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初探 被引量:334
1
作者 周广胜 张新时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93-200,共8页
本文根据植物的生理生态学特点及联系能量平衡方程和水量平衡方程的区域蒸散模式建立了联系植物生理生态学特点和水热平衡关系的植物的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该模型的建立为宏观地确定地带性景观的生产潜力、植物净第一性生产力的区域分... 本文根据植物的生理生态学特点及联系能量平衡方程和水量平衡方程的区域蒸散模式建立了联系植物生理生态学特点和水热平衡关系的植物的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该模型的建立为宏观地确定地带性景观的生产潜力、植物净第一性生产力的区域分布和全球分布,以及全球变化的影响提供了理论基础,对于合理地利用气候资源,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气候生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植被 植被 净第一性生产力 模型
下载PDF
全球气候变化的中国自然植被的净第一性生产力研究 被引量:348
2
作者 周广胜 张新时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1-19,共9页
本文根据巳建立的植物生理生态学特点与水热平衡关系的植物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对中国自然植被的净第一性生产力现状及全球变化后的自然植被的净第一性生产力进行了分析,给出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自然植被的净第一性生产力在全球气候变化... 本文根据巳建立的植物生理生态学特点与水热平衡关系的植物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对中国自然植被的净第一性生产力现状及全球变化后的自然植被的净第一性生产力进行了分析,给出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自然植被的净第一性生产力在全球气候变化条件下的变化图景,为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以及监测和预测中国陆地生态系统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的变化及应采取的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 净第一性生产力 全球气候变化
下载PDF
利用CASA模型估算我国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 被引量:353
3
作者 朴世龙 方精云 郭庆华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03-608,T001,共7页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和卫星遥感应用技术 ,利用 CASA模型估算了我国 1997年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及其分布。结果表明 :1997年我国植被净第一性生产量为 1.95 Pg C,约是世界陆地植被年净第一性生产力的 4.0 % ;我国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的主要...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和卫星遥感应用技术 ,利用 CASA模型估算了我国 1997年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及其分布。结果表明 :1997年我国植被净第一性生产量为 1.95 Pg C,约是世界陆地植被年净第一性生产力的 4.0 % ;我国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的主要分布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逐渐减小 ;其中海南岛南部、云南西南部、青藏高原东南部的热带雨林和季雨林地区植被年净第一性生产力最大 ,达 90 0 g C· m- 2· a- 1以上 ,而西部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植被年净第一性生产力最小 ,不足 10 g C· m- 2· a-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A模型 光合有效辐射 光能转化率 净第一性生产力 NDVI 植被 估算
下载PDF
1982—1999年我国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及其时空变化 被引量:110
4
作者 朴世龙 方精云 郭庆华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63-569,共7页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和卫星遥感技术 ,利用植被、气候和土壤等地面空间数据 ,应用CASA模型估算了 1982— 1999(除 1994 )年间我国植被年净第一性生产量及其时空变化。结果表明 :18年间我国植被净第一性生产量呈增加趋势 ,平均增加速率为 0 ...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和卫星遥感技术 ,利用植被、气候和土壤等地面空间数据 ,应用CASA模型估算了 1982— 1999(除 1994 )年间我国植被年净第一性生产量及其时空变化。结果表明 :18年间我国植被净第一性生产量呈增加趋势 ,平均增加速率为 0 0 2 4PgC·a-1,其均值为 1 8PgC ,其中高寒植被、常绿阔叶林和常绿针叶林的增加速度最快 ;降水是限制我国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的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A模型 时空变化 净第一性生产力 地理信息系统 卫星遥感技术 全球变化 植被
下载PDF
论生态承载力与生态安全 被引量:72
5
作者 黄青 任志远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2004年第2期11-17,共7页
当前 ,我国生态安全面临严峻的挑战。本文探讨了生态承载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论述了生态安全的含义和特点。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提高区域生态承载力 ,保证生态安全 ,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 生态承载 生态安全 可持续发展 净第一性生产力 生态系统
下载PDF
区域生态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63
6
作者 李金海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76-78,共3页
本文探讨了生态承载力的概念和估测的方法 ,分析了大陆典型生态系统净第一性生产力的背景值 ,研究了确定自然系统最优生态承载力的依据 ,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提高区域生态承载力 ,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基本对策。
关键词 区域生态承载 净第一性生产力 可持续发展 生态系统 最优生态承载 测算方法 自然植被
下载PDF
遥感在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70
7
作者 陈利军 刘高焕 冯险峰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53-57,共5页
As a powerful approach,the advantage of usig remote sensing to estimate and supervise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of terrestrial vegetation lies not only in that it is free from a lot of trivially detailed field works,bu... As a powerful approach,the advantage of usig remote sensing to estimate and supervise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of terrestrial vegetation lies not only in that it is free from a lot of trivially detailed field works,but also in that it realizes the estimation of NPP in a large region.So it largely pushes forward global change research.According to this kind of approach,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on the role of vegetation index,PAR and light energy efficiency on the estimation of NPP,and puts forward a few suggestions on improving the NPP mod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P 遥感 植被指数 光能利用率 净第一性生产力
下载PDF
东北森林净第一性生产力与碳收支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61
8
作者 赵俊芳 延晓冬 贾根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2-102,共11页
以东北地区(38°43′N^53°34′N,115°37′E^135°5′E)为研究对象,利用当前气候状况和不同气候情景下的气象数据驱动基于个体生长过程的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碳收支模型FORCCHN,模拟了气候变化对东北森林生态系统净第一... 以东北地区(38°43′N^53°34′N,115°37′E^135°5′E)为研究对象,利用当前气候状况和不同气候情景下的气象数据驱动基于个体生长过程的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碳收支模型FORCCHN,模拟了气候变化对东北森林生态系统净第一性生产力(NPP)和碳收支(NEP)的影响。结果表明:1981~2002年期间,东北森林NPP总量位于0.27~0.40 PgC.a-1之间,平均值为0.34 PgC.a-1;土壤呼吸总量在0.11~0.27 PgC.a-1,平均为0.19 PgC.a-1;NEP总量位于0.11~0.18 PgC.a-1之间,且近20多年来该区森林起着CO2汇的作用,平均每年吸收0.15 Pg C的CO2;该区森林NPP和NEP对温度升高比对降雨变化的反应更为敏感;综合降雨增加(20%)和气温增加(3℃)的情况,该区各点森林的NPP和NEP增加的幅度最大;温度不变、降水增加(不变)情景下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森林 碳收支 净第一性生产力 气候变化 响应
下载PDF
长江流域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及其时空格局研究 被引量:54
9
作者 柯金虎 朴世龙 方精云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64-770,共7页
基于生态过程模型——CASA模型 ,利用 1982~ 1999年 18年来 8km× 8km分辨率的遥感数据和匹配的温度、降水、太阳辐射资料以及植被和土壤信息 ,对长江流域的植被NPP及其时空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如下 :1) 18年来 ,长江流... 基于生态过程模型——CASA模型 ,利用 1982~ 1999年 18年来 8km× 8km分辨率的遥感数据和匹配的温度、降水、太阳辐射资料以及植被和土壤信息 ,对长江流域的植被NPP及其时空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如下 :1) 18年来 ,长江流域年均NPP总量为 0 .4 6PgC·a-1,占全国总量的 2 7.2 2 % ,单位面积的年平均NPP为2 6 2gC·m-2 ·a-1,是全国平均水平的 1.5倍。2 )从NPP的空间分布看 ,单位面积的NPP以青藏高原东部与四川接壤的山麓等地最高 ,为 5 70gC·m-2 ·a-1,而青藏高原的荒漠地区及高寒山区等地的NPP最低 ,为 5gC·m-2 ·a-1。3)在长江流域的所有植被类型中 ,以常绿阔叶林的平均NPP最大 ,达 36 5gC·m-2 ·a-1,高山稀疏植被的平均NPP则为最小 ,只有 76 .6gC·m-2 ·a-1。 4 )受全球变化的影响 ,18年来长江流域的NPP整体上呈现了增加的趋势 ,年平均增加速率为 6 .7× 10 12 gC·a-1,为流域年均NPP总量的 1.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第一性生产力 时空格局 长江流域 植被 生态过程模型 CASA模型
下载PDF
西双版纳热带人工雨林生物量及净第一性生产力的研究 被引量:36
10
作者 唐建维 张建候 +4 位作者 宋启示 黄自云 李自能 王利繁 曾荣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6,共6页
通过标准木法和收获法研究分析了西双版纳热带人工模拟雨林的生物量及净第一性生产力 .结果表明 ,林分总生物量约为 390 .4t·hm-2 ,其中乔木层生物量达 36 2 .5t·hm-2 ,占总生物量的 92 .8% ,灌木层生物量为 19.3t·hm-2 ... 通过标准木法和收获法研究分析了西双版纳热带人工模拟雨林的生物量及净第一性生产力 .结果表明 ,林分总生物量约为 390 .4t·hm-2 ,其中乔木层生物量达 36 2 .5t·hm-2 ,占总生物量的 92 .8% ,灌木层生物量为 19.3t·hm-2 ,占 4.9% ,层间植物 (包括附生植物 )的生物量为 3.6t·hm-2 ,草本层生物量为5 .0t·hm-2 .分别占 1.3 %和 0 .9% .林分净第一性生产力为 2 2 2 7.3g .m-2 .年 -1,其中乔木层的净生产力为 15 5 3.5 g·m-2 .年 -1,占整个林分净生产力的 6 9.7% ,灌木层、草本层及层间植物分别仅占 2 6 .9%、2 .4%和 1.0 % .其器官分配比例以茎最高 ,达 42 .0 % ;其次为叶 ,占 30 .2 % ;枝仅占 13 .5 % .叶面积指数为 7.0 6 1.同时建立了林分优势种及乔木层各器官生物量的优化回归模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 净第一性生产力 热带人工雨林
下载PDF
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11
作者 王宗明 梁银丽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4-107,共4页
建立符合实际情况的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 ,可以为研究土地承载力和制定人口、环境、资源协调发展战略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详述了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并对现有的自然植被和作物生产力模型进行了简要评价 ,比较... 建立符合实际情况的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 ,可以为研究土地承载力和制定人口、环境、资源协调发展战略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详述了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并对现有的自然植被和作物生产力模型进行了简要评价 ,比较其优劣 ,指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建立植被叶面积指数与生物生产力区域遥感动态模型 ;在全球变化背景下 ,研究生物生产力的变化趋势尤为重要 ;对于作物生长模型应组建模型运行所需的各类数据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植被 净第一性生产力 作物生长模拟 模型 区域遥感动态模型
下载PDF
福建近41年气候变化对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40
12
作者 闫淑君 洪伟 +1 位作者 吴承祯 毕晓丽 《山地学报》 CSCD 2001年第6期522-526,共5页
从福建建瓯、尤溪、南靖三区近 41年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 (NPP)的时空变化 ,讨论了全球气候变化对三区自然植被NPP的影响。结果表明 :三区近 41年NPP平均为 18t hm2 ·a- 1 ,呈略为上升的趋势 ;当年平均温升高 2℃且降水量增加 2... 从福建建瓯、尤溪、南靖三区近 41年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 (NPP)的时空变化 ,讨论了全球气候变化对三区自然植被NPP的影响。结果表明 :三区近 41年NPP平均为 18t hm2 ·a- 1 ,呈略为上升的趋势 ;当年平均温升高 2℃且降水量增加 2 0 %或不变 ,各地的NPP呈升高趋势 ;当年平均温升高 2℃且降水量减少 2 0 %时 ,建瓯和南靖的NPP值有升高的趋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净第一性生产力 福建 自然植被 气象资料 降水量 气温
下载PDF
中国潜在植被生产力的分布与模拟 被引量:25
13
作者 李迪强 孙成永 张新时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8年第6期560-566,共7页
利用中国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NPP(netprimaryproductivity)的散点测量数据及中国一般气象站气候记录资料,并根据附近气象站数据进行地理位置相关插值,采用Penman方法计算潜在蒸散,用Thornth... 利用中国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NPP(netprimaryproductivity)的散点测量数据及中国一般气象站气候记录资料,并根据附近气象站数据进行地理位置相关插值,采用Penman方法计算潜在蒸散,用Thornthwaite的土壤水分处理方法,计算了NPP测定位点的水分平衡。结果表明NPP与生长季实际蒸散、总蒸散、潜在蒸散显著相关,与干燥度成负相关。从生长季的实际蒸散、干燥度指标两参数出发,建立了WBINPP模型:NPP=2.55·GAE·e-4.20922-1.9665AI。该模型考虑了植被生产力形成机制,与NPP实测值相关性高达0.842,高于国际上著名NPP模型Miami模型、ThornthwaiteMemorial模型和Chikugo模型(相关系数为0.655~0.732)。最后利用EIS软件对全国潜在NPP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从东南到西北逐渐减少,最大值出现在海南和台湾,大于22t·hm-2·a-1,长江中下游地区12~16t·hm-2·a-1,华北平原为8~12t·hm-2·a-1,东北地区为4~8t·hm-2·a-1;草原地区为2t·hm-2·a-1左右,干旱荒漠小于2t·hm-2·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 净第一性生产力 水分平衡指数 分布 模拟
下载PDF
基于变异系数的植被NPP人为影响定量研究——以石羊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39
14
作者 李传华 赵军 +1 位作者 师银芳 胡秀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4034-4044,共11页
人类活动是NPP变化的重要影响因子,定量计算NPP人为影响值具有较重要的意义。提出基于变异系数法的NPP人为影响模型,对其基本概念、理论基础、计算流程等进行了阐述,并以石羊河流域为研究区,分析该流域NPP人为影响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 人类活动是NPP变化的重要影响因子,定量计算NPP人为影响值具有较重要的意义。提出基于变异系数法的NPP人为影响模型,对其基本概念、理论基础、计算流程等进行了阐述,并以石羊河流域为研究区,分析该流域NPP人为影响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该模型基于一种间接计算的思想回避了人为作用的复杂过程,模型理论科学,以变异系数为参数,所需参数少,技术可行,计算结果为NPP值,易于定量评价。(2)2000—2010年期间,石羊河流域人类活动对植被NPP的影响广泛而严重,年均影响值大于40g C m^(-2)a^(-1)的面积占96.21%,影响程度严重以上占26.94%。NPP人为正负影响均较大,正影响年均为1.63×106g C m^(-2)a^(-1),负影响年均为1.21×106g C m^(-2)a^(-1),年均净增加4.20×105g C m^(-2)a^(-1);正向平均影响强度为136.84 g C m^(-2)a^(-1),负向平均影响强度为100.32 g C m^(-2)a^(-1),全流域表现为正影响。(3)凉州区是人为影响最为剧烈的地区,表现为强烈正影响;其次是天祝县,为强烈负影响;接下来是民勤县,表现为正影响;其它县区依次是永昌、古浪、肃南和金昌。(4)2000—2010期间,NPP人为影响值变化较大,人为活动减弱面积占53.90%,增加占46.10%;影响值正向减弱8.12×105g C m^(-2)a^(-1),负向减弱8.07×105g C m^(-2)a^(-1),正向增强8.02×105g C m^(-2)a^(-1),负向增强3.94×105g C m^(-2)a^(-1),人为活动影响净减少4.25×105g C m^(-2)a^(-1),人为作用总体呈减弱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第一性生产力 变异系数 人为影响模型 石羊河流域
下载PDF
广西黄冕林场次生常绿阔叶林生物量及净第一性生产力 被引量:31
15
作者 张林 罗天祥 +5 位作者 邓坤枚 戴强 黄永 蒋正富 陶明友 曾开益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2029-2033,共5页
应用相对生长法和样方收获法 ,测定了广西黄冕林场天然次生常绿阔叶林的地上、地下生物量及林分净第一性生产力 .阔叶林总生物量为 99 96t·hm-2 ,其中地上部分占 6 9 4 1% ,地下部分 (根系 )占30 5 9% .林分叶面积指数为 6 5 0 ... 应用相对生长法和样方收获法 ,测定了广西黄冕林场天然次生常绿阔叶林的地上、地下生物量及林分净第一性生产力 .阔叶林总生物量为 99 96t·hm-2 ,其中地上部分占 6 9 4 1% ,地下部分 (根系 )占30 5 9% .林分叶面积指数为 6 5 0 .全林净第一性生产力为 2 4 6 5t·hm-2 ·年-1,其中地上部分占 4 4 5 4 % ,根系占 5 5 4 6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生物量 净第一性生产力 细根 叶寿命
下载PDF
1961-2010年内蒙古草原植被分布和生产力变化--基于MaxEnt模型和综合模型的模拟分析 被引量:36
16
作者 叶永昌 周广胜 殷晓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4718-4728,共11页
定量评估气候变化对内蒙古草原植被分布及其净第一性生产力的影响有助于理解干旱区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基于最大熵模型(Max Ent)评价了气候因子的重要性,进而模拟了1961—2010年内蒙古草原植被的地理分布,同时应用... 定量评估气候变化对内蒙古草原植被分布及其净第一性生产力的影响有助于理解干旱区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基于最大熵模型(Max Ent)评价了气候因子的重要性,进而模拟了1961—2010年内蒙古草原植被的地理分布,同时应用综合模型模拟了净第一性生产力变化。研究表明,湿润指数(MI)、年降水量(P)、最暖月平均温度(Tw)和最冷月平均温度(Tc)是决定草原植被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1961—2010年内蒙古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分布面积分别减少了5%、1%和62%,草原面积整体减少了11%,预示着草原向着荒漠化的方向发展。降水是决定内蒙古草原净第一性生产力变化的最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草原 MaxEnt模型 植被地理分布 综合模型 净第一性生产力
下载PDF
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遥感过程模型研究 被引量:30
17
作者 李世华 牛铮 李壁成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26-128,共3页
NPP模型现在已经发展到遥感过程模型时代。通过3种主要的遥感过程模型(CASA、BIOME-BGC和BEPS模型)进行阐述和分析,探讨了这几种模型的优势和主要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净第一性生产力 遥感过程模型 CASA BIOME—BGC BEPS
下载PDF
干旱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估算及变化探测 被引量:30
18
作者 张杰 潘晓玲 +2 位作者 高志强 师庆东 吕光辉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25,共11页
针对中国西部干旱区特有的气候-植被特征,利用卫星遥感混合像元分解技术对干旱区植被进行了光合作用植被和非光合作用植被区分和组分解析,尝试通过对干旱覆被植被灌层结构进行解析而解决因植被区系差异和环境背景干扰的问题,并参考国际... 针对中国西部干旱区特有的气候-植被特征,利用卫星遥感混合像元分解技术对干旱区植被进行了光合作用植被和非光合作用植被区分和组分解析,尝试通过对干旱覆被植被灌层结构进行解析而解决因植被区系差异和环境背景干扰的问题,并参考国际上遥感—生态模型GLO-PEM和CASA,借助遥感生态反演的物理分析,初步构建起基于遥感与生态过程的干旱区适用的光能利用率模型NPP-PEM,并以中国西部干旱区喀什地区叶尔羌—喀什噶尔河流域山地—绿洲—荒漠生态系统为案例,利用AVHRR/NOAA气象卫星遥感数据和气候资料估算了1992年和1998年中国西部喀什地区叶尔羌-喀什噶尔河流域山地—绿洲—荒漠生态系统1km分辨率年净第一性生产力,并进行了变化探测分析。模拟检验结果精度较好,生态系统碳吸收的空间异质性特征明显。结果表明,考虑了干旱植被生理特征和灌层结构的光能利用模型,模拟结果较为合理,也为引入其他生态模型应用到干旱区生态系统研究提供了借鉴,从而为干旱区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开辟了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绿洲 荒漠 混合像元分解 净第一性生产力 喀什
下载PDF
Seasonal Dynamics of Terrestrial Net Primary Production in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s in China 被引量:32
19
作者 朴世龙 方精云 陈安平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3年第3期269-275,共7页
Study on seasonal responses of terrestrial net primary production (NPP) to climate changes is to help understand feedback between climate systems and terrestrial ecosystems and mechanisms of increased NPP in the north... Study on seasonal responses of terrestrial net primary production (NPP) to climate changes is to help understand feedback between climate systems and terrestrial ecosystems and mechanisms of increased NPP in the northern middle and high latitudes. In this study, time series dataset of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 and corresponding ground-based information on vegetation, climate, soil, and solar radiation, together with an ecological process model, were used to explore the seasonal trends of terrestrial NPP and their geographical differences in China from 1982 to 1999. As the results,. seasonal total NPP in China showe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for all four seasons (spring, summer, autumn and winter) during the past 18 years. The spring NPP indicated the largest increase rate, while the summer NPP was with the largest increase in magnitude. The response of NPP to climate changes varied with different vegetation types. The increased NPP was primarily led by an advanced growing season for broadleaf evergreen forest, needle-leaf evergreen forest, and needle-leaf deciduous forest, whilst that was mainly due to enhanced vegetation activity (amplitude of growth cycle) during growing season for broadleaf deciduous forest, broadleaf and needle-leaf mixed forest, broadleaf trees with groundcover, perennial grasslands, broadleaf shrubs with grasslands, tundra, desert, and cultivation. The regions with the largest increase in spring NPP appeared mainly in eastern China, while the areas with the largest increase in summer NPP occurred in most parts of Northwestern China, Qinghai-Xizang Plateau, Mts. Xiaoxinganling-Changbaishan, Sanjiang Plain, Songliao Plain, Sichuan Basin, Leizhou Peninsula, part of the middle and lower Yangtze River, and southeastern mountainous areas of China. In autumn, the largest NPP increase appeared in Yunnan Plateau-Eastern Xizang and the areas around Hulun Lake. Such different ways of the NPP responses depended on regional climate attributes and their chan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negie-Ames-Stanford-Approach (CASA) model net primary production (NPP) seasonal change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 climate change
下载PDF
草地净第一性生产力与≥0℃年积温、湿润度指标间的关系 被引量:30
20
作者 林慧龙 王军 徐震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5年第6期8-10,共3页
研究在水热交叉的条件下,利用≥0℃年积温(∑θ)和湿润度(K)指标,在周广胜和张新时根据植物的生理生态学特点及水量平衡联系方程建立的联系植物生理生态学特点和水热平衡关系的植物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的基础上,推导出∑θ和K指标与第一... 研究在水热交叉的条件下,利用≥0℃年积温(∑θ)和湿润度(K)指标,在周广胜和张新时根据植物的生理生态学特点及水量平衡联系方程建立的联系植物生理生态学特点和水热平衡关系的植物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的基础上,推导出∑θ和K指标与第一性生产力之间的关系:NPP=L2(K)·0.1·∑θ·[K6+L(K)K3+L2(K)][K6+L2(K)]·K5+L(K)K2·e-13.55+3.17K-1-0.16K-2+0.0032K-3不仅为宏观研究地带性草地类型的生产潜力、草地净第一性生产力的区域分布和全球分布提供了可能,而且为合理利用、保护和科学管理草地资源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第一性生产力 湿润度(K) ≥0℃年积温(∑θ) 关系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