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糖化白蛋白水平与冠脉侧支循环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沈迎 伍峰 +4 位作者 丁风华 陆林 张瑞岩 沈卫峰 吴宗贵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4年第5期338-342,共5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糖化白蛋白水平与冠脉侧支循环的关系,并与非糖尿病患者作比较。方法:入选连续434例稳定型心绞痛伴1支或以上冠脉完全阻塞的患者,其中糖尿病组317例,非糖尿病组117例。检测空腹血清糖化白蛋白(GA)和糖化血红...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糖化白蛋白水平与冠脉侧支循环的关系,并与非糖尿病患者作比较。方法:入选连续434例稳定型心绞痛伴1支或以上冠脉完全阻塞的患者,其中糖尿病组317例,非糖尿病组117例。检测空腹血清糖化白蛋白(GA)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并用Rentrop计分法评估阻塞远端来自对侧冠脉提供的侧支循环情况(Rentrop 0或1分为侧支循环不佳,2或3分为侧支循环良好)。结果:在总的437例患者中,侧支循环不佳患者的GA[(20.9±6.3)%对(18.6±5.5)%,P<0.001]和HbA1c[(6.9±1.0)%对(6.7±1.1)%,P<0.05]显著高于侧支循环良好患者。糖尿病组中,侧支循环不佳患者(118例)较侧支循环良好者(199例)血清GA水平明显增高,为(21.2±6.5)%对(18.7±5.6)%,P<0.001;但HbA1c水平相似,为(7.0±1.1)%对(6.8±1.3)%,P=0.27。GA与Rentrop计分呈显著负相关(r=-0.28,P<0.001),但HbA1c与其无关(r=-0.10,P=0.09)。在预测冠脉侧支循环不佳方面,GA的曲线下面积较HbA1c明显增大(0.64对0.58)。在非糖尿病组,GA和HbA1c水平与冠脉侧支循环状态无关。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65岁、女性、非高血压、高脂血症和肾功能减退是预测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冠脉侧支循环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经校正混杂因素后,GA>18.3%仍然较HbA1c>7%更为敏感地预测糖尿病患者冠脉侧支循环不佳。结论:血清GA水平增高是2型糖尿病患者冠脉侧支循环形成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化白蛋白 冠脉循环 糖尿病 慢性完全阻塞
下载PDF
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血管生成研究概况 被引量:5
2
作者 戴国华 林慧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3年第10期590-592,共3页
关键词 冠心病 心肌缺血 血管生成 冠脉循环 血管生长因子
下载PDF
前列地尔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及缺血症状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7
3
作者 王敬祥 牛晶丽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1期49-50,共2页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功能及缺血症状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02例AM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均采用AMI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静脉滴注。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经...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功能及缺血症状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02例AM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均采用AMI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静脉滴注。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经冠状动脉(冠脉)造影观察侧支循环形成情况,记录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14 d观察组冠脉造影显示侧支血管形成增多,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LVEF升高(P<0.05或<0.01)。结论前列地尔可显著改善AMI患者的心功能及临床缺血症状,该作用与促进冠脉侧支血管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急性 前列地尔 冠脉循环 心脏功能
下载PDF
血清survivin、ABCA1与急性心肌梗死单支冠脉闭塞患者冠脉侧支循环不良的关系分析
4
作者 刘利娜 张曼 +4 位作者 刘静 权慧娟 王景志 高玉林 南素双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5期1811-1815,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生存素(survivin)、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单支冠脉闭塞患者冠脉侧支循环(CCC)不良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在邯郸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55例AMI单支冠脉闭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 目的探讨血清生存素(survivin)、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单支冠脉闭塞患者冠脉侧支循环(CCC)不良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在邯郸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55例AMI单支冠脉闭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CCC情况分为CCC不良组(n=80)和CCC良好组(n=75)。比较两组血清survivin、ABCA1水平,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CC不良的影响因素,以及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survivin、ABCA1预测CCC不良的效能。结果与CCC良好组比较,CCC不良组血清survivin、ABCA1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CC良好组比较,CCC不良组Gensini评分、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Killip心功能分级≥Ⅱ级占比、高血压史占比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高Gensini评分、高CK-MB、Killip心功能分级≥Ⅱ级、有高血压史是CCC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高survivin、高ABCA1为其保护因素(P<0.05);两项指标联合预测CCC不良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依次为0.949、90.70%、92.52%,显著优于单项检测。结论血清survivin、ABCA1与AMI单支冠脉闭塞患者CCC不良密切相关,血清survivin、ABCA1水平越低者CCC不良风险越大,两者联合检测对AMI单支冠脉闭塞患者CCC不良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生存素 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 冠脉闭塞 冠脉循环
下载PDF
远程肢体缺血预适应通过上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促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侧支循环形成 被引量:1
5
作者 梁家荣 唐良秋 +2 位作者 陈云宪 刘相应 陈宝峰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3年第2期238-241,共4页
目的探讨远程肢体缺血预适应(RLIP)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冠状动脉侧支循环(CCC)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于粤北人民医院就诊因错过再灌注时间... 目的探讨远程肢体缺血预适应(RLIP)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冠状动脉侧支循环(CCC)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于粤北人民医院就诊因错过再灌注时间窗择期行PCI的STEMI患者90例。随机分为缺血预适应组(n=45,行远程肢体缺血预适应)和对照组(n=45,术前不行远程缺血训练)。所有患者分别于入院时及PCI当日采集静脉血,通过ELISA方法定量血浆VEGF浓度。同时记录及计算两组患者PCI术中侧支循环发生率及级别水平(0~3级)。根据术中侧支循环级别重新分组,以侧支循环2~3级为侧支循环良好组,0~1级为侧支循环不良组,分别检测及统计侧支循环良好组及不良组的VEGF水平,探讨其与冠状动脉(冠脉)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结果术中发现缺血预适应组侧支循环良好的患者数量远多于对照组(19例vs.7例,P=0.016)。按侧支循环良好与否重新分组,测得两组(侧支循环良好组及侧支循环不良组)入院时VEGF浓度无明显差别[(142.42±22.24)pg/ml vs.(145.37±37.65)pg/ml,P=0.563],而手术当天测得侧支循环良好组血浆VEGF浓度较侧支循环不良组高[(236.26±28.78)pg/ml vs.(154.31±34.96)pg/ml,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远程肢体缺血预适应可促进STEMI择期PCI患者冠脉侧支循环的形成,其机制可能与远程肢体缺血预适应可上调VEGF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远程肢体缺血预适应 冠脉循环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对冠心病死亡率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王斐斐 张爱东 +1 位作者 李自成 陈家元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966-971,共6页
目的:本研究对相关资料进行meta分析,比较不同冠状动脉(冠脉)侧支循环情况对冠心病患者死亡率的影响。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NKI、CBMdisc、谷歌学术等数据库,查找冠脉侧支循环对冠心病死亡率影响的中、英文文献。... 目的:本研究对相关资料进行meta分析,比较不同冠状动脉(冠脉)侧支循环情况对冠心病患者死亡率的影响。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NKI、CBMdisc、谷歌学术等数据库,查找冠脉侧支循环对冠心病死亡率影响的中、英文文献。根据异质性大小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并对其发表偏倚进行评估。结果:共纳入14篇文献,合计6 995例患者。冠脉侧支循环丰富组冠心病患者死亡率与冠脉侧支循环不丰富组冠心病患者死亡率之比的RR值为0.57(95%CI:0.39~0.82);亚组分析表明: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之比的RR值为0.56(95%CI:0.32~0.97),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死亡率之比的RR值为0.46(95%CI:0.34~0.62),经PCI治疗后患者死亡率之比的RR值为0.45(95%CI:0.36~0.56),患者院内死亡率之比的RR值为0.34(95%CI:0.16~0.74),随访1年以内患者死亡率之比的RR值为0.50(95%CI:0.31~0.80)。表明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稳定型心绞痛、经PCI术治疗以及在院患者、随访1年以内的患者中冠脉侧支循环丰富组的死亡率均低于冠脉侧支循环不丰富组(P〈0.05)。结论:丰富的冠脉侧支循环对于冠心病患者具有保护作用,可降低冠心病患者的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脉循环 死亡率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顿抑模型的改进 被引量:5
7
作者 张明 杨鹏麟 +2 位作者 唐疾飞 何茉莉 潘雪蓉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248-1249,共2页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 心肌顿抑 模型制备 大鼠 冠脉循环 操作难度 实验动物 正常心率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与冠心病 被引量:1
8
作者 罗初凡 杜志民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 2001年第2期59-62,共4页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Ⅰ具有舒张血管、促进心肌细胞增生肥大、增强心肌收缩力和保护缺血心肌等效应 ,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PTCA术后再狭窄的发生发展有关 ,对冠脉侧支循环的形成亦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 冠心病 再狭窄 冠脉循环
下载PDF
冠状动脉慢性闭塞患者侧支循环情况对血管开通后左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周延军 邱春光 +3 位作者 卢文杰 王徐乐 潘亮 韩战营 《医学与哲学(B)》 2015年第12期29-31,共3页
探讨冠状动脉慢性闭塞患者侧支循环情况对血管开通后左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连续入选至少有一支主要冠脉完全闭塞的患者228例,根据Rentrop评分系统对患者冠状动脉侧支情况进行评分,分为侧支生成不良组(Rentrop评分0级和1级,n=106)和侧... 探讨冠状动脉慢性闭塞患者侧支循环情况对血管开通后左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连续入选至少有一支主要冠脉完全闭塞的患者228例,根据Rentrop评分系统对患者冠状动脉侧支情况进行评分,分为侧支生成不良组(Rentrop评分0级和1级,n=106)和侧支生成良好组(Rentrop评分2级和3级,n=122),术后随访12个月,记录基线及随访12个月时左心功能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侧支生成良好组12个月随访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侧支生成不良组明显升高(59.7%vs.54.9%,P<0.05)。侧支生成形成良好组MACEs发生率显著低于侧支生成不良组(2.4%vs.9.4%,P<0.05)。冠状动脉慢性闭塞患者侧支循环形成情况对于开通闭塞血管后改善左心功能,降低MACEs发生率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循环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左心功能 预后
下载PDF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伴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关系 被引量:3
10
作者 姚计文 王学东 张宇晨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4期251-252,共2页
2型糖尿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血糖调节异常是促进冠状动脉(冠脉)病变发展的重要原因[1-3],本研究主要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与冠脉侧支循环的关系。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 选择2014... 2型糖尿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血糖调节异常是促进冠状动脉(冠脉)病变发展的重要原因[1-3],本研究主要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与冠脉侧支循环的关系。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 选择2014年6月至2014年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经冠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并伴有2型糖尿病的患者60例,年龄27~87岁,平均(61.78±5.66)岁;糖尿病病程平均(6.42±4.13)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循环 血红蛋白水平 2型糖尿病 血清糖化 患者 冠脉循环 独立危险因素
下载PDF
高血压与冠心病患者冠脉侧支循环的关系 被引量:3
11
作者 宁阳根 李传昶 +3 位作者 胡大军 贺立新 蒲晓群 杨天伦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521-1523,共3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对严重冠脉病变侧支循环的影响。方法经冠脉造影确诊的220例冠脉严重狭窄(95.0%)的患者分为高血压组(n=124)和非高血压组(n=96),通过冠脉造影评价两组的侧支循环形成情况。结果在高血压组的冠心病患者中,97例(78.2%)形成... 目的探讨高血压对严重冠脉病变侧支循环的影响。方法经冠脉造影确诊的220例冠脉严重狭窄(95.0%)的患者分为高血压组(n=124)和非高血压组(n=96),通过冠脉造影评价两组的侧支循环形成情况。结果在高血压组的冠心病患者中,97例(78.2%)形成侧支循环,在非高血压组患者中,61例(63.5%)形成侧支循环(P<0.02);高血压组患者的左室壁厚度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1.28±0.11)cmvs(1.20±0.09)cmP<0.01)。结论在严重的冠心病患者中,合并高血压及左室肥厚的患者冠脉侧支循环形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高血压 冠脉循环 冠脉造影
下载PDF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彭志坚 董太明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5年第1期40-41,共2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循环 急性心肌梗死(AMI) 短期预后 血流阻断 征象 代偿机制 冠脉病变 冠脉循环 正常 影响
下载PDF
血浆网膜素-1水平和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关系 被引量:3
13
作者 戎成振 王洪巨 卢家忠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590-592,共3页
目的:分析血浆网膜素-1水平和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关系。方法:选取采用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病人5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健康者50名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病人的基本特征。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所有研究对... 目的:分析血浆网膜素-1水平和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关系。方法:选取采用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病人5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健康者50名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病人的基本特征。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浆网膜素-1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的血浆网膜素-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网膜素-1、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Gensini积分是引发冠脉侧支循环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血浆网膜素-1表达的降低和冠脉侧支循环障碍有相关性,能够对冠心病进一步的干预和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网膜素-1 冠脉循环
下载PDF
冠心病与药物治疗性血管新生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祖福 胡婉英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2期144-146,共3页
目的 探讨目前促进冠心病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的机制与药物研究进展。方法 检索近几年来国内外应用药物促进缺血组织血管新生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成果。结果 药物促进缺血组织血管新生疗效肯定且经济、安全。
关键词 药物治疗性血管新生 冠心病 冠脉循环 药物性血管新生疗法
下载PDF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锡文 唐良秋 《内科》 2022年第2期191-194,共4页
冠脉侧支循环的发生发展是冠心病患者心脏自身的代偿机制,良好冠脉侧支循环(Coronary collateral circulation,CCC)的存在与患者较好的临床结局相关。本文就CCC的形成、与其相关的生物因子以及影响其发生发展的因素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冠脉侧支循环的发生发展是冠心病患者心脏自身的代偿机制,良好冠脉侧支循环(Coronary collateral circulation,CCC)的存在与患者较好的临床结局相关。本文就CCC的形成、与其相关的生物因子以及影响其发生发展的因素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为临床防治冠心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循环 生物标志物 血管生成 综述
下载PDF
25-羟维生素D3水平与冠心病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侧支循环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6
作者 纪晓玲 张凯 陈育苗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维生素D3水平与冠心病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侧支循环的相关性。方法189例经冠脉造影证实的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根据侧支循环的情况分为冠脉循环发达组(107例)和不发达组(82例)。冠脉造影当天检测25-羟维生素D3水平。结果冠... 目的探讨血清维生素D3水平与冠心病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侧支循环的相关性。方法189例经冠脉造影证实的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根据侧支循环的情况分为冠脉循环发达组(107例)和不发达组(82例)。冠脉造影当天检测25-羟维生素D3水平。结果冠脉侧支循环不发达组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明显低于发达组(P<0.001)。25-羟维生素D3与冠脉侧支循环分级显著相关(P<0.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25-(OH)D3是冠脉侧支循环不发达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结论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是冠心病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侧支循环建立不良的独立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3 冠脉循环 慢性闭塞病变
下载PDF
关于冠脉侧支循环形成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阳卓良 谭华清 唐湘宇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8年第1期13-17,共5页
冠心病患者冠脉之间存在一些细小的吻合支,这些吻合支在正常情况下处于关闭状态,当冠脉血管狭窄〉70%时,这些血管的吻合支会受到缺血、缺氧等应激的刺激,并逐渐开放形成侧支循环。
关键词 冠脉循环 冠状动脉疾病 心肌梗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患者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的表达及其对侧支循环形成的影响
18
作者 梁家荣 陈云宪 +3 位作者 刘向阳 刘相应 陈宝峰 唐良秋 《广东医学》 CAS 2022年第3期367-370,共4页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在冠状动脉(简称冠脉)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患者的表达及其对侧支循环形成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行冠脉造影术提示冠脉CTO病变患者,根据冠脉...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在冠状动脉(简称冠脉)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患者的表达及其对侧支循环形成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行冠脉造影术提示冠脉CTO病变患者,根据冠脉造影术中侧支循环级别水平(0~3级),分为侧支循环良好组(Rentrop分级2~3级)40例,侧支循环不良组(Rentrop分级0~1级)40例。冠脉造影术后、PCI术前采集所有患者静脉血,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方法测量血浆MCP-1水平。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定CTO患者侧支循环形成的促进因素;采用ROC曲线界定MCP-1的cut off值评价其预测侧支循环价值。结果(1)侧支循环良好组MCP-1浓度(118.13±16.24)pg/mL与侧支循环不良组(81.80±15.40)p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MCP-1水平是侧支循环形成促进因素(OR=0.882,95%CI 0.839~0.928,P<0.001)。以MCP-1值=103.00 pg/mL为cut off值,特异度为85.00%,敏感度为95.00%,ROC曲线下面积为0.940(95%CI 0.889~0.995,P<0.001)。结论MCP-1在冠脉CTO患者中表达存在差异,在侧支循环良好组患者表达高,提示MCP-1有利于该类患者侧支循环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 冠脉慢性完全闭塞 冠脉循环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有无侧支循环时血浆缺血修饰白蛋白的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素姣 黄振文 +2 位作者 陈磊 姚孟英 张金英 《中原医刊》 2006年第11期12-14,共3页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 I)前后血浆缺血修饰白蛋白(IMA)浓度变化,并比较“罪犯”血管有无侧支循环时对其影响,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60例冠心病患者PC I术前、术后30m in从动脉鞘管取血,由白蛋白钴结合试验测定血浆...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 I)前后血浆缺血修饰白蛋白(IMA)浓度变化,并比较“罪犯”血管有无侧支循环时对其影响,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60例冠心病患者PC I术前、术后30m in从动脉鞘管取血,由白蛋白钴结合试验测定血浆IMA水平,并记录血管病变支数及术中“罪犯”血管有无侧支循环,分组分为有侧支循环组和无侧支循环组。结果两组患者PC I术后30m in IMA浓度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罪犯”血管区域心肌有侧支循环组的IMA浓度升高水平(0.58±0.12)ABSU明显低于无侧支循环组(0.69±0.16)ABSU,P<0.05。结论PC I术可使冠心病患者血浆IMA水平升高,“罪犯”血管区域无侧支循环时血浆IMA水平升高较有侧支循环更明显,表明PC I治疗可对心肌产生损伤,特别是对无侧支循环血管保护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 缺血修饰白蛋白 冠脉循环
下载PDF
血清Lp-PLA2与急性心肌梗死冠脉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分析
20
作者 刘世贺 《医药论坛杂志》 2022年第22期99-102,共4页
目的分析研究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冠脉侧支循环(CCC)形成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5例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作AMI组,所有患者入院24 h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并进... 目的分析研究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冠脉侧支循环(CCC)形成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5例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作AMI组,所有患者入院24 h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并进行Rentrop-Cohen分级,根据分级结果分为CCC形成良好组和CCC形成不良组,收集比较两组生理病理资料。另选取40例同一阶段入院体检的健康者作为健康组,所有受试者入院后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比较AMI组与健康组血清Lp-PLA2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明确血清Lp-PLA2与AMI冠脉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结果AMI组患者血清Lp-PLA2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CCC形成良好组患者年龄、血清Lp-PLA2、MPV、UA水平及饮酒、抽烟史占比均低于CCC形成不良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将以上数据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Lp-PLA2、MPV、UA、饮酒史、抽烟史是影响AMI患者CCC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经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结果显示,血清Lp-PLA2水平变化与Rentrop-Cohen分级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Lp-PLA2在AMI患者中呈高表达,是脑冠脉侧支循环形成的影响因素,可作为评估AMI冠脉侧支循环形成的有效血清指标,为临床合理化治疗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急性心肌梗死 冠脉循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