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第四纪冰期数值年表初步划分 被引量:61
1
作者 易朝路 崔之久 熊黑钢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09-619,共11页
20世纪70年代以前,我国第四纪冰川冰期主要是根据第四纪冰川遗迹的侵蚀-沉积地貌特征和沉积物的物理化学风化程度的差异划分的相对年代;80~90年代开始有放射性碳和地衣法的测年;90年代以后,采用热释光和电子自旋共振技术测年,获得了我... 20世纪70年代以前,我国第四纪冰川冰期主要是根据第四纪冰川遗迹的侵蚀-沉积地貌特征和沉积物的物理化学风化程度的差异划分的相对年代;80~90年代开始有放射性碳和地衣法的测年;90年代以后,采用热释光和电子自旋共振技术测年,获得了我国第四纪冰川的一些数值年代,划分了5次冰期,其时代初步定为:小冰期Ⅲ(1871±20A.D.),小冰期Ⅱ(1777±20A.D.),小冰期Ⅰ(1528±20A.D.);新冰期Ⅲ(1550±70aB.P.,1580±60aB.P.),新冰期Ⅱ(2.8~2.5kaB.P.),新冰期Ⅰ(3.1kaB.P.);末次冰期Ⅳ(YD)(11.5~10.4kaB.P.),末次冰期Ⅲ(24~16kaB.P.),末次冰期Ⅱ(56~40kaB.P.),末次冰期Ⅰ(73~72kaB.P.);倒数第二冰期(相当于MIS6~10),Ⅲ阶段(154~136kaB.P.),Ⅱ阶段(277~266kaB.P.),Ⅰ阶段(333~316kaB.P.);倒数第三冰期(相当于MIS12~16),Ⅱ阶段(520~460kaB.P.),Ⅰ阶段(710~593kaB.P.)。未来的研究趋势是采用宇宙成因核素暴露年代方法和光释光技术在更大的空间尺度上对冰川地貌精细定年,分析第四纪冰川发育的空间差异和异时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冰川 数值年代 冰期划分 中国
下载PDF
玉龙山东麓更新世冰川作用 被引量:61
2
作者 赵希涛 曲永新 李铁松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42-248,共7页
利用 1∶10 000 地形图和航空照片, 对玉龙山东麓更新世冰川作用遗迹进行了调查和填图据冰川与冰水沉积物的钙质胶结物和冰湖相钙板的 E S R测年结果, 初步划分出4 次冰期, 即0. 7~0. 6 Ma B P的玉龙冰期,... 利用 1∶10 000 地形图和航空照片, 对玉龙山东麓更新世冰川作用遗迹进行了调查和填图据冰川与冰水沉积物的钙质胶结物和冰湖相钙板的 E S R测年结果, 初步划分出4 次冰期, 即0. 7~0. 6 Ma B P的玉龙冰期, 0. 53~0. 45 Ma B P的干海子冰期, 0. 31~0. 13 Ma B P的丽江冰期和晚更新世的大理冰川, 其中最早一次冰期为规模较大的山麓冰川, 后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更新世 冰川堆积 冰期划分 冰川演化史 冰川作用
下载PDF
贡嘎山第四纪冰川遗迹及冰期划分 被引量:48
3
作者 苏珍 施雅风 郑本兴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2年第5期639-647,共9页
在对贡嘎山现代冰川和古冰川考察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定位观测分析 ,对该区第四纪冰川遗迹进行了深入讨论 ,划分出三次冰期 ,即中更新世早期的倒数第三次冰期 ,中更新世晚期的倒数第二次冰期和晚更新世的末次冰期 ,以及全新世的新冰期和... 在对贡嘎山现代冰川和古冰川考察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定位观测分析 ,对该区第四纪冰川遗迹进行了深入讨论 ,划分出三次冰期 ,即中更新世早期的倒数第三次冰期 ,中更新世晚期的倒数第二次冰期和晚更新世的末次冰期 ,以及全新世的新冰期和小冰期。提出在早更新世时 ,由于山体未达到当时冰川发育的雪线高度 ,所以未发育冰川 ;中更新世早期的冰期冰川为半覆盖式冰川类型 ,规模不大 ;中更新世晚期的冰期冰川是本区最大冰川作用时期 ,形成网状山麓冰川 ,东坡冰川曾达磨西台地 ;晚更新世冰期冰川以山谷冰川为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 冰川遗迹 冰期划分 贡嘎山 更新世
下载PDF
山东蒙山第四纪冰川遗迹光释光测年研究及冰期划分与对比 被引量:34
4
作者 王照波 张剑 +3 位作者 王江月 张盈松 卞青 郭启鹏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94-702,共9页
针对蒙山发育的第四纪冰川遗迹,采用光释光(Optic Stimulated Luminescence)的测年方法,对遗迹较新的冰碛垄进行了采样与测试,首次在我国东部中低山区获得了8.2ka BP与18.2~22.2ka BP两个时间段的冰期年龄值,对应于8.2ka BP早全新世全... 针对蒙山发育的第四纪冰川遗迹,采用光释光(Optic Stimulated Luminescence)的测年方法,对遗迹较新的冰碛垄进行了采样与测试,首次在我国东部中低山区获得了8.2ka BP与18.2~22.2ka BP两个时间段的冰期年龄值,对应于8.2ka BP早全新世全球冷事件与末次冰盛期。根据冰碛垄的特征与测定年龄值,结合我国以往其他地区冰期的对比研究,在蒙山建立了拦马冰期与蒙山冰期。本项研究,确认并发展了李四光关于我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释光 末次冰盛期 冰碛垄 冰期划分 拦马冰期 蒙山冰期 东亚冷槽
下载PDF
念青唐古拉山中段第四纪冰期划分 被引量:18
5
作者 朱大岗 赵希涛 +4 位作者 孟宪刚 吴中海 邵兆刚 冯向阳 刘琦胜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35-342,共8页
念青唐古拉山脉呈NE和近EW走向 ,其主脊海拔 6 0 0 0~ 70 0 0余米 ,第四纪冰川活动强烈。根据第四纪地层剖面、地层层序、地质地貌特征及其相互接触关系 ,在念青唐古拉山中段可清晰地划分出 3期冰期 ,从新到老依次为 :拉曲冰期Q3 、爬... 念青唐古拉山脉呈NE和近EW走向 ,其主脊海拔 6 0 0 0~ 70 0 0余米 ,第四纪冰川活动强烈。根据第四纪地层剖面、地层层序、地质地貌特征及其相互接触关系 ,在念青唐古拉山中段可清晰地划分出 3期冰期 ,从新到老依次为 :拉曲冰期Q3 、爬然冰期Q2~ 3 、宁中冰期Q2~ 1。每次冰期及间冰期沉积物中的砾石及其岩性、砾态、沉积厚度、风化程度等都有明显区别。另外 ,还对老冰期与冰碛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念青唐古拉山 第四纪 冰期划分 冰川活动 砾岩 风化程度
下载PDF
云南省东北部拱王山第四纪冰川遗迹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况明生 李吉均 +3 位作者 赵瑜 陈循谦 张亚平 郭天熊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66-372,共7页
云南省东北部的拱王山海拔3100m以上的山地发生过第四纪冰川作用。典型的冰川遗迹集中分布在轿子山峰附近和妖精塘-牛洞坪两个地区。遗存的冰川地貌主要有冰斗、冰蚀岩盆和侧碛堤。根据冰川地貌的组合特征,以及它们生成的先后顺序。
关键词 云南 拱王山 第四纪 冰川遗迹 冰期划分
下载PDF
西藏阿里阿伊拉日居山脉第四纪冰川作用 被引量:5
7
作者 朱大岗 孟宪刚 +5 位作者 邵兆刚 杨朝斌 韩建恩 杜建军 余佳 孟庆伟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00-709,共10页
在西藏阿里阿伊拉日居山脉南北两麓及切割山脉的各沟谷中,分布着4套早更新世以来的冰川沉积物。根据这些冰川沉积物的地层层序和冰川沉积物的电子自旋共振(ESR)年龄测定结果,将阿伊拉日居山脉南北两麓所发生的4次早更新世以来的冰川作用... 在西藏阿里阿伊拉日居山脉南北两麓及切割山脉的各沟谷中,分布着4套早更新世以来的冰川沉积物。根据这些冰川沉积物的地层层序和冰川沉积物的电子自旋共振(ESR)年龄测定结果,将阿伊拉日居山脉南北两麓所发生的4次早更新世以来的冰川作用,分别命名为札达冰期(1161-952 ka BP)、阿伊拉日居冰期(762-730 ka BP)、学朗冰期(336-211 ka BP)和弄穷冰期(105-15 ka BP),并与青藏高原及其他地区冰期进行了对比。各次冰期的冰川性质分别为大型山岳冰川、冰帽、山麓冰川和中小型山谷冰川。全新世时期,现代冰川有过冰川推进。近期冰川则发生了明显的后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伊拉日居山脉 第四纪 冰川作用 早更新世冰期 冰期划分 山脉 西藏 冰川沉积物 电子自旋共振 早更新世
下载PDF
松潘黄龙自然保护区第四纪冰期划分与古气候环境分析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曹俊 郭建强 《四川地质学报》 2001年第3期141-146,共6页
松潘黄龙自然保护区第四纪冰川遗迹十分发育 ,在三岔子一带冰碛物出露齐全、保存完好。通过剖面的测制 ,再结合孢粉、ESR测年样等成果综合研究 ,将该地区划分为四次冰期 ,三次间冰期 ,Ⅳ个孢粉组合带。阐明了冰川活动与成景作用关系密... 松潘黄龙自然保护区第四纪冰川遗迹十分发育 ,在三岔子一带冰碛物出露齐全、保存完好。通过剖面的测制 ,再结合孢粉、ESR测年样等成果综合研究 ,将该地区划分为四次冰期 ,三次间冰期 ,Ⅳ个孢粉组合带。阐明了冰川活动与成景作用关系密切 ,黄龙钙华景观的雏形是在中更新世末形成 ,大量钙华堆积形成于晚更新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期划分 古气候环境分析 冰川活动 成景作用关系 松潘黄龙自然保护区 冰川遗迹
下载PDF
山东中低山丘陵古冰川遗迹质疑 被引量:3
9
作者 王乃昂 张律吕 +2 位作者 余莺潇 于昕冉 田璐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21-231,共11页
近年来,有关山东中低山丘陵"古冰川遗迹"时有报道,使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问题在某种意义上再起纷争。为作澄清,通过实地考察对业已报道的"古冰川遗迹"进行质疑,指出其列举的"冰碛垄""古冰斗"&qu... 近年来,有关山东中低山丘陵"古冰川遗迹"时有报道,使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问题在某种意义上再起纷争。为作澄清,通过实地考察对业已报道的"古冰川遗迹"进行质疑,指出其列举的"冰碛垄""古冰斗""擦痕""颤痕"等不符合冰川地貌证据的专有属性和判别标准,冰期划分和雪线重建不符合科学发现与科学事实确证所需的充分条件,即不满足"将古论今"、地貌组合三要素系统配套、成因-环境一致性的判别原则和方法。因此认为,山东中低山丘陵不存在第四纪冰川遗迹。部分学者提出"低海拔型古冰川"的论断,是基于例外主义的泛冰川论,必然会引致"雪球地球"事件进而颠覆第四纪为灵生纪的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冰川论 例外主义 冰川地貌 冰期划分 雪线重建
下载PDF
西藏札达盆地及周缘高山区第四纪冰川遗迹与冰期的初步划分和对比 被引量:3
10
作者 朱大岗 孟宪刚 +5 位作者 邵兆刚 杨朝斌 韩建恩 余佳 孟庆伟 吕荣平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5年第4期311-319,共9页
札达盆地及周缘高山区的第四纪冰川遗迹分布广泛,类型齐全、发育连续。特征的冰碛及冰水堆积地貌有:冰水堆积平原或冰水堆积平台、冰碛丘陵等。挤压构造遗迹有:褶皱、断裂表皮构造、压坑、压裂构造、变形砾石等。ESR年代测定结果表明,... 札达盆地及周缘高山区的第四纪冰川遗迹分布广泛,类型齐全、发育连续。特征的冰碛及冰水堆积地貌有:冰水堆积平原或冰水堆积平台、冰碛丘陵等。挤压构造遗迹有:褶皱、断裂表皮构造、压坑、压裂构造、变形砾石等。ESR年代测定结果表明,冰碛形成的最大年龄为2.33Ma。依据冰碛、冰水堆积的特征、分布和形成年代等,区域冰川发育由老到新可划分出:7次冰期、6次间冰期、1次冰缘期、1次新冰期。该区是目前所知青藏高原第四纪冰川遗迹发现最多、保存最全和发育最连续的地区,为青藏高原地区的第四纪冰川演化研究、冰期的划分和对比、古气候古环境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际资料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札达 第四纪 冰川遗迹 冰期划分
下载PDF
慕士塔格冰川地质遗迹冰期划分的探讨 被引量:1
11
作者 邵开山 《土工基础》 2011年第5期60-61,共2页
依据慕士塔格典型的冰川遗迹及特征,以及冰川地貌的海拔高度,划分出第四纪大冰期的三个小冰期和相应间冰期。
关键词 冰川 地质遗迹 冰期划分
下载PDF
新疆塔县石头城一带中更新世冰碛物的发现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边小卫 曾忠诚 +2 位作者 朱海平 杨涛 孔文年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4年第4期131-140,共10页
笔者首次在塔县的老兵站、石头城和加油站等3处发现了古冰碛物,均呈残留冰碛台地分布,台地高程约为3 100m,表面可见大量正长岩漂砾。漂砾风化穴的主要类型为边墙形、蜂巢型和底穴型。在侵蚀切割该古冰碛物的砂砾层中,得到(62.07±2.... 笔者首次在塔县的老兵站、石头城和加油站等3处发现了古冰碛物,均呈残留冰碛台地分布,台地高程约为3 100m,表面可见大量正长岩漂砾。漂砾风化穴的主要类型为边墙形、蜂巢型和底穴型。在侵蚀切割该古冰碛物的砂砾层中,得到(62.07±2.44)ka的光释光年龄。同时与附近墓士塔格山和公格尔山古冰川的对比研究,表明该冰碛物时代可能为中更新世倒数第二次冰期,为塔县县城西侧斯顿古冰川向东冰进的产物。该冰碛物的发现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可将斯顿山第四纪冰川遗迹划分为中更新世的倒数第二次冰期、晚更新世的末次冰期,以及全新世的新冰期和小冰期;进一步指示塔什库尔干断裂的左行走滑正断层性质;更新世,斯顿古冰川与墓士塔格冰川各自有明确的界线,不可能形成一个统一的冰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塔什库尔干县 石头城 冰碛物 冰川 冰期划分
下载PDF
哈巴雪山第四纪冰川发育特点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鸽 张威 贺明月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12年第4期104-110,F0004,共8页
哈巴雪山(5 396 m)位于横断山脉中北段,与玉龙雪山(5 596 m)以金沙江相隔,受西南季风影响强烈。在哈巴雪山3 100 m以上保存第四纪冰川侵蚀与堆积地貌,主要沿哈巴雪山西北脊两侧分布。应用相对地貌法,对比邻近山地尤其是玉龙雪山,将哈巴... 哈巴雪山(5 396 m)位于横断山脉中北段,与玉龙雪山(5 596 m)以金沙江相隔,受西南季风影响强烈。在哈巴雪山3 100 m以上保存第四纪冰川侵蚀与堆积地貌,主要沿哈巴雪山西北脊两侧分布。应用相对地貌法,对比邻近山地尤其是玉龙雪山,将哈巴雪山冰期系列初步划分为:倒数第二次冰期、末次冰期早期和末次冰盛期(LGM)。以哈巴雪山哈巴河谷的冰碛物为研究对象,其末端海拔高度在倒数第二次冰期、末次冰期早期、末次冰盛期分别约为3 100 m、3 500 m、3 900 m。应用TSAM法、MEIM法、CF法计算得出哈巴雪山古雪线高度在倒数第二次冰期、末次冰期早期、末次冰盛期分别为3 675 m、4 000 m、4 20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巴雪山 冰川地貌 冰期划分 冰川演化
下载PDF
井陉地区第四纪地层与冰期划分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守一 胡玉泉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1984年第3期74-82,共9页
井陉地区位于河北省太行山中段,区域地质构造受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的控制。由于喜马拉雅运动的影响,形成了现今盆地形态的基本轮廓。区内断裂以北北东向为主,部分为南北向。盆地周边是由古生代地层组成的丘陵低山。盆地内部及坡麓地带... 井陉地区位于河北省太行山中段,区域地质构造受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的控制。由于喜马拉雅运动的影响,形成了现今盆地形态的基本轮廓。区内断裂以北北东向为主,部分为南北向。盆地周边是由古生代地层组成的丘陵低山。盆地内部及坡麓地带广泛发育第四系地层。该地区新构造运动显著,以升降运动为主,并伴随断裂及火山活动,断裂活动具继承性,雪花山玄武岩的喷发与此有关。区内河流阶地普遍发育,古岩溶洞穴高出现代河面10—30米。一、第四系地层的划分井陉地区缺失中生界和第三系地层,第四系沉积物均直接覆盖在不同岩性的古生界地层上,与下伏古生界基岩呈不整合接触。根据岩性,结构特征及所含古生物化石,第四系地层自下而上可划分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期划分 古生界地层 第四系地层 喜马拉雅运动 第三系地层 火山活动 新华夏系 第四系沉积 不整合接触 古生代地层
下载PDF
遥感技术对油气田开发中海冰影响的监测——以南堡海域为例
15
作者 周红英 于五一 +1 位作者 张一民 王文辉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01-507,共7页
海冰监测是海上生产作业和运输的重要保障之一,遥感技术以其范围大、多时相、快速、准确等特点成为海冰监测的重要手段。采用最新发射的国产卫星HJ-1A/B星CCD数据,对冀东南堡海域2008年11月29日到2009年2月21日的冬季冰情进行全程监测,... 海冰监测是海上生产作业和运输的重要保障之一,遥感技术以其范围大、多时相、快速、准确等特点成为海冰监测的重要手段。采用最新发射的国产卫星HJ-1A/B星CCD数据,对冀东南堡海域2008年11月29日到2009年2月21日的冬季冰情进行全程监测,建立了基于面向对象的信息提取技术的滩海冰情遥感监测快速处理流程,并运用处理流程对南堡海域各时相的影像解译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绘制了整个冰期的冰面积变化统计图。根据冰面积变化统计图、各时相海冰分布图,结合历史气象信息进行分析,得出该海域海冰冰期划分结果:初冰期(2008年12月初至2008年12月底),盛冰期(2008年12月底至2009年1月底)及融冰期(2009年1月底至2009年2月底)。此冰期划分结果对正在建设中的南堡4号构造人工岛冬季冰期的安全施工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表明遥感技术能对油田滩海冰情进行及时、全面、准确的监测,是油田滩海工程冬季海冰安全监测实用、有效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技术 海上工程 海冰监测 冰期划分 南堡海域
下载PDF
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区新元古代南华纪与震旦纪冰期划分与研究
16
作者 朱航 王鹏飞 赵伟 《吉林地质》 2020年第1期24-27,共4页
库鲁克塔格地区以发育南华纪和震旦纪冰川沉积驰名中外,从1928年瑞典地质学家诺林发现后,多年来中外地质学者在该地区进行了冰碛专题研究工作,并划分了三个冰期。2003至2006年,通过艾日斯克斯达坂幅、恰克马克铁什幅、金龙沟幅1∶5万区... 库鲁克塔格地区以发育南华纪和震旦纪冰川沉积驰名中外,从1928年瑞典地质学家诺林发现后,多年来中外地质学者在该地区进行了冰碛专题研究工作,并划分了三个冰期。2003至2006年,通过艾日斯克斯达坂幅、恰克马克铁什幅、金龙沟幅1∶5万区域地质调查,重新确认库鲁克塔格地区南华纪和震旦纪冰川沉积为四个冰期和三个间冰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鲁克塔格地区 南华纪 震旦纪 前寒武 冰川沉积 冰期划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