传播效果。本文以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式,探讨了直播用户与网络主播之间的准社会关系及在线关系发展水平,并结合用户的人口统计学数据和观看行为特征探究用户与主播准社会关系水平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用户的观看时长、观看频率和互动频率与准社会关系水平呈正相关;性别在特定情境下可能成为准社会关系的影响因素,但异性主播并不能形成更高水平的准社会关系。网络直播用户与主播的准社会交往呈现嵌入与游离共存的矛盾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直播 社会交往 社会关系 网络主播 用户
原文传递
从偏执追星看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浙江青少年偶像崇拜的调查 被引量:20
11
作者 章洁 方建移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9-32,共4页
本文以大量调查数据为基础,对青少年明星崇拜作了深入分析。研究表明,媒介制造的明星成为青少年偶像崇拜的首选,追星已成普遍现象,偏执追星是一种病理性准社会交往。加强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是对病理性准社会交往进行干预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 社会交往 青少年 偶像崇拜 大众传媒
下载PDF
移动互联网下的传播变革及其社会影响 被引量:20
12
作者 周妍 张文祥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5-172,共8页
被称作人类传播第五次变革的移动互联网是一种重新构造世界的结构性力量,正在开启对社会传播结构的新一轮变革:新闻生产与分发系统被重构,社交媒体泛在化和社会化传播已成现实,传播媒介的移动化和智能化促生了传播的场景化、沉浸化和共... 被称作人类传播第五次变革的移动互联网是一种重新构造世界的结构性力量,正在开启对社会传播结构的新一轮变革:新闻生产与分发系统被重构,社交媒体泛在化和社会化传播已成现实,传播媒介的移动化和智能化促生了传播的场景化、沉浸化和共享化趋势。这种传播结构的变革引发社会交往方式、社会表达方式和社会价值观念的深刻重构。本文系统阐释了移动互联网开启的社会传播结构的变革,通过分析微信点赞、红包社交和微博粉丝社群的准社会交往,剖析移动影像、网络语言的表达意涵,思考移动互联网下的情绪表达与事实真相、专业媒体的角色与功能,揭示了这一轮社会传播结构变革引发的上述几个方面的重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互联网 传播结构 社会交往 社会表达 社会共识
原文传递
社交媒体中的准社会互动与营销效能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袁登华 高丽丹 《外国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1-35,共15页
社交媒体(如直播、抖音、Vlog等)的快速发展促使学者们重新关注准社会互动理论。区别于传统媒体,社交媒体的通信即时性、方式互动性、内容新颖性、媒体个性化和展示场景化等特点为学者们探究媒体人物与消费者之间的准社会互动提供了新... 社交媒体(如直播、抖音、Vlog等)的快速发展促使学者们重新关注准社会互动理论。区别于传统媒体,社交媒体的通信即时性、方式互动性、内容新颖性、媒体个性化和展示场景化等特点为学者们探究媒体人物与消费者之间的准社会互动提供了新的研究内容和思路。为了更好地解释社交媒体中的准社会互动如何影响消费者的态度和行为,本文通过文献回顾,归纳了社交媒体的概念和特点、准社会互动的内涵和维度,梳理了社交媒体中准社会互动的心理机制及与营销效能的关系。本文为企业营销人员选择、管理媒体人物和为学者深入研究社交媒体的准社会互动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媒体 社会互动 心理机制 营销效能
原文传递
互联网群体传播时代的网络语言与准社会交往 被引量:17
14
作者 隋岩 周琼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44-153,共10页
互联网群体传播突破了传统媒体时代准社会交往中信息流动和交往过程的单向性,形塑了一种新型的准社会交往方式。互联网带来了新的社交场景,并与社会行为的通用规则相互作用,改变了传统的准社会交往,赋予其新的内涵和特征。互联网释放了... 互联网群体传播突破了传统媒体时代准社会交往中信息流动和交往过程的单向性,形塑了一种新型的准社会交往方式。互联网带来了新的社交场景,并与社会行为的通用规则相互作用,改变了传统的准社会交往,赋予其新的内涵和特征。互联网释放了移情能力,将喜爱与崇拜变成可更新、可增值的建筑材料,使准社会交往的黏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强。这种黏性的加强尤其体现在遍布网络空间的虚拟粉丝社群的建立,以百度贴吧和微博为代表的虚拟粉丝社群已经成为受众与媒介人物产生准社会交往的最重要途径和渠道。基于准社会交往的粉丝经济也日益成为一种新型生活消费方式,它不以经济和社会地位为限制,完全取决于个体的喜好。这其中,网络语言不仅承担着信息载体的作用,成为社群成员进行准社会交往的虚拟社群群体聚合的表征符号,并成为他们的价值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语言 互联网群体传播 网络社会交往 虚拟社群 粉丝经济 符号性消费
原文传递
研究回顾:作为传媒现象的准社会交往 被引量:16
15
作者 章洁 方建移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21,共3页
本文首先介绍了准社会交往研究的心理学缘起,解释准社会交往的"缺陷"论和"通用范式"论,然后对准社会交往作为传媒现象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
关键词 社会交往 回顾 使用与满足理论
下载PDF
西方准社会交往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4
16
作者 葛进平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96-100,共5页
通过对西方准社会交往研究的整理和分析,认为目前的实证研究均是关注准社会关系;准社会关系是认知、态度、行为从低到高的线性发展;可以构建适用于不同媒介、节目类型和媒介人物的准社会关系量表。
关键词 社会关系 社会交往 量表
下载PDF
受众准社会交往量表编制与检验 被引量:15
17
作者 葛进平 方建移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11,5,共3页
准社会交往是受众对大众媒介人物十分常见的心理活动,是大众媒介传媒效果的重要心理机制。本文编制了测量受众准社会交往的李克特量表和顾特曼量表,并以杭州市老年人和外来务工者为对象,进行了准社会交往测量,研究表明该量表具有较高的... 准社会交往是受众对大众媒介人物十分常见的心理活动,是大众媒介传媒效果的重要心理机制。本文编制了测量受众准社会交往的李克特量表和顾特曼量表,并以杭州市老年人和外来务工者为对象,进行了准社会交往测量,研究表明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交往 量表 外来务工者 老年人
下载PDF
慢时尚博主特性对服装可持续消费行为的影响机制:网红经济时代“近朱者赤”的“认同-责任”模型 被引量:14
18
作者 王建明 武落冰 何正霞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0-104,共15页
从消费者视角切入,结合准社会交往理论及认同同化理论,基于扎根理论的分析技术,探索慢时尚博主的独特特性,以及消费者因接近慢时尚博主而践行服装可持续消费行为的内在机制,深度呈现了消费者从"近朱"到"变赤"的转... 从消费者视角切入,结合准社会交往理论及认同同化理论,基于扎根理论的分析技术,探索慢时尚博主的独特特性,以及消费者因接近慢时尚博主而践行服装可持续消费行为的内在机制,深度呈现了消费者从"近朱"到"变赤"的转化过程和生成机制。结果发现,消费者对慢时尚博主的可持续性和真实性特性产生认知和情感上的认同,即消费者认同感,进而与慢时尚博主逐渐建立准社会交往关系,消费者对个体、社会和环境的责任意识不断被同化,并在日常的服装可持续消费行为中得以显现。基于此本文建构了慢时尚博主特性对服装可持续消费行为影响机制,也是网红经济时代粉丝"近朱者赤"的"认同-责任"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时尚博主 社会交往理论 认同同化理论 可持续消费行为 “认同-责任”模型
下载PDF
寄主体型大小和母蜂数量对管氏肿腿蜂产卵前期和发育历期的影响 被引量:13
19
作者 林芳芳 唐秀云 +4 位作者 孟玲 徐福元 解春霞 郑华英 李保平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84-589,共6页
[目的]肿腿蜂是寄生蜂中唯一具有母蜂共同产卵于同一寄主、互助抚育子代等准社会行为的类群,如何有效利用寄主是共享寄主的肿腿蜂面临的重要选择压力,本研究主要揭示时间相关特征在肿腿蜂生活史中的意义。[方法]以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 [目的]肿腿蜂是寄生蜂中唯一具有母蜂共同产卵于同一寄主、互助抚育子代等准社会行为的类群,如何有效利用寄主是共享寄主的肿腿蜂面临的重要选择压力,本研究主要揭示时间相关特征在肿腿蜂生活史中的意义。[方法]以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us guani)和寄主松墨天牛(Monoohamus alternatus)幼虫为对象,观察寄主体质量和母蜂数量如何影响产卵前期和子代蜂各虫态的发育历期等时间相关的生活史特征。[结果]管氏肿腿蜂产卵前期随寄主体质量增大而延长,但随母蜂数量增多而缩短,与接1头母蜂相比,接2、4、6和8头母蜂的产卵前期分别缩短17.5%、35.8%、41.3%和49.7%。寄主体质量和母蜂数量对卵发育历期没有显著影响,卵历期为(5.28±0.82)d;对子代蜂幼虫和蛹历期均没有显著影响,幼虫期为(6.81±1.43)d,蛹期为(14.38±1.11)d。[结论]肿腿蜂可根据母蜂数量和寄主体型大小来调整产卵前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史 寄主品质 发育表现 社会行为 肿腿蜂科
下载PDF
内容、情感与价值依赖:网红的传播艺术研究--基于准社会交往周期的思考 被引量:13
20
作者 张允 郭晓譞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8-102,共5页
网红形象大多是为满足受众需求而建构,与粉丝进行准社会交往成为了形象建构的主要目的,根据准社会交往关系不断推进的过程来看,网红形象建构存在着自己层层递进的传播艺术,从以内容吸引粉丝逐渐转为情感依赖,最终外化至价值层面的阶段... 网红形象大多是为满足受众需求而建构,与粉丝进行准社会交往成为了形象建构的主要目的,根据准社会交往关系不断推进的过程来看,网红形象建构存在着自己层层递进的传播艺术,从以内容吸引粉丝逐渐转为情感依赖,最终外化至价值层面的阶段。同时网红的生命周期与准社会交往关系的程度息息相关,提升传播艺术的手段在准社会交往的视角下也有了新的思考。根据对各个层面理论规律的研究,并分析其网红传播的漏洞所在,在这一过程中找出提升传播艺术的方法,使得准社会交往周期不断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艺术 社会交往 网红形象 生命周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