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46篇文章
< 1 2 10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西北地区晚更新世以来环境变迁模式 被引量:164
1
作者 李吉均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1990年第3期197-204,共8页
中国西北地区晚更新世以来环境变迁有两种模式,新疆地区服从西风带的一般规律,冰期与雨期同步,即冰川前进与气候冷湿、湖面上升的时期相当。甘肃、青海等地主要受季风影响,冰期干冷、黄土堆积盛行,内陆湖面大幅度降低。另外,在末次冰期... 中国西北地区晚更新世以来环境变迁有两种模式,新疆地区服从西风带的一般规律,冰期与雨期同步,即冰川前进与气候冷湿、湖面上升的时期相当。甘肃、青海等地主要受季风影响,冰期干冷、黄土堆积盛行,内陆湖面大幅度降低。另外,在末次冰期的间冰段中气候冷湿,内陆湖面普遍升高;而在全新世的高温期则夏季风十分强大,包括新疆和藏北高原气候均以暖湿为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更新世 环境 冰期 雨期 季风
下载PDF
末次冰期青藏高原的气候突变——古里雅冰芯与格陵兰GRIP冰芯对比研究 被引量:118
2
作者 姚檀栋 《中国科学(D辑)》 CSCD 1999年第2期175-184,共10页
通过对古里雅冰芯的研究和与格陵兰GRIP冰芯的对比 ,探讨了末次冰期青藏高原的气候突变事件 .冰阶 间冰阶变化以及反映大范围气候变化的 7次暖事件 (BrΦrump ,Odderade,Oerel,Glinde ,Hengelo ,Denekamp ,BΦlling) ,在两冰芯中都有一... 通过对古里雅冰芯的研究和与格陵兰GRIP冰芯的对比 ,探讨了末次冰期青藏高原的气候突变事件 .冰阶 间冰阶变化以及反映大范围气候变化的 7次暖事件 (BrΦrump ,Odderade,Oerel,Glinde ,Hengelo ,Denekamp ,BΦlling) ,在两冰芯中都有一致的反映 .但古里雅冰芯记录有一系列独具的特征 .古里雅冰芯中气候由暖变冷的速率及气候变化幅度都大于格陵兰GRIP冰芯记录 .古里雅冰芯记录的另一显著特征是 ,在距今 18~ 3 5ka时 ,出现了一系列时间尺度在 2 0 0a左右的循环 ,其中温度变幅超过 7℃的升温事件 2 2次 ,超过 7℃的降温事件 2 0次 ,而温度变幅在 3℃以内的升温、降温事件达 10 0多次 .研究表明 ,不同的因子对不同时段的气候突变起作用 .冰阶 间冰阶尺度的气候由暖变冷的突变是由太阳幅射变化驱动并经青藏高原积雪面积变化放大作用导致的 ,而更短时间尺度的气候突变是太阳活动和季风相互作用的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里雅产 GRIP冰芯 气候突变 青藏高原 冰期
原文传递
内蒙古岱海末次冰期以来的环境变迁与古气候 被引量:68
3
作者 王苏民 吴瑞金 蒋新禾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1990年第3期223-232,共10页
内蒙古岱海是半干旱地区的封闭湖泊,通过周围湖泊阶地和钻孔沉积物中孢粉、介形类、自生矿物的分析,结合测年数据,重建了末次冰期以来湖泊环境演化过程和特点,讨论了全新世气候最适宜期的开始、终结时间和湖泊气候波动的准周期,并依据... 内蒙古岱海是半干旱地区的封闭湖泊,通过周围湖泊阶地和钻孔沉积物中孢粉、介形类、自生矿物的分析,结合测年数据,重建了末次冰期以来湖泊环境演化过程和特点,讨论了全新世气候最适宜期的开始、终结时间和湖泊气候波动的准周期,并依据重力岩芯的粒度和元素含量探讨近期历史时期气候波动的短周期,论证预测湖泊环境变化趋势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期 环境 湖泊 阶地 古气候
下载PDF
全球新元古代冰期的记录和时限 被引量:71
4
作者 赵彦彦 郑永飞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45-565,共21页
新元古代时期,地球上出现了几次大规模的大洋型和大陆型冰川事件。但是,由于新元古界地层缺少有利的冰期沉积对比标志,因此对这些冰川事件的期次、开始和结束时间、全球化程度等仍然存在较大争议。冰期沉积物的成分、结构和构造是认识... 新元古代时期,地球上出现了几次大规模的大洋型和大陆型冰川事件。但是,由于新元古界地层缺少有利的冰期沉积对比标志,因此对这些冰川事件的期次、开始和结束时间、全球化程度等仍然存在较大争议。冰期沉积物的成分、结构和构造是认识古冰川活动遗迹的重要地质证据,化学沉积地层的碳同位素漂移是识别冰期的常用地球化学代理指标,岩石和矿物氧同位素的极端值已经成为古大陆冰川活动的新兴地球化学代理指标。新元古代的地层年龄、岩石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指示了当时全球总共发育4次冰期,其中两次属于大洋型冰川,分别称为Sturtian冰期(718~660Ma)和Marinoan冰期(651~635Ma)。其中Marinoan冰期的全球化程度最高,对应于通常所说的"雪球地球事件"。Sturtian冰期可能属于滨海相-大陆边缘相沉积,其沉积物主要在海洋到大陆边缘的过渡地区发育。在这两期大洋型冰川之前和之后存在局部的大陆/山岳型冰川,其中Sturtian冰期之前的称为Kaigas冰期(757~741Ma),而Marinoan冰期之后的称之为Gaskiers冰期(583.7~582.1Ma)。尽管中国华南地区缺少这两次大陆型冰川的沉积记录,但是岩石和矿物的稳定同位素异常提供了这两次大陆型冰川曾经存在过的地球化学证据。因此,地质学和地球化学证据都可以用来追溯地质历史上的冰川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元古代 冰期 雪球地球 大洋冰川 大陆冰川 同位素年龄
下载PDF
青藏高原冰期环境与冰期全球降温 被引量:54
5
作者 刘东生 张新时 +1 位作者 熊尚发 秦小光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85-396,T004,共13页
根据青藏高原及其它地区的降温证据和降温条件下的环境变化模拟,讨论了青藏高原冰期环境变化及机制问题。从模拟结果看,在7~9℃降温条件下,高原冰雪带面积可占高原面积的1/5到1/2。考虑到降温条件下雪盖反射引起的高原冷却... 根据青藏高原及其它地区的降温证据和降温条件下的环境变化模拟,讨论了青藏高原冰期环境变化及机制问题。从模拟结果看,在7~9℃降温条件下,高原冰雪带面积可占高原面积的1/5到1/2。考虑到降温条件下雪盖反射引起的高原冷却所起的正反馈作用,冰期高原上并不排除从山谷冰川发育较大冰盖的可能性。不管冰期高原上有无大面积的冰盖,青藏高原冰期环境出现大的变化是无疑问的。这种变化对冰期季风变化乃至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可能是深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冰期 全球降温 环境变化 古气候变化
下载PDF
中国第四纪冰期划分改进建议 被引量:61
6
作者 施雅风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87-692,共6页
由刘东生主持 1 6位研究者提出的“以气候变化为标志的中国第四纪地层对比表”一文发表已近 2a ,其中由施雅风执笔第四纪冰期与海洋同位素对比部分 .由于新情况的出现 ,需作适当改进 :1 )周尚哲等应用ESR测年确定祁连山北坡摆浪河源中... 由刘东生主持 1 6位研究者提出的“以气候变化为标志的中国第四纪地层对比表”一文发表已近 2a ,其中由施雅风执笔第四纪冰期与海洋同位素对比部分 .由于新情况的出现 ,需作适当改进 :1 )周尚哲等应用ESR测年确定祁连山北坡摆浪河源中梁赣海拔 2 996m ,高出现代河床 50 0m处冰碛年代为 462 .9kaBP ,天山乌鲁木齐河上游高出河床 2 0 0~ 30 0m的高望峰阶地冰碛样品ESR测年为 477.1kaBP和 459.7kaBP ,均相当于MIS 1 2阶段 ,该阶段国际上对应Kansan -Mindel冰期 ,与MIS 2、MIS 6和MIS 1 6都是 1 0 0ka周期δ1 8O值特低时期 ;2 )古里雅冰芯记录中相当于MIS 3b阶段 ,δ1 8O值折算温度比现代低 5℃左右 ,已经发现台湾雪山山庄期冰碛TL年代为 (44.2 5± 3 .72 )kaBP ,天山乌鲁木齐河谷一处冰碛ESR年代 45 .9kaBP ,喜马拉雅山、喀喇昆仑山和兴都库什南坡测定对应此时段冰川前进更为显著 ,初步检查亚、欧、北美、南美和澳洲 1 2个地区 2 3个地点相应于MIS 3b冷期冰川前进规模均超过MIS 2阶段 ,即常说LGM时 ,推测MIS 3b的降温值虽不及MIS 2 ,但降水较多 ,有利于冰川发展 ;3)MIS 3a暖期 ,不仅青藏高原异常暖湿 ,而且中国全境的降水量普遍高于现代 ,并有较大范围的海侵与仅低于现代海面 8~ 1 0m的高海面 ,气候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第四纪 冰期 海洋同位素阶段 ESR测年 电子自旋共振测年 气候变化
下载PDF
中国第四纪冰川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45
7
作者 李吉均 舒强 +2 位作者 周尚哲 赵志军 张建明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35-243,共9页
自从20世纪30年代李四光先生提出庐山和中国东部山地的第四纪冰期理论以来,关于中国东部山地是否发生过第四纪冰川的问题困惑着国内外的地学工作者,并为此展开了旷日持久的争论.20世纪80年代,经过大量的实地考察和室内分析工作,在施雅... 自从20世纪30年代李四光先生提出庐山和中国东部山地的第四纪冰期理论以来,关于中国东部山地是否发生过第四纪冰川的问题困惑着国内外的地学工作者,并为此展开了旷日持久的争论.20世纪80年代,经过大量的实地考察和室内分析工作,在施雅风、崔之久和李吉均等撰写的《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与环境问题》一书中,对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得到以下基本认识:1)确认在中国东部有确切证据的古冰川遗迹仅在陕西太白山、吉林与朝鲜接壤的长白山、台湾的雪山和玉山等,而在庐山及中国东部海拔2000m以下的山地在第四纪期间从来没有发生过冰川;2)"泥砾"是"混杂堆积"的一种,某些疑似的古冰川地形完全可以用其它非冰川成因予以解释,所谓的冰川沉积多数情况下是季风气候条件下的古泥石流堆积;3)中国东部第四纪环境发生过很大变化.第四纪冰期中中国北方多年冻土南界向南扩展约10°,到达长城一线,中国东部地区年平均温度降低10~12℃.喜冷动物群如猛犸与披毛犀则向南分布得更远,到达长江口一带.海平面下降约140m,古海岸远离现代海岸达600km.由于冬季风加强,气候以干冷为主,不利于冰川发育;4)根据过去几十年的资料,中、晚更新世中国西部山地发生过3~5次冰期,但不存在统一的大冰盖.因为青藏高原非常年轻,只是在0 8MaBP之后才抬升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期 第四纪冰川 全球变化
下载PDF
云南玉龙雪山第四纪冰期与冰川演化模式 被引量:54
8
作者 郑本兴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3-61,共9页
云南玉龙雪山高峰区有现代冰川19条,面积11.61km2,冰川融水汇入金沙江.在现代冰川外围有丰富的古冰川遗迹,可划分3次更新世冰期,即大理、丽江和云杉坪冰期,相当于欧洲阿尔卑斯的玉木、里斯和民德冰期,其中以丽江冰期... 云南玉龙雪山高峰区有现代冰川19条,面积11.61km2,冰川融水汇入金沙江.在现代冰川外围有丰富的古冰川遗迹,可划分3次更新世冰期,即大理、丽江和云杉坪冰期,相当于欧洲阿尔卑斯的玉木、里斯和民德冰期,其中以丽江冰期冰川规模最大,当时,白水河古冰川长11km,比云杉坪冰期的山麓冰川边缘(3100~3200 m)还低,末端海拔2860m.比末次冰期的白水河冰川长 2.5 km.冰川演化模式与梅里雪山、贡嘎山东坡相同,均属藏东南型,而与青藏高原广大高山区以倒数第三次冰期冰川最大规模有别.主要是它们位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高山的上升幅度、时间和气候条件与青藏高原内部不同所致.近期冰川变化小. 1998年比1982年后退约100~150m,上升高度约 5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龙雪山 第四纪 冰期 冰川演化模式
下载PDF
对我国西南地区河谷深厚覆盖层成因机理的新认识 被引量:53
9
作者 许强 陈伟 张倬元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48-456,共9页
近年来,在我国水能资源开发过程中,发现各河流现代河床以下普遍堆积厚达数十米甚至上百米的松散堆积物。河谷深厚覆盖层的存在,不仅严重制约了工程坝址的选择,影响相关流域水电资源的开发利用,也给坝工设计带来巨大的困难。由于深厚覆... 近年来,在我国水能资源开发过程中,发现各河流现代河床以下普遍堆积厚达数十米甚至上百米的松散堆积物。河谷深厚覆盖层的存在,不仅严重制约了工程坝址的选择,影响相关流域水电资源的开发利用,也给坝工设计带来巨大的困难。由于深厚覆盖层埋藏于现代河床之下,其形成年代一般先于一二级阶地,有悖于河流发育演化的常理,其成因一直令人费解。首次将河谷深切和深厚堆积事件与全球气候变化、海平面升降运动、地壳运动等有机地联系起来,并提出冰期、间冰期全球海平面大幅度升降,是导致河流深切成谷并形成深厚堆积的主要原因的新观点。在此基础上,引入层序地层学原理,从理论上较好地解释了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和河流侵蚀基准面大幅变化,并产生河谷深切和深厚堆积的原因和过程。最后,进一步将沿河大型古滑坡的孕育和发生与河谷深切事件相联系,提出沿河大型古滑坡是在河谷深切期因前缘临空较好而形成的新观点,从而对沿河古滑坡前缘剪出口高程往往低于现代河床数十米的原因给出了较合理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厚覆盖层 全球气候变化 冰期 海平面升降 青藏高原隆升
下载PDF
北疆500年干湿变化特征 被引量:45
10
作者 袁玉江 韩淑媞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15-322,共8页
通过树木年轮重建了北疆526年的年降水变化序列,并用历史降水、流量、冰川进退资料验证重建降水序列的可信性,分析了降水周期、变干趋势、突变现象、干湿振幅等特征。发现北疆小冰期的开始年份约在1544年,计算了小冰期内冰进、冰退期中... 通过树木年轮重建了北疆526年的年降水变化序列,并用历史降水、流量、冰川进退资料验证重建降水序列的可信性,分析了降水周期、变干趋势、突变现象、干湿振幅等特征。发现北疆小冰期的开始年份约在1544年,计算了小冰期内冰进、冰退期中北疆降水对526年均值的偏差百分率,及冰进期内降水与温度的相关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降水 序列 冰期 重建 新疆
下载PDF
新元古代冰期及其年代 被引量:43
11
作者 黄晶 储雪蕾 +1 位作者 张启锐 冯连君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49-256,共8页
新元古代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几期冰期事件,称之为“雪球地球”事件。这种剧烈的环境变化带来此后地球上生命演化的一次飞跃。“雪球地球”事件的核心是全球冰期的同时性,需要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的证据。新元古代末期两次主要的冰期事件是M... 新元古代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几期冰期事件,称之为“雪球地球”事件。这种剧烈的环境变化带来此后地球上生命演化的一次飞跃。“雪球地球”事件的核心是全球冰期的同时性,需要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的证据。新元古代末期两次主要的冰期事件是Marinoan冰期和Sturtian冰期,其中Marinoan冰期结束于635Ma;Sturtian冰期可能发生在710~720Ma,已发表的年龄数据限定它在670Ma之前结束。Marinoan冰期后的Gaskiers冰期发生在580~590Ma。对华南的古城、铁丝坳、长安组、江口组等进行进一步精确定年,将对限定Sturtian冰期持续时间和Cryogenian、南华系的下限年龄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元古代 冰期 地质年代学 Marinoan冰期 Sturtian冰期
下载PDF
湖北宜昌峡东地区震旦系层型剖面化学地层特征及其国际对比 被引量:40
12
作者 王自强 尹崇玉 +1 位作者 高林志 柳永清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08-415,共8页
全球末元古系建系研究是当前国际地层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我国宜昌峡东地区震旦系沿江剖面研究历史悠久,已有相当深入的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及层序地层研究,并被推荐为国际末元古系候选层序剖面之一。为进一步提高其研究精度,本文系... 全球末元古系建系研究是当前国际地层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我国宜昌峡东地区震旦系沿江剖面研究历史悠久,已有相当深入的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及层序地层研究,并被推荐为国际末元古系候选层序剖面之一。为进一步提高其研究精度,本文系统地研究了震旦系沿江剖面碳酸盐岩同位素化学地层。研究结果表明,陡山沱组底部“碳酸盐岩帽”的δ^(13)C为-3.1‰~-3.7‰,向上为正偏移,至层序Ⅲ(DS3)最大值达+6.7‰。陡山沱组顶部(DS6)再次出现负偏移-2.5‰,构成一个完整的变化周期。同时,^(87)Sr/^(86)Sr值表现出向上增大的变化,由陡山沱组底部(DS1)的0.707743逐渐增高至陡山沱组顶部(DS6)的0.707965;灯影组蛤蟆井段(DS7)的δ^(13)C值变化在-2.5‰~+5‰之间(DS8),至石板滩段中部再次降至+1.7‰(DS10),而后基本保持在+1.7‰~3.6‰之间平稳变动。白马沱段顶部δ^(13)C再次降至+0.5‰,并有向负偏移的趋势。灯影组的^(87)Sr/^(86)Sr值依然出现由老至新递增的趋势(0.708244~0.708993)与当前国际末元古系剖面的化学地层特征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 峡东地区 震旦系 屋型剖面 锶同位素 化学地层 冰期
下载PDF
冰期时的中国海——研究现状与问题 被引量:33
13
作者 汪品先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1990年第2期111-124,共14页
沉积柱状样分析表明:末次冰期最盛时,东海缩剩冲绳海槽,南海变为袋状海湾,大河在陆坡入海,使南海北部陆坡与冲绳海槽海水浊度大增,沉积中碳酸盐含量被陆源物稀释,使剖面中CaCo_3旋回与大西洋相似、与太平洋相反。因极锋南移,亲潮可能影... 沉积柱状样分析表明:末次冰期最盛时,东海缩剩冲绳海槽,南海变为袋状海湾,大河在陆坡入海,使南海北部陆坡与冲绳海槽海水浊度大增,沉积中碳酸盐含量被陆源物稀释,使剖面中CaCo_3旋回与大西洋相似、与太平洋相反。因极锋南移,亲潮可能影响冲绳海槽,太平洋温水可能进入巴士海峡,南海表层冬、夏双向海流变为环流,加上沿岸冲淡水影响,使南海北部陆坡冬季表层水温比间冰期低6—9℃,季节差达8—10℃,远超过太平洋同纬度区的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期 海洋 碳酸盐 沉积 古水温
下载PDF
中国第四纪冰期、地文期和黄土记录 被引量:31
14
作者 李吉均 康建成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1989年第3期269-278,共10页
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发育受岩石圈运动造成的三大地貌阶梯的严格控制,主要出现在最高阶梯的青藏高原和西北山地,第二阶梯以下分布零星。把冰期、地文期和黄土记录结合起来研究会迅速提高中国第四纪冰川的研究水平。兰州附近有三次古冰川遗... 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发育受岩石圈运动造成的三大地貌阶梯的严格控制,主要出现在最高阶梯的青藏高原和西北山地,第二阶梯以下分布零星。把冰期、地文期和黄土记录结合起来研究会迅速提高中国第四纪冰川的研究水平。兰州附近有三次古冰川遗迹,分别可以和T_1、T_2、T_3和T_4相应。相当于氧同位素2、4、6和16阶段,即70,000—10,000aB.P.、0.15MaB.P.和0.6MaB.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期 地文期 黄河阶地 黄土记录
下载PDF
南海北部280ka以来深海花粉记录 被引量:30
15
作者 孙湘君 罗运利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846-853,共8页
ODP1144孔顶部225m柱状样的孢粉资料揭示近280 ka (即氧同位素8期(MIS8))以来, 南海北部大陆架的演化历史. 间冰期孢粉组合以松属为主, 与该区现在情况相似. 而冰期孢粉组合中则出现大量草本植物, 如蒿属(Artemisia)、禾本科(Gramineae... ODP1144孔顶部225m柱状样的孢粉资料揭示近280 ka (即氧同位素8期(MIS8))以来, 南海北部大陆架的演化历史. 间冰期孢粉组合以松属为主, 与该区现在情况相似. 而冰期孢粉组合中则出现大量草本植物, 如蒿属(Artemisia)、禾本科(Gramineae)、莎草科(Cyperaceae). 这说明冰期时由于海退引起海平面下降使大陆架出水成陆. 出露的大陆架上覆盖着以草原为主的植被. 从草本植物花粉与松属花粉两者含量之比可以推断在MIS5期以前大陆架出露的面积小, 而MIS4期以来冰期时大陆架大面积出露, 末次冰盛期达到高峰. MIS5期前后南海北部大陆架的这种变化, 可以从我国大陆新构造运动加以解释. 冰期时大陆架上生长的草原植被的组成也有显著变化, MIS8期以禾本科为主, 而后, 蒿属比例不断增加, 末次冰盛期时在草原植被中占了优势, 植被的这种变化是对不断变干冷气候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冰期 大陆架 孢粉 古海洋学 深海花粉 草本植物 松属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的末次冰期与最大冰期——对M.Kuhle的大冰盖假设的否定 被引量:28
16
作者 施雅风 郑本兴 李世杰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1-16,共16页
M.Kuhle把青藏高原外缘山地的山麓泥石洪流堆积误认为冰碛,推算出高原上末次冰期雪线普遍比今降低1100-1500m,已低于高原平均高度,以此推断在青藏高原形成了统一大冰盖。本文根据中国学者大量的研究事实和确凿的冰川作用遗迹,重建冰期... M.Kuhle把青藏高原外缘山地的山麓泥石洪流堆积误认为冰碛,推算出高原上末次冰期雪线普遍比今降低1100-1500m,已低于高原平均高度,以此推断在青藏高原形成了统一大冰盖。本文根据中国学者大量的研究事实和确凿的冰川作用遗迹,重建冰期雪线分布高度,提出了“分散的山地冰川”的观点,并从古气候学和高原构造隆升等方面分析了原因,以此论证了“大冰盖说”的主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期 青藏 高原 冰川 第四纪
下载PDF
沉积岩型层状铜矿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17
作者 刘玄 范宏瑞 +2 位作者 胡芳芳 杨奎锋 邱正杰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5-63,共19页
沉积岩型层状铜矿床是全球第二重要的铜矿类型,重要性仅次于斑岩型铜矿床。并且,它们常伴生一定规模的钴、银、铅、锌、铀、金、铂族元素等其他金属资源。其矿体通常呈层状、似层状发育在沉积盆地的还原性岩石或地层中。大多数沉积岩型... 沉积岩型层状铜矿床是全球第二重要的铜矿类型,重要性仅次于斑岩型铜矿床。并且,它们常伴生一定规模的钴、银、铅、锌、铀、金、铂族元素等其他金属资源。其矿体通常呈层状、似层状发育在沉积盆地的还原性岩石或地层中。大多数沉积岩型层状铜矿床形成于围岩的成岩作用或者成岩晚阶段,但也经常会受到成矿后变质作用、变形作用的改造,发生成矿物质的活化一再沉淀。原生成矿作用的发生通常要经历成矿流体(低温、中—高盐度、含硫)在矿体下盘的红层中持续、长期的循环,萃取铜等金属元素,随后沿着盆地边界断裂迁移至盆地还原性地层中或者被迁移的还原性物质(石油、天然气)还原而发生铜等成矿物质的沉淀。超大规模的层状铜矿化可能对应地球地质历史时期特殊的地质事件和地质条件,其中包括超大陆裂解、炎热干旱的古气候、大氧化事件以及冰期和富镁的海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岩型层状铜矿床 砂岩型铜矿床 页岩型铜矿床 红层 超大陆裂解 古气候 大氧化事件 冰期 古海洋
下载PDF
末次间冰期甘肃沙尘暴演化历史的黄土记录分析 被引量:25
18
作者 戴雪荣 李吉均 +2 位作者 俞立中 师育新 王家澄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45-453,共9页
本文通过对兰州黄土记录的粒度分析, 探讨了末次间冰期 (即黄土磁化率第五阶段 L O M S S- 5) 甘肃沙尘暴形成演化的历史。结果表明, 此阶段沙尘暴经历了由弱到强的演化; 这与岁差周期影响下的冬季风演化有关, 表现为 5... 本文通过对兰州黄土记录的粒度分析, 探讨了末次间冰期 (即黄土磁化率第五阶段 L O M S S- 5) 甘肃沙尘暴形成演化的历史。结果表明, 此阶段沙尘暴经历了由弱到强的演化; 这与岁差周期影响下的冬季风演化有关, 表现为 5a、5c 和 5e 亚阶段 (持续约 136 ka) 相对较弱,而 5b 和 5d 亚阶段 (持续约 64 ka) 相对加强; 各亚阶段沙尘暴发生频率高低和强度大小的比较结果分别为 5c> 5b> 5a> 5d 5e 和 5d> 5b> 5a> 5e> 5c; 从极细砂含量的异常增多来看, 至少经历了 10 次强沙尘暴事件, 反映冬季风的突发性加强; 从< 450φ的粗颗粒组分含量来看,各亚阶段沙尘暴之平均强度均较 “930505”沙尘暴大得多; 沙尘暴形成演化除受轨道因素外也有某些非轨道和突发性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期 甘肃 沙尘暴 演化历史 古气候 黄土记录
下载PDF
末次冰期以来中国自然环境变迁及其与全球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25
19
作者 浦庆余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1991年第3期245-259,共15页
末次冰期我国西部的冰川长度比现代冰川长2—5倍,雪线低300—1080m;东部多年冻土区南界在33°20′—33°40′N,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东北部的下界在海拔2200—2600m 处;黄、东海海平面下降130—155m;经向环流加强,北方冷空气增强... 末次冰期我国西部的冰川长度比现代冰川长2—5倍,雪线低300—1080m;东部多年冻土区南界在33°20′—33°40′N,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东北部的下界在海拔2200—2600m 处;黄、东海海平面下降130—155m;经向环流加强,北方冷空气增强。末次冰期以后冰川阶段性退缩,多年冻土区阶段性缩小,海平面间歇性上升;8000—6000aB.P.为高温期,出现2—5m 高海面,5600—5000aB.P.气温短暂下降,海平面突然回落,冰川有所前进;3000aB.P.的新冰期和15—19世纪的小冰期,气候、冰川和海平面都有显著变化。哺乳动物的绝灭和迁徙是自然和人为双重影响的结果。这些变化都是全球变化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期 更新世 全球变化 气候 变化
下载PDF
末次间冰期黄土高原夏季风气候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孙东怀 周杰 +1 位作者 蒋复初 S.C.Porter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0期1873-1875,共3页
中国黄土-古土壤地层序列的古气候研究表明,黄土高原的黄土是冬季风的产物,与之相间的古土壤则发育于夏季风环境效应优势期.约130~70kaB.P.的末次间冰期,黄土高原以夏季风强盛为其基本气候特点,发育了一套由三层复合的、成壤作用较强... 中国黄土-古土壤地层序列的古气候研究表明,黄土高原的黄土是冬季风的产物,与之相间的古土壤则发育于夏季风环境效应优势期.约130~70kaB.P.的末次间冰期,黄土高原以夏季风强盛为其基本气候特点,发育了一套由三层复合的、成壤作用较强的古土壤S1.为了半定量地恢复这一时期黄土高原夏季风气候,我们布置了几乎覆盖整个黄土高原的三条大剖面线(图1(a)),沿线尽可能等间距选择典型地层剖面,对末次间冰期以来黄土-古土壤序列进行了实测,对各剖面的夏季风替代性指标-磁化率作了较为系统的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期 黄土高原 古气候 夏季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0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