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移动DR床旁胸片对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后泵角度评估的可行性探讨
1
作者 李丽丽 汤加 +2 位作者 房品言 刘军波 范丽娟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29-633,共5页
目的:探讨移动DR床旁胸片对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后泵角度评估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搜集自2019年3月我院开展第三代连续流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临床实验以来,接受手术的患者共24例。根据全国放射科QA/QC学术研讨会纪要标准对所有患者... 目的:探讨移动DR床旁胸片对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后泵角度评估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搜集自2019年3月我院开展第三代连续流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临床实验以来,接受手术的患者共24例。根据全国放射科QA/QC学术研讨会纪要标准对所有患者术后当天、ICU期间连续拍摄的每张床旁胸片进行图像质量评级,测量等级为优的床旁胸片以及转出ICU后第1张心脏远达片的辅助装置流入管冠状角,以流入管冠状角作为泵角度的评估指标,比较术后当天与ICU最后1天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并评估观察者间测量结果的可重复性。比较ICU最后1天床旁胸片与心脏远达片流入管冠状角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并分析术后当天床旁胸片流入管冠状角与患者基线特征包括年龄、身高、体重、体表面积、体质量指数及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横径、胸廓横径、术前心胸比率的相关性。结果:24例患者术后当天与ICU最后1天的冠状角[分别为(31.8±24.7)°和(30.0±2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1,P>0.05);观察者间可重复性好(术后当天冠状角ICC=0.999,P<0.01;ICU最后一天冠状角ICC=0.997,P<0.01)。连续测量的冠状角大小变化主要受心影大小变化及投照体位的影响。ICU最后1天与心脏远达片冠状角[(32.1±2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6,P>0.05)。冠状角仅与患者体重及体质量指数有弱的负相关性(r=-0.442、-0.554,P值均<0.05)。结论:24例患者ICU期间泵角度未发生明显变化,并且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后使用移动DR床旁胸片对泵角度进行评估是可行的,可以为泵角度的随访提供可靠的基础和依据;较低的体重及体质量指数可能与较宽的冠状角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辅助装置 床旁胸片 冠状
下载PDF
单节段后路腰椎椎间融合皮质骨轨迹螺钉固定术后螺钉松动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2
作者 苗吉显 郭明伟 +4 位作者 林松 张文明 苏礼 李宁 张科丽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38-1046,1060,共10页
目的:调查分析应用皮质骨轨迹(CBT)螺钉行单节段后路腰椎间融合术(PLIF)后螺钉松动的危险因素,建立并验证可视化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选择2020年3月~2023年6月我院行单节段PLIF治疗的10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CBT螺钉共357枚,... 目的:调查分析应用皮质骨轨迹(CBT)螺钉行单节段后路腰椎间融合术(PLIF)后螺钉松动的危险因素,建立并验证可视化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选择2020年3月~2023年6月我院行单节段PLIF治疗的10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CBT螺钉共357枚,平均3.5±0.3枚。术后随访时间2.0~35.0个月,中位时间22.5个月。根据腰椎CT扫描结果将螺钉松动定义为CT片上超过1mm的连续透明区,周围存在薄的硬化区。将102例患者分为松动组45例和无松动组57例,应用的357枚螺钉中,117枚出现松动和240枚无松动。比较两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骨密度值)、手术指标[包括时间、出血量、腰椎融合分级、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放射学参数[包括螺钉固定到骶椎第一节椎体S1(FS1)、螺钉小梁Hounsfield单位(HU)、螺钉的矢状角(SA)、冠状角(CA)和皮质骨接触层(CBCL)]。分别采用Lasso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筛选螺钉松动的最佳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软件建立列线图模型,然后分别采用Bootstrap法、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及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模型的预测稳定性[一致性指数(C指数)]、预测区分度(敏感性和特异性)、预测概率的准确性(吻合程度)、临床净获益。结果:松动组患者的骨密度值明显小于无松动组(P<0.05),其他人口学资料和手术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松动组比较,松动组的FS1百分比和CA明显升高,CBCL显著下降(P<0.05)。骨密度值(OR=0.44,95%CI=0.21~0.89,P<0.001)、FS1(OR=3.12,95%CI=2.03~4.54,P<0.001)、CA(OR=1.45,95%CI=1.12~2.03,P<0.001)和CBCL(OR=0.67,95%CI=0.32~0.88,P<0.001)是单节段PLIF后发生螺钉松动的独立危险因素。列线图模型总分140分,Bootstrap法计算C指数为0.856(P=0.125),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47(95%CI=0.801~0.912,P<0.001),校准曲线和DCA均显示模型的预测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腰椎间融合 螺钉松动 皮质骨轨迹 列线图 冠状 皮质骨接触层
下载PDF
胸腰椎骨折前路手术椎体螺钉植入角度与术后侧方成角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马立泰 刘浩 +4 位作者 龚全 李涛 宋跃明 曾建成 刘立岷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329-1333,共5页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前路手术椎体螺钉植入角度和术后即刻脊柱侧方成角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5月-2008年1月经前路手术治疗并获随访的17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24例,女48例;年龄15~70岁,平均39岁。损伤椎体:T111...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前路手术椎体螺钉植入角度和术后即刻脊柱侧方成角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5月-2008年1月经前路手术治疗并获随访的17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24例,女48例;年龄15~70岁,平均39岁。损伤椎体:T111例,T1237例,L188例,L230例,L315例,L43例;单节段损伤170例,双节段损伤2例。脊髓损伤按Frankel分级:A级19例,B级24例,C级45例,D级53例,E级31例。入院至手术时间2~30d,中位数为8d。根据术后即刻冠状面Cobb角大小分为3组:0~5°组、5~10°组和≥10°组;再根据应用的内固定材料不同分为4个亚组:Z-Plate组、Antares组、Profile组和单钉棒组。测量各组冠状面Cobb角及椎体螺钉与相应终板的夹角(A、B、C、D角分别为从头端至尾端的4枚椎体螺钉与相应椎体终板的夹角),比较椎体螺钉A+D角(或/和B+C角)与术后即刻冠状面Cobb角的差异,并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末次随访时完成自评满意度调查。结果术后7d发生切口浅表感染1例,经清创后切口愈合良好;余切口均Ⅰ期愈合。17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49个月,平均39个月。患者自评满意度为3~10分,中位数为8.5分。末次随访时Frankel分级除术前A级外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术前冠状面Cobb角为(0.75±3.91)°,术后即刻为(3.17±4.07)°,末次随访时为(3.46±4.21)°,术前与术后即刻、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和末次随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螺钉A+D角(或/和B+C角)与术后即刻冠状面Cobb角比较,除0~5°组中Z-Plate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及各亚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0~5°组中Z-Plate亚组和单钉棒亚组术后A+D角及Antares亚组术后B+C角与术后即刻冠状面Cobb角无线性回归关系外,其余各组及各亚组两角之间均有线性回归关系。结论胸腰椎骨折前路手术椎体螺钉的植入与终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侧方成 冠状面Cobb 内固定 直线相关
原文传递
胸腰椎骨折前路手术中冠状面Cobb角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马立泰 刘浩 +8 位作者 洪瑛 宋跃明 裴福兴 李涛 龚全 赵小丹 张闻力 曾建成 刘立岷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30-835,共6页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前路手术过程中脊柱冠状面Cobb角的变化规律,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寻找导致术后侧方成角的可能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连续性研究2008年6月~2009年3月经前路手术治疗的60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测量每一位患者的术前...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前路手术过程中脊柱冠状面Cobb角的变化规律,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寻找导致术后侧方成角的可能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连续性研究2008年6月~2009年3月经前路手术治疗的60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测量每一位患者的术前、腰桥前、腰桥后(16例使用了腰桥)、撑开器后、切椎间盘后、加压后、术后前后位X线冠状面Cobb角,并测量术后前后位X线片上椎体螺钉与相应终板的夹角。根据解剖特点分为全部病例组、胸椎组、腰椎组、L1组、L2/3组;根据是否使用腰桥分为腰桥组、无腰桥组。分析各组在手术的不同阶段冠状面Cobb角变化规律。应用重复数据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并对术后冠状面Cobb角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关系分析。[结果]全部病例组、腰椎组、L1组、L2/3组、无腰桥组、有腰桥组6个组中均存在摆体位时脊柱向对侧轻度侧方成角,撑开器撑开后、切椎间盘后及有腰桥组的腰桥后脊柱出现明显向同侧侧方成角,应用撑开器撑开后脊柱向同侧侧方成角明显加大,使用腰桥后加重此趋势。胸椎组在前4个节段变化小,仅在加压安棒后出现脊柱向对侧侧方成角的现象。重复数据测量两两比较显示胸椎组与腰椎组以及胸椎组与L1组的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术后冠状面Cobb角的主要因素是椎体螺钉A+D角或B+C角。[结论]除胸椎组外应用腰桥和撑开器撑开后导致了明显的脊柱侧方成角,此可能会诱导术中安置椎体螺钉的方向出错。对术后冠状面Cobb角的最大影响因素是椎体螺钉的进钉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 骨折 手术 并发症 侧方成 冠状面Cobb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原文传递
胸腰椎前路术后侧方成角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马立泰 刘浩 +3 位作者 龚全 李涛 曾建成 刘立岷 《实用骨科杂志》 2009年第11期801-803,共3页
目的观察胸腰椎骨折前路手术后脊柱侧方成角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5月至2008年1月经前路治疗的胸腰椎骨折并获得随访的患者172例,测量术前、术后、随访时冠状面Cobb角。随访时进行JOA下腰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 目的观察胸腰椎骨折前路手术后脊柱侧方成角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5月至2008年1月经前路治疗的胸腰椎骨折并获得随访的患者172例,测量术前、术后、随访时冠状面Cobb角。随访时进行JOA下腰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问卷调查、满意度调查、生活质量评价(SF-36问卷调查)、视觉模拟疼痛评分。结果本组随访时间6~49个月,平均39个月。所有病例术后与术前的冠状面Cobb角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术后与随访冠状面Cobb角比较差异小(P=0.141)。随访时冠状面Cobb角0°~5°组、5°~10°组、10°以上组三组间的JOA下腰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满意度、VAS疼痛评分及SF-36八个维度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前路手术后患者腰痛、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均与术后侧凸大小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骨折 并发症 冠状面Cobb 侧方成
下载PDF
活动平台单髁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冠状位角对早期临床效果的影响
6
作者 罗正亮 陈敏 +6 位作者 李国远 张晓琪 戴勇 张贤祚 吴科荣 尚希福 朱晨 《安徽医学》 2024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评估活动平台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KA)后股骨假体冠状位角(FCCA),并探讨FCCA对UKA术后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1年3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因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接受UKA手术治疗的59例患者资料。... 目的评估活动平台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KA)后股骨假体冠状位角(FCCA),并探讨FCCA对UKA术后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1年3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因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接受UKA手术治疗的59例患者资料。根据患者术后FCCA大小将患者分为中立位组和可接受组。对两组患者的一般状况、围手术期各指标以及临床功能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对比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差值(ΔHb)、住院时间以及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以及术后1年膝关节功能HSS评分组间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时间效应(P<0.05),不存在交互效应(P>0.05)。同时,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以及术后1年膝关节VAS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时间效应(P<0.05),不存在交互效应(P>0.05)。两组患者FCCA分别为内翻1.1°(-1.7°,1.8°)、外翻-6.1°(-9.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股骨假体矢状面角、胫骨假体冠状面角以及胫骨假体矢状面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CCA在可接受范围内的偏差对早期临床效果不会有明显的影响,并且不会影响假体其他角度,而远期临床疗效仍需进一步随访跟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平台 单髁置换 股骨假体冠状 临床效果
下载PDF
胸腰椎前路手术体位摆放对术中发生脊柱侧凸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洪瑛 马立泰 黄文霞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9,共3页
目的探讨胸腰椎前路手术体位的摆放与手术过程中发生脊柱侧方成角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为术者在手术中确定植入椎体螺钉的正确角度提供参考,从而减少术后出现脊柱侧方成角畸形。方法前瞻性研究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经前路手术治疗的6... 目的探讨胸腰椎前路手术体位的摆放与手术过程中发生脊柱侧方成角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为术者在手术中确定植入椎体螺钉的正确角度提供参考,从而减少术后出现脊柱侧方成角畸形。方法前瞻性研究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经前路手术治疗的68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测量每一位患者的体质量、胸宽、臀宽,并在术前、正侧卧位后、腰桥后(18例使用了腰桥)、使用撑开器等后进行x线透视,测量切骨减压椎临近上椎骨上终板与临近下椎骨下终板的成角(冠状面Cobb角)。结果全部病例在摆放体位后和使用撑开器后冠状面Cobb角均值分别为(4.79±1.08)°和(4.82±4.70)°;腰桥组和无腰桥组冠状面Cobb角均值分别为(3.03±2.60)°和(3.67±0.6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胸宽与臀宽比值〈1组和比值≥1组的患者前路体位后冠状面Cobb角的均值分别为(1.01±0.02)°和(0.92±0.04)°,2组比较差异显著;女性组和男性组前路体位后冠状面Cobb角的均值分别为(4.79±1.16)°和(4.98±0.8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体重指数〈25组和体质量指数≥25组的患者前路体位后冠状面Cobb角的均值分别为(3.67±0.97)°和(2.30±0.34)°,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腰椎前路手术患者摆放正侧卧体位后脊柱均会向对侧侧方成角,撑开器撑开后脊柱向同侧侧方成角明显加大,使用腰桥更加重此趋势。该体位后发生脊柱侧方成角与患者的体形、性别、体重指数有关,即臀部较宽、女性、体质量较轻的患者冠状面Cobb角较大,反之则小。临床中在摆放该体位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些影响因素,根据患者的体形、性别和体质量的差异选择不同高度的垫枕,为术者选择植入椎体螺钉的正确角度提供方便,可避免术后侧方成角畸形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 前路手术 侧卧体位 垫枕 冠状面Cobb
原文传递
“8”字钢板治疗儿童膝关节冠状面成角畸形
8
作者 代振振 李浩 +1 位作者 张自明 李海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21年第6期353-357,共5页
膝关节冠状面成角畸形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儿童常见疾病,可造成步态和功能异常,在儿童生长过程中还可影响邻近关节发育。当畸形不能自发纠正,甚至不断加重时,则需要手术干预。对于儿童膝关节冠状面成角畸形患者,应用“8”字钢板行临时半... 膝关节冠状面成角畸形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儿童常见疾病,可造成步态和功能异常,在儿童生长过程中还可影响邻近关节发育。当畸形不能自发纠正,甚至不断加重时,则需要手术干预。对于儿童膝关节冠状面成角畸形患者,应用“8”字钢板行临时半骨骺阻滞术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治疗方法。该文对应用“8”字钢板行临时半骨骺阻滞术治疗生长板未闭合的儿童膝关节冠状面成角畸形的研究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字钢板 临时半骨骺阻滞术 膝关节冠状面成畸形 儿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