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6篇文章
< 1 2 5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洲季风系统的起源和发展及其与两极冰盖和区域构造运动的时代耦合性 被引量:202
1
作者 刘东生 郑绵平 郭正堂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94-204,共11页
本文基于对我国新生代环境记录的分析,揭示出在早第三纪,气候带大致呈行星风系控制下的东西走向格局。东南部地区在渐新世开始湿润化,显示了东南季风的雏形,可称为雏形季风阶段。中新世中期东南和西南部显著湿润化,标志着东南和西... 本文基于对我国新生代环境记录的分析,揭示出在早第三纪,气候带大致呈行星风系控制下的东西走向格局。东南部地区在渐新世开始湿润化,显示了东南季风的雏形,可称为雏形季风阶段。中新世中期东南和西南部显著湿润化,标志着东南和西南季风的形成,可称为成形季风阶段。中新世末和上新世形成的“红粘土”的风尘特性是冬季风和中国北方与中亚干旱化的重要标志。第四纪以来中国环境发生的重要转变表现为季风强度的变化与气候波动周期的改变。上述重大环境事件在时代上分别与两极冰盖的起源和演化以及东亚构造运动有较好的吻合性。我们认为,这种季风一冰盖一构造的耦合关系可能是通过不同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 季风系统 起源 冰盖 区域构造运动 古气候
下载PDF
南极和北极地区在全球变化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42
2
作者 陈立奇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2年第2期245-253,共9页
近半个世纪的调查基本揭示了极地在地球系统中的作用。两极保持了世界 99%的冰川 ,相当于全球淡水的 78% ,全部融化将使地球海平面上升 70m。极区又是世界气候系统中最活泼的组成 ,通过其冰盖、大气和周围海域的强烈耦合过程而影响全球... 近半个世纪的调查基本揭示了极地在地球系统中的作用。两极保持了世界 99%的冰川 ,相当于全球淡水的 78% ,全部融化将使地球海平面上升 70m。极区又是世界气候系统中最活泼的组成 ,通过其冰盖、大气和周围海域的强烈耦合过程而影响全球。同时 ,南极上空臭氧空洞的出现 ,北极地区冻土带的北移等都表明全球变化也在明显地影响着两极。中国 2 0年来对南极的考察过程中 ,建立两个南极科学考察站 ,拥有极地考察破冰船 ,1999年开展了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 ,对南北极的区域特征及其在全球变化中的作用提出了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化 北极 南极 国家研究计划 冰川 冰盖 淡水 大气 臭氧空洞
下载PDF
寒区水库冰盖形成与消融机理分析 被引量:40
3
作者 肖建民 金龙海 +1 位作者 谢永刚 霍跃东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0-85,共6页
根据对黑龙江省胜利水库冬季冰盖十余年资料的研究,考虑冰盖与大气、水的热交换过程及水库水温变化对冰盖厚度的影响等因素,建立了寒区水库冰盖生长的一维数值模型并给出了求解方法。与传统经验法相比,此模型考虑因素多,计算结果更符合... 根据对黑龙江省胜利水库冬季冰盖十余年资料的研究,考虑冰盖与大气、水的热交换过程及水库水温变化对冰盖厚度的影响等因素,建立了寒区水库冰盖生长的一维数值模型并给出了求解方法。与传统经验法相比,此模型考虑因素多,计算结果更符合实际,精度较高。同时还探讨了水库冰盖消融阶段冰压力沿深度分布规律、累积日平均气温与冰厚的关系和水库开库方式与累积气温的关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 冰盖 形成 消融 一维数值模型
下载PDF
全球冰川消融加剧使人类环境面临威胁 被引量:37
4
作者 沈永平 梁红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08-211,共4页
随着气候变暖 ,全球覆盖的冰川及其它各类冰体消融越来越多 ,近几十年来冰消融呈加速趋势 .冰川的消融会影响到全球气候 ,使海面上升 ,引发区域淹没、冰雪灾害、冰川洪水自然灾害等 ,这些都威胁着人类居住的环境安全 ,并可能改变着许多... 随着气候变暖 ,全球覆盖的冰川及其它各类冰体消融越来越多 ,近几十年来冰消融呈加速趋势 .冰川的消融会影响到全球气候 ,使海面上升 ,引发区域淹没、冰雪灾害、冰川洪水自然灾害等 ,这些都威胁着人类居住的环境安全 ,并可能改变着许多动植物种群的习性和生境 .不断加剧的冰冻圈变化已影响到我们的生存环境 ,必须加强环境保护意识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消融 环境变化 环境安全 冰川 气候变暖 冰雪灾害 冰盖 海平面 冻融圈
下载PDF
20世纪全球变暖的冰冻圈证据 被引量:28
5
作者 王宁练 姚檀栋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1年第1期98-105,共8页
20世纪 80年代以来 ,地面气象观测结果表明全球气温在明显升高 ,而探空资料和卫星遥感资料却表明低层大气在降温 ,这使得人们对于全球变暖问题提出了质疑。通过对近 1 0 0多年来冰冻圈各组成要素 (冰川、积雪、冻土、海冰等 )变化的综... 20世纪 80年代以来 ,地面气象观测结果表明全球气温在明显升高 ,而探空资料和卫星遥感资料却表明低层大气在降温 ,这使得人们对于全球变暖问题提出了质疑。通过对近 1 0 0多年来冰冻圈各组成要素 (冰川、积雪、冻土、海冰等 )变化的综合分析 ,并结合全球不同地区的冰芯记录 ,证明了 2 0世纪全球气候是在变暖 ,指出开展冰冻圈 (尤其是冰盖、积雪、冻土和海冰 )与大气 /海洋之间相互作用 (影响和响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暖 冰冻圈 冰芯 地面气象观测 冰盖 积雪 冻土 大气/海洋相互作用 海冰
下载PDF
内蒙古东部大陆冰川地貌卫星图像解译 被引量:31
6
作者 李邦良 李志中 韩同林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3期89-95,共7页
在赤峰境内发现大量冰臼和冰臼群后,利用遥感图像对大兴安岭及其两侧的冰蚀、冰碛地貌类型进行解译发现:它们中的绝大多数原本在巨型冰川漂砾、羊背石或基岩鼓丘上。它们是蒙古大冰盖之一部分在沿东南方向越过大兴安岭时其南端受到黄... 在赤峰境内发现大量冰臼和冰臼群后,利用遥感图像对大兴安岭及其两侧的冰蚀、冰碛地貌类型进行解译发现:它们中的绝大多数原本在巨型冰川漂砾、羊背石或基岩鼓丘上。它们是蒙古大冰盖之一部分在沿东南方向越过大兴安岭时其南端受到黄岗梁、七老图山、大马群山的分流、阻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盖 羊背石 冰川漂砾 冰川地貌 卫星图像
下载PDF
冰温度膨胀力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4
7
作者 黄焱 史庆增 宋安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14-320,共7页
本文在对冰温度膨胀力的作用机理作简要分析的基础上,将有限元方法引入到冰温度膨胀力的计算中,对工程中常见的两类边界条件(即固定约束和摩擦约束)下的冰温度膨胀力进行了计算。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得到以下结论:从与现场实测数据的... 本文在对冰温度膨胀力的作用机理作简要分析的基础上,将有限元方法引入到冰温度膨胀力的计算中,对工程中常见的两类边界条件(即固定约束和摩擦约束)下的冰温度膨胀力进行了计算。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得到以下结论:从与现场实测数据的比较来看,有限元计算的结果比较合理,可以在设计中应用;冰盖一侧固定约束、另一侧摩擦约束时,冰作用于固定约束边上的膨胀力会产生高度的应力集中;两侧都是摩擦约束的膨胀力远小于其它约束时的冰膨胀力;温升率对直立墙上冰膨胀力沿冰厚分布的影响远大于对斜坡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盖 温度膨胀力 有限元 固定约束 摩擦约束
下载PDF
中国风尘堆积与全球干旱化 被引量:24
8
作者 陈明扬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1991年第4期361-372,共12页
通过极地冰盖增长、中国风尘堆积(包括西风带下太平洋的风尘沉积)、青藏高原隆起以及现代表面洋流形成过程等资料的分析,初步认为,影响全球干旱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极地冷源的作用,山地隆起幅度和洋流变异是干旱化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通过极地冰盖增长、中国风尘堆积(包括西风带下太平洋的风尘沉积)、青藏高原隆起以及现代表面洋流形成过程等资料的分析,初步认为,影响全球干旱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极地冷源的作用,山地隆起幅度和洋流变异是干旱化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据此本文对建立全球干旱化环境序列做一初步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尘 堆积 全球 干旱化 极地 冰盖
下载PDF
冰盖流阻力与综合Manning糙率 被引量:23
9
作者 魏良琰 黄继忠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8,共8页
给出了冰盖流分析的数学表述 ,考察了阻力项中的Manning糙率 .给出了完全封冻和不完全封冻冰盖流综合糙率的一般计算公式 .当冰盖比 f =1(完全封冻 )时化为Sabaneev公式 ,当 f =0 (完全明流 )时退化为床面糙率 .在长 32m、宽 0 .5m玻璃... 给出了冰盖流分析的数学表述 ,考察了阻力项中的Manning糙率 .给出了完全封冻和不完全封冻冰盖流综合糙率的一般计算公式 .当冰盖比 f =1(完全封冻 )时化为Sabaneev公式 ,当 f =0 (完全明流 )时退化为床面糙率 .在长 32m、宽 0 .5m玻璃水槽中进行了实验验证 .利用ADV测流技术实测流速剖面 ,分析壁面切应力流速和分区平均流速以率定不同的壁面糙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盖 河流阻力 Manning糙率
下载PDF
ICESat与ICESat-2应用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26
10
作者 杨帆 温家洪 Weili Wang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8-148,共11页
近十年来,格陵兰和南极冰盖消融增速,两极地区显著变化。美国国家航空航天管理局(NASA)的冰、云和陆地高程卫星(ICESat)自2003年发射至2009年的在轨期间,用于定量分析冰盖和海冰的变化速率,并对这些变化的驱动机制进行检测与监测。ICESa... 近十年来,格陵兰和南极冰盖消融增速,两极地区显著变化。美国国家航空航天管理局(NASA)的冰、云和陆地高程卫星(ICESat)自2003年发射至2009年的在轨期间,用于定量分析冰盖和海冰的变化速率,并对这些变化的驱动机制进行检测与监测。ICESat在极地冰雪遥感应用等方面展示出了无可比拟的优势,对精确估算冰盖对海平面上升的年贡献、南北极海冰物质平衡量和计算全球生物总量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冰、云和陆地高程卫星2号(ICESat-2)将在2015年发射,该卫星在ICESat的技术基础上,测高技术和精准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本文评述了ICESat运行情况和应用优势,详尽地介绍了ICESat-2的任务目标、运行参数和技术改进,展望了其将来在极地科学的巨大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盖 海冰 森林树冠 ICESAT ICESat-2
下载PDF
冰盖输水衬砌渠道冰冻破坏统一力学模型 被引量:24
11
作者 葛建锐 王正中 +4 位作者 牛永红 王羿 肖旻 刘铨鸿 江浩源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0-98,共9页
随着城市供水与生态需水要求的提高,寒冷地区输水渠道冬季运行成为常态,目前冬季运行渠道抗冰冻破坏尚无评价准则与结构设计方法。针对此,基于冬季不输水渠道衬砌结构冻胀破坏的弹性地基梁模型,考虑冰推力、冰约束及渠基土冻胀力对结构... 随着城市供水与生态需水要求的提高,寒冷地区输水渠道冬季运行成为常态,目前冬季运行渠道抗冰冻破坏尚无评价准则与结构设计方法。针对此,基于冬季不输水渠道衬砌结构冻胀破坏的弹性地基梁模型,考虑冰推力、冰约束及渠基土冻胀力对结构的共同作用,在结构破坏的极限平衡状态下,推导得到冬季输水渠道冰盖运行工况下衬砌结构内力计算、应力计算及抗裂准则的解析表达式。通过静冰荷载影响系数、静水压力影响系数和冰冻荷载耦合系数的变化,可统一冬季有无冰盖输水及停水3种典型工况下衬砌结构内力、应力分布计算,进一步提出寒区衬砌渠道冰-冻破坏统一力学模型。以新疆某梯形渠道为研究原型,通过对衬砌坡板内力、应力及冰拔力计算分析,得到冰-冻破坏截面位置和各截面受力的分布规律。对无冰盖输水、带冰盖输水和无冰盖不输水3种典型梯形渠道力学模型进行内力计算对比分析表明,截面最大拉应力极大值分别为4.186、2.447和2.208 MPa,冬季无冰盖输水渠道冰冻破坏最严重(控制工况),无冰盖不输水冰冻破坏最轻,而冰盖运行介于两者中间,三者冰冻破坏规律差异较大。因此,在冬季输水衬砌渠道抗冰-冻设计中建议综合考虑3种典型工况,并按其破坏规律和力学模型进行安全性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渠道 冰冻 模型 冬季输水 衬砌渠道 冰盖
下载PDF
冰盖下冰塞堆积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3
12
作者 王军 陈胖胖 +1 位作者 江涛 吴其彰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48-354,363,共8页
基于贴体坐标转换和有限体积法,用k-ε两方程模型模拟水体的运动,在同位网格上使用动量插值法避免了压力的波动。建立了冰塞面的变形方程,并用C语言编写的程序对冰塞堆积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对比实验室中冰塞堆积试验的结果,两者的吻合... 基于贴体坐标转换和有限体积法,用k-ε两方程模型模拟水体的运动,在同位网格上使用动量插值法避免了压力的波动。建立了冰塞面的变形方程,并用C语言编写的程序对冰塞堆积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对比实验室中冰塞堆积试验的结果,两者的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塞 冰盖 两方程模型 贴体坐标变换 有限体积法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ASTER立体像对提取数字高程模型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李斐 张艳梅 程晓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3,7,共4页
ASTER是一种新型高分辨率多光谱传感器,其在可见光波段的准实时立体像对获取模式可以用于地面数字高程模型的提取。介绍ASTER立体像对提取DEM的基本原理和数据处理流程,并利用ASTER立体影像进行南极内陆冰盖DEM提取的试验,取得较好的结... ASTER是一种新型高分辨率多光谱传感器,其在可见光波段的准实时立体像对获取模式可以用于地面数字高程模型的提取。介绍ASTER立体像对提取DEM的基本原理和数据处理流程,并利用ASTER立体影像进行南极内陆冰盖DEM提取的试验,取得较好的结果,为今后ASTER数据在此方面的应用提供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像对 数字高程模型 DEM 冰盖 南极 立体影像 数据处理流程 ASTER 实时 多光谱
下载PDF
东南极冰盖中山站——Dome A断面路线考察的初步结果 被引量:18
14
作者 任贾文 秦大河 效存德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1-56,共6页
1996年以来 ,中国国家南极考察队连续 3次进行了南极冰盖内陆考察 ,最远点距海岸 110 0km ,海拔 3 90 0m .沿考察路线对冰盖表面地形、表面雪层特征、雪积累速率、冰体厚度和运动速度等进行现场观测 ,采集 0 6 3 3m深度雪坑样品 ,在 4... 1996年以来 ,中国国家南极考察队连续 3次进行了南极冰盖内陆考察 ,最远点距海岸 110 0km ,海拔 3 90 0m .沿考察路线对冰盖表面地形、表面雪层特征、雪积累速率、冰体厚度和运动速度等进行现场观测 ,采集 0 6 3 3m深度雪坑样品 ,在 4个地点钻取 5 0 10 0m深度冰芯 5支 .部分资料和样品的初步分析表明 ,由于研究区域毗邻Lambert冰川和格罗夫山 ,冰面地形较多起伏 ,中段很大区域坡面朝向Lambert冰川 .自中山站向内陆 46 0km积累速率为 46 2 10kg·m-2 ·a-1(相当于 12 6 0cm厚度雪层 ) ,表面 1m深度雪的密度为 35 0 45 0kg·m-3.雪变成冰的深度 (密度达 830kg·m-3)在几个冰芯钻取地点均大约为 6 0m ,说明研究区域内雪的变质过程基本相同 .30 0km处 5 0m冰芯初步分析显示 ,过去几十年积累速率和温度均呈上升趋势 ,这虽然与南极地区其他许多地点的结果相一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南极内陆考察 雪积累速率 气候变化 南极 冰盖 中山站
下载PDF
青藏高原古里雅冰芯记录的轨道、亚轨道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 被引量:17
15
作者 姚檀栋 徐柏青 蒲健辰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B12期287-294,共8页
研究了青藏高原冰芯与极地冰芯记录在轨道、亚轨道时间尺度上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可能原因.在青藏高原冰芯记录中,轨道时间尺度上的气候变化基本超前于极地,说明在以轨道变化驱动为起因的气候变化中,青藏高原的变化(或反应)比极地来得更快... 研究了青藏高原冰芯与极地冰芯记录在轨道、亚轨道时间尺度上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可能原因.在青藏高原冰芯记录中,轨道时间尺度上的气候变化基本超前于极地,说明在以轨道变化驱动为起因的气候变化中,青藏高原的变化(或反应)比极地来得更快,太阳辐射变化是控制轨道时间尺度上的气候变化的主要因子.但在亚轨道时间尺度上的许多气候变化,青藏高原滞后于北极地区.如Younger Dryas和Heinrich事件,都是格陵兰冰芯记录的变冷早于古里雅冰芯记录.可以认为,这些亚轨道时间尺度上的气候变化可能受劳伦冰盖的影响.因此,冰盖对某些冰期气候内的亚轨道时间尺度上的气候变化具有决定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时间尺度 气候变化 冰盖 青藏高原 古里雅冰芯记录 亚轨道时间尺度
原文传递
南极地区气候系统变化:过去,现在和将来 被引量:20
16
作者 效存德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08年第1期1-7,共7页
南极科学委员会(SCAR)下属的"南极与全球气候系统(AGCS)计划"专家委员会发布了"南极与南大洋气候系统(SASOCS)"白皮书,重点评估了过去50a南极地区气候系统的变化并预估了未来100a情景。白皮书总体认为,过去50a南极... 南极科学委员会(SCAR)下属的"南极与全球气候系统(AGCS)计划"专家委员会发布了"南极与南大洋气候系统(SASOCS)"白皮书,重点评估了过去50a南极地区气候系统的变化并预估了未来100a情景。白皮书总体认为,过去50a南极气候系统变化表现出很强的区域特征。南极半岛地区升温明显,半岛及亚南极岛屿上的冰川均处于退缩状态;南半球环状模(SAM)转为正位相,西南极上空的暖湿气团入侵加强,南极冬季对流层有升温趋势,平流层变冷,极涡消退日期推迟;东南极外围的南极底层水变淡,Weddell海区的底层水有变暖趋势。虽有上述区域变化,整个南极地区在过去50a中近地面气温并无明显升高,降水亦无明显增加。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海冰面积也无明显变化,只在某些扇区变化强烈。模式预估结果为:到21世纪末南极内陆地区将增暖(3.4±1.0)℃,海冰面积将缩小约30%。现有的冰盖模式尚不足以回答未来气候变暖情景下冰盖融化与海平面变化之间的定量关系,有待更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地区 南大洋 冰盖 预估 不确定性
下载PDF
开河期冰盖纵向冰缝形成机理 被引量:19
17
作者 茅泽育 赵雪峰 +1 位作者 王爱民 张磊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34-437,共4页
春季河道武开河可能导致冰坝形成,至今仍缺乏以力学机制为基础的开河预测方法。春季河道径流增加导致与岸壁冻结的冰盖底部产生上举力,并引起纵向冰缝产生。利用力学分析中弹性基础上的梁理论对开河期冰盖纵向冰缝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 春季河道武开河可能导致冰坝形成,至今仍缺乏以力学机制为基础的开河预测方法。春季河道径流增加导致与岸壁冻结的冰盖底部产生上举力,并引起纵向冰缝产生。利用力学分析中弹性基础上的梁理论对开河期冰盖纵向冰缝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纵向冰缝间距解析表达式,可用于开河期冰盖断裂预测。应用原型观测资料对提出的纵向冰缝间距理论表达式进行了验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开河期纵向冰缝间距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开河 纵向冰缝 冰坝 力学机制 冰盖 弯曲 断裂
下载PDF
明渠冰盖下流动的综合糙率 被引量:17
18
作者 杨开林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310-1317,共8页
明渠冰盖下流动的综合糙率nc是确定冰期水位和流量关系的关键参数,本文根据冰盖区和床面区的边界条件和流量的连续性条件提出了通用的综合糙率公式,研究了冰盖下一般矩形明渠和宽浅明渠流速分布及流速比a对综合糙率nc的影响,在此基础上... 明渠冰盖下流动的综合糙率nc是确定冰期水位和流量关系的关键参数,本文根据冰盖区和床面区的边界条件和流量的连续性条件提出了通用的综合糙率公式,研究了冰盖下一般矩形明渠和宽浅明渠流速分布及流速比a对综合糙率nc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计算分析比较了通用综合糙率公式、Einstein公式、Belokon-Sabaneev公式和Larsen公式的差异和使用条件,结果表明:对于宽深比b/H较小的矩形明渠,采用Belokon-Sabaneev公式将产生很大的计算偏差,Larsen公式只适合宽浅明渠,而Einstein公式是通用综合糙率公式的最好近似,推荐在工程设计中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糙率 冰盖 明渠 流速分布
原文传递
南极格罗夫山地区冰川运动规律DINSAR遥感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程晓 李小文 +1 位作者 邵芸 李震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7期2060-2067,共8页
格罗夫山地区是东南极冰盖上重要的岩石露头区,其对流向Lambert冰川的冰流起到了很强的阻挡作用.角峰和冰下山脉的存在使得该地区的冰流十分复杂,利用常规地面观测手段无法全面了解该地区的冰川运动规律.本研究选取覆盖该地区的ERS-1/2... 格罗夫山地区是东南极冰盖上重要的岩石露头区,其对流向Lambert冰川的冰流起到了很强的阻挡作用.角峰和冰下山脉的存在使得该地区的冰流十分复杂,利用常规地面观测手段无法全面了解该地区的冰川运动规律.本研究选取覆盖该地区的ERS-1/2SAR和JERS-1雷达影像,分别采用三路和四路差分INSAR方法,提取了格罗夫山及其东部地区的冰流速场,并利用该地区的相关资料进行了对比验证.研究表明DINSAR技术是精确测量南极内陆冰盖地区复杂冰流的有效手段,而L波段较C波段更适于该类地区复杂快变冰流的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流 雷达差分干涉测量 冰盖 格罗夫山 南极
原文传递
冰盖下水流流动的掺混特性 被引量:16
20
作者 茅泽育 赵升伟 +1 位作者 相鹏 岳光溪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91-297,共7页
本文采用k ε紊流模型建立了冰盖流及物质输移的垂向二维数值模型,对封冻河道水流的垂向掺混特性及水中冰在冰盖下的输移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冰盖下水流纵向流速在流动核心部分较为均匀,并不遵循对数分布规律;沿水深水流紊动... 本文采用k ε紊流模型建立了冰盖流及物质输移的垂向二维数值模型,对封冻河道水流的垂向掺混特性及水中冰在冰盖下的输移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冰盖下水流纵向流速在流动核心部分较为均匀,并不遵循对数分布规律;沿水深水流紊动粘性系数并没有出现为零现象,并当上下边壁粗糙相近时,在水深中部达到最大:位于不同水深位置的水中冰进入封冻河道时,在冰盖下有不同的输移规律,水深中部水中冰的最大浓度值降低速率及扩散范围相对较大。研究结果揭示了冰盖对水流流动及垂向掺混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盖 封冻河道 流速分布 紊流模型 掺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