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极端干旱条件下锡林河流域羊草草原净生态系统碳交换特征 被引量:31
1
作者 黄祥忠 郝彦宾 +3 位作者 王艳芬 周小奇 韩喜 贺俊杰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94-900,共7页
采用涡度相关法对2005年生长季内蒙古锡林河流域羊草(Leymuschinensis)草原净生态系统交换(Nete-cosystemexchange,NEE)进行了观测。观测结果表明:作为生长季降雨量仅有126mm的干旱年,锡林河流域羊草草原生态系统受到强烈的干旱胁迫,其... 采用涡度相关法对2005年生长季内蒙古锡林河流域羊草(Leymuschinensis)草原净生态系统交换(Nete-cosystemexchange,NEE)进行了观测。观测结果表明:作为生长季降雨量仅有126mm的干旱年,锡林河流域羊草草原生态系统受到强烈的干旱胁迫,其净生态系统碳交换的日动态表现为具有两个吸收高峰,净吸收峰值出现在8∶00和18∶00左右。最大的CO2吸收率为-0.38mgCO2·m-2·s-1,出现在6月底,与丰水年相比生态系统最大CO2吸收率下降了1倍。就整个生长季而言,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2005年都表现为净CO2排放,整个生长季CO2净排放量为372.56gCO2·m-2,是一个明显的CO2源。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温度控制着生态系统CO2通量的大小,尤其是在白天,CO2通量和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和土壤温度表现为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干旱 涡度相关法 生态系统交换 羊草草原
下载PDF
干旱胁迫降低了内蒙古羊草草原的碳累积 被引量:30
2
作者 郝彦宾 王艳芬 崔骁勇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98-906,共9页
采用涡度相关法,分析了2004年(平水年)和2005-2006年(干旱年)生长季内蒙古锡林河流域羊草(Leymus chinensis)草原的净生态系统碳交换(net ecosystem exchange,NEE)、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GPP)和生态系统呼吸(ecosys... 采用涡度相关法,分析了2004年(平水年)和2005-2006年(干旱年)生长季内蒙古锡林河流域羊草(Leymus chinensis)草原的净生态系统碳交换(net ecosystem exchange,NEE)、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GPP)和生态系统呼吸(ecosystem respiration,Re)的季节和年度变化。结果表明:平水年羊草草原的日最大GPP和Re分别为4.89和1.99g C·m-2·d-1,而干旱年GPP和Re分别为1.53-3.01和1.38-1.77g C·m-2·d-1。与平水年相比,干旱年日最大GPP、Re分别下降了38%-68%和11%-12%。平水年羊草草原累积的GPP、Re分别为294和180g C·m-2,而在干旱年分别为102-123g C·m-2和132-158g C·m-2。和平水年相比,干旱年的GPP、Re分别下降了58%-65%和12%-27%。用Van't Hoff模型模拟的8个窄土壤含水量(θ)跨度生态系统呼吸(Re)对土壤温度(Ts)的敏感程度表明:曲线斜率在θ=0.16-0.17m3·m-3范围内达到最大,高于或者低于这个阈值,Re对Ts的敏感度降低。干旱胁迫降低了生态系统生产力和生态系统呼吸量。与平水年相比,干旱年的GPP比Re下降的幅度更大,干旱胁迫降低了内蒙古羊草草原的碳累积,使生态系统由碳汇变为碳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累积 干旱 生态系统呼吸 总初级生产力 羊草草原 生态系统交换
原文传递
帽儿山温带落叶阔叶林净生态系统碳交换的日变化及光响应特征 被引量:13
3
作者 朱苑 刘帆 +1 位作者 王传宽 王兴昌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2-82,共11页
光合有效辐射(PAR)是影响白天净生态系统碳交换(NEE)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但坡面地形水平测量的PAR与超声风速仪倾斜校正后的NEE坐标系统并不匹配。本研究以平均坡度9°、坡向296°的帽儿山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例,研究2016年生长季(... 光合有效辐射(PAR)是影响白天净生态系统碳交换(NEE)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但坡面地形水平测量的PAR与超声风速仪倾斜校正后的NEE坐标系统并不匹配。本研究以平均坡度9°、坡向296°的帽儿山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例,研究2016年生长季(5-9月)NEE的日变化规律及其驱动因子,评估水平和坡面平行辐射表测量PAR在光响应参数估计以及其他驱动因子对NEE解释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生长季各月NEE日变化均呈上、下午不对称的单峰曲线,NEE日出约2.5 h后变为负值(净碳吸收),在12:00左右达到峰值,日落前2 h再次接近零。日吸收峰7月最大,5月最小。从整个生长季来看,坡面平行与水平测量PAR的时滞和差异导致通过水平辐射表测得的PAR值拟合得到的光合量子效率(α)和白天呼吸速率(Rd)分别增大13.3%和11.5%,最大光合效率(Amax)降低7.7%;上午与下午的NEE光响应曲线不对称,下午的Rd和Amax均大于上午。光响应参数还受天气条件影响,多云Amax大于晴天,但α和Rd大多小于晴天。但逐月来看,水平测量辐射的Amax和Rd普遍低于倾斜测量辐射的值,尤其是多云下午的Amax。辐射表安装方式还影响空气温度(Ta)与饱和水汽压差(VPD)对NEE的解释,除9月Ta外,基于坡面平行辐射表的全天NEE残差与Ta和VPD的相关性(r为0.082~0.219和0.162~0.282)高于基于水平辐射表的NEE残差(r为0.013~0.197和0.098~0.224)。本研究表明,倾斜地形水平测量PAR可对NEE的环境解释带来明显误差,这对山地植被辐射测量方法以及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的科学解释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层光合作用 生态系统交换 山地 辐射表 坡面平行安装 直角双曲线
原文传递
北京松山天然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净碳交换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润东 范雅倩 +5 位作者 冯沛 宋泽 李鑫豪 闫惠娟 马莉 查天山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621-3630,共10页
森林生态系统在陆地碳循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关于温带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碳平衡过程影响机制的讨论尚未统一。本研究于2019年对北京松山典型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的净碳交换量(NEE)及空气温度(Ta)、土壤温度(Ts)、光合有效辐射(PAR)... 森林生态系统在陆地碳循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关于温带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碳平衡过程影响机制的讨论尚未统一。本研究于2019年对北京松山典型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的净碳交换量(NEE)及空气温度(Ta)、土壤温度(Ts)、光合有效辐射(PAR)、饱和水气压差(VPD)、土壤含水量(SWC)、降雨量(P)等环境因子进行原位连续监测,分析松山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净碳交换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在日尺度上,NEE生长季(5—10月)各月平均日变化均呈"U"字形变化,日间为碳汇,夜间为碳源。其他月份NEE均为正值,变化平缓,表现为碳源。在季节尺度上,NEE呈单峰曲线变化规律,全年NEE为-111 g C·m-2·a-1,生态系统呼吸总量(Re)为555 g C·m-2·a-1,总生态系统生产力(GEP)为666 g C·m-2·a-1。碳吸收与释放量分别在6月与11月达到最大值。PAR是影响日间净碳交换量(NEEd)的主导因子,二者关系符合Michaelis-Menten模型,VPD是间接影响NEEd的主导因子,最适宜日间净碳交换的VPD范围为1~1.5 kPa。土壤温度是影响夜间净碳交换量(NEEn)的主导因子,SWC是NEEn的限制因子,SWC过高或过低均会对NEEn产生抑制,最适值为0.28 m3·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交换 涡度相关法 环境因子 通径分析
原文传递
季节补偿效应导致2015/2016厄尔尼诺期间北半球未发生明显的碳汇降低
5
作者 石芳忠 吴秀臣 +9 位作者 李小雁 Philippe CIAIS 刘鸿雁 岳超 杨雨亭 张树磊 彭书时 印轶 Benjamin POULTER 陈德亮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4-308,共15页
厄尔尼诺事件通常在北半球导致广泛的植被生长下降和碳汇降低.然而,基于遥感观测、全球陆地生态系统模型模拟及大气CO_(2)反演多套数据,本研究表明在2015/2016厄尔尼诺成熟阶段,北半球(主要为热带之外的区域)植被普遍持续增绿,陆地碳汇... 厄尔尼诺事件通常在北半球导致广泛的植被生长下降和碳汇降低.然而,基于遥感观测、全球陆地生态系统模型模拟及大气CO_(2)反演多套数据,本研究表明在2015/2016厄尔尼诺成熟阶段,北半球(主要为热带之外的区域)植被普遍持续增绿,陆地碳汇未见减弱.研究结果发现,春季植被生长增强对随后的夏季和秋季植被生长有明显的补偿效应,这种补偿效应维持了夏季植被增绿,并导致2015年春季、夏季及2016年春季陆地碳汇略有增加,特别是在生长季前期(前一年的11月至当年的3月)水分供应增加的北半球热带之外的区域.两套独立数据集结果表明,相对于厄尔尼诺事件发生前5年均值, 2015年春季和夏季陆地碳汇分别平均增加23.34%和0.63%, 2016年春季平均增加6.82%.同时,相较于1997/1998厄尔尼诺事件,更强的季节补偿效应有效地缓解了2015/2016年厄尔尼诺事件对植被生长的不利影响.本研究进一步明确,生长季前期的供水对后续植被生长的遗留效应能够持续约6个月.该研究结果凸显了季节补偿效应在应对偶发性极端厄尔尼诺事件时对植被生长和陆地碳汇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尔尼诺 季节补偿效应 植被增绿 陆地碳汇 生态系统交换 遗产效应
原文传递
近似贝叶斯法在光合模型参数估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曾继业 谭正洪 三枝信子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78-385,共8页
长期以来,光合作用机理模型中参数的确定都是一个难点。该文提出一种参数反演的方法,称为近似贝叶斯法(APMC),用来确定Farquhar光合模型的生理参数。通过将整个冠层抽象为一片大叶的思维抽象,笔者进一步将APMC应用到冠层尺度的生理参数... 长期以来,光合作用机理模型中参数的确定都是一个难点。该文提出一种参数反演的方法,称为近似贝叶斯法(APMC),用来确定Farquhar光合模型的生理参数。通过将整个冠层抽象为一片大叶的思维抽象,笔者进一步将APMC应用到冠层尺度的生理参数求解,使直接求算冠层尺度生理参数成为可能。该文详细介绍了使用APMC估算光合模型参数的具体算法,并用实测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APMC可以很好地应用于冠层光合模型参数的估计,估计所得的参数落在参数生理上下限值之间,应用1 948个实测数据进行检验,得到决定系数0.75。模拟值和实测值的线性回归曲线斜率为1.04,与理论上的1.0非常接近。这个方法对光合模型参数的获取或许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特卡洛 大叶模型 Farquhar光合模型 生态系统交换
原文传递
华北平原农田生态系统碳交换及其环境调控机制 被引量:56
7
作者 李俊 于强 +6 位作者 孙晓敏 同小娟 任传友 王靖 刘恩民 朱治林 于贵瑞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A01期210-223,共14页
在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田采用涡度相关法进行了连续两年的碳通量观测,研究农田生态系统碳通量的构成及其变化特征,并分析碳交换对主要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显示:夜间净碳交换量(NEE)与0~10 cm地温呈明显的指数关系,两年度(2002... 在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田采用涡度相关法进行了连续两年的碳通量观测,研究农田生态系统碳通量的构成及其变化特征,并分析碳交换对主要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显示:夜间净碳交换量(NEE)与0~10 cm地温呈明显的指数关系,两年度(2002年11月~2003年10月和2003年11月~2004年10月)的Q10分别为2.94.和2.40.通过模拟计算得到总初级生产力(GPP)和生态系统呼吸(Rec).冬小麦、夏玉米GPP的光响应曲线均符合直角双曲线方程.玉米季平均最大光合速率(Amax)与表观初始光能利用率(a)大于麦季.冬小麦a值随LAI增加而增大.作物主要生长季农田NEE的日变化明显:白天吸收、夜晚释放CO2.其他月份农田以碳排放为主,NEE的日变化不显著.农田NEE日较差4~5月和8~9月较大,其它月份较小.农田NEE,GPP和Rec呈明显的季节变化.2003年和2004年玉米田最大日平均碳吸收量分别为-10.20和-12.50 gC·m-2·d-1;麦田最大日平均碳吸收量分别为-8.19和-9.50 gC·m-2·d-1.麦田和玉米田的最大碳吸收量分别出现在4~5月和8月中旬,和GPP最大值出现时间一致.冬小麦和夏玉米主要生长季(3~5月和8~9月)的NEE由GPP支配.GPP主要受PAR和LAI影响.温度对GPP的影响在早春较为明显.7月Rec达到全年最大,Rec和GPP对NEE的贡献相当.其余月份NEE以Rec为主,温度成为NEE的主要控制因子.从生长季NEE总量看,两年度的麦季分别为-77.6和-152.2 gC·m-2·a-1,玉米季分别为-120.1和-165.6 gC·m-2·a-1,玉米季均大于麦季.两年度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田的年均NEE分别为-197.6和-317.9 gC·m-2·a-1,表明华北平原农田是大气CO2的汇.若考虑收获籽粒的碳,则农田由碳汇变为碳源:两年度分别为340.5和107.5 gC·m-2·a-1.受温度、降水等气候因子及施肥、耕作等农田管理措施影响,农田碳交换的年际变化很大.实行免耕和一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交换 总初级生产力 生态系统呼吸 碳平衡 涡度相关 冬小麦 夏玉米
原文传递
我国亚热带毛竹林CO_2通量的变异特征 被引量:30
8
作者 孙成 江洪 +2 位作者 周国模 杨爽 陈云飞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717-2724,共8页
2010年12月至2011年11月,利用涡度相关技术研究了我国亚热带(浙江)毛竹林生态系统的CO2通量,分析了毛竹林净生态系统交换量(NEE)、生态系统呼吸量(RE)和生态系统总交换量(GEE)的变化.结果表明:研究期间,毛竹林各月的NEE均为负值,7月最大... 2010年12月至2011年11月,利用涡度相关技术研究了我国亚热带(浙江)毛竹林生态系统的CO2通量,分析了毛竹林净生态系统交换量(NEE)、生态系统呼吸量(RE)和生态系统总交换量(GEE)的变化.结果表明:研究期间,毛竹林各月的NEE均为负值,7月最大,为-99.33 g C·m-2,11月最小,仅-23.49 g C·m-2,其变化曲线呈双峰型.各月CO2通量平均日变化差异明显,9月最大,为-0.60 g CO2·m-2·s-1,1月最小,为-0.30 g CO2·m-2·s-1,且在NEE正负转换的时间点上呈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全年RE呈单峰型变化,夏季最高、冬季最低,夜间RE与土壤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全年NEE、RE和GEE分别为-668.40、932.55和-1600.95 g C·m-2·a-1,NEE占GEE的41.8%.与其他生态系统相比,毛竹林的固碳能力极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度相关 CO2通量 生态系统交换量碳汇 毛竹林
原文传递
水分胁迫对内蒙古羊草草原生态系统光合和呼吸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27
9
作者 伏玉玲 于贵瑞 +2 位作者 王艳芬 李正泉 郝彦宾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A01期183-193,共11页
在全球气候变化条件下,全球陆地区域的降水量及其空间/时间分布模式将发生明显改变,这种变化将对中国的陆地生态系统,尤其是干旱地区的温带草地生态系统碳收支产生重要影响.作为中国陆地生态系统通量观测研究网络(ChinaFLUX)的一部分,... 在全球气候变化条件下,全球陆地区域的降水量及其空间/时间分布模式将发生明显改变,这种变化将对中国的陆地生态系统,尤其是干旱地区的温带草地生态系统碳收支产生重要影响.作为中国陆地生态系统通量观测研究网络(ChinaFLUX)的一部分,本研究利用2003至2004年在内蒙古羊草草原的涡度相关通量观测数据,初步探讨了水分胁迫对羊草草原生态系统光合和呼吸作用的影响.研究发现温度和水分是影响该生态系统在生长季(5~9月)的光合和呼吸作用的主要因子.在土壤水分适宜条件下,生态系统呼吸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较大(Q10=2.0),而当土壤含水量降低时生态系统呼吸对温度的敏感性明显降低(Q10=1.6).高温和干旱会显著降低生态系统的光合生产力.生长季的降水量及其季节分配模式的不同对草地生态系统的生物物候有明显的影响,在2003年6月初生态系统就开始净吸收CO2、在7月初出现最大净生态系统CO2吸收量,而因随后发生的干旱和高温胁迫使其在8月就提早进入休眠期;2004年春季的严重干旱导致生态系在7月初才开始净吸收CO2,并在降水丰沛气温适宜的8月出现最大CO2吸收量,水分胁迫导致该草地植物生长发育比2003年推迟1个多月.观测结果显示该草地生态系统在2004年5~9月比2003年同期多吸收30 g CO2·m-2.我国温带草原植被类型复杂多样,要准确估算我国草地生态系统碳收支还需要开展更多的长期联合观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a TLUX 羊草草原 水分胁迫 生态系统呼吸 光合生产力 生态系统交换
原文传递
人工高效经营雷竹林CO_2通量估算及季节变化特征 被引量:16
10
作者 陈云飞 江洪 +2 位作者 周国模 杨爽 陈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434-3444,共11页
利用涡度相关技术观测高效经营雷竹林生态系统的1a碳通量变化过程,初步计算分析了碳收支以及影响的环境因子。数据结果表明,雷竹林系统全年碳收支情况为碳汇,固碳能力小于毛竹林和杉木林,同时也小于水稻田和北方农田。全年净生态系统碳... 利用涡度相关技术观测高效经营雷竹林生态系统的1a碳通量变化过程,初步计算分析了碳收支以及影响的环境因子。数据结果表明,雷竹林系统全年碳收支情况为碳汇,固碳能力小于毛竹林和杉木林,同时也小于水稻田和北方农田。全年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NEE)为-126.303Cg.m-.2a-1,生态系统呼吸(RE)为1108.845 Cg.m-.2a-1,生态系统总交换量(GEE)为-1235.15Cg.m-.2a-1。其中冬季(12月—2月)覆盖时为碳源,其余月份为碳汇。各月碳吸收量以11月最高,6月次之,呈双峰变化,碳排放量以1月为最高。计算全年平均固碳效率为11%,12—2月为负值,11月最高33%。生态系统呼吸呈单峰变化,以夏季最高,冬季覆盖提高地温后生态系统呼吸随之增加,全年RE受温度影响显著成指数关系。人工经营下温度是影响雷竹林CO2通量过程的主要因素,同时大量有机物覆盖增加了碳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度相关 生态系统交换 雷竹 覆盖增温 森林碳汇
下载PDF
亚热带马尼拉草坪生态系统CO_2净交换量测定方法比较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熙波 杨玉盛 +3 位作者 曾宏达 谢锦升 张静 朱宁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08年第4期16-22,共7页
利用IRGA法和GC法,同步观测了3种天气(晴天、多云、阴天)条件下福州市江滨公园马尼拉草坪生态系统CO2净交换量(NEE)的白昼动态变化,比较IRGA法和GC法透明通量箱对观测样点环境的影响程度,并探讨其对NEE观测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次... 利用IRGA法和GC法,同步观测了3种天气(晴天、多云、阴天)条件下福州市江滨公园马尼拉草坪生态系统CO2净交换量(NEE)的白昼动态变化,比较IRGA法和GC法透明通量箱对观测样点环境的影响程度,并探讨其对NEE观测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次观测结束时,IRGA法通量箱对样点环境的扰动小于GC法,晴天白天二者箱内的平均升温分别为1.79℃和2.33℃,箱内平均光合有效辐射(PAR)降低幅度分别为11.00%和21.00%.3种天气情况下,IRGA法与GC法观测的NEE白天变化趋势较一致,但3种天气相同时段内GC法测定的NEE平均值比IRGA法高3.17μmol·m-2·s-1,二者的差异在中午最大,在清晨和傍晚较小.IRGA法比GC法可以更为准确地测量草坪NE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生态系统交换 IRGA法 GC法 草坪
下载PDF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净生态系统碳交换对散射辐射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8
12
作者 陈之光 张翔 +4 位作者 刘晓琴 张立锋 唐艳鸿 杜明远 古松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829-1838,共10页
青藏高原是地球上接收太阳辐射能最多的地区之一,具有世界上最高的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对区域乃至全球碳循环起着重要作用.为了探究太阳辐射变化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碳动态的影响,本研究利用涡度相关技术和微气象观测系统对高寒草甸生态系... 青藏高原是地球上接收太阳辐射能最多的地区之一,具有世界上最高的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对区域乃至全球碳循环起着重要作用.为了探究太阳辐射变化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碳动态的影响,本研究利用涡度相关技术和微气象观测系统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CO_2净交换(NEE)、太阳总辐射、散射辐射及其相关环境要素进行观测;根据晴空指数(CI,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与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比值)将天空状况划分为晴天(CI≥0.7)、多云(0.3<CI<0.7)和阴天(CI≤0.3),通过数据解析,分析了不同CI条件下的NEE变化,并探讨了相关环境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NEE最大值(-0.63 mg CO_2·m^(-2)·s^(-1))对应的光量子通量密度(PPFD)约为1400μmol·m^(-2)·s^(-1),出现在CI为0.6~0.7范围内的多云天空,高于CI≥0.7的最高值(-0.57 mg CO_2·m^(-2)·s^(-1))(NEE负值为碳吸收,正值为排放,为方便起见在此均用绝对值描述);CI<0.6条件下,NEE随散射辐射的增加呈显著的对数增加;CI在0.6~0.7范围内,NEE达到最大值,CI≥0.7时,NEE随CI的上升呈降低趋势,说明生态系统的光合作用可能出现了光抑制现象,且散射辐射的增加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固碳能力;生态系统呼吸(R-_e)随温度升高呈明显的指数上升趋势,高寒草甸NEE最高值对应的温度为15℃,当温度高于15℃时,NEE随温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晴天状况下,温度升高增加了Re,进而降低了NEE.当饱和水汽压差(VPD)<0.6 k Pa时,NEE随VPD增加呈增加趋势;当VPD>0.6 k Pa时,NEE随VPD的升高呈缓慢下降趋势,说明相对较高的VPD抑制了生态系统的光合作用.晴天的强辐射并不能促进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的碳吸收能力,而晴空指数在0.6~0.7范围的多云天气最有利于生态系统碳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晴空指数 生态系统交换 光量子通量密度 饱和水汽压差 生态系统呼吸
原文传递
科尔沁草甸生态系统净碳交换特征及其驱动因子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婧 刘廷玺 +2 位作者 雷慧闽 张圣微 段利民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19,共10页
以2013年10月-2014年9月连续观测的CO2 通量数据为基础,分析了科尔沁草甸生态系统净碳交换量(NEE)的时间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NEE 日变化季节差异明显,生长季变化幅度大,净CO2 日吸收速率7月〉8月〉9月〉6月〉5月;生长季内,... 以2013年10月-2014年9月连续观测的CO2 通量数据为基础,分析了科尔沁草甸生态系统净碳交换量(NEE)的时间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NEE 日变化季节差异明显,生长季变化幅度大,净CO2 日吸收速率7月〉8月〉9月〉6月〉5月;生长季内,NEE 主要受控于叶面积指数和光合有效辐射.NEE 与光合有效辐射(PAR)之间的关系可用直角双曲线方程来描述,拟合得到的表观初始光能利用率α为0.0015μmolCO2/μmolPAR,最大光合速率Pmax为0.65μmolCO2/(m^2·s).叶面积指数(LAI)对NEE 的影响可由分段函数表示,当LAI〉3.08时,表现为渐进饱和型,且LAI越大NEE 对PAR 的响应越明显;当高饱和水汽压差(VPD)在1.5~2.0kPa时,光合作用开始降低,NEE 明显受到VPD 值的抑制;短暂强降雨(累计降雨量〉40 mm/d)对昼间NEE 有一定的抑制,而持续低强度降雨(降雨时长〉15h)对夜间NEE 存在激发作用;夜间NEE 随土壤温度呈指数增长,温度敏感系数(Q10)为2.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交换 驱动因子 涡度相关系统 科尔沁沙地
下载PDF
基于Biome-BGC模型的西双版纳橡胶林碳收支模拟 被引量:6
14
作者 孙燕瓷 马友鑫 +4 位作者 曹坤芳 沈金祥 张一平 梅岑岑 刘文俊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5732-5741,共10页
以西双版纳橡胶适宜种植区(海拔550—600m)的橡胶林(Hevea brasiliensis)为研究对象,应用参数同化后的Biome-BGC模型模拟了1959—2012年橡胶林的碳循环。结果表明,(1)与涡度相关监测结果相比,橡胶林年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 以西双版纳橡胶适宜种植区(海拔550—600m)的橡胶林(Hevea brasiliensis)为研究对象,应用参数同化后的Biome-BGC模型模拟了1959—2012年橡胶林的碳循环。结果表明,(1)与涡度相关监测结果相比,橡胶林年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GPP)、年总呼吸(Total Respiration,Rt)的模拟精度分别为98.37%和90%。由于对年GPP的过低估计和对年Rt的过高估计,年净生态系统交换量(Net Ecosystem Exchange,NEE)的模拟值比实测值低157.35 g C m^(-2)a^(-1)。但若考虑干胶碳(139g C m^(-2)a^(-1)),模拟值与实测值十分接近;(2)橡胶林在模拟进行的前8年里因异养呼吸较高,以碳排放为主,NEE平均约357 g C m^(-2)a^(-1);之后转为以碳固定为主,NEE平均约^(-1)46 g C m^(-2)a^(-1);(3)橡胶林在40年的更新周期中可固定碳1835 g C m^(-2),是一个弱的碳汇。但与热带雨林相同周期固碳6720 g C m^(-2)相比,仍为碳源。以上结果为深入了解橡胶种植对区域碳循环的影响提供了科学依据,建议当地政府一方面要有计划的对老胶林进行更新,以维持当前橡胶林生态系统中的碳平衡;另一方面要注重对热带雨林的保护,从而实现区域经济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林 生态系统交换 Biome-BGC模型 西双版纳
下载PDF
不同地形条件下青藏高原森林生产力和碳收支动态
15
作者 窦佳慧 梁宇 +4 位作者 怀保娟 吴苗苗 刘波 马天啸 王耀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21-1530,共10页
地形是影响森林生产力和碳收支空间分布格局的主要环境因素。青藏高原地形复杂,森林类型丰富,是研究地形对森林碳收支格局影响的理想场所。然而,由于青藏高原森林区域的野外调查存在难度,目前对于地形因子对青藏高原森林碳收支动态的影... 地形是影响森林生产力和碳收支空间分布格局的主要环境因素。青藏高原地形复杂,森林类型丰富,是研究地形对森林碳收支格局影响的理想场所。然而,由于青藏高原森林区域的野外调查存在难度,目前对于地形因子对青藏高原森林碳收支动态的影响缺乏全面认识。因此,本研究旨在模拟青藏高原森林碳收支变化的时空格局并分析不同地形条件下森林生产力及碳收支动态的差异。本研究利用生态系统过程模型(FORMIND)模拟了青藏高原中高海拔森林总初级生产力(GPP)、地上生物量(AGB)及净生态系统交换量(NEE)在不同地形条件下的时空动态,并对模型在研究区的适用性及模拟结果的精确性进行验证,分析当前(2000—2014年)及未来(2015—2040年)生产力、碳收支状况,并利用XGBoost机器学习算法分析地形因子对GPP、AGB和NEE影响的相对重要性。结果表明,FORMIND模型模拟的青藏高原森林GPP(6.73±0.53 t C·hm^(-2)·a^(-1))、AGB(167.23±17.45 t·hm^(-2))和NEE(0.32±0.12 t C·hm^(-2)·a^(-1))与样地调查数据和遥感观测数据基本一致,模拟结果可信。未来青藏高原森林AGB呈明显增加的趋势,GPP增加趋势不明显,NEE呈减少的趋势,但总体上仍表现为碳汇。森林AGB和GPP与海拔呈负相关,AGB和NEE与坡度呈微弱正相关,阳坡森林GPP、AGB和NEE均高于阴坡。相较于坡度和坡向,海拔对青藏高原森林生产力和碳收支动态的影响更大。本研究结果有利于深入了解青藏高原森林生产力和碳收支空间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碳收支 总初级生产力 地上生物量 生态系统交换 地形因子 青藏高原森林
原文传递
人工草地建植对昭苏盆地山地草甸碳水通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祥 郑伟 +2 位作者 朱亚琼 关正翾 唐高溶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0,共10页
2014年4~10月采用静态箱法对新疆昭苏盆地围封3年的人工草地(LG)和天然草地(NG)的生物量、CO_2净生态系统交换量(NEE)、蒸散量(ET)、生态系统呼吸(ER)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1)退化山地草甸翻耕重建能有效提高草地的地上生物量。(2)NG年... 2014年4~10月采用静态箱法对新疆昭苏盆地围封3年的人工草地(LG)和天然草地(NG)的生物量、CO_2净生态系统交换量(NEE)、蒸散量(ET)、生态系统呼吸(ER)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1)退化山地草甸翻耕重建能有效提高草地的地上生物量。(2)NG年平均NEE要小于LG,全年平均蒸散量NG>LG。NG的碳、水(NEE和ET)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而LG相关性不显著。(3)两种草地的NEE与大气温度、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之间呈线性负相关关系,与空气湿度呈线性正相关关系,其中LG和NG的NEE与土壤含水量的线性关系均达显著水平。指数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ER对土壤温度变化的响应,天然草地ER的温度敏感系数(Q10值)大于人工草地。天然草地翻耕重建成人工草地,草地CO_2净生态系统交换量虽有所升高,但蒸散量降低且同时降低了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和草地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交换 生态系统呼吸 蒸散量 山地草甸 豆禾混播草地
下载PDF
北京山区3种暖温带森林生态系统未来碳平衡的模拟与分析 被引量:23
17
作者 刘瑞刚 李娜 +1 位作者 苏宏新 桑卫国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16-534,共19页
使用LPJ-GUESS植被动态模型,在北京山区研究了未来100a以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为优势种的落叶阔叶林、以白桦(Betula platyphylla)为主的阔叶林和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为优势种的针阔混交林的碳变化,定量分析了生态系统... 使用LPJ-GUESS植被动态模型,在北京山区研究了未来100a以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为优势种的落叶阔叶林、以白桦(Betula platyphylla)为主的阔叶林和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为优势种的针阔混交林的碳变化,定量分析了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NPP)、土壤异养呼吸(Rh)、净生态系统碳交换(NEE)和碳生物量(Carbon bio-mass)对两种未来气候情景(SRES A2和B2)以及相应大气CO2浓度变化情景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未来100a两种气候情景下3种森林生态系统的NPP和Rh均增加,并且A2情景下增加的程度更大;2)由于3种生态系统树种组成的不同,未来气候情景下各自NPP和Rh增加的比例不同,导致三者NEE的变化也相异:100a后辽东栎林由碳汇转变为弱碳源,白桦林仍保持为碳汇但功能减弱,油松林成为一个更大的碳汇;3)3种森林生态系统的碳生物量在未来气候情景下均增大,21世纪末与20世纪末相比:辽东栎林在A2情景下碳生物量增加的比例为27.6%,大于B2情景下的19.3%;白桦林和油松林在B2情景下碳生物量增加的比例分别为34.2%和52.2%,大于A2情景下的30.8%和2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级生产力 土壤异养呼吸 生态系统交换 碳循环 气候变化 LPJ-GUESS模型 气候情景
下载PDF
中国北方针叶林生长季碳交换及其调控机制 被引量:22
18
作者 周丽艳 贾丙瑞 +2 位作者 周广胜 曾伟 王宇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449-2456,共8页
采用开路式涡动相关法对北方针叶林连续2个生长季节(2007和2008年)的碳交换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北方针叶林生态系统总生产力(GEP)、生态系统呼吸(Re)和净生态系统碳交换(NEE)在6月下旬到8月中旬的生长旺盛期达到最大值,但各... 采用开路式涡动相关法对北方针叶林连续2个生长季节(2007和2008年)的碳交换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北方针叶林生态系统总生产力(GEP)、生态系统呼吸(Re)和净生态系统碳交换(NEE)在6月下旬到8月中旬的生长旺盛期达到最大值,但各峰值出现的日期并不一致.2007和2008年北方针叶林生长季的日均GEP、日均Re、日均NEE分别为19.45、15.15、-1.45 g CO2.m-2.d-1和17.67、14.11、-1.37 g CO2.m-2.d-1,2007年碳交换明显大于2008年,这可能是生长季较高的平均温度及光合有效辐射引起(2007年为12.46℃和697μmol.m-2.s-1,2008年为11.04℃和639μmol.m-2.s-1).北方针叶林的GEP与温度和光合有效辐射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其中与气温的相关系数接近0.55(P<0.01);Re主要受温度调控,相关系数为0.66~0.72(P<0.01);NEE与光合有效辐射相关性最大,相关系数为0.59~0.63(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针叶林 生态系统总生产力 生态系统呼吸 生态系统交换 影响因子
原文传递
长白山红松针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生产力的估算 被引量:14
19
作者 王淼 关德新 +2 位作者 王跃思 郝占庆 刘亚琴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A01期70-82,共13页
利用LI-6400CO2分析系统测定了长白山红松针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乔木和灌木树干和枝条的呼吸、植物叶片光合与呼吸.同步监测森林小气候气象因子,建立土壤、树干、叶片与气象因子间的模型.根据红松针阔叶混交林植被群落特性,... 利用LI-6400CO2分析系统测定了长白山红松针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乔木和灌木树干和枝条的呼吸、植物叶片光合与呼吸.同步监测森林小气候气象因子,建立土壤、树干、叶片与气象因子间的模型.根据红松针阔叶混交林植被群落特性,估算红松针阔叶混交林森林生态系统不同组分CO2通量.利用涡度相关技术监测红松针阔叶混交林净生态系统交换量.探讨温度、光合有效辐射对森林生态系统CO2通量的影响.通过分析发现,在当年的气候条件下,该森林净生态系统交换量主要受土壤呼吸和叶片光合的影响.红松针阔叶混交林净生态系统交换量全年变化范围在-4.67~13.80μmol·m-2·s-1.该森林生态系统CO2通量在冬季和夏季里平均分别为-2.0和3.9μmol·m-2·s-1(24 h平均值).乔木、灌木和草本的初级生产力分别占阔叶红松林总初级生产力的89.7%,3.5%,6.8%.土壤呼吸是森林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CO2排放源,约占红松针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CO2排放的69.7%,植物叶片和枝干分别占15.2%和15.1%.在生长季和非生长季中红松针阔叶混交林净生态系统交换量分别占全年CO2通量的56.8%和43.2%.自养呼吸占总初级生产力的比值(Ra:GPP)为0.52(NPP:GPP=0.48).森林生态系统地下当年碳积累量占总初级生产力的52%.土壤呼吸占总初级生产力的60%.红松针阔叶混交林NPP为769.3 gC·m-2·a-1.该森林净生态系统交换量(NEE)为229.51 gC·m-2·a-1.涡度相关技术获得的该森林生态系统NEE低于箱式法获得的1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平衡 涡度相关 初级生产力 第一生产力 生态系统交换 红松针阔叶混交林
原文传递
华北低丘山地人工林生态系统净碳交换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6
20
作者 同小娟 张劲松 +4 位作者 孟平 尹昌君 高峻 黄辉 国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6638-6645,共8页
植树造林使我国森林碳储量显著增加,人工林潜在的碳汇功能不容忽视。基于涡度相关技术,对华北低丘山地30年生栓皮栎-刺槐-侧柏人工混交林生态系统进行了连续2a的碳通量观测,以探讨净碳交换(NEE)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主要生长... 植树造林使我国森林碳储量显著增加,人工林潜在的碳汇功能不容忽视。基于涡度相关技术,对华北低丘山地30年生栓皮栎-刺槐-侧柏人工混交林生态系统进行了连续2a的碳通量观测,以探讨净碳交换(NEE)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主要生长季(4~9月份),夜间日平均NEE(生态系统呼吸)随气温升高呈指数增长(P<0.01)。2006年和2007年生态系统呼吸的温度敏感系数(Q10)分别为1.92和1.86。气温在10℃以下时,NEE日总量较小。气温超过10℃后,人工林以净吸收大气CO2为主,且日吸收量随温度升高迅速增加。白天净碳吸收量随光合有效辐射(PAR)增加而增大(P<0.01),可由直角双曲线方程描述;不过,当饱和差(VPD)小于1.0kPa时,二者呈线性相关(P<0.01)。2006年和2007年主要生长季(4~9月份)的平均表观初始光能利用率(α)分别为0.032和0.019,平均最大光合速率(Pmax)分别为0.96mg·m-·2s-1和1.10mg·m-·2s-1。α和Pmax都存在季节变化。在月尺度,Pmax与VPD和PAR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分别为P<0.01和P<0.05),但与气温相关性不显著;α与对应的PAR、气温和VPD均无明显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 生态系统交换 涡度相关 光合有效辐射 气温 饱和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