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4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里雅冰帽气候环境记录 被引量:24
1
作者 姚檀栋 焦克勤 +7 位作者 李忠勤 施维林 李月芳 刘景寿 皇翠兰 谢超 L.G.Thompson E.M. Thompson 《中国科学(B辑)》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7期766-773,共8页
古里雅冰帽极低的冰温和冻结到冰床等特征决定了该冰帽贮存了理想的气候环境记录。氧同位素、微粒含量、阴离子、阳离子等参数清楚的年际和季节循环特征,是该冰帽冰芯的高分辨率时间序列的准确断代的基础。冷期时稳定氧同位素值减少、... 古里雅冰帽极低的冰温和冻结到冰床等特征决定了该冰帽贮存了理想的气候环境记录。氧同位素、微粒含量、阴离子、阳离子等参数清楚的年际和季节循环特征,是该冰帽冰芯的高分辨率时间序列的准确断代的基础。冷期时稳定氧同位素值减少、微粒含量和各被测化学元素增加,而暖期时稳定氧同位素值增大、微粒含量和各被测化学元素减少的特征以及各种突发事件记录的合理解释将是系统恢复该冰帽所记录的各种气候环境的钥匙。古里雅冰芯记录表明,80年代中后期在这里发生的气候变暖是过去几十年最强烈的一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里雅 冰帽 古气候 气候环境
原文传递
古里雅冰帽中化学成分的空间变化 被引量:24
2
作者 李月芳 姚檀栋 +1 位作者 皇翠兰 L.Thompson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467-473,共7页
表面样和钻取样的离子浓度都随采样点距最高点(6800m)之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钻取样的这一变化比表面样更明显。这种变化可归因于雪中的杂质主要来自陆源物质。在距最高点5km处离子浓度及δ^(18)O的变化反映了雪的融化作用。
关键词 冰帽 化学成分 空间变化 古里雅
下载PDF
古里雅冰帽8米浅冰芯的化学成分组成特征及其来源 被引量:20
3
作者 李月芳 姚檀栋 +2 位作者 盛文坤 皇翠兰 谢超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73-179,共7页
对古里雅冰帽8m浅冰芯的80个雪冰样品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化学成分主要来自陆源物质,陆源物质使冰芯样品呈弱碱性。
关键词 冰帽 古里雅冰帽 冰芯 化学成分 组成特征
下载PDF
古里雅冰芯中过去400a降水变化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姚檀栋 焦克勤 杨梅学 《自然科学进展(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讯)》 1999年第A12期1161-1165,共5页
通过古里雅冰芯研究,恢复了过去400a来该地区降水变化历史,分析了这一时期内降水变化特征并研究了与其他地区降水变化的关系。从公元1571年以来,从古里雅冰芯可以明显分出两个低降水期和两个高降水期,两个高降水期的降水平均值要比两个... 通过古里雅冰芯研究,恢复了过去400a来该地区降水变化历史,分析了这一时期内降水变化特征并研究了与其他地区降水变化的关系。从公元1571年以来,从古里雅冰芯可以明显分出两个低降水期和两个高降水期,两个高降水期的降水平均值要比两个低降水期的降水平均值高42mm,亦即高21%。古里雅冰芯降水记录与敦德冰芯记录,甚至与北半球降水序列的变化趋势一致。在北半球的极湿年中,古里雅冰芯所记录的年降水一般超过多年平均值1倍以上,而在极干年中,年降水比多年平均值减少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里雅 冰帽 冰芯 降水变化 古气候 气候变化
下载PDF
沙鲁里山第四纪地貌发育与环境演变 被引量:17
5
作者 周尚哲 许刘兵 +2 位作者 崔建新 张小伟 赵井东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3期2480-2484,共5页
沙鲁里山地质地貌显示,第三纪晚期形成的夷平面在上新世末第四纪初解体,在夷平面的一些部位出现裂谷盆地,接纳河湖相沉积,这是本区对青藏运动A幕的响应.此后高原持续脉动上升,由于构造断陷作用,兼之金沙江和雅砻江一些大的支流的伸入切... 沙鲁里山地质地貌显示,第三纪晚期形成的夷平面在上新世末第四纪初解体,在夷平面的一些部位出现裂谷盆地,接纳河湖相沉积,这是本区对青藏运动A幕的响应.此后高原持续脉动上升,由于构造断陷作用,兼之金沙江和雅砻江一些大的支流的伸入切割,形成若干断陷-河流谷地以及最早的阶地.至少在昆黄运动后的600-550 kaBP,本区夷平面一般达到约3500-3700 m的高度,与全球冰期气候相迎合,发生横断山系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冰川作用.与此同时,本区北部甘孜一带,出现与冰川作用相伴随的黄土沉积.末次冰期时,沙鲁里山已接近现在高度,发生了诸如稻城冰帽、新龙冰帽以及一些巨大的山谷冰川,留下了青藏高原最壮观的冰川堆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夷平面 第四纪 冰川作用 环境演变 湖相沉积 黄土沉积 地貌发育 冰帽 巨大 运动后
原文传递
马兰冰芯记录的青藏高原中部现代升温变化特征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有清 蒲健辰 +1 位作者 张永亮 孙维贞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0-134,共5页
根据从可可西里地区马兰冰帽钻取的深 10 2 .0 7m冰芯记录中δ18O的年变化 ,恢复了青藏高原中部 2 0世纪 2 0年代以来的气候变化 .研究表明 ,青藏高原中部的升温变化与北半球 2 0世纪的升温变化的总体趋势一致 ,最暖阶段出现在 5 0— 8... 根据从可可西里地区马兰冰帽钻取的深 10 2 .0 7m冰芯记录中δ18O的年变化 ,恢复了青藏高原中部 2 0世纪 2 0年代以来的气候变化 .研究表明 ,青藏高原中部的升温变化与北半球 2 0世纪的升温变化的总体趋势一致 ,最暖阶段出现在 5 0— 80年代早期 .期间也出现了几次明显的冷的波动 ,尤其 80年代后期至 90年代持续低温 ,可能与这一时段强盛的夏季风有关 .这也表明 2 0世纪末全球急剧升温变化的过程中 ,某些地区存在气候变冷的波动事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可西里地区 冰帽 青藏高原 冰芯记录 气候变化
下载PDF
西秦岭迭山西北部冰川地貌分布及其特征 被引量:10
7
作者 赵井东 王杰 +2 位作者 沈永平 殷秀峰 伍云飞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41-847,共7页
迭山西北部位于青藏高原的东缘,属西秦岭山脉的西段.在海拔3 700m以上保存有类型较为齐全的冰蚀地形(冰斗、刃脊、U形谷、悬谷、粒雪盆、鲸背岩与基岩磨光面等)与冰碛地形(侧碛垄与终碛垄).采用野外考察、遥感影像解译与填图等方法对该... 迭山西北部位于青藏高原的东缘,属西秦岭山脉的西段.在海拔3 700m以上保存有类型较为齐全的冰蚀地形(冰斗、刃脊、U形谷、悬谷、粒雪盆、鲸背岩与基岩磨光面等)与冰碛地形(侧碛垄与终碛垄).采用野外考察、遥感影像解译与填图等方法对该区的冰川地貌分布及其特征进行了探讨.基于研究区冰川地形分布与特征,结合青藏高原现代的抬升速率、邻近山地冰川地形的年代学资料以及其他古环境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得出:该区的古冰川发育于末次冰期,末次冰期最盛期是其最主要的形成期.冰川最盛时面积约38km2,为具有暖底性质的冰帽冰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地貌 末次冰期 冰帽 青藏高原东缘
下载PDF
白头山区冰川地貌航空卫星照片解译 被引量:7
8
作者 李邦良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431-438,T002,共9页
通过解译,首次在吉林省白头山下发现了巨大的冰碛扇裙、冰水扇裙和叠加其上的冰碛垄、蛇形丘、中碛、侧碛等;在火山锥体上发现了若干冰斗、冰窖、冰蚀环谷、基岩鼓丘、葫芦谷等冰蚀冰碛地貌,同时对火口内前人已报导过的冰斗、冰窖,根据... 通过解译,首次在吉林省白头山下发现了巨大的冰碛扇裙、冰水扇裙和叠加其上的冰碛垄、蛇形丘、中碛、侧碛等;在火山锥体上发现了若干冰斗、冰窖、冰蚀环谷、基岩鼓丘、葫芦谷等冰蚀冰碛地貌,同时对火口内前人已报导过的冰斗、冰窖,根据其相互叠加关系进行了划分和成生探讨。根据火山锥体表面及其外围若干冰蚀冰碛地貌的空间组合及其相互关系,并充分考虑到区内新构造运动的影响、流水侵蚀和重力崩塌等的协从作用,在此基础上分析探讨了区内冰川作用的若干规律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帽 白头山区 冰川 地形 照片
下载PDF
中国东部晚元古冰成岩的古地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8
9
作者 张文治 李怀坤 +1 位作者 王官福 张金起 《前寒武纪研究进展》 2001年第1期35-57,共23页
笔者重点研究了华北地块南缘罗圈组纹泥岩和扬子地块东南缘南沱组冰碛岩的古地磁特征。在四个剖面的 2 5个点采集 2 72块样品 ,用超导磁力仪测量了大部岩石样品的剩余磁性。通过详细的逐步热退磁清洗和数学分析 ,岩石等温剩磁实验 ,以... 笔者重点研究了华北地块南缘罗圈组纹泥岩和扬子地块东南缘南沱组冰碛岩的古地磁特征。在四个剖面的 2 5个点采集 2 72块样品 ,用超导磁力仪测量了大部岩石样品的剩余磁性。通过详细的逐步热退磁清洗和数学分析 ,岩石等温剩磁实验 ,以及倒转、广义褶皱和一致性检验 ,从而获得新的较为可靠的古地磁数据。华北地块在最晚元古 ( 62 0~ 60 0Ma)处于 13.9°S ;而扬子地块在晚元古 ( 730~ 70 0Ma)处于 19.2°N。新的古地磁数据补充了中国东部华北、扬子地块晚元古震旦纪的古地磁数据库。地质观察事实和不同研究者获得的数据都表明 ,两地块在 80 0~ 60 0Ma期间处于低古纬度的热带、亚热带气候环境中。全球所有大陆该时期冰成岩及上、下层位非冰成岩—碳酸盐岩岩石学和古地磁研究认为 ,晚元古低纬度冰川形成与全球超大陆的裂离和引起的气候异常有关。晚元古冰川沉积可以分为两个构造 -地层类型。它们记录了晚元古超大陆拼合和分离时冰川作用的构造 -沉积位置 ,最普遍的是在超大陆分离的持续期间 ,在扩张构造域形成冰川沉积 ,因此冰川沉积都与活动边缘盆地和裂谷盆地有关。我国南沱冰成岩分布于扬子地块及其东南缘的浙西、皖南、赣北、湘西、桂北等地的NE -SW伸长的大陆边缘敞开的海盆内 ,具有强烈的火山和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元古代 冰成岩 古地磁 罗圈组 南沱组 中国 冰川作用 冰碛 冰帽
下载PDF
西藏普若岗日冰帽15世纪以来植被与生态环境变化的孢粉记录 被引量:6
10
作者 唐领余 杨保 +2 位作者 李春海 邵亚军 陶士臣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0-210,共11页
本文提供西藏普若岗日冰芯高分辨率的孢粉记录,证实普若岗日冰帽15世纪以来植被主要经历由寒冷干旱荒漠草原向寒冷潮湿的草甸草原和温暖干旱草原发展的演替过程。在大约550年来植被与生态环境变化中,明显出现AD1500—1515年(7500—7300... 本文提供西藏普若岗日冰芯高分辨率的孢粉记录,证实普若岗日冰帽15世纪以来植被主要经历由寒冷干旱荒漠草原向寒冷潮湿的草甸草原和温暖干旱草原发展的演替过程。在大约550年来植被与生态环境变化中,明显出现AD1500—1515年(7500—7300cm)、AD1565—1575年(7200—7000cm)以及AD1635—1640年(6300—6200cm)期间是当地土壤和空气较为湿润的时期,发育草甸草原植被。在AD1770—1800年(4700—4200cm)、AD1815—1825年(4000—3800cm)、AD1850—1865(3400—3200cm)以及AD1980年(500cm)以后是气温升高时期,气候温暖干燥,干旱草原植被逐渐扩大。冰芯记录的草原和草甸植被中主要植物花粉的百分含量与高原中部历年夏季温度呈正相关,推算最近150年内在19世纪70、90年代和20世纪90年代曾出现高于现今当地气温约1.9℃的高温期,而在19世纪60、80年代和20世纪初,20世纪50和60—70年代是相对寒冷的时期。过去100年中20世纪晚期的渐暖现象尤其明显,与整个青藏高原年平均温度显著相关,也与青藏高原记录的冰川缩小较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记录 草原/草甸 冰芯 冰帽 普若岗日 西藏 15世纪
下载PDF
综合护理联合冰毯与冰帽干预在中枢性高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7
11
作者 蒋媛媛 《医疗装备》 2018年第8期168-169,共2页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联合冰毯与冰帽干预在中枢性高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7月医院收治的中枢性高热患者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传统降温法联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联合冰毯与冰帽干预在中枢性高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7月医院收治的中枢性高热患者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传统降温法联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冰毯联合冰帽治疗的同时加强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并对比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体温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体温均随时间变化而呈降低趋势,且观察组干预后30 min、1 h、5 h、12 h的体温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期间并发症发生率(3.13%)及病死率(0.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0%、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枢性高热患者在冰毯联合冰帽治疗的同时加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迅速降低体温,并减少并发症发生,安全可靠,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护理 中枢性高热 冰毯 冰帽
下载PDF
南极洲纳尔逊冰帽浅层粒雪/冰的晶体组构特征 被引量:4
12
作者 任贾文 秦大河 刘琛 《南极研究》 CSCD 1994年第3期20-24,共5页
对纳尔逊冰帽3个地点浅层粒雪/冰芯的晶体组构测量表明,冰晶c轴在冰帽表面具有优势方位,20m深度内普遍出现双扇形组构,在20-30m深度具有向单极大型变化的趋势。这与所报道的中低纬度山地温冰川上的晶体组构特征有明显不... 对纳尔逊冰帽3个地点浅层粒雪/冰芯的晶体组构测量表明,冰晶c轴在冰帽表面具有优势方位,20m深度内普遍出现双扇形组构,在20-30m深度具有向单极大型变化的趋势。这与所报道的中低纬度山地温冰川上的晶体组构特征有明显不同。估计大量融水渗浸和再冻结作用对冰晶组构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帽 浅层雪粒 冰晶体 组构特征 纳尔逊冰帽
下载PDF
自制冰帽降温效果观察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扬 于凌燕 李春花 《现代临床护理》 2012年第6期87-88,共2页
传统的物理降温法有冷湿敷、冰枕或冰帽、温水浴、酒精擦浴等,但这些传统的物理降温方法存在诸多不足,降温方法不方便或降温效果不理想。为了寻求一种安全,迅速,有效为高热、超高热患者降温的方法,本科室于2010年11月~2011年10月将需... 传统的物理降温法有冷湿敷、冰枕或冰帽、温水浴、酒精擦浴等,但这些传统的物理降温方法存在诸多不足,降温方法不方便或降温效果不理想。为了寻求一种安全,迅速,有效为高热、超高热患者降温的方法,本科室于2010年11月~2011年10月将需要物理降温的92例发热患者分为两组(各46例),分别采用传统冰帽和婴儿纸尿裤制作的冰帽进行头部物理降温,比较其降温效果,现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纸尿裤 高热 物理降温 冰帽
下载PDF
脑出血病人使用冰帽降温时腋下温度与鼻腔温度的对比观察 被引量:6
14
作者 赵宁霞 焦玲 《护理研究(中旬版)》 2005年第9期1851-1852,共2页
关键词 脑出血病人 鼻腔温度 腋下温度 对比观察 冰帽 降温 低温疗法 结果报告
下载PDF
劳力型热射病不同物理降温方法的降温效果比较 被引量:6
15
作者 赵翠梅 王霞 +1 位作者 杨燕 丁永献 《实用医药杂志》 2011年第8期694-695,共2页
劳力性热射病(EHS)是指人体高温高湿环境下进行强体力劳动或训练,由于水和电解质丢失过多。散热功能衰竭引起的以中枢神经和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热损伤疾病。且患者体温均在40℃以上[1,2]。热射病物理降温方法多种多样刚,但... 劳力性热射病(EHS)是指人体高温高湿环境下进行强体力劳动或训练,由于水和电解质丢失过多。散热功能衰竭引起的以中枢神经和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热损伤疾病。且患者体温均在40℃以上[1,2]。热射病物理降温方法多种多样刚,但不同物理降温效果之间目前国内无人进行观察与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力性热射病 控温毯 冰帽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热损害
下载PDF
不同低温诱导方式对大鼠脑梗死急性期的治疗效果比较 被引量:6
16
作者 冀雅彬 吴永明 +4 位作者 姬仲 宋玮 徐隋意 王遥 潘速跃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9-92,100,共5页
目的比较冰帽、全身低温及颈内动脉冷盐水灌注(ICSI)对于大鼠脑梗死急性期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时不同低温方式的选择和ICSI的深入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250~300 g 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冰帽组、全身低温组和ICSI组,... 目的比较冰帽、全身低温及颈内动脉冷盐水灌注(ICSI)对于大鼠脑梗死急性期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时不同低温方式的选择和ICSI的深入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250~300 g 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冰帽组、全身低温组和ICSI组,用线栓法复制大脑中动脉栓塞2 h模型,各低温方式的目标温度为33~34℃维持20 min。再灌48 h后,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取脑行2,3,5-氯化三苯四氮唑染色;干湿重法检测脑含水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浓度。结果各低温方式均能降低大鼠梗死体积,其中冰帽能使梗死体积减小27.4%(P〈0.05),而全身低温和ICSI能使梗死体积减小47.6%和61.6%(P〈0.01)。全身低温组和ICSI组的脑含水量低于模型组(P〈0.05);冰帽组的含水量低于模型组,但并无统计学意义。各低温组中,仅有ICSI组的神经行为学评分与模型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学方面,ICSI组的NSE和S100β的浓度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全身低温组和冰帽组中各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CSI对于脑梗死急性期的治疗效果要优于冰帽和全身低温,而全身低温比冰帽有更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帽 全身低温 颈内动脉冷盐水灌注 脑梗死 脑水肿
下载PDF
南极纳尔逊冰帽的雪层及其成冰作用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晓军 秦大河 +1 位作者 刘琛 钱嵩林 《南极研究》 CSCD 1990年第2期13-21,共9页
纳尔逊冰帽雪—粒雪的演化依赖于融水渗浸冻结作用下的暖变质过程。积雪的密实化过程的快慢,取决于温度条件和融水的参与程度,以及自身的物理状况。粒雪的密实化过程表现为均匀且变幅小。纳尔逊冰帽成冰深度在23~25m,成冰历时17~19年... 纳尔逊冰帽雪—粒雪的演化依赖于融水渗浸冻结作用下的暖变质过程。积雪的密实化过程的快慢,取决于温度条件和融水的参与程度,以及自身的物理状况。粒雪的密实化过程表现为均匀且变幅小。纳尔逊冰帽成冰深度在23~25m,成冰历时17~19年。成冰带分为暖渗浸—重结晶带,渗浸—冻结带,消融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帽 雪层 成冰作用 暖变质 密实化
下载PDF
冰帽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8
作者 穆颖 张卉 杨茜茹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105-107,共3页
目的探讨冰帽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西安市北方医院神经内科自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95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将其分为A组(n=45)与B组(n=50)。A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B... 目的探讨冰帽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西安市北方医院神经内科自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95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将其分为A组(n=45)与B组(n=50)。A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B组患者在A组基础上,采用冰帽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治疗后1个月,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巴塞尔指数(Barthel)评分、血清指标。记录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后3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Barthel评分、NIHSS评分、血清指标均明显改善,且B组改善程度大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7.8%(8/45)、10.0%(5/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B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冰帽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的疗效显著,不仅可改善机体的氧化反应状况,同时还能保护患者的神经功能并保证动脉粥样斑块的稳定性,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帽 丹参多酚酸盐 急性脑梗塞 预后
下载PDF
柯林斯冰帽小冰穹物质平衡多年变化的推算 被引量:5
19
作者 谢自楚 温家洪 韩建康 《南极研究》 CSCD 1994年第2期32-39,共8页
本文以1991-1992年物质平衡观测结果及附近的马尔什基地弗雷气象中心的夏季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的多年观测资料为基础,应用有关物质平衡线处的当量物质平衡等概念推算出柯林斯冰帽小冰穹1971-1992年物质平衡的多年变... 本文以1991-1992年物质平衡观测结果及附近的马尔什基地弗雷气象中心的夏季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的多年观测资料为基础,应用有关物质平衡线处的当量物质平衡等概念推算出柯林斯冰帽小冰穹1971-1992年物质平衡的多年变化。结果表明,80年代中期以前,冰川以负平衡为主;80年代中期以后,主要由于降水增加有利于冰川的发育,以正平衡为主。20余年来冰川处于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平衡 平衡线 冰川变化 冰帽 冰穹
下载PDF
新型冰帽的制作与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其英 刘敏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46-47,共2页
关键词 冰帽 制作 临床效果 颅脑疾病 高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