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层螺旋CT评价冠脉周围脂肪CT密度、体积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2
1
作者 赵彦萍 马云瑶 +5 位作者 孙铭鸿 张阔 王雷 洪洋 石凤祥 赵青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6期52-55,共4页
目的探讨冠状脉周围脂肪(pericoronal adipose tissue,PCAT)CT密度、体积特征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纳入289例疑似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而接受冠状动脉CT造影(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者... 目的探讨冠状脉周围脂肪(pericoronal adipose tissue,PCAT)CT密度、体积特征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纳入289例疑似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而接受冠状动脉CT造影(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者,测量冠状动脉主支PCAT CT密度及体积特征,分析冠脉主支PCAT CT密度、体积差异;分析高、低密度或体积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差异,并筛选影响PCAT CT密度及积体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结果冠脉主支PCAT CT密度、体积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男性,年龄低、冠脉异常PCAT CT密度增高;女性,年龄高、BMI、肥胖PCAT CT体积增多。结论在疑似CAD患者中,不同冠脉主干PCAT CT密度和体积存在一定差异,男性,年龄低、冠脉异常是PCAT CT密度的独立影响因素;女性,年龄高、BMI增加、肥胖是PCAT CT体积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摄影 冠状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周围脂肪 心血管危险因素
下载PDF
DLIR与FBP、ASIR-V重建算法对CCTA图像质量影响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杨彦兵 阮小伟 +4 位作者 谢志远 于梓婷 杨利莉 哈若水 汪芳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8期680-683,共4页
目的探讨图像重建(DLIR)算法对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摄影(CCTA)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行CCTA检查的38例患者,对原始DICOM数据进行不同算法的重建,包括滤波反投影算法(FBP),50%、80%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V)及DLIR(L、M、H),... 目的探讨图像重建(DLIR)算法对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摄影(CCTA)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行CCTA检查的38例患者,对原始DICOM数据进行不同算法的重建,包括滤波反投影算法(FBP),50%、80%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V)及DLIR(L、M、H),比较不同重建算法图像的主观及客观评价。结果DLIR-H与FBP、ASIR-V(50%、80%)重建算法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BP、ASIR-V及DLIR重建算法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ASIR-V及DLIR水平的增加,图像噪声均减低,与FB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LIR-H与50%ASIR-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ASIR-V及DLIR水平的增加,CNR、SNR均增加,与FB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LIR-H与50%ASIR-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LIR-M与80%ASIR-V噪声、CNR、SNR、CT值相当,但DLIR-M主观评分较80%ASIR-V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FBP、ASIR-V重建算法相比,DLIR可明显降低CCTA图像噪声,提高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算法 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摄影 图像质量
下载PDF
融合影像技术评价冠状动脉病变功能改变及临床价值 被引量:14
3
作者 王蓓 杨继敏 +9 位作者 米宏志 焦建 郭芳 孟晶晶 丁健 柏江 张烨虹 田文剑 陆遥 李珺奇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36-339,共4页
目的:探讨同机心肌灌注显像和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成像融合影像技术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功能改变,及其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30例可疑或确诊冠心病患者行同机负荷心肌灌注(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MPI)和冠状动... 目的:探讨同机心肌灌注显像和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成像融合影像技术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功能改变,及其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30例可疑或确诊冠心病患者行同机负荷心肌灌注(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MPI)和冠状动脉CT成像(coronary tomography coronary angiography,CTCA),负荷心肌灌注和CTCA按常规方法完成,利用融合软件整合冠状动脉解剖与心肌灌注功能影像,所有患者1个月内完成冠状动脉造影。负荷心肌灌注、CTCA和冠状动脉造影图像分别由2位以上有经验的核医学科和影像科、心内科和影像科医师判读;负荷-静息心肌灌注显示心肌"可逆性"缺损判为心肌缺血,显示心肌"不可逆性"缺损判为心肌梗死;冠状动脉造影及CTCA冠状动脉管腔狭窄≥50%定义为有临床意义。结果:基于冠状动脉血管及相应心肌供血区的对应关系,以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造影联合负荷心肌灌注作为标准对照,CTCA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89.29%(25/28),特异性88.71%(55/62),阳性预测值78.13%(25/32),阴性预测值94.83%(55/58),准确性88.89%(80/90)。MPI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70.73%(29/41),特异性81.63%(40/49),阳性预测值76.32(29/38),阴性预测值76.92%(40/52),准确性76.67%(69/90)。MPI/CTCA融合显像诊断冠心病,评价冠状动脉病变功能改变的敏感性96.43%(27/28),特异性90.32%(56/62),阳性预测值81.82%(27/33),阴性预测值98.25%(56/57),准确性92.22%(83/90)。结论:心肌灌注显像和CTCA融合影像技术评价冠状动脉病变功能改变,与单一影像技术比较,可明显提高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病变功能异常的诊断效能,并同时提供冠状动脉解剖及心肌血供功能信息,对冠状动脉疾病诊疗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病变 冠心病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摄影术成像 融合技术
下载PDF
单一影像与融合影像对比评价2型糖尿病冠状动脉病变对心肌血供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赵英 王蒨 +4 位作者 焦建 米宏志 陆遥 李珺奇 丁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比较单一影像即核素心肌灌注显像(MPI)与融合影像即MPI/冠状动脉(冠脉)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成像(CCTA)技术,评价2型糖尿病冠脉病变对心肌血供的影响及两种影像技术的诊断效能。方法:确诊2型糖尿病且怀疑或确诊合并冠心病85例,1个... 目的:比较单一影像即核素心肌灌注显像(MPI)与融合影像即MPI/冠状动脉(冠脉)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成像(CCTA)技术,评价2型糖尿病冠脉病变对心肌血供的影响及两种影像技术的诊断效能。方法:确诊2型糖尿病且怀疑或确诊合并冠心病85例,1个月内均行常规二日法腺苷负荷/静息MPI和冠脉造影,其中38例利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完成同机CCTA即MPI、MPI/CCTA。MPI采用心肌17分段5级评分法,及负荷总评分(SSS)对心肌血供做定性及半定量评价;冠脉造影和CCTA按常规将冠脉病变程度分为正常;轻、中、重度;以冠脉造影、冠脉造影联合MPI为参考标准评价MPI、MPI/CCTA融合影像诊断致心肌血供异常的冠脉病变的效能。结果:85例患者,MPI提示正常/异常为22/63例;MPI的诊断效能为: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19%、88.59%、85.10%、83.33%和86.27%;轻度20例(24%),中度12例(14%),严重31例(36%)。38例完成同机CCTA的患者中,以冠脉造影、冠脉造影联合MPI为对照标准,单一的MPI与MPI/CCTA融合影像评价2型糖尿病冠脉病变与心肌血供关系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4.55%与96.97%、81.36%与91.67%、78.07%与94.74%、78.85%与94.12%和77.42%与95.65%。MPI/CCTA融合影像示:正常40.35%[46/114(段/支)],中度以上狭窄冠脉59.65%[68/114(段/支)]。结论:MPI/CCTA融合影像评价2型糖尿病冠脉病变对心肌血供影响的效能明显高于单一MPI,对2型糖尿病早期冠心病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 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摄影术成像 融合影像 心肌缺血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应用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血管摄影术的结果评价 被引量:2
5
作者 芦总红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53-54,共2页
目的利用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血管摄影术(CTA)评价老年冠心病伴有2型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及斑块特点。方法采用GE light speed 64排螺旋CT对合并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58例和不合并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62例的临床及冠状动脉病... 目的利用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血管摄影术(CTA)评价老年冠心病伴有2型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及斑块特点。方法采用GE light speed 64排螺旋CT对合并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58例和不合并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62例的临床及冠状动脉病变进行对照分析。结果CTA检出共有170支冠状动脉血管病变和224个节段病变,斑块最常见部分为左前降支近段及右冠状动脉。与非糖尿病组比较,糖尿病组患者发病年龄更小,临床上伴有高血压更多,高血脂、冠状动脉血管病变中多支及弥漫病变较多见,最常见斑块是混合斑块;非糖尿病患者单支病变较多见,钙化范围大,最常见斑块是钙化斑块。结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斑块发生率较高,多支病变及弥漫病变较多见,对其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有利于早期风险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2型糖尿病 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血管摄影
原文传递
老年糖尿病和非糖尿病胸痛患者冠状动脉CT评价
6
作者 王秀杰 曾凡本 +1 位作者 陈雯 马锦玲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5年第5期693-695,共3页
目的利用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血管摄影术(CCTA)评价糖尿病和非糖尿病胸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及斑块的特点。方法选自2012年1月~2014年12月间山东省招远市人民医院以胸痛为症状接受64层冠状动脉CT检查且年龄大于60岁患者488例,其中合并糖尿... 目的利用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血管摄影术(CCTA)评价糖尿病和非糖尿病胸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及斑块的特点。方法选自2012年1月~2014年12月间山东省招远市人民医院以胸痛为症状接受64层冠状动脉CT检查且年龄大于60岁患者488例,其中合并糖尿病者221例,非糖尿病者26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与类型特点。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事件存活率的预后分析。结果与非糖尿病组相比,糖尿病组患者冠状动脉多支病变(75.1%)及弥漫病变(43.9%)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37.8%、16.1%),且有更多的混合斑块发生率(82.4%vs.39.7%);糖尿病组患者冠状动脉狭窄大于50%及75%发生率(61.5%、31.2%)高于非糖尿病组(36.0%、19.9%)。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在冠状动脉狭窄大于50%的患者中经过1年随访,糖尿病组患者非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事件存活率明显低于非糖尿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CT能够准确反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之间的差异,有利于进行早期危险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血管摄影 粥样硬化斑块 糖尿病 老年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