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S3晚期典型阶段气候模拟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于革 赖格英 +1 位作者 刘健 施雅风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2-24,共13页
我国大量地质资料反映了全球海洋氧同位素 3阶段 (MIS 3)晚期具有间冰阶海侵、暖湿的气候环境特征。对这一阶段的气候成因论证 ,将为现代温室效应的气候增温提供重要的历史相似型。本文使用含有陆面过程的全球 9层大气环流谱模式 (AGCM ... 我国大量地质资料反映了全球海洋氧同位素 3阶段 (MIS 3)晚期具有间冰阶海侵、暖湿的气候环境特征。对这一阶段的气候成因论证 ,将为现代温室效应的气候增温提供重要的历史相似型。本文使用含有陆面过程的全球 9层大气环流谱模式 (AGCM +SSiB) ,采用地球轨道参数驱动的太阳辐射、北半球第四纪冰盖和东亚植被预置的下垫面对 35kaB .P .气候进行了敏感性模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1 )MIS 3晚期中、低纬度大部分大陆全年温度增加 ,欧亚大陆腹地气温增高主要是冬季增温贡献 ,反映太阳辐射变化通过大气环流作用引起的更加显著的气候效应。南北海陆水汽交换的加强首先使低纬度季风区降水收益。 (2 )相当于LGM 50 %规模的第四纪冰盖不仅仅具有高纬度区降温效应 ,还强化了辐射纬向差异造成的南北温差 ,从而增强了水汽从低纬度区向高纬度区输送的能力 ,使青藏高原、南亚和非洲季风区的降水进一步增加。 (3) 35kaB .P .东亚植被对辐射的低纬度区增温具有增强效应 ,而对冰盖高纬度区降温具有减缓效应 ,结果扩大了欧亚内陆的降水增加范围 ,使中国高降水带向北推移。 (4)中国各大区域 35kaB .P .气候类型不尽相同。当中国东部与太平洋在同纬度带的热力差异减小时 ,东西向水汽输送减弱 ,造成东部沿海降水减少 ;但当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S 3 气候模拟 辐射-环流效应 冬季增温 降水带 深海氧同位素第3阶段 古气候
下载PDF
模拟增温对西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供氮潜力的影响 被引量:17
2
作者 宗宁 石培礼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4356-4365,共10页
过去几十年青藏高原呈现显著的增温趋势,冬季增温幅度显著高于生长季的季节非对称特征。气候变暖会对生态系统氮素循环产生重要影响,但关于全年增温与冬季增温对高寒生态系统氮循环的不同影响仍缺乏研究。在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区开展模拟... 过去几十年青藏高原呈现显著的增温趋势,冬季增温幅度显著高于生长季的季节非对称特征。气候变暖会对生态系统氮素循环产生重要影响,但关于全年增温与冬季增温对高寒生态系统氮循环的不同影响仍缺乏研究。在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区开展模拟增温试验,研究季节非对称增温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氮循环的影响。该试验布设于2010年7月,设置3种处理(不增温、冬季增温与全年增温)。研究结果发现,开顶箱增温装置造成了小环境的暖干化:显著提高了地表空气温度和表层土壤温度,降低了表层土壤含水量。冬季增温会加剧土壤中氮素的流失,所以在经历了冬季增温后土壤氮含量显著降低;在生长季节,土壤氮素周转速率受土壤水分的调控,在降雨较少的季节,增温引起的土壤含水量降低会抑制土壤氮周转速率。对于土壤微生物量而言,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量碳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动态,在生长季旺盛期较低,在生长季末期和初冬季节反而较高,这说明为了降低对土壤养分的竞争,高寒草甸植物氮吸收与土壤微生物氮固持在时间上存在分离。研究结果表明,冬季增温导致的土壤养分含量变化会影响随后生长季植物群落的生产力、结构组成与碳氮循环等过程,对生态系统过程产生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增温 土壤供氮潜力 土壤氮周转速率 微生物碳氮 高寒草甸
下载PDF
冬季增温对东北农田黑土氮磷有效性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子龙 孙秋雨 +4 位作者 姜秋香 刘传兴 陈昊辉 单家珣 王凯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1-101,共11页
为探究全球气候变暖对东北农田黑土氮、磷有效性的影响,该研究以东北农田黑土为研究对象,采用红外辐射增温技术模拟气候变暖(增温5℃),将样地分为增温组(W)和对照组(C)来进行野外原位试验,通过测定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冻融循环次数、... 为探究全球气候变暖对东北农田黑土氮、磷有效性的影响,该研究以东北农田黑土为研究对象,采用红外辐射增温技术模拟气候变暖(增温5℃),将样地分为增温组(W)和对照组(C)来进行野外原位试验,通过测定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冻融循环次数、积雪厚度、冻结深度、铵态氮(ammonium N,NH^(+)_(4)-N)、硝态氮(nitrate N,NO^(-)_(3))、全氮(total N,TN)、微生物量氮(microbial biomass N,MBN)、速效磷(available P,AP)、全磷(total P,TP)浓度,分析不同指标在冬季增温下的动态变化过程及其响应。结果表明:冬季增温显著提升土壤温度和含水率,进而增加土壤的冻融循环次数,并且减少了土壤积雪深度和冻结深度,使冻结时间点延后和融化时间点提前。增温组土壤相较于对照组,经过整个冬季后,土壤、NH^(+)_(4)-N、NO^(-)_(3)TN、MBN和TP浓度分别降低126.38%、146.98%、51.23%、21.48%和12.61%,AP浓度提升了25.54%(P<0.05)。在冬季增温过程中,各时期土壤温度的提升会对土壤有效养分产生显著影响,导致在融化期氮素大量的流失。研究结果可为后续春季合理高效施肥,改善东北农田土壤质量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土壤 冬季增温 东北 黑土 冻融循环
下载PDF
北美和欧亚大陆冬季快速增温与地表干湿变化 被引量:8
4
作者 季飞 黄建平 +1 位作者 管晓丹 冉津江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40-447,共8页
采用东英吉利大学气候研究中心(CRU)提供的月地表温度和降水资料,分析了全球年平均及冬季地表温度变化趋势,发现在北半球中高纬地区半干旱区冬季快速增温。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帕默尔干旱指数(PDSI)研究了北美和欧亚大陆冬季地表干湿变... 采用东英吉利大学气候研究中心(CRU)提供的月地表温度和降水资料,分析了全球年平均及冬季地表温度变化趋势,发现在北半球中高纬地区半干旱区冬季快速增温。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帕默尔干旱指数(PDSI)研究了北美和欧亚大陆冬季地表干湿变化的时空特征和差异,并讨论北美和欧亚大陆冬季快速增温对地表干湿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北美大陆南部微弱变湿,加拿大北极群岛变湿明显,而在北美大陆的中西部有明显的变干趋势;欧亚大陆大部分地区在冬季有一定的变干趋势,其中尤以西欧南部,中国华北、东北,蒙古中北、东北部及俄罗斯远东地区变干最为显著。但北美和欧亚大陆1950—2008年冬季降水并无显著变化趋势,地表干湿变化主要受气温的影响,尤其是在冬季增温最为快速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美大陆 欧亚大陆 干湿变化 冬季增温
下载PDF
物种异步性在不同增温条件下维持群落稳定性
5
作者 Qianxin Jiang Juntao Zhu +8 位作者 Peili Shi Yunlong He Yangjian Zhang Jun Yan Wendong Xie Ning Zong Ge Hou Ruonan Shen Jiahe Zheng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SCIE CSCD 2024年第3期104-114,共11页
不对称季节性增温,即冬季的温度增加明显高于夏季,已成为全球变暖的一个重要特征,尤其在寒冷和高海拔地区。过去的研究主要关注全年的温度增高,而对冬季增温的关注相对较少。然而,关于冬季增温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知识空缺... 不对称季节性增温,即冬季的温度增加明显高于夏季,已成为全球变暖的一个重要特征,尤其在寒冷和高海拔地区。过去的研究主要关注全年的温度增高,而对冬季增温的关注相对较少。然而,关于冬季增温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知识空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青藏高原的高寒草甸进行了为期8年的控制增温实验,设置3种处理:自然对照、全年增温和冬季增温。结果发现,无论是全年增温还是冬季增温都没有显著改变群落水平的物种丰富度。值得注意的是,通过物种异步性,群落生物量的稳定性得以维持。然而,增温对植物丰度组(优势种、常见种和稀有种)产生了显著影响。具体而言,冬季增温增强了优势种的稳定性,这是通过增加优势种的物种异步性,即禾本科植物和非禾本科杂草植物之间发生了补偿动态来实现的。相反,全年增温降低了常见种的稳定性,这与常见种丰富度的增加和常见种中异步性的下降相关。因此,本研究强调了高寒草甸在不同增温条件下通过物种异步动态来维持群落生物量稳定性的能力,这些研究结果为理解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特征提供了新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对称季节性增温 优势种 生态水平 物种异步性 时间稳定性 冬季增温
原文传递
气候变暖对湖北农业的影响
6
作者 朱明栋 陈朝 《甘肃农业》 2006年第6期111-112,共2页
利用湖北省主要的四个地面观测台站1961~2003年日平均气温资料,计算了各年代的年平均气温,对比分析近四十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结果表明,冬季增温明显,夏季有降温的趋势,总体上湖北省气候变暖主要来自于冬季增温的贡献。通... 利用湖北省主要的四个地面观测台站1961~2003年日平均气温资料,计算了各年代的年平均气温,对比分析近四十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结果表明,冬季增温明显,夏季有降温的趋势,总体上湖北省气候变暖主要来自于冬季增温的贡献。通过估算CO_2倍增后≥10℃积温变化情况,CO_2倍增后,双季稻区和三熟区北界将北移,目前的两熟区大部分将被各种不同组合的三熟制取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CO2倍增 湖北 冬季增温
下载PDF
寰球共此凉热——从“暖冬”现象看人类生存环境
7
作者 李斌 《科技潮》 1997年第7期39-41,共3页
世纪末来临之际,越来越多的人可能感受到:人类"定居"的这个星球,似乎正变得越来越难以捉摸。亚洲的洪水、南美洲的热带雨林劫难、南极洲的臭氧层空洞、全球变暖……等等。这一切,困扰着在生存和发展"双轮驱动"下,... 世纪末来临之际,越来越多的人可能感受到:人类"定居"的这个星球,似乎正变得越来越难以捉摸。亚洲的洪水、南美洲的热带雨林劫难、南极洲的臭氧层空洞、全球变暖……等等。这一切,困扰着在生存和发展"双轮驱动"下,拼命攫取地球资源的人们。冬天暖和:难道我们感觉错了?往年,人们常有这样的感觉:漫长的冬天似乎越来越好过了,这是因为气候正变得暖和起来。去年冬天似乎变得寒冷异常,北方气温降到摄氏零下10多度。元旦前后的两场大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地区 科学家 热带雨林 温室气体 臭氧层空洞 冬季增温 人类生存环境 暖冬 叶笃正 大气物理学
下载PDF
我国北方地区沼气工程冬季增温保温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亚静 张弛 +4 位作者 高春雨 王红彦 王磊 孙宁 毕于运 《中国沼气》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3-99,共7页
冬季增温保温技术对于保障寒冷地区沼气工程高效运行至关重要。我国沼气工程冬季增温保温技术研发和应用取得了大量成果,文章主要从加热方式、增温热源、工程运行措施3个方面,评述我国北方地区沼气工程增温技术的研究进展,从保温材料、... 冬季增温保温技术对于保障寒冷地区沼气工程高效运行至关重要。我国沼气工程冬季增温保温技术研发和应用取得了大量成果,文章主要从加热方式、增温热源、工程运行措施3个方面,评述我国北方地区沼气工程增温技术的研究进展,从保温材料、太阳能温室大棚、其他保温技术3个方面,梳理了我国北方寒冷地区冬季保温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进展。最后提出未来我国北方地区沼气工程在增温保温技术方面,应重点开展能源投入产出边际效率、低能耗型增温保温工艺、煤炭加热电加热等传统工艺、多能互补加热模式等方面的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地区 沼气工程 冬季增温保温技术 进展与展望
下载PDF
“暖冬”暖到下世纪
9
《广西市场与价格》 1999年第5期43-43,共1页
关键词 全球平均温度 温室气体 基础性研究 人类活动 全球增温 冬小麦 华北地区 冬季增温 科学家 自然变化
原文传递
稻草和地膜覆盖对冬季茶园保温增温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杨书运 江昌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27-333,共7页
通过对稻草秸秆覆盖、地膜覆盖等不同覆盖物表层及其对应的地表最低、最高温度23d连续测定与对比分析,研究了覆盖物对地表的保温、增温作用。各测点最低温度相关系数最小为0.889,最高温度相关系数最小为0.813,均在0.01水平显著相关,表... 通过对稻草秸秆覆盖、地膜覆盖等不同覆盖物表层及其对应的地表最低、最高温度23d连续测定与对比分析,研究了覆盖物对地表的保温、增温作用。各测点最低温度相关系数最小为0.889,最高温度相关系数最小为0.813,均在0.01水平显著相关,表明温度场高度相关。与对照相比,稻草覆盖使地表最低温度平均提高1.2℃以上,地膜覆盖则提高0.2℃以上。天气晴好状态下,稻草覆盖的保温作用强于地膜覆盖,且与覆草厚度无关;阴雨雪天气,稻草与地膜的保温作用均显著下降,稻草覆盖的降幅小于地膜覆盖,且覆盖厚度大降幅较小。天气晴好条件下地膜覆盖可以提高地表温度,无光环境中地膜无显著增温作用;将茶园覆盖的稻草分为晴天干草、晴天湿草、阴天干草、阴天湿草4种类型,其增温效果与稻草类型有关,且强于地膜覆盖。总之,与地膜相比,稻草覆盖保温效果好,并具有一定的增温效果,无污染,材料来源丰富,更适宜于作为冬季防寒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稻草覆盖 地膜覆盖 地表温度 冬季保温增温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