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7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09年版) 被引量:49
1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885-890,共6页
一个世纪以前冠状动脉阻塞的临床表现即被发现,但直到1980年才证实梗死动脉血栓性栓塞是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的主要原因。溶栓治疗是通过溶解动脉或静脉血管中的新鲜血栓使血管再通,从而部分或完全恢复组织和器官的血流灌注。自... 一个世纪以前冠状动脉阻塞的临床表现即被发现,但直到1980年才证实梗死动脉血栓性栓塞是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的主要原因。溶栓治疗是通过溶解动脉或静脉血管中的新鲜血栓使血管再通,从而部分或完全恢复组织和器官的血流灌注。自1959年链球菌培养液提取物链激酶首次用于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以来,溶栓广泛用于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和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急性期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 溶栓治疗 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 冠状动脉阻塞 血栓性栓塞 专家 中国 提取物链激酶
原文传递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对临床疗效心功能及预后观察 被引量:40
2
作者 侯晓玲 李雅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10期1181-1183,共3页
我国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发病率约为3.20%~8.60%[1].AMI是心血管病症之一,是由冠状动脉阻塞致血栓形成,阻断心肌血流灌注而引起心肌持续性缺氧缺氧发生坏死所致[2].AMI起病迅猛、突然,应及早采取治疗,挽... 我国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发病率约为3.20%~8.60%[1].AMI是心血管病症之一,是由冠状动脉阻塞致血栓形成,阻断心肌血流灌注而引起心肌持续性缺氧缺氧发生坏死所致[2].AMI起病迅猛、突然,应及早采取治疗,挽救濒死心肌、缩小梗死范围、保护心功能及预防并发症是治疗AMI的主要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功能 预后观察 临床疗效 治疗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冠状动脉阻塞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9
3
作者 李璐璐 李银花 刘梅颜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6年第1期115-117,共3页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内科常见的急危重症,发病率逐年上升,2012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指出,截至2011年底我国AMI患病人数已达250万,比2010年新增50万[1,2]。在西医学中,AMI是指冠状动脉阻塞引起相应的心肌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致的心...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内科常见的急危重症,发病率逐年上升,2012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指出,截至2011年底我国AMI患病人数已达250万,比2010年新增50万[1,2]。在西医学中,AMI是指冠状动脉阻塞引起相应的心肌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致的心肌变性、坏死,治疗以尽快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改善心肌血液供应、促进缺血区再灌注、尽可能挽救濒临坏死的心肌为主要原则[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缺血再灌注 梗死相关血管 血缺氧 冠状动脉阻塞 通心络胶囊 中西医结合 大鼠 西医学 心血管病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2009年版)(上) 被引量:25
4
作者 胡大一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0年第10期70-73,共4页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 溶栓治疗 2009年 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 冠状动脉阻塞 血栓性栓塞 专家 中国
下载PDF
基层医院静脉溶栓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5
5
作者 李美玲 李冬青 韩慧媛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9年第3期462-464,共3页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临床常见的严重心血管疾病,主因冠状动脉阻塞而引起极性心肌缺血、缺氧性坏死等,导致患者心肌收缩功能受损,从而影响心脏对其他脏器的正常供血.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为休克、心律失常、胸骨后疼痛、上腹部疼痛等,...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临床常见的严重心血管疾病,主因冠状动脉阻塞而引起极性心肌缺血、缺氧性坏死等,导致患者心肌收缩功能受损,从而影响心脏对其他脏器的正常供血.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为休克、心律失常、胸骨后疼痛、上腹部疼痛等,若病情严重,还可能会引起心力衰竭,导致患者死亡[1].本研究对我院所收治的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急性心肌梗死 静脉溶栓治疗 临床应用 基层医院 心肌梗死患者 上腹部疼痛 冠状动脉阻塞 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体外循环及非体外循环下进行心脏搭桥术的临床疗效对比 被引量:10
6
作者 刘超 沈春健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17年第4期435-436,共2页
心脏搭桥手术,俗称冠脉搭桥术,是国际上公认的治疗冠心病最有效的方法,是指当一条或多条冠状动脉阻塞严重或血供非常不足时,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或心脏旁路手术,通常需要切断心脏对身体的血液供应,多数应用心肺机将血液进行体... 心脏搭桥手术,俗称冠脉搭桥术,是国际上公认的治疗冠心病最有效的方法,是指当一条或多条冠状动脉阻塞严重或血供非常不足时,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或心脏旁路手术,通常需要切断心脏对身体的血液供应,多数应用心肺机将血液进行体外循环,以保护大脑等重要器官的正常运转,但手术时间长,手术后的出血量多及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长,术后并发症多。目前临床上成人及婴幼儿体外循环条件下心脏手术对脑损伤的影响已十分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体外循环 心脏搭桥术 临床疗效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呼吸机辅助呼吸 心脏搭桥手术 冠状动脉阻塞 心脏旁路手术
原文传递
一氧化氮对家兔冠状动脉阻塞后血小板活化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汤莉莉 刘剑立 +3 位作者 傅素贞 赵鸿雁 王淑华 何瑞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21-423,共3页
将30只兔分为3组。Ⅰ组行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假扎,Ⅱ组及Ⅲ组行LAD丝线缝扎30min后再灌注4h。Ⅲ组于LAD结扎后静滴硝酸甘油,Ⅰ、Ⅱ组静滴生理盐水。3组均观察手术前后各时点血浆一氧化氮(NO)、血小板表面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 将30只兔分为3组。Ⅰ组行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假扎,Ⅱ组及Ⅲ组行LAD丝线缝扎30min后再灌注4h。Ⅲ组于LAD结扎后静滴硝酸甘油,Ⅰ、Ⅱ组静滴生理盐水。3组均观察手术前后各时点血浆一氧化氮(NO)、血小板表面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栓素B_2(TXB_2)浓度。结果显示。Ⅰ组手术前后血浆NO、GMP—140、TXB_2浓度无变化,Ⅱ、Ⅲ组在心肌缺血及再灌注后NO浓度降低、GMP—140和TXB_2浓度升高,Ⅱ组上述变化更为显著。Ⅲ组应用类NO物质—硝酸甘油后,再灌注60min时血浆NO浓度较Ⅱ组明显升高,GMP-140和TXB_2明显降低,再灌注4h后上述指标已回复至正常。各时点上NO与GMP—140和TXB_2浓度变化有显著的负相关性。说明NO对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后的血小板活化可能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冠状动脉阻塞 血小板活化
下载PDF
女性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8
8
作者 陈韵岱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2年第5期559-562,共4页
冠心病已成为全球女性的头号杀手。男性冠心病患者多表现为心外膜下冠状动脉阻塞性心脏病,女性冠心病患者更可能是由微血管病变引起的。WISE研究结果发现60%因胸痛或无创检查发现有缺血证据的女性患者不存在影响血流的冠状动脉阻塞(... 冠心病已成为全球女性的头号杀手。男性冠心病患者多表现为心外膜下冠状动脉阻塞性心脏病,女性冠心病患者更可能是由微血管病变引起的。WISE研究结果发现60%因胸痛或无创检查发现有缺血证据的女性患者不存在影响血流的冠状动脉阻塞(至少有≥1条主支存在≥50%狭窄)。将近50%无冠状动脉阻塞性胸痛的女性主要表现为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MCD)。MCD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阻塞 女性患者 微血管病变 冠心病患者 微血管功能障碍 治疗 诊断 心外膜下
下载PDF
自发型心绞痛的临床和冠脉造影特点 被引量:7
9
作者 陈纪林 高润霖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378-380,共3页
关键词 心绞痛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阻塞
原文传递
基于早期多维度心脏康复护理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及康复效果改善价值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黄梅 梅小建 《重庆医学》 CAS 2022年第S01期353-356,共4页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疾病中常见的一种,因冠状动脉阻塞导致的心肌缺血引发,病死率可达到10.0%~15.0%^([1])。现阶段,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救治技术、时效性不断提升,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此病的救治成功率,但在疾病症状、治疗不良反应等因素...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疾病中常见的一种,因冠状动脉阻塞导致的心肌缺血引发,病死率可达到10.0%~15.0%^([1])。现阶段,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救治技术、时效性不断提升,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此病的救治成功率,但在疾病症状、治疗不良反应等因素的影响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多会有不良心理状态出现,不但会增大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而且可直接影响患者心脏康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阻塞 不良心理状态 心脏康复 不良心血管事件 临床救治 心血管疾病 疾病症状
下载PDF
冠状动脉不同阻塞程度冠心病患者的中医脉图特征参数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璐 张春柯 +4 位作者 颜建军 郭睿 王忆勤 燕海霞 张叶青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35-841,共7页
目的基于脉图特征等信息建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不同阻塞程度评估模型,探讨中医脉图特征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Smart TCM-I型脉象仪采集脉象信息。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报告,将531例冠心病及疑似冠心病患者按照冠状动脉不同阻塞程度... 目的基于脉图特征等信息建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不同阻塞程度评估模型,探讨中医脉图特征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Smart TCM-I型脉象仪采集脉象信息。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报告,将531例冠心病及疑似冠心病患者按照冠状动脉不同阻塞程度分为冠状动脉非阻塞组、冠状动脉轻度阻塞组、冠状动脉中/重度阻塞组3组。运用时域分析法和多尺度熵(MSE)分析法提取不同组别脉图的时域特征和多尺度熵特征,并运用非参数检验的方法比较冠状动脉不同阻塞程度患者脉图特征参数的组间差异;基于脉图特征参数,运用随机森林(RF)机器学习算法建立冠状动脉不同阻塞程度评估模型。结果与冠状动脉非阻塞组相比,冠状动脉轻度阻塞组和冠状动脉中/重度阻塞组脉图时域特征主波峡/主波幅值比(h2/h1)、重博前波/主波幅值比(h3/h1)增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冠状动脉非阻塞组及冠状动脉轻度阻塞组相比,冠状动脉中/重度阻塞组多尺度熵特征MSE1、MSE2、MSE3、MSE4、MSE5均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本研究基于531例样本的脉图特征等信息建立了冠状动脉不同阻塞程度评估识别模型,当脉图时域特征和多尺度熵特征全部参与建模时,模型平均准确率最高(86.79%)。结论脉图检测技术对于冠状动脉危险事件的评估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阻塞 脉诊 时域分析 多尺度熵分析 机器学习
原文传递
冠状动脉低开口患者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的结果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牛冠男 王墨扬 +10 位作者 赵庆豪 张倩 叶蕴青 宋光远 张洪亮 罗彤 滕思勇 赵杰 安云强 吕滨 吴永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56-361,共6页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低开口(≤10 mm)的症状性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接受经导管主动瓣置换术(TAVR)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21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TAVR治疗的患者622例,分为冠状动脉开口高度>10 mm组(...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低开口(≤10 mm)的症状性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接受经导管主动瓣置换术(TAVR)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21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TAVR治疗的患者622例,分为冠状动脉开口高度>10 mm组(n=556);冠状动脉开口高度≤10 mm组(n=66,均经术前影像学筛选,排除冠状动脉阻塞高风险后接受TAVR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手术方法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各项基线临床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全部患者早期手术成功率较高(83.28%);冠状动脉开口高度≤10 mm组和冠状动脉开口高度>10 mm组术中使用第二枚瓣膜、术后早期植入起搏器、早期全因死亡、脑卒中、严重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主动脉瓣平均跨瓣压差均明显减低(P<0.01),主动脉瓣瓣口面积均明显扩大(P<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冠状动脉阻塞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72%vs.0%,P=0.49)。冠状动脉开口高度≤10 mm组需要进行冠状动脉保护的患者比例较冠状动脉开口高度>10 mm组明显增高(6.06%vs.1.44%,P<0.01),经冠状动脉保护后无患者出现冠状动脉阻塞或围术期死亡、脑卒中等并发症。结论:经术前细致影像学筛选的冠状动脉低开口患者接受TAVR治疗安全、有效。对冠状动脉低开口患者结合形态学特征、冠状动脉开口水平瓣叶结构及窦部宽度评估冠状动脉阻塞风险,并进行适当冠状动脉保护,是避免冠状动脉阻塞的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瓣狭窄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冠状动脉阻塞 冠状动脉保护
下载PDF
发生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如何进行有效护理
13
作者 吕静 《科学生活》 2024年第9期84-85,共2页
通常意义上来讲,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供血不足而出现缺血性坏死的情况。急性心肌梗死常见于中老年人,过往的心脏疾病、吸烟史、糖尿病、血脂异常、超重、不合理膳食等因素都有可能导致人体出现该疾病。各种类型的急性... 通常意义上来讲,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供血不足而出现缺血性坏死的情况。急性心肌梗死常见于中老年人,过往的心脏疾病、吸烟史、糖尿病、血脂异常、超重、不合理膳食等因素都有可能导致人体出现该疾病。各种类型的急性心肌梗死都存在发病急、致死率高的特点,目前临床医学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一般以及时疏通阻塞的冠状动脉,恢复缺血缺氧的心肌的功能为首要目标,从扩张冠状动脉、消除致病阻塞物两方面着手,在减轻患者心脏负荷的同时,通过吸氧或休息,促使患者能够逐步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供血不足 冠状动脉阻塞 缺血性坏死 心脏负荷 阻塞 心脏疾病 血脂异常
原文传递
如何正确护理心脏介入手术患者
14
作者 祝玮容 《健康向导》 2024年第1期57-58,共2页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到来以及熬夜、生活压力增加,使得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不断上升。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阻塞,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坏死,随时可能出现心跳、呼吸骤停,危及生命安全。对于心肌梗死一般采取心脏介入手术治疗,心脏介入手...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到来以及熬夜、生活压力增加,使得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不断上升。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阻塞,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坏死,随时可能出现心跳、呼吸骤停,危及生命安全。对于心肌梗死一般采取心脏介入手术治疗,心脏介入手术具有准确性高、疗效好、创伤小的优点,是发生心肌梗死时最佳的治疗方法。对心脏介入手术患者进行正确护理,有利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治疗效果,改善术后疼痛,促进患者早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阻塞 呼吸骤停 术后疼痛 心肌梗死 供血不足 心脏介入手术 早期恢复 创伤小
下载PDF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冠状动脉阻塞的风险因素及预防研究进展
15
作者 印敏燕 陆云涛 +1 位作者 魏来 王小林 《中国临床医学》 2024年第1期154-160,共7页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已成为治疗主动脉瓣疾病的标准术式,目前适应证正逐步扩展应用于年轻及存在中低外科手术风险的患者。冠状动脉阻塞(coronary artery obstruction,CAO)是TAVR相关并...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已成为治疗主动脉瓣疾病的标准术式,目前适应证正逐步扩展应用于年轻及存在中低外科手术风险的患者。冠状动脉阻塞(coronary artery obstruction,CAO)是TAVR相关并发症之一,虽然发生率低,但死亡率很高。本文主要对TAVR相关CAO的危险因素识别、术前规避措施及术中处理进行综述,从而为临床降低其发生率及患者死亡率,进而改善主动脉瓣疾病患者预后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冠状动脉阻塞 危险因素 管理
下载PDF
PCI年代溶栓治疗的作用及地位 被引量:5
16
作者 杨成明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0-132,共3页
关键词 溶栓治疗 ST段抬高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 冠状动脉阻塞 血栓性栓塞 急性期治疗 再灌注治疗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出血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7
作者 杨婧 崔炜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35-638,共4页
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死率及并发症的发病率较高,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持续冠状动脉阻塞超过40min,即可引起不可逆的心肌损伤。尽管及时的再灌注治疗有利于挽救缺血心肌,但是血运重建有可能通过触发心肌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死率及并发症的发病率较高,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持续冠状动脉阻塞超过40min,即可引起不可逆的心肌损伤。尽管及时的再灌注治疗有利于挽救缺血心肌,但是血运重建有可能通过触发心肌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而导致微血管损伤及进一步的心肌坏死。微血管损伤主要包括微血管阻塞,以及微血管阻塞合并心肌出血。目前认为心肌出血是微血管阻塞的一种更严重的表现形式。心肌出血大多伴随着微血管阻塞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出血 心肌梗死患者 微血管阻塞 缺血再灌注损伤 微血管损伤 公共卫生问题 冠状动脉阻塞
原文传递
冠心宁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广礼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1年第12期1458-1459,共2页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继发于冠状动脉阻塞的急性加重,如果不能恰当及时的治疗,患者可能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引发生命危险。我们在常规抗凝、抗血小板、扩冠、降低心肌耗氧、调脂等基础上。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冠心宁注射液 临床分析 治疗 冠状动脉阻塞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加重 生命危险
下载PDF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并发冠状动脉阻塞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祝磊 欧袁伟翔 +3 位作者 李茜 李怡坚 冯沅 陈茂 《华西医学》 CAS 2020年第9期1039-1043,共5页
冠状动脉阻塞是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少见却致命的并发症,虽然目前尚无公认的标准来全面评估冠状动脉阻塞的发生,但有研究已揭示了许多重要的风险因素,同时一些预防处理措施也被发现可减少其发生。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目前在中国处于... 冠状动脉阻塞是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少见却致命的并发症,虽然目前尚无公认的标准来全面评估冠状动脉阻塞的发生,但有研究已揭示了许多重要的风险因素,同时一些预防处理措施也被发现可减少其发生。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目前在中国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但临床医务工作者对冠状动脉阻塞这一并发症的认识仍有待提高。该文探讨了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并发冠状动脉阻塞的发生率、风险因素、预测性评估、预防、处理及预后,以期增强临床医务工作者对这一并发症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冠状动脉阻塞 并发症
原文传递
外泌体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龚志坚 温明华 程晓曙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12-1114,共3页
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缺血,通常采用溶栓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方法进行再灌注治疗,心肌再灌注将进一步导致缺血再灌注损伤。目前临床上尚缺乏针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有效的治疗措施。有研究证实外泌体介导的细胞间信息交流广泛... 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缺血,通常采用溶栓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方法进行再灌注治疗,心肌再灌注将进一步导致缺血再灌注损伤。目前临床上尚缺乏针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有效的治疗措施。有研究证实外泌体介导的细胞间信息交流广泛参与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具有潜在的治疗价值。本文对外泌体、心脏中的外泌体及不同来源外泌体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外泌体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再灌注治疗 细胞间信息交流 冠状动脉阻塞 病理生理过程 心肌再灌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