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7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大青山全新世冰缘现象及环境演变 被引量:12
1
作者 崔之久 宋长青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25-331,共7页
大青山位于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过渡地带,对环境反应敏感。在冰缘环境、古植被等方面保留了全新世环境变化的证据。全新世期间经历了4次千年尺度的气候变化周期。晚更新世晚期气温较今低7℃左右,全新世适宜期较今高1—2℃,新冰期较今低... 大青山位于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过渡地带,对环境反应敏感。在冰缘环境、古植被等方面保留了全新世环境变化的证据。全新世期间经历了4次千年尺度的气候变化周期。晚更新世晚期气温较今低7℃左右,全新世适宜期较今高1—2℃,新冰期较今低2.0—2.5°,植被带垂直变化幅度达200—60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青山 全新世 冰缘 环境变化
下载PDF
北京西山的冰缘期和更新世自然环境 被引量:14
2
作者 郭旭东 严富华 金增信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59-167,共9页
根据已发现的若干古冰缘现象,北京西山可以划分为6次更新世冰缘期。在冰缘期期间,地表气温比现今低12—15℃;冬季固体降水量比现今大;多年冻土深度达-3—20m以上;自然环境为稀树草原或冻原。中国东部冰缘区南界达38°N。
关键词 冰缘 更新世 自然环境
下载PDF
东灵山若干冰缘现象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郭旭东 严富华 张乃娴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00-102,共3页
东灵山是北京西山的最高峰,海拔2303m,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西北约56km 处,地理座标为北纬34°2′,东经115°58′。它在地貌上属于亚高山,是洞察北京西山第四纪有无冰川作用最重要的一个窗口。事实证明,自第四纪以来,这里... 东灵山是北京西山的最高峰,海拔2303m,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西北约56km 处,地理座标为北纬34°2′,东经115°58′。它在地貌上属于亚高山,是洞察北京西山第四纪有无冰川作用最重要的一个窗口。事实证明,自第四纪以来,这里虽未发生过山岳冰川作用,但冰缘现象还能见到若干。现代山顶附近生长着灌丛和草甸,冰缘作用较弱。已发现的冰缘现象有下列几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缘 冰缘 东灵山
下载PDF
冰缘环境研究的一些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王保来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273-280,共8页
共生及后生冰楔早已被人们所熟悉,最近又发现了第三种冰楔,称为反共生冰楔。在过去认为不会有冰楔活动的地区,发现了新生的和正在活动的冰楔。人们正在探讨冰楔的多级生长与全球变化的关系。冰皋研究的进展在于建立了冰核下水体与冰皋... 共生及后生冰楔早已被人们所熟悉,最近又发现了第三种冰楔,称为反共生冰楔。在过去认为不会有冰楔活动的地区,发现了新生的和正在活动的冰楔。人们正在探讨冰楔的多级生长与全球变化的关系。冰皋研究的进展在于建立了冰核下水体与冰皋生存的关系,并为古气候恢复提供了新的依据。大块地下冰的成因机制中最重要的两种,为埋藏的冰川冰和侵入-分凝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缘 冰楔
下载PDF
大兴安岭南段赛罕乌拉石海剖面分析及其与蒙山拦马墙石河结构对比 被引量:6
5
作者 吕洪波 高于 +6 位作者 浦津 孟和达来 欧阳江城 巴特尔 刘波 张云喜 李桂林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572-1588,共17页
石海(石河/冰石河)作为冰缘地貌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国内地学界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以至于缺少介绍石海结构特征的中文文献,更未建立判别标准,在地貌认知阶段就发生很多误判。为了揭示石海的剖面结构特征,笔者等对位于大兴安岭南段的赛罕... 石海(石河/冰石河)作为冰缘地貌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国内地学界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以至于缺少介绍石海结构特征的中文文献,更未建立判别标准,在地貌认知阶段就发生很多误判。为了揭示石海的剖面结构特征,笔者等对位于大兴安岭南段的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乌兰坝石海首次进行了开挖解剖,从而归纳了原生石海的基本结构特征:岩块棱角鲜明,呈镂空状堆积,岩块直径总体上上大下小。根据野外调查确认,赛罕乌拉海拔1800 m以上的区域至少还存在着局部现代石海,也就是说,还残存着不连续冻土带,而且保持年平均气温0℃左右的气候环境。根据赛罕乌拉现今气候记录和石海分布,笔者等估算了全新世初期赛罕乌拉石海开始发育时的地表温度在0^-4℃,而今天年平均气温已经升高到2℃,升温幅度2~6℃。根据赛罕乌拉石海剖面结构特征,笔者等对山东蒙山石河进行了结构对比,认为二者剖面结构基本一致,排除了前人近年来争议明显的冰川侧碛堤和泥石流成因说。结构对比揭示山东蒙山境内全新世早期至少局部存在过冰缘气候环境,而这也为山东境内更新世冰川地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此外,本研究也为中国冰缘地貌解剖和资源调查提供了一个可以参考的研究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赛罕乌拉 石海 石河 冰石河 冰缘 蒙山 拦马墙
下载PDF
祁连山西段喀克图地区冻土和冰缘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6
6
作者 王绍令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CD 1992年第3期9-17,共9页
考察区属中亚极大陆型干寒区,水分是区内植被、多年冻土的分布、发育和冰缘作用过程及其地貌类型组合的关键因素。与同纬度的祁连山东、中段相比,本区降水少、植被稀疏,雪线、冰缘带下界和多年冻土下界均高,而且冰缘带下界高于多年冻土... 考察区属中亚极大陆型干寒区,水分是区内植被、多年冻土的分布、发育和冰缘作用过程及其地貌类型组合的关键因素。与同纬度的祁连山东、中段相比,本区降水少、植被稀疏,雪线、冰缘带下界和多年冻土下界均高,而且冰缘带下界高于多年冻土下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寒区 植被 多年冻土 冰缘
下载PDF
冰川、火山与和田玉
7
作者 张文敬 《小学生导刊(中年级版)》 2024年第3期54-59,共6页
汽车陷入泥沼,过了冰水河,看到两边山坡上的黄褐色石,我们知道,有这样大规模的冰缘冻土现象,离冰川肯定不远了。可是,车却无法行进了。这几天天气好,冰缘冻土发生了大面积软化,有的地方甚至成了泥沼。走在最前面的越野车不小心陷到一个... 汽车陷入泥沼,过了冰水河,看到两边山坡上的黄褐色石,我们知道,有这样大规模的冰缘冻土现象,离冰川肯定不远了。可是,车却无法行进了。这几天天气好,冰缘冻土发生了大面积软化,有的地方甚至成了泥沼。走在最前面的越野车不小心陷到一个泥沼里,加足马力也开不出来。我们只好下来挖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野车 和田玉 冻土 汽车 冰缘 冰川 大面积
原文传递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区及拉尔敦达坂冰缘块体运动观测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崔之久 熊黑钢 刘耕年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99-206,共8页
1986年以来对天山冰缘环境中的块体运动现象倒石堆、石冰川、活动层蠕动和泥流舌进行了观测研究。海拔3600—3950m之间倒石堆大量发育,按补给方式主要有雪崩型、崩落型和冲积型等,测得倒石堆表面运动速度平均3.15cm/a;前缘平均运动速度... 1986年以来对天山冰缘环境中的块体运动现象倒石堆、石冰川、活动层蠕动和泥流舌进行了观测研究。海拔3600—3950m之间倒石堆大量发育,按补给方式主要有雪崩型、崩落型和冲积型等,测得倒石堆表面运动速度平均3.15cm/a;前缘平均运动速度为2.22cm/a。石冰川大多由倒石堆演化而来,呈叶状,分布在3300—3950m之间,前缘运动速度平均21cm/a。海拔3460—3540m,坡度10—17°,坡向170—90°的活动层向坡下的平均蠕动速度为1.13cm/a。海拔2800—2900m的拉尔敦达坂朝北坡发育大量泥流舌,表面平均运动速度13.9cm/a,前缘前进的平均速度为2.76c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缘 运动 速度 冰缘环境
下载PDF
南极乔治王岛菲尔德斯半岛冰缘地貌过程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朱诚 崔之久 熊黑钢 《南极研究》 CSCD 1991年第3期25-38,T001,共15页
根据定位重复测量、坑探、物探、人工灌水、地温资料和样品室内分析,作者讨论了菲尔德斯半岛石冰川、倒石堆、分选环、石花、流动性条纹土等冰缘地貌变化过程和沉积结构特征,论证了含盐量对电阻率和冰缘地貌物质迁移的影响,最后指出了... 根据定位重复测量、坑探、物探、人工灌水、地温资料和样品室内分析,作者讨论了菲尔德斯半岛石冰川、倒石堆、分选环、石花、流动性条纹土等冰缘地貌变化过程和沉积结构特征,论证了含盐量对电阻率和冰缘地貌物质迁移的影响,最后指出了本区冰缘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缘 地貌 含盐量 石花 条纹土
下载PDF
对岱海地区冰缘分期问题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菀莹 耿侃 郑良美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87年第2期78-84,共7页
根据对岱海地区河湖相地层内所夹的上、中、下三层冻融褶皱及周围山地冰缘地貌的观察与分析,结合其所在地层的层位关系和^(14)C年代测定,划分了本区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三个冰缘期、两个间冰缘期和一个冰缘期后,并讨论了晚更新世晚期以... 根据对岱海地区河湖相地层内所夹的上、中、下三层冻融褶皱及周围山地冰缘地貌的观察与分析,结合其所在地层的层位关系和^(14)C年代测定,划分了本区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三个冰缘期、两个间冰缘期和一个冰缘期后,并讨论了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气候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岱海 冻融褶皱 冰缘 冰缘
下载PDF
冰缘带生态系统的“守护者”——垫状植物
11
作者 陈建国 《大自然》 2023年第4期52-59,共8页
想象一下,当人们站在大风猛烈、紫外线辐射强、寒冷、氧气含量稀薄、土壤极端贫且干旱的高山顶端时,会是怎样一种感受?是否喘口气都费劲,更别提在这里生存了?但就在这片人类无法生存的高山之巅,却有一个生机勃勃的生态系统一冰缘带生态... 想象一下,当人们站在大风猛烈、紫外线辐射强、寒冷、氧气含量稀薄、土壤极端贫且干旱的高山顶端时,会是怎样一种感受?是否喘口气都费劲,更别提在这里生存了?但就在这片人类无法生存的高山之巅,却有一个生机勃勃的生态系统一冰缘带生态系统,生活其中的垫状植物就是这个系统的“守护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垫状植物 紫外线辐射 生态系统 氧气含量 守护者 冰缘 高山 生存
原文传递
全球冰缘地貌综合区划初探
12
作者 朱诚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60-167,共8页
本文讨论了全球冰缘地貌综合区划在反映全球冰缘环境和冰缘过程整体特征中的意义。据5个年度冰缘地貌定位观测资料,并结合国外同行近年研究的最新结果,吸收前人冰缘气候分类原则的可取之处,划分出4大类型和11个亚型的全球冰缘综合区划。
关键词 冰缘 地貌 冰缘过程 综合区划 全球
下载PDF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分选环的发育特征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耕年 刘岳峰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474-480,共7页
天山中部乌鲁木齐河源区海拔3600—3900m之间的分选环是冰缘环境演化的产物。空冰斗后壁3930m发育弱分选高中心分选环,空冰斗3880m发育强烈活动的分选环,空冰斗3820m的冰坎处发育弱活动分选环,大西沟气象站西北3600—3650m发育残余的拉... 天山中部乌鲁木齐河源区海拔3600—3900m之间的分选环是冰缘环境演化的产物。空冰斗后壁3930m发育弱分选高中心分选环,空冰斗3880m发育强烈活动的分选环,空冰斗3820m的冰坎处发育弱活动分选环,大西沟气象站西北3600—3650m发育残余的拉长的分选环。它们的海拔高度、形态、分选性、组构特点、活动性和发育时间呈现有规律的变化。根据地貌部位和古冰碛分布判断,3930m分选环系小冰期以来的产物,3880m和3600m处分选环系新冰期以来的产物,3820m处分选环系上望峰冰期以来的产物。降水丰富,一年中气温在0℃上下波动的天数较多,有利于分选环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选环 空冰斗 冰缘 乌鲁木齐河源
下载PDF
青藏高原极大陆型多年冻土和冰缘若干问题探讨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绍令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0-14,共5页
水分条件是极大陆型多年冻土分布、发育和冰缘作用过程及其地貌类型组合的关键因素。极大陆型多年冻土下界高程最高,年平均气温最低;冰缘作用强度较弱,冰缘地貌类型单调,冰缘带下界高于多年冻土下界。
关键词 冻土 冰缘 青藏高原
下载PDF
菲尔德斯半岛冰缘地貌分布特征及其与冰川侵蚀历史的互相联系性 被引量:2
15
作者 朱诚 崔之久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36-342,共7页
根据大量野外调查,讨论了"三高两低"地形与玛瑙滩玉泉河谷主冰流的存在,分析了带有冰川侵蚀历史烙印的冰缘分布特征,认为不同剖面类型组合的特征差异既体现了冰缘地貌在发生学上的内在联系,更反映出受冰川侵蚀影响造成的迎冰... 根据大量野外调查,讨论了"三高两低"地形与玛瑙滩玉泉河谷主冰流的存在,分析了带有冰川侵蚀历史烙印的冰缘分布特征,认为不同剖面类型组合的特征差异既体现了冰缘地貌在发生学上的内在联系,更反映出受冰川侵蚀影响造成的迎冰坡与背水坡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缘 地貌 冰川 侵蚀 菲尔德斯半岛
下载PDF
天山高山冰缘环境的融冻泥流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耕年 熊黑钢 《地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63-370,共8页
根据实地观测结果分析,本文得出:天山冰缘环境发育的融冻泥流分布在海拔2500─3600m间的阴坡。融冻泥流发育要求地下含水丰富,粒度以细粉砂为主,地表坡度10─31°。融冻泥流的形态多数为长宽比小于1的叶状,少量... 根据实地观测结果分析,本文得出:天山冰缘环境发育的融冻泥流分布在海拔2500─3600m间的阴坡。融冻泥流发育要求地下含水丰富,粒度以细粉砂为主,地表坡度10─31°。融冻泥流的形态多数为长宽比小于1的叶状,少量为舌状。融冻泥流表面平均运动速度为11.14cm/a,舌前缘前进的平均速度的1.86cm/a,中轴部位的运动速度比两侧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缘 融冻泥流 天山 发育地形
下载PDF
Diversity and Florogenesis of Subnival Flora of the Caucasus 被引量:1
17
作者 Shamil Shetekauri David Chelidze Nana Barnaveli 《Journal of Life Sciences》 2012年第8期917-930,共14页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systematic, ecopathological, and chorological studies of the diversity of the subnival belt (zone) flora of the Caucasus Mountains, peculiarity of altitudinal distribution, endemis...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systematic, ecopathological, and chorological studies of the diversity of the subnival belt (zone) flora of the Caucasus Mountains, peculiarity of altitudinal distribution, endemism and florogenesis.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diversity of the subnival flora on different types of stone and at different altitudes in various parts of the Caucasus has been made. It is based on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on literature research. 226 species, 96 genera and 35 families were recorded in the subnival belt of the Caucasus within a range of 2,800 (2,900)-4,000 m a.s.l. Among these 117 species or 51% are common endemics of the Greater Caucasus and Caucasus. It is proved that floristic elements of different origin (authochronic and aloctonic) and age (Miocene-Pliocene and Pleistocene) contributed to the florogenesis of the subnival belt of the Caucasus. The Caucasian, the Eu-Caucasian, the Eastern Asian, the Minor Asian, the Dagestan-lranian, the Caucasia-European groups plai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lorogenesis. Criophilic evolution on the of the some plants was related to oreophytizacion during formation of the Caucasus mountains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Tertiary), as well as the glaciations scale.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coenotic role are different in various parts of the Caucasus and within each part. This is conditioned by the different hypsometry of various parts of the Caucasus, the character of glatiations, edaphic and climatic conditions, lythological diversity. Compared with the Greater Caucasus, the relative floristic poverty of the Lesser Caucasus is due to low elevations and extensive rather recent vulcan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ucasus mountain subnival flora geographycal isolation ENDEMIC glatiation volcanogenic rock-screes.
下载PDF
难以触及又令人魂牵梦绕的冰缘带植物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波 《花卉》 2016年第5期6-10,共5页
高山冰缘带是高山垂直带谱中位居最高,大多与冰雪带相邻接的植被带。由于海拔高,寒冻及强烈风化,使地表岩石剥落成大小不等的砾石,石隙中有少量的土壤,基质贫瘠。高山冰缘带气候严寒、风大、温度变化剧烈,在数小时内可经受强风、暴晒、... 高山冰缘带是高山垂直带谱中位居最高,大多与冰雪带相邻接的植被带。由于海拔高,寒冻及强烈风化,使地表岩石剥落成大小不等的砾石,石隙中有少量的土壤,基质贫瘠。高山冰缘带气候严寒、风大、温度变化剧烈,在数小时内可经受强风、暴晒、雨、雪或冰雹的袭击,这样严酷的条件限制了大多数物种的生存,仅少数具有特殊生物学特性的物种才能定居。因而其植被覆盖度低,总盖度常不超过5%,植物零星生长于石隙中,种群数量小。高山冰缘带植物除了高山流石滩植物外,还包括了同海拔的或镶嵌分布的高寒石砾草甸和高山垫状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缘 植被覆盖度 流石 镶嵌分布 云南西北部 植被带 垂直带谱 四川西南部 石砾 西藏东南部
下载PDF
内蒙古多伦地区全新世冰缘融冻构造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长青 董金梅 +1 位作者 赵建军 王沛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 CAS 2001年第1期61-64,共4页
1998年在多伦首次发现了全新世地层间的冰缘融冻构造 ,主要有融冻作用形成的揉皱、砂孔和砂峰等 ,其形成时代为全新世晚期的新冰期 .探讨了该区融冻构造的形成机制和气温条件 ,认为当时的年均气温为 - 2℃ .它的发现不仅为了建立本区第... 1998年在多伦首次发现了全新世地层间的冰缘融冻构造 ,主要有融冻作用形成的揉皱、砂孔和砂峰等 ,其形成时代为全新世晚期的新冰期 .探讨了该区融冻构造的形成机制和气温条件 ,认为当时的年均气温为 - 2℃ .它的发现不仅为了建立本区第四纪地层层序 ,而且为确定全新世北方冰缘冻土的南界及研究内蒙古高原全新世古气候环境的演变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冰缘 融冻构造 全新世
下载PDF
秦岭中段现代和古代冰缘──冰川地貌特征
20
作者 奥斯特 《西安地质学院学报》 1994年第2期39-49,共11页
现代气候条件下,秦岭中部(33°58'N/107°45'E)3400m以上存在一具有冰缘地貌特征和冰川作用的高山草甸环境。冰冻泥流斜坡、千奇百怪的砾石和无植被覆盖的冰冻泥流、各种形式的冰阶和冰坎以及石环和石多... 现代气候条件下,秦岭中部(33°58'N/107°45'E)3400m以上存在一具有冰缘地貌特征和冰川作用的高山草甸环境。冰冻泥流斜坡、千奇百怪的砾石和无植被覆盖的冰冻泥流、各种形式的冰阶和冰坎以及石环和石多边形等,组成了目前冰缘环境的地貌特征。在3400m以上发现了高山永久性冻土。通过冰蚀漏斗和冰融四地,证明在2900~3300m之间秦岭中部存在一晚更新世时期的冰融地区。根据古冰斗和冰碛的地貌形态调查及形态测量分析,可得出如下假设:在拔仙台、酉跑马梁附近当时存在一个晚更新世时期的小冰盖,冰盖边缘派生了5个小的外流冰舌。在拔仙台附近的沟谷里一些冰碛地貌存在于2500m以上。笔者根据调查结果,划分了两个晚更新世时期的冰期,即太白Ⅰ和太白Ⅱ冰期。在这两个冰期之间,估计存在一间冰期。晚更新世3250~3300m的冰川雪线高度是根据太白Ⅰ冰期冰碛位置得出的。同目前所推测的现代冰川雪线位置相比,形成的雪线下降大约在1000~1300m之间,没有观察到全新世冰川遗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地形 冰缘 古代 秦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