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能离子束注入对冬春性小麦杂交组合同工酶的影响
1
作者 毛建 杜林方 +1 位作者 王成俊 林锡刚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87-289,共3页
将低能离子束注入冬春性小麦杂交组合的种子中,经田间播种后,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苗期叶片及乳熟期种子进行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经低能离子束处理的小麦叶片及乳熟期的种子中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带数增加,酯酶同工酶的酶带及活性也... 将低能离子束注入冬春性小麦杂交组合的种子中,经田间播种后,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苗期叶片及乳熟期种子进行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经低能离子束处理的小麦叶片及乳熟期的种子中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带数增加,酯酶同工酶的酶带及活性也发生相应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春小麦 离子束注入 同工酶
下载PDF
黄淮海地区不同冬春性小麦抗冻能力及冻害指标Ⅰ.隆冬期不同冬春性小麦抗冻能力比较 被引量:14
2
作者 慕臣英 杨晓光 +2 位作者 杨婕 李克南 郑冬晓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119-3125,共7页
通过两年室外盆栽和室内人工控制试验,建立了不同冬春性小麦品种死苗率与低温的定量关系,确定了隆冬期不同冬春性小麦品种死苗率达10%、20%和50%的临界低温以及抗冻能力密度.结果表明:强冬性小麦品种抗冻能力最强,半致死温度最低(燕大1... 通过两年室外盆栽和室内人工控制试验,建立了不同冬春性小麦品种死苗率与低温的定量关系,确定了隆冬期不同冬春性小麦品种死苗率达10%、20%和50%的临界低温以及抗冻能力密度.结果表明:强冬性小麦品种抗冻能力最强,半致死温度最低(燕大1817为-21.5℃,京411为-21.2℃),其次是冬性品种(农大211为-21.1℃,农大5363为-20.3℃)和弱冬性品种(郑366为-18.5℃,平安8号为-18.4℃),春性品种抗冻能力最弱(郑9023为-15.4℃,偃展4110为-14.7℃).当温度降低到冬小麦冻害发生临界温度后,温度每降低1℃,弱冬性小麦(郑366和平安8号)死苗率增量最大,分别增加16.8%和25.8%,冬性小麦(农大211和农大5363)死苗率分别增加14.7%和18.9%,强冬性小麦(燕大1817和京411)死苗率分别增加15.4%和13.1%,春性小麦(郑9023和偃展4110)死苗率分别增加13.8%和15.1%,说明冻害发生后若持续降温,弱冬性品种遭受冻害风险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春小麦品种 抗冻临界温度 抗冻能力密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