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冰川表面水文过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
作者 杨康 刘巧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66-1678,共13页
冰面水文过程是冰川径流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冰川运动与物质平衡具有重要影响.冰川表面在太阳辐射、冰川物理性质、冰面地形和成冰带空间分布等多种因素影响下消融,形成以冰面水系为主线,锅穴、冰裂隙、冰面湖等为端点的冰面融水输... 冰面水文过程是冰川径流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冰川运动与物质平衡具有重要影响.冰川表面在太阳辐射、冰川物理性质、冰面地形和成冰带空间分布等多种因素影响下消融,形成以冰面水系为主线,锅穴、冰裂隙、冰面湖等为端点的冰面融水输送与分配体系.深入理解冰面水文过程,掌握冰川表面融水的输送、存储与释放,对于研究短时间尺度的冰川融水径流过程、探索冰川动态响应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总结回顾了目前国内外冰面水文过程的研究现状,提出了该领域有待解决的主要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水文 面河 面湖 裂隙 锅穴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正射影像的玉龙雪山白水河1号冰川末端冰裂隙提取
2
作者 罗重鑫 季青 +5 位作者 庞小平 杨元德 艾松涛 茶明星 王世金 车彦军 《冰川冻土》 CSCD 2024年第1期335-346,共12页
冰川是冰冻圈的重要部分,对局地乃至全球气候变化响应敏感。冰裂隙作为冰川表面上显著的特征,对于认识冰川的状态、稳定性以及内部应力有着重要的作用。针对冰川冰裂隙高精度快速识别提取问题,本文以玉龙雪山白水河1号冰川为研究对象,... 冰川是冰冻圈的重要部分,对局地乃至全球气候变化响应敏感。冰裂隙作为冰川表面上显著的特征,对于认识冰川的状态、稳定性以及内部应力有着重要的作用。针对冰川冰裂隙高精度快速识别提取问题,本文以玉龙雪山白水河1号冰川为研究对象,使用无人机航拍获取的0.12 m分辨率的正射影像,应用U-Net深度学习网络开展白水河1号冰川的冰裂隙的智能提取研究。使用U-Net网络提取冰裂隙的精度高于传统的Canny算子以及SVM算法,总体精度可高达93%,且U-Net网络泛化能力强。提取结果表明,白水河1号冰川冰裂隙主要为横向裂隙,伸展裂隙以及雁行裂隙,呈现随海拔降低,冰裂隙逐渐由横向裂隙变化为伸展裂隙的趋势,通过不同时期提取结果对比,发现冰裂隙数量和平均长度均有增加。基于无人机影像和深度学习方法的冰裂隙智能提取研究,可为监测冰川变化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 无人机影像 U-Net 白水河1号
下载PDF
基于灰度共生矩阵的Grove山地区冰裂隙探测 被引量:5
3
作者 周春霞 鄂栋臣 王泽民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1期23-30,共8页
冰裂隙是内陆冰盖野外考察最危险因素之一。冰裂隙的识别保证了野外科学考察安全路线的选择,同时为研究冰体的运动提供了参考信息。本文基于SPOT5光学影像,利用灰度共生矩阵对东南极Grove山地区冰裂隙进行初步识别,并结合野外考察导航... 冰裂隙是内陆冰盖野外考察最危险因素之一。冰裂隙的识别保证了野外科学考察安全路线的选择,同时为研究冰体的运动提供了参考信息。本文基于SPOT5光学影像,利用灰度共生矩阵对东南极Grove山地区冰裂隙进行初步识别,并结合野外考察导航路线对结果进行分析,为野外考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 纹理分析 灰度共生矩阵 光学影像
下载PDF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极地冰盖冰裂隙探测方法
4
作者 梁爽 李新武 +1 位作者 杨博锦 吴文瑾 《中国基础科学》 2023年第5期8-14,共7页
冰裂隙是极地冰盖重要的表面特征参数,是冰盖内应力的外在表现,对冰盖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影响。近几十年来随着卫星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冰裂隙的探测方法和相关研究也不断进步,多种卫星技术的冰裂隙时空探测方法同时取得了进展。介绍极... 冰裂隙是极地冰盖重要的表面特征参数,是冰盖内应力的外在表现,对冰盖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影响。近几十年来随着卫星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冰裂隙的探测方法和相关研究也不断进步,多种卫星技术的冰裂隙时空探测方法同时取得了进展。介绍极地冰盖冰裂隙特征探测方法的进展情况,归纳和总结国内外利用光学遥感数据、微波遥感数据、高度计数据等多源遥感技术探测极地冰盖冰裂隙水平和垂直特征的方法,并探讨极地冰盖冰裂隙遥感探测的研究重点和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 极地 多源遥感数据 特征监测
原文传递
大陆型山谷冰川冰震的规律和影响因素——以老虎沟12号冰川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陈宇乔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0-56,共7页
2015年10月,利用便携式宽频带地震仪在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上进行了9d的冰震观测,在台站的震动信号中识别出大量与冰川动态特性相关的冰震。根据信号的频率等特征,可将其分为短周期冰震和长周期冰震。短周期冰震的持续时间大多在0.1s以... 2015年10月,利用便携式宽频带地震仪在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上进行了9d的冰震观测,在台站的震动信号中识别出大量与冰川动态特性相关的冰震。根据信号的频率等特征,可将其分为短周期冰震和长周期冰震。短周期冰震的持续时间大多在0.1s以下,频谱集中在20~100Hz之间,其数量可达每天6 600个,占所检测到冰震的绝大部分。长周期冰震持续时间可达几十秒至数小时,其地震波形频率集中在0.1~10Hz,观测期间检测到296次长周期冰震。对比冰震发震时间和当地气温发现:气温下降,短周期冰震事件数量快速增加;气温升高,短周期冰震数量逐渐减少。短周期冰震的发震时间分布呈现出以1d为周期变化的特征。利用麦克斯韦模型模拟的冰川在气温影响下的应力变化可以解释观测到的冰震日变性:当气温下降,冰川温度下降,冰体积收缩并产生应变,相应的拉张应力使得冰裂隙破裂而产生短周期冰震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变周期 裂隙 麦克斯韦模型
下载PDF
2016-2021年贡嘎山海螺沟冰川消融区冰裂隙分布数据集
6
作者 王晗 刘巧 +1 位作者 钟妍 罗云翼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2年第4期194-204,共11页
山地冰川冰裂隙分布及其变化动态对于研究冰川动力学过程、冰川消融及其产汇流以及冰川失稳诱发灾害等具有重要意义。2016-2021年间,对贡嘎山东坡海螺沟冰川消融区开展了无人机重复航测,获取了冰川下游约4 km冰舌段各年消融期的高分辨... 山地冰川冰裂隙分布及其变化动态对于研究冰川动力学过程、冰川消融及其产汇流以及冰川失稳诱发灾害等具有重要意义。2016-2021年间,对贡嘎山东坡海螺沟冰川消融区开展了无人机重复航测,获取了冰川下游约4 km冰舌段各年消融期的高分辨率正射影像。基于配准的影像,对海螺沟冰舌段的冰裂隙进行了目视解译并矢量化,形成2016-2021年海螺沟冰川消融区冰裂隙空间分布数据,初步分析了冰裂隙的分布特征模式及其年际间的变化。本数据集包含对冰裂隙的长度及其延伸方向等的空间信息属性,是针对我国西部典型海洋型冰川的首套冰川结构及其变化相关调查结果,可为深入研究海洋型冰川动态、冰川结构变化及其水文和动力过程影响以及评估冰川未来演化趋势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螺沟 贡嘎山 裂隙 无人机
下载PDF
南极鱼类——冰海里演化出的奇迹
7
作者 陈良标 《人与生物圈》 2017年第1期96-99,共4页
2011年1月,南半球的夏天,我国南极中山站近海,海冰还未消融。在离岸几百米的地方,几位考察队员铲去地上的浮雪,用铁钻钻透1~2米的厚冰,形成一个直径不足10厘米的冰洞,或者干脆找一个冰裂隙,垂下鱼钩和鱼线。等待不超过10秒钟,鱼竿上就... 2011年1月,南半球的夏天,我国南极中山站近海,海冰还未消融。在离岸几百米的地方,几位考察队员铲去地上的浮雪,用铁钻钻透1~2米的厚冰,形成一个直径不足10厘米的冰洞,或者干脆找一个冰裂隙,垂下鱼钩和鱼线。等待不超过10秒钟,鱼竿上就会传来明确的拖拉和抖动的感觉,收起鱼线,鱼钩上总会挂着一条重约1 00克、体色稍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大陆 伯氏肩孔南极鱼 裂隙 南极中山站 鱼线 抗冻糖蛋白 体色
原文传递
进驻南极至高点
8
作者 朱镇熹 陈壮茁 +1 位作者 孙波 金波 《新知客》 2008年第6期32-37,共6页
继美国在极点建成科考站之后,法国占据了磁极点,俄罗斯控制了冰点,地球最南端大陆的4个必争之点中只剩下了冰穹A上的至高点。2007年11月,中国开始了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活动,这次科考的目的之一便是要在南极内陆的至高点上建立中国第三... 继美国在极点建成科考站之后,法国占据了磁极点,俄罗斯控制了冰点,地球最南端大陆的4个必争之点中只剩下了冰穹A上的至高点。2007年11月,中国开始了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活动,这次科考的目的之一便是要在南极内陆的至高点上建立中国第三座科学考察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察站 凯斯鲍尔 裂隙 冲顶 孙波 队员组成 生活物资 湿纸巾 科考队
下载PDF
向“人类不可到达之极”——Dome A顶点冲击
9
作者 王建国 《大自然》 2006年第6期25-27,共3页
关键词 南极大陆 Dome A 裂隙 考察队员 南极考察
原文传递
在南极创建天文站
10
作者 朱镇熹 《世界博览》 2008年第19期28-31,共4页
探索宇宙奥秘是天文学家的使命,而南极可能是地球上最好的天文观测点。不可接近之极冰穹A(Dome A)处于南极冰盖之巅,海拔4093米,离我国南极中山科考站有1200多公里远。那里冬天最低气温达到零下80℃以下。
关键词 天文学家 自动观测站 雪龙号 裂隙 天文观测 凯斯鲍尔
原文传递
163天的南极采访之旅
11
作者 崔鲸涛 《新闻与写作》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5-68,共4页
2015年4月10日,在历经163天惊涛骇浪、冰雪交加的洗礼后,"雪龙"号极地考察船完成3万余海里的航程,载着圆满完成科考任务的中国第31次南极考察队返回位于上海的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作为随队记者,我与一群怀着同样梦想的南... 2015年4月10日,在历经163天惊涛骇浪、冰雪交加的洗礼后,"雪龙"号极地考察船完成3万余海里的航程,载着圆满完成科考任务的中国第31次南极考察队返回位于上海的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作为随队记者,我与一群怀着同样梦想的南极勇士们一起,沿着30年来中国人探索南极的足迹,亲历并见证了一个个极地科考传奇的诞生。为163天的采访做足准备小时候,曾经在电视上看过关于中国人登上南极大陆开展科学考察的新闻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大陆 南极考察队 极地考察 新闻报道 雪地车 中国南极中山站 裂隙 极地科考 新闻点
原文传递
“全地虎”南极科考记
12
作者 任玉梅 《大众科学》 2016年第1期20-23,共4页
北京时间2015年12月4日,中国南极科考船"雪龙号"在经过近1个月的长途跋涉后,抵达南极圈,正式启动了对南极的第32次科考。 与此前31次科考不同的是,此次随同"雪龙号"以及277名科考队员一起踏上南极的,还有一款"秘密武器"——贵州... 北京时间2015年12月4日,中国南极科考船"雪龙号"在经过近1个月的长途跋涉后,抵达南极圈,正式启动了对南极的第32次科考。 与此前31次科考不同的是,此次随同"雪龙号"以及277名科考队员一起踏上南极的,还有一款"秘密武器"——贵州产我国首款自主研制的极地科考重器“全地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大陆 恶劣自然条件 科考船 裂隙 王者风范 极地考察 首款 固定翼飞机 科考队 南极考察
下载PDF
我的南极故事(十六)
13
作者 曹建西 《海洋世界》 2021年第2期88-93,共6页
从中山站到冰穹“A”的这条路上,有三个地方,冰裂隙比较密集:第一段是前60公里,包括出发基地。在那里,有好几次,我们雪地车的履带陷进冰裂缝。还有一次最险的,一名中山站的队员整个掉了进去,幸好掉的不是很深,下去几米被一个小平台托住... 从中山站到冰穹“A”的这条路上,有三个地方,冰裂隙比较密集:第一段是前60公里,包括出发基地。在那里,有好几次,我们雪地车的履带陷进冰裂缝。还有一次最险的,一名中山站的队员整个掉了进去,幸好掉的不是很深,下去几米被一个小平台托住了。经过几个小时的努力最终被救了上来,经历了一次死里逃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山站 雪地车 裂隙 队员
下载PDF
探索者的足迹:在冰峰上探取历史──慕士塔格峰冰芯钻取记
14
作者 蒲健辰 《大自然探索》 2001年第12期40-43,共4页
关键词 慕士塔格峰 裂隙 探索者
下载PDF
闫巩固:心理学博士与南极的美丽邂逅
15
作者 赵红 《考试(高考文科版)》 2015年第8期30-31,共2页
他是三尺讲堂上传道、授业、解惑的辛勤执鞭者,三十多年来从事心理学的学习、研究和教学,一直乐在其中。他还是南极科考的"心理看门人",连续七年参与南极科考队员的选拔,随同科考队远赴南极,与那片神秘的冰雪陆地亲密接触。... 他是三尺讲堂上传道、授业、解惑的辛勤执鞭者,三十多年来从事心理学的学习、研究和教学,一直乐在其中。他还是南极科考的"心理看门人",连续七年参与南极科考队员的选拔,随同科考队远赴南极,与那片神秘的冰雪陆地亲密接触。在他的身上,你会发现很多意想不到的故事,而他本身,就是一个有故事的人。走近他的世界,聆听他的讲述,你会发现,原来生活可以这样度过。在一个春日暖阳的上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学博士 科考队 看门人 企业选拔 人员选拔 暖带 中国南极长城站 裂隙 专业知识 国际事件
下载PDF
刊中地理报
16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1-34,共4页
全球变暖灾难时间表公布;空间天气预报向公众开放;科学家设想“西沙东输”;缓解全球变暖的新招;气候模式预测系统让您——对未来天气了如指掌;填补气象观测资料空白 南极冰盖最高自动气象站发回第一批气象资料;
关键词 南极 裂隙 暴雨日 下游河流 库页岛 黄河三角洲 自动气象站 生态退耕
原文传递
夹冰裂隙岩体的压缩破坏响应与热融软化效应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强 贾海梁 +3 位作者 杨更社 杨柳 杨春梅 刘显欢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3-119,共17页
随着气候变暖的持续,青藏高原、阿尔卑斯山等高寒、高海拔地区的多年冻结层热融退化导致了大量的岩体失稳灾害。研究夹冰裂隙岩体在热融条件下力学性质的“软化效应”是揭示冻结岩体热融失稳机制的关键前提。以夹冰裂隙岩体为研究对象,... 随着气候变暖的持续,青藏高原、阿尔卑斯山等高寒、高海拔地区的多年冻结层热融退化导致了大量的岩体失稳灾害。研究夹冰裂隙岩体在热融条件下力学性质的“软化效应”是揭示冻结岩体热融失稳机制的关键前提。以夹冰裂隙岩体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裂隙倾角和不同融化温度下的单轴压缩试验,并采用声发射和高速摄影监测试样内外的破坏过程。结果表明:(1)试样的单轴抗压强度随裂隙倾角θ的增大呈先降低后增加的两阶段变化特征;(2)试样的单轴抗压强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可分为快速降低阶段(-20℃~-6℃)、波动下降阶段(-6℃~-1℃)和强度骤降阶段(-1℃~0℃)3个阶段;(3)不同裂隙倾角试样具有3种破坏模式:冰层被整体压碎,为脆性破坏;冰层破碎后发生明显的塑性变形,为延性破坏;冰层中部裂隙扩展至上、下冰–岩界面,上、下两部分岩石沿界面发生相对滑移,试样整体破断,为脆性破坏。(4)热融条件下夹冰裂隙岩体的破坏模式可分为2种:冰层中部裂隙扩展至上、下冰–岩界面,上、下两部分岩石沿界面发生相对滑移,试样整体破断(-20℃≤T≤-6℃或-1℃≤T≤0℃);冰层破碎后发生明显的塑性变形,试样未发生整体破断(-6℃<T<-1℃)。经过理论分析,倾角对夹冰裂隙岩体抗压强度的影响机制主要为,随着倾角增大,夹冰裂隙岩体的破坏形式由冰层竖向劈裂破坏,转变为沿冰–岩界面的剪切破坏以及沿冰层的剪切破坏。基于核磁共振一维成像结果,升温过程中冰–岩界面的未冻水含量不断增高,即冰–岩界面强度不断降低导致了夹冰裂隙岩体强度变化的温度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裂隙岩体 –岩界面 热融软化效应 单轴压缩 破坏模式
原文传递
冰充填裂隙对冻结岩体压缩破坏特征的影响研究
18
作者 赵涛 冯云枫 +2 位作者 贾海梁 唐丽云 李国玉 《冰川冻土》 CSCD 2024年第4期1246-1258,共13页
冻结岩体的力学性质是决定冻结地层工程施工与运营安全的核心因素,而冻结岩体的力学性质由裂隙结构和冻结温度等条件决定。本文在常温和冻结条件下开展了含预制裂隙砂岩的力学实验,通过高速摄影技术对试样表面的裂纹起裂和扩展过程进行... 冻结岩体的力学性质是决定冻结地层工程施工与运营安全的核心因素,而冻结岩体的力学性质由裂隙结构和冻结温度等条件决定。本文在常温和冻结条件下开展了含预制裂隙砂岩的力学实验,通过高速摄影技术对试样表面的裂纹起裂和扩展过程进行了监测,基于实验结果着重讨论了冰充填裂隙对冻结岩体压缩破坏特征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冻结没有改变试样强度随裂隙倾角的变化趋势,随裂隙倾角的增大,试样的强度均呈先减后增的趋势。强度最小值出现在裂隙倾角α=60°时,最大值出现在α=90°时;(2)在冻结状态下,试样的起裂模式随裂隙倾角的增加整体呈现“拉伸起裂→剪切起裂→拉伸起裂”的变化趋势,此外,相同裂隙倾角的试样在冻结状态下起裂的应力水平均高于在常温状态下;(3)冻结裂隙砂岩的力学性质受冻结作用和裂隙倾角双重控制。并进一步分析了冰填充裂隙对冻结岩体压缩破坏特征的影响,认为冰均起到了支撑、填充和黏结作用。在裂隙倾角较小时(0°~30°),裂隙冰的法向压力较高,强化效应主要来源于冰的支撑作用;当裂隙倾角较大(45°~75°)时,裂隙冰上的法向压力较低,强化效应主要来源于冰-岩界面黏结作用;裂隙倾角(近90°)与加载方向平行时,裂隙冰的法向应力变为拉应力,强化效应主要来源于冰-岩界面黏结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结岩体 裂隙 起裂与扩展 -岩界面 冻结强化
下载PDF
落锤冲击下饱冰裂隙砂岩动态力学性能研究
19
作者 杜祎玮 任富强 常来山 《矿业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8-123,共6页
为了研究饱冰裂隙砂岩的动态力学特性,通过落锤冲击试验与PFC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了裂隙倾角对饱冰裂隙砂动态力学特性及裂纹扩展过程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倾角饱冰裂隙砂岩的应变时程曲线形式一致,裂隙倾角仅影响峰值应... 为了研究饱冰裂隙砂岩的动态力学特性,通过落锤冲击试验与PFC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了裂隙倾角对饱冰裂隙砂动态力学特性及裂纹扩展过程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倾角饱冰裂隙砂岩的应变时程曲线形式一致,裂隙倾角仅影响峰值应变的大小,其中裂隙水平时的峰值应变最小,且随裂隙倾角的增大峰值应变增幅超过40%。试样的宏观破坏模式均以张拉为主。数值结果表明,循环冲击会影响饱冰裂隙砂岩应力-应变曲线的形态和斜率。试样的起裂应力与起裂应变的大小以及微裂纹数量均随裂隙倾角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过程,而峰值应力则随裂隙倾角的增加而线性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 裂隙 落锤冲击 动态力学
原文传递
鲜为人知的南极科考故事
20
作者 刘淑 《地理教育》 2015年第10期63-63,共1页
天然冰柜:说到南极,第一感觉是"冷"。南极气温极低,泼盆热水能瞬间成为冰粉。夏季时,饮料放在储藏室里面,拿的时候还是水,走了十步后水已经结成冰。
关键词 南极大陆 最大风速 第一感觉 裂隙 下降风 狂风大作 团团围住 冷收缩 年平均 内陆高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