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节段与短节段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疗效与并发症的Meta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孙健 方超 +2 位作者 高飞 魏来福 钱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38-445,共8页
背景:目前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手术方式包括单纯减压和减压联合内固定融合,但对于术中固定融合节段的选择仍存在争议,缺乏统一标准,需要更多更可靠的循证医学证据提供参考。目的: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长节段与短节段内固定治疗退变... 背景:目前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手术方式包括单纯减压和减压联合内固定融合,但对于术中固定融合节段的选择仍存在争议,缺乏统一标准,需要更多更可靠的循证医学证据提供参考。目的: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长节段与短节段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疗效和并发症情况。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2019年2月之前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文数据库、CBM、Embase、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图书馆中所有公开发表的,国内外有关长节段与短节段内固定融合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随机对照试验及非随机对照试验,并通过手工检索相关会议论文及领域内权威期刊。最终由2位评价员按照Cochrane手册和NOS量表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后,应用RevMan 5.3软件对最终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①最终共纳入20篇文献,包括1329例患者,其中长节段组601例,短节段组728例;②Meta分析结果显示,长节段内固定在改善冠状面Cobb角(P=0.000 4)、冠状面平衡(P=0.000 2)、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P=0.003)和目测类比评分(P<0.00001)方面更具有优势,但短节段固定的断钉、断棒、内固定松动(P=0.01)和硬脊膜撕裂(P=0.01)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创伤小,术后住院时间更短(P <0.000 1);③其他疗效指标与并发症分析2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④提示长节段内固定在脊柱侧凸的矫形效果上优于短节段内固定,但恢复较慢,术后部分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在选择具体手术方案时应综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脊柱侧弯 内固定 短节段 长节段 COBB角 冠状平衡 META分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冠状面压力变异与冠状面失衡的关系
2
作者 吴茂东 苏清伦 +3 位作者 黄一鸣 沈龙莹 卢钰 赵秦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52-856,共5页
背景: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人体水平面压力分布可用于冠状面失衡评价,当前尚无冠状面压力分布特点及与冠状面失衡相关性的报道。目的:探究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冠状面压力变异与脊柱冠状面失衡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1年3月至2... 背景: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人体水平面压力分布可用于冠状面失衡评价,当前尚无冠状面压力分布特点及与冠状面失衡相关性的报道。目的:探究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冠状面压力变异与脊柱冠状面失衡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1年3月至2022年6月在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39例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组,同时门诊招募匹配健康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使用TBED Postural Couch评估系统测量两组人群平卧位压力、折叠位压力、变异系数、整体和局部压力变异;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组进行脊柱全长X射线摄片,测量cobb角、冠状面平衡、顶椎偏距和Nash-Moe旋转度,分析冠状面压力变异特点及与冠状面失衡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1)与对照组比,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组平卧位压力、折叠位压力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整体压力变异和变异系数显著升高(均P<0.05);(2)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组躯干部凸、凹侧与对照组躯干部左、右侧压力变异组间存在差异(P<0.05),且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组躯干部凸侧压力变异>凹侧压力变异>对照组躯干部左、右侧压力变异(均P<0.05);(3)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躯干部凸侧压力变异与冠状面平衡强度正相关(r=0.692,P<0.05),与cobb角和顶椎偏距中度正相关(r=0.499,0.595,均P<0.05),与Nash-Moe分级弱相关(r=0.377,P<0.05);躯干部凹侧压力变异与冠状面平衡中度正相关(r=0.410,P<0.05),余为弱相关或不相关(P>0.05);(4)结果提示,躯干部压力变异或许可用于轻中度脊柱侧凸患者的辅助评估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压力变异 冠状失衡 相关分析 COBB角 冠状平衡 顶椎偏距
下载PDF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凸凹侧椎旁肌肌电比值与Cobb角、顶椎偏距、冠状面平衡距离的相关性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帅 王连成 +3 位作者 张书豪 李富丽 董佳兴 张亚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402-1406,共5页
背景:国外关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表面肌电研究报道结果尚有争议,急需相关研究来完善脊柱侧凸患者椎旁肌肌电理论体系。目的:分析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站立位静息状态下脊柱两侧椎旁肌肌电变化规律,并对患者凸凹侧椎旁肌肌... 背景:国外关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表面肌电研究报道结果尚有争议,急需相关研究来完善脊柱侧凸患者椎旁肌肌电理论体系。目的:分析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站立位静息状态下脊柱两侧椎旁肌肌电变化规律,并对患者凸凹侧椎旁肌肌电比值与Cobb角、顶椎偏距、冠状面平衡距离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天津医院脊柱侧凸专病门诊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21例,所有患者在站立位静息状态下用T7550表面肌电记录仪记录脊柱两侧椎旁肌均方根值,分析其变化规律及与侧凸患者冠状面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方案的实行符合《赫尔辛基宣言》及天津医院对研究的相关伦理要求,参与研究的患者及监护人对测试及试验过程均知情同意。结果与结论:①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站立位静息状态下主弯凸侧与凹侧均方根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5);患者凸侧椎旁肌的均方根均值大于凹侧的均方根均值;顶椎凸侧椎旁肌均方根值显著大于凹侧;②患者站立位静息状态下凸凹侧均方根值比值与Cobb角具有强的正相关性(r=0.620,P=0.003);与顶椎偏距有中等强度相关性(r=0.443,P=0.044);与冠状面平衡距离无相关性(r=-0.430,P=0.052);③结果说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维持身体站立位时凹凸侧椎旁肌肌张力明显不平衡,凸侧肌张力更强,且在顶椎区域最为明显;椎旁肌凸凹侧均方根值比值随Cobb角、顶椎偏距的增大而增大;随着侧凸加重、顶椎偏离中线越远,维持躯干于直立状态所需的凹凸侧肌肉张力差异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椎旁肌 肌电 冠状参数 相关性 COBB角 顶椎偏距 冠状平衡
下载PDF
儿童下腰椎和腰骶段半椎体畸形冠状面平衡状况与外科矫形选择 被引量:6
4
作者 王孝宾 王冰 +4 位作者 吕国华 李晶 李亚伟 卢畅 康意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99-704,共6页
目的:评估儿童下腰椎及腰骶段半椎体畸形冠状面平衡情况,分析不同外科矫形方式的选择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4例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平均年龄7.8±3.3岁(3~10岁)。L4半椎体4例,L5半椎体7例,S... 目的:评估儿童下腰椎及腰骶段半椎体畸形冠状面平衡情况,分析不同外科矫形方式的选择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4例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平均年龄7.8±3.3岁(3~10岁)。L4半椎体4例,L5半椎体7例,S1半椎体3例。根据术前冠状面平衡情况分为3组:A组冠状面平衡,C7铅垂线偏离骶骨正中平分线(CSVL)≤2cm;B组为C7铅垂线位于半椎体的对侧(偏离CSVL〉2cm);C组为C7铅垂线位于半椎体的同侧(偏离CSVL〉2cm)。所有患者均采用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矫形植骨融合术式。矫形方式:A组中凸侧与凹侧撑开、压缩力均等;B组半椎体侧单纯压缩;C组增加L5/S1节段"反向"凸侧撑开、凹侧压缩的矫形操作。随访观察各组患者畸形矫正情况。结果:所有病例随访24~68个月,平均33±12个月。术前冠状面排列中平衡4例(29%),失平衡10例(71%)。术前冠状面Cobb角平均36.8°,末次随访时平均12.1°±8.0°(P=0.000),最终矫正率67.1%。术前的冠状面平衡为6~53mm,平均30.6±14.9mm,末次随访时冠状面平衡为0~44mm,平均10.7±10.9mm(P=0.001)。其中,A组患者4例,术前与术后均维持了冠状面平衡;B组患者6例,术后有1例患者冠状面仍然失平衡;C组患者4例,术后均恢复了冠状面平衡。结论:儿童下腰椎和腰骶段的半椎体畸形冠状面失平衡发生率较高,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联合椎弓根内固定、结合不同冠状面排列情况采取恰当矫形方式,可能获得满意的冠状面平衡和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脊柱畸形 先天性侧凸 冠状平衡 腰骶椎 半椎体
下载PDF
基于核心弯的退变性腰椎侧凸冠状面失衡分型的临床应用效果 被引量:1
5
作者 孙文志 王宝宝 +7 位作者 胡海量 孔超 朱卫国 陈小龙 潘福敏 王鹏 张思韬 鲁世保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1119-1126,共8页
目的介绍一种基于核心弯的退变性腰椎侧凸冠状面失衡分型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行后路脊柱矫形手术的61例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53例,年龄(... 目的介绍一种基于核心弯的退变性腰椎侧凸冠状面失衡分型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行后路脊柱矫形手术的61例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53例,年龄(71.7±6.2)岁(60~82岁)。根据冠状面C_(7)铅垂线(C_(7)PL)偏离骶骨正中线(CSVL)的方向以及L_(4)椎体倾斜方向来判断核心弯:若C_(7)PL的偏离CSVL方向与胸腰弯凹侧一致,L_(4)椎体倾斜方向与C_(7)PL偏离CSVL方向相反,则胸腰弯为核心弯,定义为1型;若C_(7)PL偏离CSVL的方向与腰骶弯凹侧一致,L_(4)椎体倾斜方向与C_(7)PL偏离CSVL方向一致,则腰骶弯为核心弯,定义为2型。根据冠状面平衡距离(CBD)的绝对值(|CBD|)分别将每一型患者分为两组,即|CBD|≤3 cm的平衡组(CB)与|CBD|>3 cm的失衡组(CIB)。记录并分析术前术后胸腰弯Cobb角、腰骶弯Cobb角以及CBD变化。结果61例患者(1型23例,2型38例)中术前冠状面失衡发生率为55.7%(34/61),1型中为34.8%(8/23),2型中为68.4%(26/38),术后冠状面失衡发生率为27.9%(17/61),1型组为13.0%(3/23),2型组为36.8%(14/38)。1型术后CB组|CBD|为(1.5±1.0)cm,较术前的(2.6±1.4)cm减小(P=0.015);胸腰弯的矫正率为68.8%±18.4%,明显大于腰骶弯的矫正率(34.5%±2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2型术后CB组|CBD|为(1.6±1.2)cm较术前的(2.6±3.0)cm明显减小(P=0.027);腰骶弯的矫正率为71.3%±18.6%,大于胸腰弯的57.3%±21.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6),2型术后CIB组|CBD|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2),腰骶弯的矫正率为38.3%±14.8%,小于胸腰弯的53.6%±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1型术后CB组患者CBD变化(3.8±1.5)cm与两弯矫正率之差(32.3%±19.6%)存在相关性(r=0.904,P<0.001)。2型术后CB组CBD变化(1.9±2.2)cm与两弯矫正率之差(14.0%±26.2%)存在相关性(r=0.960,P<0.001)。结论基于核心弯的退变性腰椎侧凸冠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退变性腰椎侧凸 冠状平衡 分型 核心弯 矫正率
原文传递
后路长节段固定治疗成人退行性脊柱畸形的疗效及其远端并发症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孝宾 吕国华 +3 位作者 王冰 李晶 卢畅 康意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89-695,共7页
目的:探讨后路长节段固定治疗成人退行性脊柱畸形的效果以及远端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一期后路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矫形治疗的成人脊柱畸形患者,病例入选标准:(1)诊断为成人退行性脊柱... 目的:探讨后路长节段固定治疗成人退行性脊柱畸形的效果以及远端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一期后路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矫形治疗的成人脊柱畸形患者,病例入选标准:(1)诊断为成人退行性脊柱畸形;(2)年龄超过50岁;(3)影像学满足冠状面Cobb角度〉20°,或者矢状面平衡(SVA)〉5cm;(4)后方腰椎固定融合在4个节段以上;(5)随访时间在12个月以上。分析患者的人口学特点、影像学参数、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和远端并发症等资料。结果:共纳入74例患者,其中远端固定椎在L5的患者43例(L5组),固定在S1的患者22例(S1组),固定到髂骨的患者9例(髂骨组)。随访12~64个月,平均28.8个月,三组患者术后冠状面Cobb角、冠状面平衡(CSVL)、矢状面平衡(SVA)、PI-LL、PT角度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术后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ODI和SF-12 PCS)与术前相比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远端并发症总的发生率为29.7%(22/74),保留L5/S1椎间盘患者远端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性高于L5/S1融合的患者(39.5% vs 16.1%),保留L5/S1椎间盘是远端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3)。结论:长节段固定融合治疗成人退行性脊柱畸形能够改善患者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保留L5/S1椎间盘发生远端并发症的风险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脊柱畸形 脊柱退行性侧凸 冠状平衡 矢状平衡 骨盆固定
下载PDF
胸弯为主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后路矫形术后肩部失平衡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王孝宾 吕国华 +4 位作者 王冰 李晶 卢畅 康意军 李亚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87-492,共6页
目的:观察以胸弯为主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后路矫形术后肩部失平衡的发生情况,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以胸弯为主的AIS患者的临床资料,Lenke分型为Lenke 1、2、3、4型,均为右胸弯且Cobb角<80°。... 目的:观察以胸弯为主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后路矫形术后肩部失平衡的发生情况,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以胸弯为主的AIS患者的临床资料,Lenke分型为Lenke 1、2、3、4型,均为右胸弯且Cobb角<80°。男15例,女81例;年龄10~18岁,平均14.5岁。均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矫形,随访22~68个月,平均42.2个月。根据术后肩部平衡情况,将患者分为肩部平衡组和肩部失平衡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点。结果:肩部失平衡患者17例,发生率为17.7%。单变量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发现与术后肩部失平衡相关的3个独立因素为:术前锁骨角(OR=1.873,P=0.018)、术前主胸弯Cobb角(OR=2.222,P=0.028)和术后主胸弯Cobb角(OR=0.483,P=0.039)。其中锁骨角和术前主胸弯Cobb角为危险因素,术前锁骨角的正值越大,主胸弯角度越大,术后肩部失平衡的危险性越大;术后主胸弯Cobb角为保护因素,术后主胸弯残余角度较大时,能相对避免肩部失平衡的发生。结论:术前锁骨角为正性倾斜、主胸弯角度较大和术后主胸弯残余角度过小可能是AIS患者主胸弯矫正后肩部失平衡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上胸弯 冠状平衡 肩部平衡 三维矫形
下载PDF
Lenke 5C型脊柱侧凸后路选择性矫形术下端融合椎影像学改变对冠状面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刘臻 郭倞 +6 位作者 朱泽章 王斌 俞杨 钱邦平 朱锋 孙旭 邱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063-1067,共5页
目的:探讨下端融合椎(10west instrumented vertebra,LIV)相关影像学指标对Lenke5C型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术后冠状面平衡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包括30例行后路选择性融合的Lenke5C型AIS患者... 目的:探讨下端融合椎(10west instrumented vertebra,LIV)相关影像学指标对Lenke5C型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术后冠状面平衡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包括30例行后路选择性融合的Lenke5C型AIS患者,所有患者于术前、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拍摄站立前后位像及术前仰卧位拍摄左右Bending像。对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的冠状面平衡与uV相关影像学指标(LIV偏移、LIV旋转、LIV倾斜度、LIV尾侧椎间盘开角)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33个月(24~50个月),其中LIV为L3者20例,L4者10例。30例Lenke5C型AIS患者术前冠状面胸腰弯/腰弯Cobb角平均为49-8。±5.1。,术前冠状面胸弯Cobb角平均为25.60±7.10。相关性检验发现以下3个指标与术后即刻冠状面平衡(coronaltrunkbalance,CTB)有显著相关性:(1)术前CTB(r=0.69,r2=0.48,P〈0.01);(2)术前LIV倾斜度(r=O.63,r2=O.40,P〈0.01);(3)术后即刻UV倾斜度(r=0.60,r2=0.36,P〈0.01)。在末次随访时,不管是术前还是术后的UV相关影像学指标均与末次随访时CTB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对行后路选择性融合术的Lenke5C型AIS患者而言,术前冠状面平衡与否及术前LIV倾斜度大小对预测术后即刻冠状面平衡有重要的作用。术前LIV倾斜大于25。的患者容易发生术后即刻冠状面失平衡。然而,LIV倾斜度对Lenke5C型AIS患者术后冠状面平衡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LENKE 5C型 冠状平衡 下端椎
下载PDF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主胸弯融合后未融合上胸弯的变化及其与肩部平衡的关系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孝宾 吕国华 +4 位作者 王冰 李晶 卢畅 康意军 李亚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01-307,共7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主胸弯融合后未融合上胸弯的变化及其与肩部平衡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AIS患者,选取年龄10~18岁,Lenke分型为Lenke 1、2、3、4型,右胸弯且C... 目的: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主胸弯融合后未融合上胸弯的变化及其与肩部平衡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AIS患者,选取年龄10~18岁,Lenke分型为Lenke 1、2、3、4型,右胸弯且Cobb角<80°,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矫形,固定融合上端椎在T4或T4以下,随访时间2年以上的患者,排除翻修手术和截骨手术患者。术前根据Lenke分型判断上胸弯是否为结构性,分成结构性上胸弯组和非结构性上胸弯组,统计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外观肩部平衡以及影像学各项参数的变化。结果:共有62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平均年龄14.4岁,随访时间24~62个月,平均36.4个月,其中结构性上胸弯组17例,非结构性上胸弯组45例。两组患者术后上胸弯均能自发性矫正,末次随访时,上胸弯Cobb角平均由27.9°减小至19.4°,T1倾斜角由-0.21°增加至4.7°,第一肋倾斜角(FRT)由0.4°增加至3.7°,锁骨角(CA)由-1.5°增加至0.8°,双肩高度差(CSH)由-13.0mm增加至5.2mm,改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T1倾斜角的改变(术后T1倾斜角-术前T1倾斜角)与CSH变化(术后CSH-术前CSH)有较强相关性(r=0.624,P=0.000),术后主胸弯的矫正率和FRT与CSH变化为中等程度相关(r=0.437,0.345,P=0.007,0.006),术前主胸弯Cobb角与CSH变化为弱相关(r=0.262,P=0.040)。上胸弯Cobb角及柔韧性、主胸弯柔韧性、T1倾斜角等参数与CSH变化无统计学相关性。结论:AIS患者结构性与非结构性上胸弯在主胸弯矫正以后均有自发性矫正现象,但T1倾斜角、第一肋倾斜角和双肩高度差均会增加。右胸弯患者左肩被抬高的程度与T1倾斜角增加的程度、主胸弯的矫正率及术后第一肋倾斜角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上胸弯 自发性矫正 冠状平衡 肩部平衡
下载PDF
腰骶半弯对成人脊柱畸形术后冠状面失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孝宾 王冰 +3 位作者 李晶 吕国华 康意军 卢畅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90-497,共8页
目的:分析成人胸腰椎/腰椎畸形矫形术后冠状面失平衡的原因和危险因素,探讨腰骶半弯(L4-S1)对术后失平衡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8年9月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成人脊柱畸形患者,病例入选标准:(1)年龄≥20岁;(2)影像学检... 目的:分析成人胸腰椎/腰椎畸形矫形术后冠状面失平衡的原因和危险因素,探讨腰骶半弯(L4-S1)对术后失平衡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8年9月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成人脊柱畸形患者,病例入选标准:(1)年龄≥20岁;(2)影像学检查胸腰弯/腰弯为主弯(顶椎位于T12-L4之间),腰骶半弯为代偿弯;(3)胸腰弯/腰弯冠状面Cobb角度≥30°;(4)脊柱内固定融合≥5个节段;(5)随访时间6个月以上且具有完整影像资料。统计分析患者的人口学特点、手术方式、影像学参数、冠状面平衡与腰骶半弯的关系,以及治疗效果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改善情况。结果:共有157例成人胸腰椎脊柱畸形患者纳入本研究,包括男性52例,女性105例,平均年龄56.5岁(26~77岁)。病因学诊断包括先天性脊柱畸形39例,成人特发性脊柱畸形35例,退行性脊柱侧凸83例。术后总共有24例(15.3%)患者发生了冠状面失平衡,失平衡患者的ODI和SF-12 PCS评分较术前无明显改善。影像学评估冠状面平衡组与失平衡组患者的主弯Cobb角与柔韧性,腰骶半弯Cobb角与柔韧性,以及L4、L5椎体术前的倾斜角,手术截骨方式,上、下固定点选择,主弯矫正度和残余角度,腰骶半弯矫正度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平衡组患者的腰骶半弯残余角度明显小于失平衡组患者(6.3°vs 12.2°,P=0.000),L4和L5椎体倾斜度明显小于失平衡组的患者(L4:8.2°vs 17.3°,P=0.000;L5:6.4°vs 15.2°,P=0.000)。术前冠状面向腰弯凸侧偏移的患者发生冠状面失平衡的概率显著增加(23.2%)。结论:冠状面失平衡以后患者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受到明显影响。术前冠状面向腰弯凸侧偏移,术后腰骶半弯残余角度过大,术后L4、L5椎体过度倾斜倾是发生冠状面失平衡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骶半弯 成人脊柱畸形 冠状平衡 脊柱侧凸矫形 并发症
下载PDF
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固定治疗儿童腰骶部半椎体畸形的中远期疗效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玉 刘臻 +5 位作者 孙旭 李洋 王斌 钱邦平 邱勇 朱泽章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067-1073,共7页
目的 :评估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固定治疗儿童腰骶部半椎体畸形的中远期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2013年2月在我院行腰骶部半椎体切除短节段固定术、随访5年以上的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其中男13例,女8例,... 目的 :评估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固定治疗儿童腰骶部半椎体畸形的中远期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2013年2月在我院行腰骶部半椎体切除短节段固定术、随访5年以上的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其中男13例,女8例,手术时年龄3~13岁(8.4±2.9岁)。半椎体位于L4/5 11例,位于L5/S1 10例。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年和末次随访时的站立位X线片上测量冠状面上局部侧凸角、代偿弯Cobb角、上端固定椎倾斜角、躯干偏移和矢状面上局部后凸角、胸椎后凸角、腰椎前凸角和矢状面平衡距离(SVA),对冠状位平衡状态进行分型;并记录术后和随访时的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5.0~13.0年(6.5±2.4年),固定节段2~4个(2.9±0.6个)椎体。患者术前腰骶部原发弯Cobb角为29.8°±10.1°,术后矫正至6.5°±5.1°(P<0.001),矫正率为(76.2±18.5)%;术后2年和末次随访时分别为7.4°±5.4°和7.8°±6.1°,与术后即刻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前冠状面平衡状态A型5例,B型6例,C型10例,术后和末次随访时均有显著性改善。术前冠状面躯干偏移为24.5±14.2mm,术后矫正至14.6±11.9mm(P<0.01),矫正率为(41.9±59.3)%;术后2年及末次随访时分别为12.0±8.9mm和9.8±8.0mm。近端代偿弯由术前的22.9°±11.1°矫正到术后8.5°±5.2°(P<0.001),矫正率为(61.3±20.5)%;术后2年及末次随访时分别为10.1°±6.0°和11.9°±6.5°,与术后即刻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前上端固定椎倾斜角为14.4°±7.1°,术后即刻为2.6°±3.8°(P<0.05);术后2年及末次随访时分别为3.1°±4.0°、3.8°±4.2°,与术后即刻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矢状面上,术后及随访时的局部后凸角、胸椎后凸角、腰椎前凸角、SVA与术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1例患者术中矫形时发生凸侧椎弓根螺钉切割,1例患者术后出现短暂性右足背伸肌力下降,保守治疗3个月后完全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脊柱侧凸 腰骶部 半椎体 短节段固定 冠状平衡 矫形效果
下载PDF
TKA胫骨平台冠状位倾斜度与临床结果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炜 林进 +3 位作者 翁习生 金今 钱文伟 邱贵兴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1年第2期101-104,共4页
目的研究TKA患者膝关节胫骨平台冠状位倾斜度与临床结果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4年1月至2005年2月期间TKA的骨关节炎病例261例。按术后胫骨平台假体内外翻情况分为3组:A组(外翻组)、B组(中立组)和C组(内翻组)。结果 A、B、... 目的研究TKA患者膝关节胫骨平台冠状位倾斜度与临床结果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4年1月至2005年2月期间TKA的骨关节炎病例261例。按术后胫骨平台假体内外翻情况分为3组:A组(外翻组)、B组(中立组)和C组(内翻组)。结果 A、B、C三组间在患者性别比例、年龄、体重指数、止血带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方面无显著差异。术前膝关节畸形情况各组间无显著差异。各组间术前ROM及HSS评分无显著差异。在术后2周时的膝关节活动度方面,A组与B、C两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B组与C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术后2周时HSS评分,A组与B、C两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B组与C组间无显著差异。术后2年HSS评分A、B、C三组间无显著差异。A组中有1例、B组中有2例,C组中有2例伤口脂肪液化;B组中有3例、C组中有1例术后出现患肢小腿肌间静脉血栓。结论 TKA术后冠状位倾斜度与术前因素、手术因素及手术并发症之间无显著相关性。TKA术后力线对近期临床结果可能有显著影响。通过进一步康复锻炼可弥补力线对长期临床结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全膝关节置换 力线 内翻 外翻 冠状平衡 胫骨假体
下载PDF
儿童先天性下腰椎和腰骶段半椎体畸形冠状面平衡状况与外科矫形选择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民 李楠楠 +1 位作者 吴玉泉 宋海涛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7年第13期1334-1337,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矫形方式对儿童先天性下腰椎和腰骶段半椎体畸形冠状面平衡的影响及疗效。方法将20例先天性下腰椎和腰骶段半椎体畸形患儿纳入研究,按术前冠状面平衡状况分为A组(平衡)、B组(对侧偏离失衡)、C组(同侧偏离失衡)。均行一期后... 目的分析不同矫形方式对儿童先天性下腰椎和腰骶段半椎体畸形冠状面平衡的影响及疗效。方法将20例先天性下腰椎和腰骶段半椎体畸形患儿纳入研究,按术前冠状面平衡状况分为A组(平衡)、B组(对侧偏离失衡)、C组(同侧偏离失衡)。均行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植骨;A组行凸侧与凹侧压缩、撑开均等正畸;B组行单纯压缩;C组增加L_5/S_1反向凸侧撑开、凹侧压缩正畸。至少随访24个月,观察正畸情况。结果术后A组5例维持冠状面平衡,B组仅1例未纠正平衡,C组全部平衡;末次随访冠状面、矢状面Cobb角以及冠状面、矢状面平衡与术前比较均显著改善;末次随访盆骨倾斜角为(1.09±1.0)°,与术前差异显著(P<0.05)。末次随访冠状面、矢状面Cobb角正畸率分别为(68.34±9.25)%、(45.63±7.75)%。三组均无明显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论冠状面失衡在儿童先天性下腰椎和腰骶半椎体畸形中较常见,一期后路半椎体联合椎弓根钉植骨具有一定疗效,需在术中根据患者冠状面排列情况进行恰当的正畸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半椎体畸形 冠状平衡 外科矫形
下载PDF
中国汉族正常成人心骶角的测定及意义
14
作者 潘丹 陈大勇 +4 位作者 黄庆华 蒋会平 钟红霞 江威霖 吴罗根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972-976,共5页
目的 :测量脊柱与内脏的测量参数心骶角在脊柱全长正侧位X线片上的数据,比较心骶角在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组间差异,并探索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正常成人108例,男53例,女55例,年龄18~60岁,按照性别和年龄(18~44为青年,45~60为中年)... 目的 :测量脊柱与内脏的测量参数心骶角在脊柱全长正侧位X线片上的数据,比较心骶角在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组间差异,并探索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正常成人108例,男53例,女55例,年龄18~60岁,按照性别和年龄(18~44为青年,45~60为中年)分成四组:第一组为青年男性组(21例);第二组为中年男性组(32例);第三组为青年女性组(26例);第四组为中年女性组(29例)。将脊柱全长正位X线片上S1上终板中点和心脏冠状位最外侧点连线与重垂线之间的夹角定义为冠状位心骶角;将脊柱全长侧位X线片上S1上终板中点和心脏矢状位最前点连线与重垂线之间的夹角定义为矢状位心骶角。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间角度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男女性别间角度差异,采用组内相关系数评估观测者间信度、观测者内信度以及测量的可重复性。结果:冠状位心骶角测值:青年男性组19.6°±2.8°,中年男性组20.6°±3.5°,青年女性组19.5°±3.6°,中年女性组20.8°±2.3°。矢状位心骶角测值:青年男性组17.0°±4.4°,中年男性组16.7°±4.3°,青年女性组14.7°±3.5°,中年女性组16.3°±4.8°。冠状位和矢状位心骶角在各组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冠状位和矢状位心骶角在男女性别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评估观测者间客观信度、观测者内精确信度和测量的可重复性的组内相关系数在0.89~0.98之间(P<0.05)。结论:中国汉族正常成人心骶角是一个解剖常数,具有良好的信度和可重复性,可以作为脊柱-内脏指标参与评估脊柱在冠状位和矢状位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骶角 脊柱 矢状平衡 冠状平衡 放射摄影术
下载PDF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固定治疗脊柱侧凸对冠状面平衡的影响
15
作者 盖恒江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第6期976-978,共3页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固定治疗脊柱侧凸对冠状面平衡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脊柱侧凸患者178例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微创组与对照组,各89例。微创组给予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固...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固定治疗脊柱侧凸对冠状面平衡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脊柱侧凸患者178例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微创组与对照组,各89例。微创组给予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固定治疗,对照组给予开放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固定治疗,记录两组围手术指标与冠状面平衡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总量、术后下地时间与术后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微创组术后14d的椎间隙感染、椎旁血肿形成、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的ODI评分低于术前1d(P<0.05),且微创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6个月均达到Ⅰ级融合,腰椎前凸角、骶骨倾斜角高于术前1d(P<0.05),且微创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对于开放手术,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固定治疗脊柱侧凸有利于维持冠状面平衡,减少手术创伤,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促进患者康复与腰椎功能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手术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固定 脊柱侧凸 冠状平衡 腰椎功能
下载PDF
短节段和长节段固定融合术在脊柱侧弯患者中的疗效对比研究
16
作者 王刚 《中国社区医师》 2021年第10期41-42,共2页
目的:对比短节段和长节段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侧弯的疗效。方法: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常规组应用长节段固定融合术治疗;试验组应用短节段固定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 目的:对比短节段和长节段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侧弯的疗效。方法: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常规组应用长节段固定融合术治疗;试验组应用短节段固定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手术节段数量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侧凸Cobb'角和后凸Cobb'角均大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疼痛评分及功能障碍评分均明显降低,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年后生理前凸角度均显著增加,冠状面平衡指标水平均显著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节段和长节段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侧弯,均可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但是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最佳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弯 固定融合术 肢体功能障碍 冠状平衡 Cobb'角
下载PDF
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躯干倾斜角与脊柱Cobb角、冠状面平衡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鲁德志 王金武 +2 位作者 许金霞 王彩萍 王孝文 《中国康复》 2021年第1期3-7,共5页
目的:研究单胸腰弯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的躯干倾斜角与脊柱Cobb角、冠状面平衡的相关性,为明确脊柱形变与躯干外观畸形的关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在前期的脊柱侧弯筛查中,选取符合要求的患者40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35例。使用Scoliometer... 目的:研究单胸腰弯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的躯干倾斜角与脊柱Cobb角、冠状面平衡的相关性,为明确脊柱形变与躯干外观畸形的关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在前期的脊柱侧弯筛查中,选取符合要求的患者40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35例。使用Scoliometer测量患者的躯干倾斜角(ATI);选取患者近一个月的脊柱全长X光片,测量Cobb角、C7椎体垂直线与骶骨中垂线之间的距离(C7PL-CSVL)、顶椎偏离骶骨中垂线的距离(AVT),并分析ATI与Cobb角、C7PL-CSVL和AVT之间的相关性。结果:ATI角与Cobb角之间有相关性(r=0.702,P<0.01),ATI角的增加可表示Cobb角的增加,此相关性适用于单胸腰弯AIS患者;ATI角与C7PL-CSVL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294,P>0.05);ATI角与AVT之间有相关性(r=0.499,P<0.01)。结论:在单胸腰弯AIS患者中,躯干的外观畸形程度可以反映脊柱畸形的程度;在AIS患者的诊治过程中,可将ATI角作为评估指标来量化与监测躯干外观畸形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脊柱侧弯 躯干倾斜角 脊柱冠状平衡 COBB角
下载PDF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在治疗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弯中的应用进展
18
作者 魏广生 陈杰 张弛 《医药前沿》 2023年第19期40-42,45,共4页
经腹膜外侧斜前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是一种目前国际热门的手术,主要用于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弯(adult degenerative scoliosis,ADS)也是OLIF手术的适应证之一,OLIF技术于2014年... 经腹膜外侧斜前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是一种目前国际热门的手术,主要用于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弯(adult degenerative scoliosis,ADS)也是OLIF手术的适应证之一,OLIF技术于2014年引进我国,目前在治疗ADS方面有着确切的疗效,随着生物力学和手术器械的不断完善,使得此项技术更加的成熟,此项技术进入我国之后,国内医生对其进行了积极的改良,使得此项技术更加适合国内患者,此文将OLIF技术在治疗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弯中的优势及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 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弯 间接减压 矢状冠状平衡
下载PDF
退变性腰椎侧凸后路长节段固定融合术后冠状面失平衡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牛晓健 杨思振 +4 位作者 张莹 邱浩 陈武桂 周驰雨 初同伟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30-435,共6页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侧凸后路长节段固定融合术后发生冠状面失平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研究2011年8月—2016年7月行后路选择性经腰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结合Ponte截骨矫形长节段固定手术的4...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侧凸后路长节段固定融合术后发生冠状面失平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研究2011年8月—2016年7月行后路选择性经腰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结合Ponte截骨矫形长节段固定手术的41例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临床资料,按末次随访时是否出现冠状面失平衡分为失平衡组(A组,11例)和平衡组(B组,30例)。术前及末次随访时测量以下影像学参数:冠状面Cobb角、冠状面平衡距离(coronal balance distance,CBD)、顶椎偏距(apical vertebra translation,AVT)、顶椎旋转(apical vertebra rotation,AVR)、腰骶弯(lumbar sacral curve,LSC)Cobb角和L5倾斜角(L5 tilt angle,L5TA),计算术前与末次随访时上述影像学参数变化值。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术前骨密度T值、固定椎体数、上端固定椎、下端固定椎、TLIF椎间融合器植入节段数、减压节段数、Ponte截骨节段数,以及将有统计学意义的术前影像学参数连续变量转换为二分类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初步筛选术后冠状面失平衡的影响因素。再将上述初步筛选的影响因素和组间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像学参数变化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危险因素。结果 A、B组随访时间分别为(3.76±1.02)年和(3.56±1.03)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47,P=0.587)。A组患者术前冠状面Cobb角、AVT、LSC Cobb角、L5TA显著大于B组(P<0.05);末次随访时,A组各影像学参数均显著大于B组(P<0.05)。手术前后冠状面Cobb角、AVT、LSC Cobb角变化值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BD、L5TA和AVR变化值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L5TA是术后冠状面失平衡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L5TA≥15°是术后冠状面失平衡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手术前后AVR变化值是冠状面失平衡的保护因素。结论术前L5TA≥15°是退变性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侧凸 经腰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 冠状平衡 危险因素 并发症
原文传递
对成人退行性脊柱畸形矢状面和冠状面失平衡的再认识
20
作者 鲁世保 陈小龙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481-483,共3页
成人退行性脊柱畸形是一种复杂的脊柱退行性三维结构改变,常表现为脊柱侧凸或后凸畸形^([1])。研究表明,成人退行性脊柱畸形导致的矢状面和冠状面失平衡是导致腰背部进行性疼痛、下肢疼痛麻木、间歇性跛行、功能障碍及心理障碍等问题的... 成人退行性脊柱畸形是一种复杂的脊柱退行性三维结构改变,常表现为脊柱侧凸或后凸畸形^([1])。研究表明,成人退行性脊柱畸形导致的矢状面和冠状面失平衡是导致腰背部进行性疼痛、下肢疼痛麻木、间歇性跛行、功能障碍及心理障碍等问题的主要因素,也是评估和预测手术疗效的最重要指标之一^([2-11])。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脊柱矢状面和冠状面平衡问题,是治疗成人退行性脊柱畸形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弯曲 脊柱疾病 矢状平衡 冠状平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