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水库温室气体研究到水电碳足迹评价:方法及进展 被引量:18
1
作者 李哲 王殿常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9-153,共15页
当前,围绕水库温室气体净排放量评估、水电碳足迹评价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不确定或模糊的地方,制约了水电行业开展温室气体核算与管理。对此,本文首先梳理了水库修建及运行在“淹没、阻隔、重建、消纳”等四个方面对温室气体通量产生的影... 当前,围绕水库温室气体净排放量评估、水电碳足迹评价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不确定或模糊的地方,制约了水电行业开展温室气体核算与管理。对此,本文首先梳理了水库修建及运行在“淹没、阻隔、重建、消纳”等四个方面对温室气体通量产生的影响。结合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提出的概念性框架,探讨了水库温室气体净排放量评估的科学内涵与尚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提出了对水库蓄水前后温室气体通量变化评估的技术路径。之后,本文提出了水电碳足迹是指工程项目生命周期内各种人类活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当量(CO_(2eq))排放总量。综述了全球范围内水电碳足迹评价案例,认为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生命周期涵盖项目前期准备、施工建设、运营维护与拆除恢复等四个阶段,但当前在碳足迹评价方法、系统边界划定、评价结果的解读与使用等方面仍尚未有更明晰、规范化的答案。未来,建议进一步加快水库温室气体源汇变化监测评估与水电碳足迹评价的标准体系建设;深化水库碳循环与温室气体通量的基础研究,支撑水库温室气体净排放量评估;完善水电生态环境综合绩效管理体系,创新水电企业温室气体管理制度;积极推动水电在应对气候变化与“双碳目标”实现路径中找准定位、突破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发电 温室气体 排放量 碳中和 碳管理
下载PDF
三峡水库CO_(2)、CH_(4)通量监测分析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哲 杨柳 +3 位作者 吴兴华 陈永柏 鲁伦慧 王殿常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23-434,共12页
自成库以来,三峡水库CO_(2)、CH_(4)等温室气体通量较蓄水前发生明显改变。如何科学认识和客观评估三峡水库修建及运行对其CO_(2)、CH_(4)等温室气体通量的影响备受关注。本文简要回顾了自2009年以来在三峡水库开展CO_(2)、CH_(4)等温... 自成库以来,三峡水库CO_(2)、CH_(4)等温室气体通量较蓄水前发生明显改变。如何科学认识和客观评估三峡水库修建及运行对其CO_(2)、CH_(4)等温室气体通量的影响备受关注。本文简要回顾了自2009年以来在三峡水库开展CO_(2)、CH_(4)等温室气体通量监测与分析工作,综述认为,现阶段三峡水库温室气体排放以水-气界面扩散释放为主要途径。陆源输入的有机碳是主导三峡水库CO_(2)、CH_(4)产生的主要碳源,但在局部区段或时段自源性有机碳的贡献亦十分显著。同蓄水前相比,三峡水库碳排放量呈现为净增加,淹没效应约占水库C净增量的20%,库区内点面源污染负荷并未对CO_(2)排放的净增量产生显著贡献,阻隔效应和生态系统重建效应对三峡水库碳排放的净增量产生显著贡献。近10年来,监测方法比对、监测点位优化等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三峡水库温室气体通量监测体系。新方法、新技术的引入也为三峡水库温室气体通量监测分析提供了有利支撑和保障,但复杂水文环境下驱动水库碳循环的水文生态机制仍不明晰,这是制约三峡水库碳通量长期趋势预测的难点。未来将通过监测技术持续创新以促进对三峡水库碳通量的精准核算,在深化基础研究的同时,仍亟待提出更科学有效的模型或方法以支撑长期趋势预测,服务水库碳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温室气体 排放量 甲烷 复杂水文环境
下载PDF
中国碳净排放脱钩效应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治国 赵越 《甘肃科学学报》 2020年第6期135-142,共8页
森林资源碳汇作用与能源消费碳排放一同影响我国的碳净排放量,测算碳净排放量并研究其脱钩效应时空演变特征在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根据2007—2018年间中国大陆30个省、市、自治区统计数据,估算各地区碳净排放量,同时结合Kaya... 森林资源碳汇作用与能源消费碳排放一同影响我国的碳净排放量,测算碳净排放量并研究其脱钩效应时空演变特征在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根据2007—2018年间中国大陆30个省、市、自治区统计数据,估算各地区碳净排放量,同时结合Kaya恒等式与LMDI分解法,基于Tapio脱钩模型定义并测算出观测年间各地区影响碳净排放量脱钩指数的四大分脱钩指数,最终分析了各地区脱钩程度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我国低碳减排、植树造林政策成果显著,目前已达“负碳净排放量”的目标;(2)在2010年之后我国碳净排放量总脱钩指数递减于0,2018年首次实现强脱钩,总体而言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3)华北、华东地区强脱钩状态的保持主要源于能源强度效应分脱钩指数,西北、东北地区碳净排放强脱钩状态的基本实现则主要源于较高的碳汇效应分脱钩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量 碳汇量 排放量 Tapio脱钩指数 Kaya恒等式 LMDI因素分解法
下载PDF
土壤水含量变化对农田系统CO_2净排放影响的实验研究进展
4
作者 何萌 秦天玲 +1 位作者 于志磊 万盛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4-59,共6页
面向"节水减排"的灌溉制度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农业管理措施,土壤水含量变化对农田系统CO2净排放影响是其基础理论研究的热点。目前,国内外农田系统的土壤水含量变化对CO2排放、CO2吸收以及CO2净排放的影响实验研究成果主要... 面向"节水减排"的灌溉制度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农业管理措施,土壤水含量变化对农田系统CO2净排放影响是其基础理论研究的热点。目前,国内外农田系统的土壤水含量变化对CO2排放、CO2吸收以及CO2净排放的影响实验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室内、田间和大区域三个尺度;大多数研究集中在对土壤呼吸的影响,而在农田系统CO2净排放方面的影响研究较少。作物整体呼吸作用对土壤含水量变化的响应、室内和大田尺度下实验条件的水分胁迫界限设定、不同灌溉方式及不同物候期下土壤含水量含量变化对农田系统CO2净排放量的影响研究将成为未来的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含量变化 CO2排放量 农田系统 节水减排灌溉制度
下载PDF
广州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碳排放效应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曾娟 刘毅华 吴大放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86-189,共4页
以广州市为对象,构建了城市土地利用碳源/碳汇的研究框架,测算了土地利用的碳排放量和碳吸收量,深入剖析了土地利用变化的碳排放效应。结果表明,1996—2008年广州市土地利用的净碳排放量呈上升趋势,各区县净碳排放量的空间差异大,另外,... 以广州市为对象,构建了城市土地利用碳源/碳汇的研究框架,测算了土地利用的碳排放量和碳吸收量,深入剖析了土地利用变化的碳排放效应。结果表明,1996—2008年广州市土地利用的净碳排放量呈上升趋势,各区县净碳排放量的空间差异大,另外,建设用地的碳排放效应为0.03614×104t/hm2。GM预测结果显示,2020年净碳排放量明显增加,并提出了土地利用的增汇减排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排放量 广州市
下载PDF
净碳排放量测算与碳治理成本核算——以长三角地区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袁广达 蒋松泽 冯克玉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53-61,共9页
本文以长三角地区为例,通过对碳源和碳汇的详细分析,运用IPCC清单法和生物量法分别测算区域内的碳排放量与生态系统固碳量。基于测算结果将区域内释碳量与固碳量进行对比分析,求得2010~2019年净碳排放量;引用碳捕捉与封存成本为二氧化... 本文以长三角地区为例,通过对碳源和碳汇的详细分析,运用IPCC清单法和生物量法分别测算区域内的碳排放量与生态系统固碳量。基于测算结果将区域内释碳量与固碳量进行对比分析,求得2010~2019年净碳排放量;引用碳捕捉与封存成本为二氧化碳单位治理成本,以此核算长三角地区的碳治理成本。将二氧化碳的治理成本量化有助于加速区域内的节能减排,推动“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排放量 治理成本 长三角地区
下载PDF
中国农业贸易隐含碳的测度与分析
7
作者 刘浩然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4年第16期21-23,共3页
全球气候环境日趋恶劣,国家间贸易隐含碳研究成为热点话题。为研究我国农业贸易碳排放现状,通过构建环境投入产出模型,采用EORA数据库测算2001-2021年中国农业贸易出口隐含碳排放量以及净碳排放量。研究发现,中国农业贸易出口隐含碳排... 全球气候环境日趋恶劣,国家间贸易隐含碳研究成为热点话题。为研究我国农业贸易碳排放现状,通过构建环境投入产出模型,采用EORA数据库测算2001-2021年中国农业贸易出口隐含碳排放量以及净碳排放量。研究发现,中国农业贸易出口隐含碳排放大体呈现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净碳排放量也大体呈现先上升后回落的趋势,但中国隐含碳净出口地位并未发生改变。基于研究结果,针对农业碳减排决策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隐含碳 排放量 投入产出
下载PDF
增温对生物土壤结皮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其呼吸作用的影响
8
作者 田国霞 朱娉婷 +2 位作者 张淇 黄敏 李琪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59,共9页
生物土壤结皮作为干旱区土壤表层主要的覆盖者,生存于其中的微生物在调节旱区碳循环的气候敏感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气候变暖对生物结皮微生物群落及其呼吸作用的研究结论尚有分歧。为了更加准确预测未来干旱地区的碳收支,本文归... 生物土壤结皮作为干旱区土壤表层主要的覆盖者,生存于其中的微生物在调节旱区碳循环的气候敏感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气候变暖对生物结皮微生物群落及其呼吸作用的研究结论尚有分歧。为了更加准确预测未来干旱地区的碳收支,本文归纳了模拟气候变暖的增温试验中不同试验周期、不同季节和不同类型的生物结皮碳排放规律,并结合微生物丰度和有机碳的变化分析了引起碳排放差异的内在原因。短期增温(低于2 a)导致生物结皮中苔藓或地衣丰度显著性降低,从而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碳排放量是否同步增加取决于土壤含水量。长期增温(大于5 a)降低了微生物对温度和湿度的敏感性,微生物丰度和组成趋于稳定,从而使有机碳含量和净碳排放量保持相对稳定。已有的研究结果揭示了生物结皮碳排放规律和原因,但微生物参与的内在调控机制仍不明确。因此,今后需重点探究结皮微生物碳代谢对增温的响应机制,为评估干旱区碳平衡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土壤结皮 增温 微生物群落组成 有机碳 排放量
下载PDF
区域净碳排放量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吴建新 《科技与管理》 2011年第1期66-68,共3页
科学估算区域内净碳排放量对开展节能减排、发展适合区域特点的低碳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综合考虑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数量、森林面积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碳排放或吸收量的影响,预测区域未来所产生的净碳排放... 科学估算区域内净碳排放量对开展节能减排、发展适合区域特点的低碳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综合考虑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数量、森林面积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碳排放或吸收量的影响,预测区域未来所产生的净碳排放量。作为例证,用此模型估算了天津滨海新区2008—2020年的净碳排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排放量 系统动力学模型 低碳 天津滨海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