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思想的传承、决裂与重构(上)——《德意志意识形态》创作前史研究 |
聂锦芳
|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0
|
|
2
|
《共产党宣言》中的“两个决裂”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
郝贵生
|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0
|
|
3
|
中国式民主模式的历史反思--中国民主政治建设60年的探索与展望 |
李凯
|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2
|
|
4
|
新的文学兄弟的出现——鲁迅、郁达夫的京师交游 |
姜异新
|
《群言》
|
2023 |
0 |
|
5
|
萨科齐时期的法国对非政策:难以实现的“决裂” |
李洪峰
|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3
|
|
6
|
对“两个最彻底的决裂”的认识与分析——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60周年 |
陈宏娟
|
《前沿》
CSSCI
|
2008 |
3
|
|
7
|
马克思与卢格决裂原因的再分析 |
石少虎
|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2 |
1
|
|
8
|
解读《鼠疫》中的灾难 |
字行秋
罗成雁
|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9
|
潮流中的艺术创作独立性 |
温洋
王中强
|
《设计》
|
2017 |
2
|
|
10
|
现象学与心理学的绞缠——关于胡塞尔与布伦塔诺的思想关系的回顾与再审 |
倪梁康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2
|
|
11
|
共产党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立场:同化或决裂 |
A.Papariga
陆轶之(译)
|
《社会科学论坛》
|
2013 |
2
|
|
12
|
尚未完成的决裂——利维斯主义与早期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研究 |
周海玲
|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CSSCI
|
2011 |
2
|
|
13
|
论“最彻底的决裂”和批判继承的关系——为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而写 |
苏双碧
|
《历史教学问题》
|
1983 |
1
|
|
14
|
匈牙利的转型正义:从妥协到决裂 |
崔鹤
|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15
|
《决裂》纪事与分析 |
狄翟
|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
1993 |
0 |
|
16
|
《决裂》公映后的舆论述评 |
梅江平
|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
1993 |
0 |
|
17
|
“决眦入归鸟”另解 |
叶桂桐
|
《山东师范学院学报》
|
1983 |
1
|
|
18
|
论马克思新世界观建构中的施蒂纳因素 |
马军海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2022 |
0 |
|
19
|
对两个“最彻底的决裂”译法的理解(摘要) |
朱桂谦
|
《编辑之友》
|
1982 |
1
|
|
20
|
然而是善良意志的权力(驳 J.戴利达) |
H.-G.伽达默尔
渊明
|
《世界哲学》
|
1987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