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1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进入21世纪的气候变化科学——气候变化的事实、影响与对策 被引量:133
1
作者 秦大河 《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4年第7期4-7,共4页
近百年来,地球气候正经历一次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我国的气候变化趋势与全球气候变化的总趋势基本一致。近50年的气候变暖主要是人类使用化石燃料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增温效应造成的。现有的预测表明,未来50~10... 近百年来,地球气候正经历一次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我国的气候变化趋势与全球气候变化的总趋势基本一致。近50年的气候变暖主要是人类使用化石燃料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增温效应造成的。现有的预测表明,未来50~100年全球和我国的气候将继续向变暖的方向发展。国际上,目前《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正在就如何减缓这种气候变暖的趋势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进行谈判。本文依据IPCC第三次评估报告与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说明气候变化的事实与未来的可能变化,阐述冰冻圈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进而说明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的影响,分析气候变化给我国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并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世纪 气候变化科学 冰冻圈 增温速率 国家安全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与全球环境变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28
2
作者 郑度 林振耀 张雪芹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2年第1期95-102,共8页
文章从 4个方面简要介绍了青藏高原与全球环境变化的最新研究进展 :(1)新生代青藏高原的隆升过程与东亚环境演化 ;(2 )末次间冰期以来的气候环境记录及重大气候突变事件 ;(3)青藏高原2ka以来温度、降水变化特征 ;(4 )青藏高原近代气候... 文章从 4个方面简要介绍了青藏高原与全球环境变化的最新研究进展 :(1)新生代青藏高原的隆升过程与东亚环境演化 ;(2 )末次间冰期以来的气候环境记录及重大气候突变事件 ;(3)青藏高原2ka以来温度、降水变化特征 ;(4 )青藏高原近代气候变化及其环境响应。主要结论有 :第三纪青藏地区曾两次隆升与夷平 ;7MaBP开始高原再次抬升 ,3 6MaBP以来经历了强烈隆起。高原季风的形成演化与高原隆升过程紧密相联 ,2 5MaBP高原季风由浅薄系统变为深厚系统 ,现代季风格局形成。在约 1 1~ 0 8MaBP间青藏高原进入冰冻圈 ,西北地区干旱化、主要沙漠扩展、周边地区新的黄土体系形成均与此有关。高原气候在冰期 /间冰期循环时间尺度上具有升温缓慢、降温迅速的特征。达索普冰芯记录中的CH4 浓度高出极区 15 %~ 2 0 %,并具有很大的波动性。青藏高原最新的一次大湖期时代在 40~ 2 5ka ,代表着一次特强的夏季风暖湿事件。古里雅冰芯研究发现气候突变事件频繁。高海拔地区比低海拔地区对全球气候变化反应更敏感。根据冰芯、湖芯、树轮和历史文献恢复揭示了2ka以来高原温度降水变化特征。百年来青藏高原气候经历了 3次突变 ,2 0世纪 5 0年代以来的变暖趋势超过北半球及同纬度地区。高原冰冻圈 (包括冰川、积雪和冻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隆升 气候突变事件 冰冻圈 全球环境变化
下载PDF
第四纪中期青藏高原冰冻圈的演化及其与全球变化的联系 被引量:96
3
作者 施雅风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97-208,共12页
文章给出了冰冻圈的含义与组成,新生代42Ma前南极冰盖出现至中更新世,是地球上冰冻圈发展的漫长过程青藏高原在早更新世只在个别高峰有冰川作用,直到11~06MaBP的昆(仑)黄(河)运动,将高原面抬升至3500m... 文章给出了冰冻圈的含义与组成,新生代42Ma前南极冰盖出现至中更新世,是地球上冰冻圈发展的漫长过程青藏高原在早更新世只在个别高峰有冰川作用,直到11~06MaBP的昆(仑)黄(河)运动,将高原面抬升至3500m左右高度的降温作用和同时期地球接受日射的轨道转型(由41万年周期的轨道倾斜率过渡为10万年周期的轨道偏心率控制)及相伴的降温作用相耦合,形成了测年数据在06~08MaBP间的倒数第三次冰期或最大冰期冰川规模最大时相当于MIS16阶段,冰川面积在5×105km2以上,其时冰川平衡线处夏季气温1~2℃,高于现代冰川,降水量在中东部4个山区为现代的18~32倍,在干旱的西昆仑山仅较现代多30%高原西部有大规模的多年冻土发育,除夏季外,高原存在厚度不等的稳定积雪反射率大幅度提高与积雪融化耗热,导致高原从以前的热源作用转变成多数月份起冷源作用,使地面温度进一步降低,加强高原外吹的冬季风,减弱了夏季的西南季风降水但高原中东部受稳定的南支西风急流与夏季热低压影响,降水仍然较丰富,形成湿冷气候,这对高原本身和四周地区都有重要的影响位于倒数第三次冰期与倒数第二次冰期间的间冰期可以MIS13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冻圈 最大冰期 青藏高原 第四纪 全球变化
下载PDF
青藏高原冰冻圈变化及其对区域水循环和生态条件的影响 被引量:104
4
作者 姚檀栋 秦大河 +3 位作者 沈永平 赵林 王宁练 鲁安新 《自然杂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79-186,共8页
以青藏高原为中心的冰川群是中国乃至整个高亚洲冰川的核心,由于全球变暖,青藏高原冰川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呈全面、加速退缩趋势。作为全球最主要的高海拔冻土区,青藏高原近几十年气候变暖是冻土退化的基础因素,人为活动在局部加速了冻... 以青藏高原为中心的冰川群是中国乃至整个高亚洲冰川的核心,由于全球变暖,青藏高原冰川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呈全面、加速退缩趋势。作为全球最主要的高海拔冻土区,青藏高原近几十年气候变暖是冻土退化的基础因素,人为活动在局部加速了冻土退化,推测未来几十年内冻土退化仍会保持或加速。过去50年,青藏高原积雪面积总体呈减少趋势。由于气温升高,青藏高原处于降雪和积雪临界状态的区域大大增加,导致青藏高原积雪期开始时间的推迟和结束时间的提前。冰川加速消融退缩,融水在逐年增加,冰川变化引发的水资源时空分布和水循环过程的变化,无疑将给青藏高原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深刻影响。冻土及其孕育的高寒沼泽湿地和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具有显著的水源涵养功能,是稳定江河源区水循环与河川径流的重要因素。青藏高原江河源区近几十年来生态退化和河流、湖泊、沼泽、湿地等水文环境的显著变化就与冻土退化密切相关。过去十年来由于冻胀和融沉破坏,青藏公路已经进行了多次全线性大规模的整修。在未来几十年内多年冻土的主要退化形式为地下冰的消融和低温冻土向高温冻土转化,这一过程将引起热融滑塌、热融沉陷等冻土热融灾害。为应对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冰冻圈影响,应加强冰川融水对地表水和冰川融水补给河流的水文过程与预测研究,针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灾害,要在科学预测和普查的基础上评价灾害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冻圈 气候变化 影响 对策 青藏高原
下载PDF
冰冻圈变化及其影响研究——现状、趋势及关键问题 被引量:83
5
作者 秦大河 丁永建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09年第4期187-195,共9页
通过对冰冻圈研究在中国的重要作用和对冰冻圈科学在国内外研究现状的系统总结和分析,凝炼出了目前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及未来研究重点。总体来看,国际上更多关注冰冻圈变化对气候、海平面和环境的影响;而作为中、低纬度地区冰冻圈最发... 通过对冰冻圈研究在中国的重要作用和对冰冻圈科学在国内外研究现状的系统总结和分析,凝炼出了目前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及未来研究重点。总体来看,国际上更多关注冰冻圈变化对气候、海平面和环境的影响;而作为中、低纬度地区冰冻圈最发育的中国而言,冰冻圈变化对生态、水、环境及气候均具有重要影响。目前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为不同类型冰川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理及水资源影响评估的尺度转化机制、冻土与植被间水热传输过程的准确模拟、冰冻圈物理过程参数化及其与气候模式的耦合。为解决上述关键科学问题,需要开展以下研究:冰冻圈过程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理研究、冰冻圈变化的影响研究和冰冻圈变化的适应对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冻圈 气候变化 影响 水资源
下载PDF
国际冰冻圈研究动态和我国冰冻圈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79
6
作者 秦大河 效存德 +6 位作者 丁永建 姚檀栋 卞林根 任贾文 王宁练 刘时银 赵林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49-656,共8页
介绍了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气候与冰冻圈(CliC)计划所代表的国际冰冻圈研究基本特点与未来趋势;分析了我国冰冻圈独特的区域特点,阐明我国冰冻圈是维系干旱区绿洲经济发展和确保寒区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水源保障,其气候效应、环境效... 介绍了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气候与冰冻圈(CliC)计划所代表的国际冰冻圈研究基本特点与未来趋势;分析了我国冰冻圈独特的区域特点,阐明我国冰冻圈是维系干旱区绿洲经济发展和确保寒区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水源保障,其气候效应、环境效应、资源效应和生态效应正日趋显著并广泛地影响到西部生态与环境安全和水资源持续利用,因而不仅具有科学上的重要性,而且具有国家战略需求上的紧迫性。提出未来我国冰冻圈研究应重点加强冰冻圈过程研究、记录研究、冰冻圈与气候模拟、冰冻圈与水资源以及冰冻圈变化的影响、适应与对策综合评估等5个方面的工作,逐步完善并形成我国冰冻圈科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冻圈 中国西部 水资源 环境脆弱性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冰冻圈变化及其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被引量:70
7
作者 秦大河 周波涛 效存德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69-879,共11页
冰冻圈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因子和指示器,也是对气候系统影响最直接和最敏感的圈层,在地球气候系统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冰冻圈研究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成为气候系统研究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冰冻圈变化正在引起的... 冰冻圈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因子和指示器,也是对气候系统影响最直接和最敏感的圈层,在地球气候系统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冰冻圈研究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成为气候系统研究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冰冻圈变化正在引起的一系列社会经济影响是当前全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最为关注的热点之一。文中给出了气候变暖背景下近几十年来全球和中国冰冻圈的变化特征,以及未来可能的变化趋势;着重从气候效应角度,综述了青藏高原和欧亚积雪、北极和南极海冰、冻土与冰川变化对中国气候影响的研究成果;并讨论了中国冰冻圈科学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冻圈 气候效应 气候系统 全球变暖
下载PDF
甘孜黄土与青藏高原冰冻圈演化 被引量:47
8
作者 方小敏 李吉均 +1 位作者 陈富斌 施雅风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0期1865-1867,共3页
一旦高原进入冰冻圈或冰川规模达到最大,高原的反照率和冷源作用将会大大增强,对亚洲季风环流和全球气候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青藏高原何时进入冰冻圈和高原上最大冰期发生于何时,是冰川学和全球变化研究中两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施... 一旦高原进入冰冻圈或冰川规模达到最大,高原的反照率和冷源作用将会大大增强,对亚洲季风环流和全球气候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青藏高原何时进入冰冻圈和高原上最大冰期发生于何时,是冰川学和全球变化研究中两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施雅风等通过对大量资料的综合推导,认为最大冰期出现时间相当于深海氧同位素18~16阶段(0.72~0.52 MaBP),但是何时进入冰冻圈至今仍无确切证据。本文根据目前所知青藏高原上最厚的甘孜黄土剖面最新磁性年代和石英砂类型分析资料,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石英砂 最大冰期 冰冻圈 高原 冰川
原文传递
中国冰川学和冻土学研究40年进展和展望 被引量:41
9
作者 程国栋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13-226,共14页
回顾40年来中国冰川学和冻土学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及其所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提出了进一步深入开展冰冻圈与气候变化关系的研究,以及在气候转暖条件下开展干旱与寒区水资源和寒区工程及减灾防灾研究的重要性。
关键词 冰川学 冻土学 冰冻圈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西北干旱区降水中δ^(18)O变化特征及其水汽输送 被引量:48
10
作者 李小飞 张明军 +4 位作者 李亚举 王圣杰 黄小燕 马潜 马雪宁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11-719,共9页
以IAEA/WMO提供的乌鲁木齐(1986~2003年)、张掖(1986~2003年)与和田(1988~1992年)大气降水稳定同位素观测数据和相关气象要素为基础,通过回归分析得到西北干旱区大气降水方程,并对降水中稳定同位素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温和降水量... 以IAEA/WMO提供的乌鲁木齐(1986~2003年)、张掖(1986~2003年)与和田(1988~1992年)大气降水稳定同位素观测数据和相关气象要素为基础,通过回归分析得到西北干旱区大气降水方程,并对降水中稳定同位素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温和降水量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采用HYSPLIT4.9模型对3个站点水汽来源进行追踪,建立了西北干旱区的水汽输送模式,并对冰冻圈δ18O的记录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该区大气降水方程为δD=7.24δ18O+1.96‰,局地蒸发较强烈;乌鲁木齐、张掖与和田降水中δ18O分别波动于-20.58‰~-5.4‰、-18.58‰~-2.46‰和-20.33‰~-0.01‰,均表现出冬低夏高的特点,而d值则表现为冬高夏低;从空间分布来看,δ18O张掖最高,和田次之,乌鲁木齐最低,d值则乌鲁木齐最高,和田次之,张掖最低;降水中δ18O温度效应显著,相关系数分别为0.85、0.81、0.86,而降水量效应不存在;水汽来源轨迹表明,该区全年有两条水汽路径,分别为西风带输送的大西洋海源水汽以及极地北冰洋地区水汽,受其影响δ18O冬半年较低,夏半年则较高;由于冰冻圈环境的独特性,该区冰川雪冰中δ18O的变化与相应的气象站记录对应关系良好,很好地反映着气温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 水汽来源 大气降水 冰冻圈 西北干旱区
原文传递
IPCC《全球1.5℃增暖特别报告》冰冻圈变化及其影响解读 被引量:38
11
作者 苏勃 高学杰 效存德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95-404,共10页
在气候系统五大圈层中,冰冻圈对气候变化高度敏感,近几十年来气候变暖已引起全球冰川、冻土、积雪和海冰等冰冻圈要素加速退缩,进而对区域水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福祉产生了深远影响。2018 年10 月,IPCC 在韩国仁川公布... 在气候系统五大圈层中,冰冻圈对气候变化高度敏感,近几十年来气候变暖已引起全球冰川、冻土、积雪和海冰等冰冻圈要素加速退缩,进而对区域水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福祉产生了深远影响。2018 年10 月,IPCC 在韩国仁川公布了《全球1.5℃增暖特别报告》(SR1.5)。报告较系统地呈现了关于全球1.5℃温升目标的基本科学认知,并探讨了可持续发展及消除贫困目标下加强全球响应的路径。在冰冻圈相关内容方面,报告呈现了有关全球1.5℃和2℃温升下冰冻圈(主要是海冰和多年冻土)变化及其对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和人类圈影响的一些亮点结论,还关注了全球1.5℃和2℃温升下冰冻圈相关的气候变化热点(区)和地球系统临界因素。报告指出,随着温度不断升高,冰冻圈及其相关要素和热点(区)面临的风险将不断增加,但将全球温升控制在1.5℃而不是2℃或更高时的风险将大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1.5℃增暖 冰冻圈 影响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全球冰冻圈现状和未来变化的最新评估:IPCC WGI AR5 SPM发布 被引量:36
12
作者 任贾文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65-1067,共3页
0引言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评估报告被认为是最具权威的气候系统变化研究结果的综合,其中第一工作组为科学基础,第二工作组为影响和脆弱性,第三工作组为适应对策,第一工作组评估报告要早于其他工作组半年以上.2013年... 0引言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评估报告被认为是最具权威的气候系统变化研究结果的综合,其中第一工作组为科学基础,第二工作组为影响和脆弱性,第三工作组为适应对策,第一工作组评估报告要早于其他工作组半年以上.2013年9月23—26日,IPCC第一工作组第12次大会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第一工作组第五次评估报告决策者摘要(IPCCWGIAR5SPM)接受各国政府代表团审议,27日正式发布,标志着该工作组第五次报告的完成.报告全文及技术摘要将由牛津大学出版社于2014年年初出版.本文试图以冰冻圈相关的结果为重点,简要介绍IPCCWGIAR5SPM的一些重要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估报告 冰冻圈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工作组 斯德哥尔摩 气候系统 科学基础 IPCC
下载PDF
20世纪全球变暖的冰冻圈证据 被引量:28
13
作者 王宁练 姚檀栋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1年第1期98-105,共8页
20世纪 80年代以来 ,地面气象观测结果表明全球气温在明显升高 ,而探空资料和卫星遥感资料却表明低层大气在降温 ,这使得人们对于全球变暖问题提出了质疑。通过对近 1 0 0多年来冰冻圈各组成要素 (冰川、积雪、冻土、海冰等 )变化的综... 20世纪 80年代以来 ,地面气象观测结果表明全球气温在明显升高 ,而探空资料和卫星遥感资料却表明低层大气在降温 ,这使得人们对于全球变暖问题提出了质疑。通过对近 1 0 0多年来冰冻圈各组成要素 (冰川、积雪、冻土、海冰等 )变化的综合分析 ,并结合全球不同地区的冰芯记录 ,证明了 2 0世纪全球气候是在变暖 ,指出开展冰冻圈 (尤其是冰盖、积雪、冻土和海冰 )与大气 /海洋之间相互作用 (影响和响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暖 冰冻圈 冰芯 地面气象观测 冰盖 积雪 冻土 大气/海洋相互作用 海冰
下载PDF
中国冰冻圈水文过程变化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34
14
作者 丁永建 张世强 +3 位作者 吴锦奎 赵求东 李向应 秦甲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90-702,共13页
冰冻圈显著的变化已经对冰冻圈水文过程产生了一系列影响。本文重点梳理和分析了近20年,尤其是近10年以冰川融水、融雪径流、冻土水文等为主体的中国冰冻圈水文过程变化研究方面取得的新进展:①在冰川融水变化研究方面,对不同尺度的冰... 冰冻圈显著的变化已经对冰冻圈水文过程产生了一系列影响。本文重点梳理和分析了近20年,尤其是近10年以冰川融水、融雪径流、冻土水文等为主体的中国冰冻圈水文过程变化研究方面取得的新进展:①在冰川融水变化研究方面,对不同尺度的冰川融水开展了全面研究,发现冰川融水呈现全面增加之势;对冰川融水“拐点”是否出现进行了科学辨识,有了基本认识;对冰川融水过程进行了模型模拟,取得显著进展。②在融雪径流变化研究方面,通过对不同流域融雪径流估算,可基本掌握各河流的融雪贡献率;中国融雪径流变化差异较大,增减不一;融雪期变化具有普遍性,突出特点是峰值提前。③在冻土水文研究方面,通过对地表水-活动层壤中流-多年冻土层上水之间关系的研究,揭示了冻土区径流形成的重力和热力耦合机制;多年冻土变化对地表径流的影响已经显现,主要表现在冬季(枯水季)径流增加;已经发现多年冻土退化对径流有直接补给作用,在一些流域补给量可能达到一定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融水 融雪径流 冻土水文 冰冻圈 气候变化
下载PDF
中亚天山山区冰雪变化及其对区域水资源的影响 被引量:31
15
作者 邓海军 陈亚宁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309-1323,共15页
冰川和积雪是构成山区固体水库的主体,对区域水资源稳定性具有调节功能,但深受气候变化的影响。以中亚天山为研究区域,基于长时间序列的观测数据,分别从冰川、积雪、水储量、径流等方面进行分析,并选取阿克苏河、开都河及乌鲁木齐河3个... 冰川和积雪是构成山区固体水库的主体,对区域水资源稳定性具有调节功能,但深受气候变化的影响。以中亚天山为研究区域,基于长时间序列的观测数据,分别从冰川、积雪、水储量、径流等方面进行分析,并选取阿克苏河、开都河及乌鲁木齐河3个典型流域,研究天山山区冰雪变化对流域水资源的影响。结果表明:(1)冰川退缩速率与面积的函数关系为f(x)=-0.53×x-0.15(R2=0.42,RMSE=0.086),说明小型冰川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更为敏感。同时,中低海拔区域的冰川退缩速率大于高海拔区域;(2)2003-2015年天山山区水储量的递减速率为-0.7±1.53 cm/a,天山中部区域的递减速率最大,这一结果与该区域冰川急剧退缩相吻合;(3)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冰雪融水径流增加是这3个典型流域径流量增加的主要原因,其中阿克苏河增幅最大(达0.4×108m3/a)。但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3个流域的径流量都呈减少趋势,与流域内冰川面积减少、厚度变薄及平衡线海拔升高的关系密切。研究结果揭示了气候变化驱动下的山区固态水体储量变化对流域水资源的影响机制,以期为流域水资源管理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冰雪 水资源 冰冻圈 天山
原文传递
冰冻圈关键地区雪冰化学的时空分布及环境指示意义 被引量:27
16
作者 效存德 秦大河 +2 位作者 任贾文 李忠勤 王晓香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92-499,共8页
采用雪冰常量化学元素示踪体系 ,系统分析了冰冻圈关键地区的南极冰盖、北极格陵兰和北极中心地带、以及以青藏高原为中心的高亚洲地区现代降水 (表层雪冰 )化学的空间分布、季节变化特点 .研究表明 ,两极和高亚洲地区雪冰化学反映了全... 采用雪冰常量化学元素示踪体系 ,系统分析了冰冻圈关键地区的南极冰盖、北极格陵兰和北极中心地带、以及以青藏高原为中心的高亚洲地区现代降水 (表层雪冰 )化学的空间分布、季节变化特点 .研究表明 ,两极和高亚洲地区雪冰化学反映了全球或局地大气环境本底 :南极现代雪冰化学代表了南半球或全球本底 ,北极格陵兰地区代表了北半球对流层中部本底 ,青藏高原海拔 5 0 0 0m以上的高海拔地区雪冰化学则代表中纬度地区对流层中上部本底 .其中 ,离子浓度在两极冰盖和喜马拉雅山高海拔地区接近 ,而在青藏高原北部高海拔地区则高得多 .三个地区雪冰化学的季节分布特点是 :在南极冰盖 ,海盐气溶胶的“丰”季形成雪层化学峰值 ,在北极 ,冬春季污染物 (所谓“北极霾”)和漂尘形成季节峰值 ,在高亚洲 ,主要是春季降尘形成明显污化层 .青藏高原上大风季节与干季重叠 ,静风季节与湿季重叠 ,决定了干湿沉积过程具有明显季节转换 .总之 ,主要阴、阳离子在南、北极和高亚洲雪层中的时空分布揭示了大气气溶胶的源区和传输 ,其形成过程与大尺度大气环流、季风和局地尘暴等事件密切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冻圈 时空分布 环境指示意义 南极 北极 雪冰化学
下载PDF
冰冻圈功能及其服务衰退的级联风险 被引量:26
17
作者 效存德 苏勃 +1 位作者 王晓明 秦大河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1975-1984,共10页
冰冻圈是指地球表层具有一定厚度的负温圈层,水体以固态形式存在巴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冰冻圈对人类社会(人类圈)产生深远影响%3〕.冰冻圈与人类圈的关系可以从致利与致灾两条线梳理(图1):一方面,冰冻圈可为人类... 冰冻圈是指地球表层具有一定厚度的负温圈层,水体以固态形式存在巴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冰冻圈对人类社会(人类圈)产生深远影响%3〕.冰冻圈与人类圈的关系可以从致利与致灾两条线梳理(图1):一方面,冰冻圈可为人类社会带来众多惠益(致利效应),即冰冻圈服务,如水资源供给服务、气候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等叫另一方面,冰冻圈也给人类社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致灾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冻圈 服务 风险 级联 衰退 人类社会 水资源供给 人类
原文传递
冰冻圈变化与全球变暖:我国面临的影响与挑战 被引量:26
18
作者 丁永建 秦大河 《中国基础科学》 2009年第3期4-10,共7页
本文从冰川的水文水资源效应、冻土的生态、气候和工程效应、积雪的水文及气候效应等方面论述了冰冻圈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影响与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着重根据近40年来我国冰冻圈变化的实际情况,论述了冰冻圈变化对水资源、生态、... 本文从冰川的水文水资源效应、冻土的生态、气候和工程效应、积雪的水文及气候效应等方面论述了冰冻圈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影响与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着重根据近40年来我国冰冻圈变化的实际情况,论述了冰冻圈变化对水资源、生态、工程、灾害和气候所产生的一些影响。最后根据国内外冰冻圈研究发展趋势,总结了我国冰冻圈研究所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冻圈 全球变暖冰 变化的影响
原文传递
我国西部多年冻土地温带与工程建筑物稳定性 被引量:22
19
作者 童长江 吴青柏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1期166-173,共8页
气候转暖对多年冻土的地温带及工程性质产生较大的影响,本文通过气温和地温与冻土稳定性关系的分析,考虑工程建筑物的稳定性和持久性,以及冻土工程性质的变化,将冰冻圈多年冻土分为三大地温带,给出了气候转暖后地温带及工程性质的变化... 气候转暖对多年冻土的地温带及工程性质产生较大的影响,本文通过气温和地温与冻土稳定性关系的分析,考虑工程建筑物的稳定性和持久性,以及冻土工程性质的变化,将冰冻圈多年冻土分为三大地温带,给出了气候转暖后地温带及工程性质的变化。在此基础上,讨论气候转暖后建筑物稳定性的变化及相应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冻土地温带 冻土工程性质变化 冰冻圈
下载PDF
从第三极到北极:气候与冰冻圈变化及其影响 被引量:25
20
作者 王康 张廷军 +7 位作者 牟翠翠 钟歆玥 彭小清 曹斌 鲁蕾 郑雷 吴小丹 刘佳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4-123,共20页
第三极和北极地区对于区域和全球环境、社会经济以及国家战略的重要性日益凸现。通过对第三极和北极气候与冰冻圈研究的现状、趋势进行梳理总结,为未来的系统研究提供借鉴。结果显示,第三极和北极气候系统与冰冻圈正在发生显著变化并预... 第三极和北极地区对于区域和全球环境、社会经济以及国家战略的重要性日益凸现。通过对第三极和北极气候与冰冻圈研究的现状、趋势进行梳理总结,为未来的系统研究提供借鉴。结果显示,第三极和北极气候系统与冰冻圈正在发生显著变化并预计将持续下去。第三极和北极地区气温在以全球平均升温速度两倍的速率变暖,且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变化总体趋势高度一致;降水变化总体呈增加趋势,但变率和不确定性较大;极端事件(尤其是极端降水)的频率增加;积雪范围总体上呈现减少趋势,雪水当量、积雪天数的变化存在区域和周期性差异;多年冻土温度升高,活动层厚度增加,亦呈现较大的区域差异。这些变化不仅对生态、水文、碳循环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对基础设施、社会经济以及人类健康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包括重金属污染、食品安全等。气候及冰冻圈快速变化会通过反照率反馈、水汽反馈等机制被放大,并通过一系列大气及海洋环流过程,对周边乃至全球气候系统产生广泛影响。目前第三极和北极研究中面临的重要共同问题包括极度稀疏的地面观测资料、模型物理机制和精细化描述不足以及缺少与周边地区乃至全球系统关联的量化研究和可靠证据。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依赖地面监测网络的扩展以及对冰冻圈和气候系统物理过程理解的提升。从第三极到北极,不仅是研究视角的扩大,更是全面理解第三极和北极在地球系统中作用的必经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极 北极 气候 冰冻圈 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