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许地山与基督教 被引量:8
1
作者 路易斯.罗宾逊 傅光明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240-255,共16页
大约十岁左右,许地山在福建加入了新教教会,开始走上燕京之路。当时,他接受了传统的儒学教育,并跟一位英国教士学习英语。许学会了把对宗教的信仰和对宗教真诚的尊重结合起来。1917年,许地山得到教会奖学金进入燕京大学。1920年,获中国... 大约十岁左右,许地山在福建加入了新教教会,开始走上燕京之路。当时,他接受了传统的儒学教育,并跟一位英国教士学习英语。许学会了把对宗教的信仰和对宗教真诚的尊重结合起来。1917年,许地山得到教会奖学金进入燕京大学。1920年,获中国文学学士学位。稍后,被短期雇为国文系助教。在那几年,许地山参加了许多宗教团体,包括北京基督教青年会和生活团契。他还积极为《真理与生命》撰稿,就中国反基督教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地山 国文系 宗教团体 燕京大学 文学学士学位 新教教会 团契 夏志清 冬天故事 寓言诗
下载PDF
解读莎士比亚戏剧中的父权意识 被引量:4
2
作者 孙海芳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30-33,共4页
在欧洲文学史中,我们可以看到父亲形象在作品中的地位发生过一种根本性的改变。首先是父亲形象由中心地位,逐渐地退居配角,最后完全从作品中消失;其次,就父亲形象的本质而言,完美的父亲形象并不多见,大部分作品中的父亲是以反面的、或... 在欧洲文学史中,我们可以看到父亲形象在作品中的地位发生过一种根本性的改变。首先是父亲形象由中心地位,逐渐地退居配角,最后完全从作品中消失;其次,就父亲形象的本质而言,完美的父亲形象并不多见,大部分作品中的父亲是以反面的、或者被否定的形象出现的。再次,就父子关系而言,一方面表现父亲对于儿子的权威及影响,体现父与子的一脉相承关系;另一方面则表现父亲对儿子的压制,儿子对父亲的反抗,子的弑父行为和意识。总而言之,父亲在叙述中的地位,父亲的形象,父与子的关系,受到时代和作者本人道德观念的影响。在社会动荡、观念发生巨大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戏剧 父权意识 父亲形象 鲍西亚 《李尔王》 巴萨尼奥 冬天故事 父子关系 家庭关系 儿子
原文传递
狼的围巾
3
作者 毛岩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4年第1期89-90,共2页
绘本《狼的围巾》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寒冷冬天的故事。一只狼戴上他最喜欢的围巾向动物们展示,结果被偷走了。后来发现是兔子偷走了围巾,着急又生气的狼看到兔子冷得直打哆嗦,转而主动将围巾分享给兔子一起暖和。中班幼儿正处于社会性发... 绘本《狼的围巾》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寒冷冬天的故事。一只狼戴上他最喜欢的围巾向动物们展示,结果被偷走了。后来发现是兔子偷走了围巾,着急又生气的狼看到兔子冷得直打哆嗦,转而主动将围巾分享给兔子一起暖和。中班幼儿正处于社会性发展的快速阶段,开始慢慢理解社会规范,渴望友谊,学会分享是他们的必修课之一。本活动旨在通过阅读《狼的围巾》,引导幼儿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大胆续编故事结尾,体会分享的意义,学会宽容待人,尝试理解他人行为背后的动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性发展 中班幼儿 绘本 冬天故事 理解他人 体会分享 学会宽容 续编故事
下载PDF
《冬天的故事》:衰老与男性气概的绵延
4
作者 黄力平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4年第10期30-37,共8页
莎士比亚的传奇剧《冬天的故事》并非完全聚焦男性嫉妒与女性权力,而有其更深层地在男性气概上的探寻。此观点可通过与《冬天的故事》的主要创作素材罗伯特·格林的长篇散文作品《潘多斯托,时间的胜利》相比较而获知。莎士比亚在结... 莎士比亚的传奇剧《冬天的故事》并非完全聚焦男性嫉妒与女性权力,而有其更深层地在男性气概上的探寻。此观点可通过与《冬天的故事》的主要创作素材罗伯特·格林的长篇散文作品《潘多斯托,时间的胜利》相比较而获知。莎士比亚在结构框架上借鉴了格林的作品,却在内容细节上对其做了大量改动。一方面,莎士比亚将格林笔下贝拉莉娅王后的被动沉闷改为赫美温妮的主动聪慧,着力凸显剧中女性与男性之间性别权力的紧张关系,以此显现男性气概的缺失;另一方面,莎士比亚又对该剧中列昂特斯与波力克希尼斯试图通过追寻童年记忆和童年游戏保持男性气概的自我主张加以否定。最终,莎士比亚希冀通过自身品行的修省尽可能地延长男性气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天故事 《潘多斯托 时间胜利》 衰老 男性气概 绵延
下载PDF
让冬天更生动
5
作者 李大市 《七彩语文》 2024年第41期32-35,共4页
冬,让你想到了什么?是寒风刺骨,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还是“玉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如果学校举办一个以“冬”为话题的作文大赛,你打算从哪些角度来讲述冬天的故事呢?“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冬日的那些景物说到冬日的那些景物... 冬,让你想到了什么?是寒风刺骨,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还是“玉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如果学校举办一个以“冬”为话题的作文大赛,你打算从哪些角度来讲述冬天的故事呢?“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冬日的那些景物说到冬日的那些景物,你一定会想到漫天的飞雪、洁白晶莹的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文大赛 冬天故事 寒风刺骨 万里雪飘 千里冰封 景物
原文传递
生活是属于自己的感受
6
作者 赖春蕾 《中学生百科》 2024年第31期54-56,共3页
Part1电影:《冬天的故事》《冬天的故事》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莎士比亚的戏剧,这部电影同样是个关于离别和重逢的故事。女主和男主在海边相遇,互相都觉得对方就是命定之人。两人像往常一样约定见面,却因疏忽留下了错误的地址而失去了联络... Part1电影:《冬天的故事》《冬天的故事》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莎士比亚的戏剧,这部电影同样是个关于离别和重逢的故事。女主和男主在海边相遇,互相都觉得对方就是命定之人。两人像往常一样约定见面,却因疏忽留下了错误的地址而失去了联络。女主一直懊悔自己当时的愚蠢,她一个人拉扯孩子长大,但她始终相信他们还会见面。最后的最后,就和莎翁的同名戏剧一样,也有一个颇具童话色彩的大团圆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团圆结局 冬天故事 童话色彩 莎士比亚 重逢 离别 拉扯
原文传递
对莎士比亚《冬天的故事》的意象分析——兼与《牡丹亭》作比 被引量:4
7
作者 张晓玲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3-25,共3页
关键词 冬天故事 莎士比亚 《牡丹亭》 意象分析 波希米亚 西西里 国王 王后 传奇剧 里昂
下载PDF
冬天的故事
8
《东方少年(阅读与作文)》 2024年第12期62-63,共2页
亲爱的小读者们:在这个银装素裹的季节,我们为大家带来了一份特别的礼物——冬天的故事。在本期的好书推荐中,我们将一起阅读三本充满魔力和温暖的书籍,它们将带领我们穿越冰雪覆盖的世界,发现那些沐浴在冬日阳光下的生命奇迹。
关键词 好书推荐 冬天故事 生命奇迹 冰雪覆盖
原文传递
论珍妮特·温特森在《时间之间》中对威廉·莎士比亚《冬天的故事》的误读与改写 被引量:3
9
作者 田俊武 马玥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5-99,共5页
珍妮特·温特森的《时间之间》是为纪念莎翁诞辰400周年而根据其《冬天的故事》改写而成的一部当代小说。通过多种跨文本反写策略,温特森将原剧作中的场景移植到当代伦敦和其他城市,将原剧中想象的三角恋改写成现实的三角恋,深化原... 珍妮特·温特森的《时间之间》是为纪念莎翁诞辰400周年而根据其《冬天的故事》改写而成的一部当代小说。通过多种跨文本反写策略,温特森将原剧作中的场景移植到当代伦敦和其他城市,将原剧中想象的三角恋改写成现实的三角恋,深化原著中"时间"的意义,凸显原剧遗弃和宽恕之主题。本文借用哈罗德·布鲁姆的误读理论,研究《时间之间》对《冬天的故事》的误读和反写策略。本文认为,《时间之间》是对《冬天的故事》"误读"的结果;在"影响的焦虑"之下,温特森的《时间之间》不仅传承《冬天的故事》中的遗弃、宽恕和时间之主题,而且也在某种程度上有所偏离和强化,以便彰显温特森本人的创作思想和主题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妮特·温特森 《时间之间》 冬天故事 误读理论 互文性
下载PDF
“雾里看花”与“光风霁月”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晓玲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6-79,共4页
关键词 冬天故事 意象 《牡丹亭》 再现性 复现性 汤显祖 温妮 杜丽娘 莎剧 假定性 象征性 莎士比亚 封建礼教
原文传递
莎剧《冬天的故事》对文学传统的“通”与“变”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薇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0-67,154,共9页
莎士比亚善于承继文学传统,吸收前人的成果作为素材,推陈出新。传承为“通”,创新为“变”。他的传奇剧《冬天的故事》从古希腊罗马诗人以及同时代作家那里吸取了素材,诸如格林、赫利奥多罗斯、朗格斯、奥维德、忒奥克里图斯等,其素材... 莎士比亚善于承继文学传统,吸收前人的成果作为素材,推陈出新。传承为“通”,创新为“变”。他的传奇剧《冬天的故事》从古希腊罗马诗人以及同时代作家那里吸取了素材,诸如格林、赫利奥多罗斯、朗格斯、奥维德、忒奥克里图斯等,其素材有主要来源、次要来源;直接来源、间接来源和可能性来源。莎士比亚以格林的《潘朵斯托》为主要蓝本,巧妙地融合了其他来源,演绎了“冤案”“牧歌”“复活”的叙事,并进行重构与创新,使陈旧的故事焕发出文艺复兴时代的光彩。研究其素材来源与创新的意义在于把握文学接受与流传的“通”与“变”,对我们传承外国经典具有启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冬天故事 来源
原文传递
死神与小丑——浅论《冬天的故事》中丑角的功能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雷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2004年第0期1-14,共14页
莎士比亚的后期浪漫剧《冬天的故事》第三幕结尾有这样一段情节:西西里亚大臣安替贡纳斯奉国王之命把受冤的公主扔弃在波希米亚海岸。刚做完这件伤天害理的事,他就被一只大熊咬死吃掉了,载他来的船只也遭遇风暴沉没。恰巧这些恐怖事件... 莎士比亚的后期浪漫剧《冬天的故事》第三幕结尾有这样一段情节:西西里亚大臣安替贡纳斯奉国王之命把受冤的公主扔弃在波希米亚海岸。刚做完这件伤天害理的事,他就被一只大熊咬死吃掉了,载他来的船只也遭遇风暴沉没。恰巧这些恐怖事件被一个牧人的儿子看见。此人无名无姓,人物表里干脆就叫他小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天故事 托马斯·曼 《李尔王》 死于威尼斯 白林 后期作品 《麦克白》 纳斯 莎剧 剪羊毛节
下载PDF
论宁夏作家火会亮的短篇创作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军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87-191,共5页
火会亮出版了两本短篇小说集《村庄的语言》和《叫板》。立足于宁夏本土典型的西海固农村生活,以乡村生活底色铺陈他的文学原野;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乡村历史,以及乡村随着时代改变而生成的进化史。一方面因为西海固是他出生和成长的地方... 火会亮出版了两本短篇小说集《村庄的语言》和《叫板》。立足于宁夏本土典型的西海固农村生活,以乡村生活底色铺陈他的文学原野;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乡村历史,以及乡村随着时代改变而生成的进化史。一方面因为西海固是他出生和成长的地方,对这片土地的熟悉和热爱,成为他书写的必然因素,另一方面,写作于他而言,是一个返璞归真,走向心灵深处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文化 短篇小说集 冬天故事 文学世界 田园牧歌式 心灵深处 西海固 传统民俗文化 人物形象 写作题材
原文传递
加密货币冬天的故事
14
作者 Christopher Beam Chanyu Chen(图) 《商业周刊(中文版)》 2023年第8期56-61,共6页
去年,随着加密货币价值暴跌,一些追随者失去了信心,还有些人责怪魔鬼,但也有人变成更顽固的死忠粉。本文探讨的主题是,当关于区块链的预言落空时会发生什么。2021年初的一天,我的老朋友乔治打来电话。我一直很喜欢和他叙旧。我们通常会... 去年,随着加密货币价值暴跌,一些追随者失去了信心,还有些人责怪魔鬼,但也有人变成更顽固的死忠粉。本文探讨的主题是,当关于区块链的预言落空时会发生什么。2021年初的一天,我的老朋友乔治打来电话。我一直很喜欢和他叙旧。我们通常会谈论最近的约会、电影和他的编剧生涯。但是这一次,他把谈话引向了一个新主题:比特币。乔治(为了保护他的隐私,我隐去了他的姓氏)似乎非常急切地想让我了解加密货币。他向我发送了区块链“专家”主持的播客和带有大量图表的“链上分析”时事通讯。乔治告诉我,他正在围绕比特币规划自己的财务未来,而且不想让他的朋友被落在后面。刚开始,我完全无视他的诉求——这整件事看起来很复杂而且有点烦人。但是,随着比特币价格的上涨,他传达的信息更加坚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 播客 冬天故事 比特币 加密货币 时事通讯 追随者
原文传递
王者血气:论莎士比亚《冬天的故事》中悲剧向喜剧的转化
15
作者 贾梦琦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23年第1期52-58,共7页
《冬天的故事》是莎士比亚的一部颇具特点的悲喜剧,它的前三幕是悲剧,后两幕转为喜剧。剧中西西里国王列昂特斯和波希米亚国王波力克希尼斯的血气、他们各自的血气所代表的正义诉求以及血气的平息,是廓清本剧从悲剧到喜剧的转向的重要... 《冬天的故事》是莎士比亚的一部颇具特点的悲喜剧,它的前三幕是悲剧,后两幕转为喜剧。剧中西西里国王列昂特斯和波希米亚国王波力克希尼斯的血气、他们各自的血气所代表的正义诉求以及血气的平息,是廓清本剧从悲剧到喜剧的转向的重要线索。莎士比亚是一位兼长悲剧和喜剧的戏剧诗人,《冬天的故事》中悲剧向喜剧的转化问题,体现了莎士比亚兼有而又超越了悲剧诗人和喜剧诗人的哲人式人生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冬天故事 血气 正义 悲喜剧
下载PDF
崭新的天地 巨大的变革——首届莎士比亚戏剧节五台戏曲演出观感 被引量:1
16
作者 易凯 《戏曲艺术》 1986年第4期5-10,共6页
四月中旬,我国戏剧舞台上刮起了一股莎士比亚的“狂飙”。二十五台风格迥异,色彩斑斓的莎剧演出,以空前未有之势,在中国观众面前展示出伟大的莎士比亚诗剧夺目的光采,同时也显现了我国戏剧舞台艺术雄厚的基础和潜力。其中,将东西方两种... 四月中旬,我国戏剧舞台上刮起了一股莎士比亚的“狂飙”。二十五台风格迥异,色彩斑斓的莎剧演出,以空前未有之势,在中国观众面前展示出伟大的莎士比亚诗剧夺目的光采,同时也显现了我国戏剧舞台艺术雄厚的基础和潜力。其中,将东西方两种文化巧妙嫁接、汇于一炉的五台戏曲演出,别开生面,令人瞩目。它们是:昆剧《血手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戏剧节 莎剧 戏曲演出 血手记 第十二夜 戏剧舞台 麦克白 冬天故事 新兴资产阶级 班柯
原文传递
意象比较:《冬天的故事》与《牡丹亭》 被引量:1
17
作者 洪忠煌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40-143,共4页
莎士比亚的晚期剧作——《辛自林》、《冬天的故事》和《暴风雨》,具有一些共同的基本特征;情节构思富于高度的概括性和超现实性,旨在从总体上把人生凝缩成为诗的意象,诗情与传奇色彩的有机融合,使全剧成为典型的诗剧和传奇剧,在... 莎士比亚的晚期剧作——《辛自林》、《冬天的故事》和《暴风雨》,具有一些共同的基本特征;情节构思富于高度的概括性和超现实性,旨在从总体上把人生凝缩成为诗的意象,诗情与传奇色彩的有机融合,使全剧成为典型的诗剧和传奇剧,在揭露现实矛盾和悲剧性情节的基础上,总是高高耸立着“和解”的主题,它体现了人文主义的“和谐”理想和莎翁晚年主张“宽恕”、强调博爱的思想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天故事 《牡丹亭》 意象 情节构思 《暴风雨》 莎士比亚 超现实性 有机融合
原文传递
人生哲学:理性而低调的自然主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建军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9-64,共6页
莎士比亚的戏剧尽管妙趣横生,引人入胜,但是,他却从来就不单为了"好看"和"好玩"而写作。他将戏剧当作反思历史和探索人生的伟大手段。他之所以显得伟大和让人敬仰,根本上讲,是因为他关注那些与人生相关的重要问题,并且对这些问题有... 莎士比亚的戏剧尽管妙趣横生,引人入胜,但是,他却从来就不单为了"好看"和"好玩"而写作。他将戏剧当作反思历史和探索人生的伟大手段。他之所以显得伟大和让人敬仰,根本上讲,是因为他关注那些与人生相关的重要问题,并且对这些问题有着深刻的思考和庄严的回答,正像柳无忌先生所指出的那样:"莎士比亚的光荣永久存在着,因为他懂得人生,人生的微奥;他的作品犹如一个灿烂的宝石圆顶,里边照映着各色的人生及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调 人生哲学 莎士比亚 自然主义 柳无忌 人生悲剧 亨利六世 冬天故事 汤显祖 奴隶
原文传递
一部电影,一场温情邂逅
19
《人生十六七》 2019年第11期62-63,共2页
凛冬之雪,寒夜风飘,那些发生在冬天的故事里,总是有着穿透人心的魔力。在今天,小编就将为你带来一些非常适合在冬天的夜晚,蜷缩在温暖的被窝里观看的电影,一起来品飨一场属于这个季节的光影盛宴吧。
关键词 冬天夜晚 冬天故事 寒夜 魔力
原文传递
希腊神话是一份珍贵的古代文化遗产
20
作者 肖卫仪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1984年第1期59-62,共4页
(一)希腊神话和传说是古代希腊人借助幻想对自然和社会形式所作的一种不自觉的艺术加工。它不是某一个作家或诗人个人的创作,而是三千年前民间口头传下来的。那时是人类的童年时代,希腊正处在原始氏族社会,希腊人不能正确地认识和理解... (一)希腊神话和传说是古代希腊人借助幻想对自然和社会形式所作的一种不自觉的艺术加工。它不是某一个作家或诗人个人的创作,而是三千年前民间口头传下来的。那时是人类的童年时代,希腊正处在原始氏族社会,希腊人不能正确地认识和理解自然界的现象,因而一切加以神化。在他们看来,灿烂的太阳,皎洁的明月,大海的波涛,高山的树木,暴风雨的雷电,雨后的彩虹,黎明的曙光,深谷的回音,几乎无一不是神的化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故事 原始氏族社会 古代文化遗产 社会形式 艺术加工 提修斯 冬天故事 民间口头文学 特洛亚战争 埃斯库罗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