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茶道浅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张建立 《日本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91-103,共13页
古语云 :“橘生淮南则为橘 ,橘生淮北则为枳。”日本茶道虽源于中国茶文化 ,但它并非中国茶文化的简单翻版。日本茶道集固本之食道、长智之书画道、积勇之武道、增美之花道和清神之香道、乐道为一体 ,是日本独特的生活文化。自古以来 ,... 古语云 :“橘生淮南则为橘 ,橘生淮北则为枳。”日本茶道虽源于中国茶文化 ,但它并非中国茶文化的简单翻版。日本茶道集固本之食道、长智之书画道、积勇之武道、增美之花道和清神之香道、乐道为一体 ,是日本独特的生活文化。自古以来 ,日本茶道人口分属的社会阶层就很广泛 ,既有皇室贵族政客大贾 ,更不乏地位低微的普通民众。众多的日本茶道修习者 ,或将茶道视为其不为无益事且度有生闲暇的娱乐手段 ,或将茶道视为创造交友之缘的工具 ,或将茶道视为修行得道的指月之指。总之 ,日本茶道一直在方方面面影响着日本人的生活。从茶道的角度研究日本文化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茶道 净土 家元制度 民俗文化
原文传递
试论佛教生态观的理论建构 被引量:9
2
作者 陈红兵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8-143,共6页
研究佛教生态观的理论建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佛教生态观的理论建构一方面应从自身的精神追求和生活准则出发,开出生态文化观念的新维度;另一方面也应充分发挥大乘佛教的人间关怀精神,适应时代要求,吸取西方生态文化观念关... 研究佛教生态观的理论建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佛教生态观的理论建构一方面应从自身的精神追求和生活准则出发,开出生态文化观念的新维度;另一方面也应充分发挥大乘佛教的人间关怀精神,适应时代要求,吸取西方生态文化观念关注现实、谋求现实解决途径的主体精神。佛教生态观的建构应以佛教缘起论为理论基石,包含相互关联的两个层面:俗谛(现实层面)和真谛(精神层面),在当前应着重关注前者。它的基本内容包括在佛教缘起论基础上所形成的整体论、无我论、生命观、慈悲观、净土观等生态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生态 缘起论 整体论 无我论 生命 净土
下载PDF
佛教生态观研究现状述评 被引量:7
3
作者 陈红兵 《五台山研究》 2008年第2期60-64,共5页
学术界、佛教界十多年来关于佛教生态观的研究所做的主要工作是回应西方生态文化思潮的基本理念,从传统佛教经典、教义中挖掘、整理佛教生态观的相应内容,从佛教整体观、无我论、生命观、内在价值论、慈悲观、净土观、传统佛教生态伦理... 学术界、佛教界十多年来关于佛教生态观的研究所做的主要工作是回应西方生态文化思潮的基本理念,从传统佛教经典、教义中挖掘、整理佛教生态观的相应内容,从佛教整体观、无我论、生命观、内在价值论、慈悲观、净土观、传统佛教生态伦理实践等方面大体勾勒出了佛教生态观的整体轮廓。不足之处是缺乏理论深度,未能把握佛教生态观区别于西方生态文化观念的理论特质,从佛教理论自身的观念出发建构具有佛教自身特质的生态理论体系。相比较而言,港台佛教界关于佛教生态观和环保实践的讨论更为深入。比较引人注目的是杨惠南关于建立人间佛教的深层生态学的主张、"心、境并建"的环保实践观念,以及杨惠南、林朝成等对佛教环保实践社会政治层面的关注等。其研究从大乘佛教理念出发,不仅是对当代佛教生态观和环保实践的批判,而且触及到传统佛教偏重心灵解脱,忽视外在环境建设的偏向,相对而言更深刻、更具有现实针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生态 研究现状 港台佛教 整体论 无我论 生命 净土
下载PDF
日本的阿弥陀净土图与敦煌的净土变 被引量:5
4
作者 百桥明穗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4-75,共12页
本文以呈现不同地域与时代的阿弥陀净土造型表现差异为目的,希望通过日本古代的作品和敦煌莫高窟壁画的不同说明两国阿弥陀净土的造型差异及其背后不同的净土观。日本的净土信仰将"欣求净土,厌离秽土"看作一种并不遥远的理想... 本文以呈现不同地域与时代的阿弥陀净土造型表现差异为目的,希望通过日本古代的作品和敦煌莫高窟壁画的不同说明两国阿弥陀净土的造型差异及其背后不同的净土观。日本的净土信仰将"欣求净土,厌离秽土"看作一种并不遥远的理想,持续地追求着。日本的净土图也正是这一追求的体现:净土就在身边。而敦煌以及中国的净土变却不表现阿弥陀如来、阿弥陀极乐净土与现世的自己及往生者的关系,现世的生命与死后的世界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冷淡的。这一点可以说正是日本的阿弥陀净土绘画与敦煌的净土变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彼此不同净土观的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的阿弥陀净土 敦煌净土 净土
下载PDF
佛教净土观念与中国古代作家的人文生态观 被引量:1
5
作者 马现诚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41-147,共7页
大乘佛教净土思想观念中所蕴涵的“道”“器”合一的相辅相济关系,一方面强调通过在“境净”中实现主体的外在超越,而另一方面主张主体以“心净”求得自我内在精神的超越。佛家这些义理和认知思维,蕴涵丰富的人文生态思想,为中国古代文... 大乘佛教净土思想观念中所蕴涵的“道”“器”合一的相辅相济关系,一方面强调通过在“境净”中实现主体的外在超越,而另一方面主张主体以“心净”求得自我内在精神的超越。佛家这些义理和认知思维,蕴涵丰富的人文生态思想,为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所崇奉。同时,他们在创作和践行中所显现的人文生态观念,也契合了现代深层生态学的学理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净土 境净 心净 古代崇佛作家 人文生态
下载PDF
倓虚法师《念佛论》之天台净土观
6
作者 王孺童 《法音》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8,共4页
《念佛论》是倓虚法师一篇专门探讨净土法门的讲记,虽然内容是为初机学佛者,略说念佛求生西方弥陀净土之殊胜功德,但字里行间无不体现出,其作为天台宗的一代大师,以天台教观来弘扬净土法门的理论特色。
关键词 天台宗 念佛 法师 净土 净土法门 弥陀净土 学佛 功德
原文传递
净土观念溯源考
7
作者 杨克贤 《华夏文化》 2014年第1期14-15,共2页
净土宗作为中国佛教信仰人数最为庞大的宗派。宋、明以降几乎成为中国佛教的代名词,加之历代佛教高僧的弘扬,使净土信仰发展深入至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被统治者、士大夫与普通民众所接受。但净土观念并非中国佛教自创,而是印度佛教... 净土宗作为中国佛教信仰人数最为庞大的宗派。宋、明以降几乎成为中国佛教的代名词,加之历代佛教高僧的弘扬,使净土信仰发展深入至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被统治者、士大夫与普通民众所接受。但净土观念并非中国佛教自创,而是印度佛教影响下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土 中国佛教 佛教信仰 佛教高僧 中国社会 净土信仰 普通民众 印度佛教
下载PDF
杨文会的净土观 被引量:1
8
作者 李贺敏 《佛学研究》 2015年第1期346-352,共7页
本文介绍了中国近代佛教“中兴之祖”杨文会的部分生平以及始于《大乘起信论》的学佛之路,阐述了杨文会主张诸宗融合与半他力半自力的二大净土观。
关键词 杨文会 净土 南条文雄
下载PDF
从对“持名念佛,一心不乱”的诠释看莲池、蕅益净土观之差异
9
作者 李广宇 《法音》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17,共6页
明朝末年,社会动荡,丛林内部危机四伏。湛然圆澄作为亲历者,在其著作《慨古录》中说:"去古日远,丛林之规扫地尽矣,佛日将沉,僧宝殆灭,吾惧三武之祸,且起于今日也。"湛然大师此语,并非夸大其词,而是对当时佛教面临的情况有深刻的洞见... 明朝末年,社会动荡,丛林内部危机四伏。湛然圆澄作为亲历者,在其著作《慨古录》中说:"去古日远,丛林之规扫地尽矣,佛日将沉,僧宝殆灭,吾惧三武之祸,且起于今日也。"湛然大师此语,并非夸大其词,而是对当时佛教面临的情况有深刻的洞见。明末丛林,不仅内部弊病诸多,外部亦面临严重的挑战。首先是阳明心学、罗教及一贯道的发展,不断蚕食本属于佛教的范围。其次是国外耶稣会传教士来华,打着"易佛补儒"的旗号,与佛教相抗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土 念佛 诠释 耶稣会传教士 明朝末年 社会动荡 内部危机 阳明心学
原文传递
净土观想与谢灵运山水意象及意境之关系略探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李小荣 张志鹏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79-184,共6页
国际国内学界对谢灵运山水诗创作与佛教关系已经进行了较多的探讨,这些探讨大都重视的是谢客山水作品中佛教思想内容的表现,而对影响的具体途径,如意象选择、意境建构等则语焉不详,表现出宏观把握多于微观分析的趋向。本文为微观研究方... 国际国内学界对谢灵运山水诗创作与佛教关系已经进行了较多的探讨,这些探讨大都重视的是谢客山水作品中佛教思想内容的表现,而对影响的具体途径,如意象选择、意境建构等则语焉不详,表现出宏观把握多于微观分析的趋向。本文为微观研究方面的尝试。文章认为,观想念佛是净土宗最重要的修行方式之一,而作为有着虔诚的净土信仰的山水诗人谢灵运,其在山水文学的创作中,对相关山水意象的选择及意境的构建,皆受到了净土观想法的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灵运 净土 山水文学 意象 意境
下载PDF
九原岗墓室壁画中的佛教因素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雅君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9-52,共4页
山西忻'Mi九原岗壁画墓于2013年至2014年抢救性发掘出土因其历史文化价值之高、新图像涌现之多以及艺术表现之丰富而引世人瞩目从墓室长斜坡道的单室形制、壁画的布局与内容、出土的随葬晶等来判断,为北朝墓无疑。本文在这一结论基... 山西忻'Mi九原岗壁画墓于2013年至2014年抢救性发掘出土因其历史文化价值之高、新图像涌现之多以及艺术表现之丰富而引世人瞩目从墓室长斜坡道的单室形制、壁画的布局与内容、出土的随葬晶等来判断,为北朝墓无疑。本文在这一结论基础之上,重点对墓室壁画中出现的图像——塵尾和净土观想图像进行探讨,通过深入挖掘蕴藏于墓室壁画图像中的象征意义与时代语意,使我们对北朝时期晋北地区民众的风土习俗、社会生活与宗教信仰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原岗 墓室壁画 麈尾 净土想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