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5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极高强度他汀治疗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消退的影响——ASTEROID试验 被引量:345
1
作者 Steven E. Nissen Stephen J. Nicholls +16 位作者 Ilks Sipahi Peter Libby Joel S. Raichlen Christie M. Ballantyne Jean Davignon Raimund Erbel Jean Charles Fruchart Jean-Claude Tardif Paul Schoenhagen Tim Crowe Valerie Cain Kathy Wolski Marlene Coormastic E. Murat Tuzcu 仝其广(译) 王淑敏(译) 胡大一(校) 《美国医学会杂志(中文版)》 2006年第4期215-223,共9页
背景:以前的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试验证实,他汀治疗可减缓或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但是迄今尚无应用动脉粥样斑块体积百分比(percent atheroma volume,PAV)证实粥样硬化消退的确切证据。PAV是最严格... 背景:以前的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试验证实,他汀治疗可减缓或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但是迄今尚无应用动脉粥样斑块体积百分比(percent atheroma volume,PAV)证实粥样硬化消退的确切证据。PAV是最严格的评价病变进展和消退的IVUS测量指标。 目标:评价极高强度他汀治疗是否能逆转IVUS确定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设计和地点:于美国、加拿大、欧洲和澳大利亚53个社区和3级保健中心进行前瞻性开标盲法终点试验(A Study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Rosuvastatin on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Derived Coronary Atheroma Burden,ASTEROID)。应用马达驱动回撤IVUS评价基线和治疗24个月时冠状动脉粥样斑块负荷。每对基线和随访IVUS测量结果均进行盲法分析。 病例:从2002年11月到2003年10月,507例患者有基线IVUS检查结果,并接受至少1个剂量的研究药物。在24个月后,349例患者具有可用于评估的系列IVUS检查结果。 干预:所有患者均接受瑞舒伐他汀40ms/d强化治疗。 主要观测指标:预先设定了两个一级疗效指标:PAV变化和基线最严重病变10min节段动脉粥样斑块体积变化。二级疗效指标为整个动脉标准化总斑块体积的变化。结果:平均(SD)LDL—C水平由基线时的130.4(34.3)ms/dL降至60.8(20.0)ms/扎,平均下降了53.2%(P〈0.001)。平均(SD)HDL-C水平从基线时的43.1(11.1)ms/dL升至49.0(12.6)ms/dL,平均增加了14.7%(P〈0.001)。整个血管PAV平均(SD)变化为-0.98%(3.15%),中位数为-0.79%(97.5%CI,-1.21%~-0.53%)(与基线比较,P〈0.001)。最严重病变10min节段斑块体积平均(SD)变化为-6.1(10.1)mm^3,中位数为-5.6mm^3(97.5%CI,-6.8~-4.0mm^3)(与基线比较,P〈0.001)。总斑块体积变化中位数降低了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瑞舒伐他汀 强化治疗 斑块消退 冠状动脉粥样斑块 INTRAVASCULAR 试验 强度 ROSUVASTATIN 冠心病患者
下载PDF
他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消退 被引量:48
2
作者 Stephen J. Nicholls, MBBS, PhD E. Murat Tuzcu, MD +10 位作者 IIke Sipahi, MD Adam W. Grasso, MD Paul Schoenhagen, MD Tingfei Hu, MS Kathy Wolski, MPH Tim Crowe, BS Milind Y. Desai, MD Stanley L. Hazen, MD, PhD Samir R. Kapadia, MD Steven E. Nissen, MD 李呈亿(译) 《美国医学会杂志(中文版)》 2007年第3期152-160,共9页
背景: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并减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然而,对于他汀类药物所致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 背景: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并减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然而,对于他汀类药物所致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变化与疾病进展的关系,目前仍无相关数据描述。目的:了解LDL—C和HDL—C水平变化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互关系。设计、地点及患者:对4项前瞻性随机试验(1999~2005年在美国、北美、欧洲和澳大利亚进行)的原始数据进行事后分析。其中1455例经血管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在接受他汀治疗(18个月或24个月)时进行了系列血管内超声扫描。所有超声分析均在相同的核心实验室中进行。主要观测指标:脂蛋白水平变化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体积的相互关系。结果:他汀治疗期间,LDL—C平均(SD)水平从124.0(38.3)mg,/dL(3.2[0.99]mmol/L)降至87.5(28.8)mg,/dL(2.3[0.75]mmol/L)(下降23.5%;P〈0.001),HDL—C水平从42.5(11.0)mg/dL(1.1[0.28]mmol/L)升至45.1(11.4)mg/dL(1.2[0.29]mmol/L)(上升7.5%;P〈0.001)。LDL—C与HDL—C比值从平均(SD)3.0(1.1)降至2.1(0.9)(下降26.7%;P〈0.001)。这些变化同时伴随平均(SD)百分粥样斑块体积的增加(从39.7%[9.8%]增至40.1%[9.7%])(增加0.5%[3.9%];P=0.001)以及平均(SD)总粥样斑块体积的减小(2.4[23.6]mm^3;P〈0.001)。在单变量分析中,LDL—C、总胆固醇、非HDL胆固醇、载脂蛋白B以及载脂蛋白B与载脂蛋白A-1比值平均水平和治疗引起的变化与动脉粥样硬化进展速率显著相关,而治疗所致HDL—C变化则与动脉粥样斑块体积负相关。在多变量分析中,平均LDL—C水平(β系数,0.11[95%可信区间,0.07~0.15])以及HDL—C升高(β系数,-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他汀类药物 消退 冠状动脉粥样斑块 HDL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水平变化
下载PDF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的稳定性与血栓形成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30
3
作者 马淑梅 邹德玲 +6 位作者 孙志军 杨智勇 曹乾 孙兆清 李晓东 孙英贤 水野杏一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12-314,共3页
目的应用冠状动脉血管内视镜技术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UA)患者的罪犯血管内粥样斑块的稳定性与血栓形成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为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ACS)的发生提供临床病理基础.... 目的应用冠状动脉血管内视镜技术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UA)患者的罪犯血管内粥样斑块的稳定性与血栓形成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为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ACS)的发生提供临床病理基础.方法选择UA患者68例,男性48例,女性20例,年龄40~73(62.4±8.6)岁,除外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和变异性心绞痛患者.上述患者在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性检查和治疗的同时,对其'罪犯'血管进行血管内视镜检查.结果 (1)68例患者(68支'罪犯'血管)中均观察到粥样斑块(100%),其中有血栓者63例(92.7%),有内膜损伤者46例(67.7%).(2)68例冠状动脉粥样斑块者中,黄色斑块者48例(70.5%),淡黄色斑块者18例(26.5%),白色斑块者2例(2.9%).(3)63例血栓均为附壁性非闭塞性血栓,其中红色或混合性血栓11例(17.5%),白色或粉红色血栓52例(82.5%).(4)46例内膜损伤者中均可见到血栓形成,其中红色或混合性血栓11例(23.9%),白色或粉红色血栓35例(76.1%).结论在UP患者中观察到黄色不稳定性斑块破裂及其伴随的血栓形成,是引起UA的病理基础.因此,在黄色斑块破裂之前采取何种治疗措施使其稳定化,是预防ACS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 血栓形成 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血管内视镜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冠状动脉粥样斑块 “罪犯”血管 angina 梗死后心绞痛 病理基础 内膜损伤 红色血栓 斑块破裂 介入性检查 内视镜检查 方法选择 治疗措施
原文传递
颈动脉粥样斑块超声指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9
4
作者 李景 张明智 +2 位作者 张循 刘家开 罗利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8年第5期581-584,共4页
目的分析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对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价值,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Gensini评分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rouse积分的相关性,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防治提供简单易行的检测依据。方法选取成都医学... 目的分析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对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价值,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Gensini评分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rouse积分的相关性,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防治提供简单易行的检测依据。方法选取成都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于2015年1月~2017年1月心血管内科诊治并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患者114例,根据CAG检查结果将其分为非冠心病组(n=40)与冠心病组(n=74),再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将冠心病组分为三个亚组,比较非冠心病组、冠心病组的颈动脉IMT、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探讨Gensini评分与Crouse积分的关系;评估颈动脉超声诊断冠心病临床价值。结果冠心病组的IMT较非冠心病组显著增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三个亚组(单支病变亚组、两支病变亚组、三支病变亚组)的IMT分别为(0.94±0.15)mm、(1.17±0.17)mm、(1.21±0.23)mm;非冠心病组Crouse积分为(1.11±0.75)分,Gensini积分为(0.0±0.0)分;冠心病组Crouse积分为(5.14±3.41)分,Gensini积分为(22.2±11.02)分,冠心病组上述指标均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Crouse积分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354,P=0.001);诊断实验四格表显示颈动脉超声诊断冠心病的诊断符合率为86.0%。结论利用颈动脉超声检查的指标去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严重程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具有可实践性,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冠心病 动脉粥样斑块 冠状动脉粥样斑块
下载PDF
应用血管内超声技术识别冠状动脉粥样斑块 被引量:16
5
作者 丁士芳 张运 +6 位作者 张梅 陈文强 陈玉国 李贵双 纪求尚 刘同涛 周炜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5期325-329,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血管内超声技术(IVUS)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与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特征。方法28例ACS患者和13例SA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IVUS检查,应用IVUS观察59支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特征、数量,同时测量血管... 目的探讨应用血管内超声技术(IVUS)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与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特征。方法28例ACS患者和13例SA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IVUS检查,应用IVUS观察59支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特征、数量,同时测量血管外弹力膜面积(EA)、管腔面积(LA),计算斑块面积(PA)、斑块负荷、斑块偏心指数(EI)及血管重构指数(RI)。结果59支冠状动脉共检出151个粥样斑块,平均每支冠状动脉斑块数目为2.56个,其中ACS组61.3%为脂质斑块,SA组40.0%为脂质斑块,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2)。与SA组比较,ACS组斑块负荷重[(70.71±9.64)%对(59.61±21.58)%,P=0.008];且以正性重构为主(1.06±0.18对0.98±0.11,P=0.013)。结论ACS与SA患者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特征不同,IVUS能够全面准确提供动脉粥样斑块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斑块 血管内超声 技术识别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稳定型心绞痛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斑块 IVUS 脂质斑块 ACS 超声技术 US检查 同时测量 斑块面积 血管重构 斑块特征 患者 SA 心指数 显著性 负荷
原文传递
宝石能谱CT冠脉成像在隐匿型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斑块性质判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3
6
作者 陈奕男 秦将均 +4 位作者 覃群 周晓陆 万象新 孟思 刘明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6年第11期2159-2161,共3页
目的:探讨宝石能谱CT冠脉成像在隐匿型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斑块性质判断中的价值,为临床隐匿型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影像学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诊断为心肌缺血且无临床症状的隐匿型冠心病患者共360例,所有... 目的:探讨宝石能谱CT冠脉成像在隐匿型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斑块性质判断中的价值,为临床隐匿型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影像学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诊断为心肌缺血且无临床症状的隐匿型冠心病患者共360例,所有入选患者均行宝石能谱CT冠脉成像检查,其中155例有冠状动脉狭窄,且伴有不同性质的粥样斑块。分析冠状动脉不同血管狭窄情况、斑块分型和斑块数目。结果:所有冠脉动脉狭窄均为轻度狭窄和中度狭窄,主要集中在左主干和左前降支,分别占35.48%和37.42%。硬斑块数目最多,占75.43%,其次为混合斑块和软斑块,分别占16.19%和8.38%。冠状动脉4支血管粥样斑块均为硬斑块者最多(29.03%)、硬斑块与软斑块同时存在者占29.03%、硬斑块与软斑块、混合斑块同时存在者占14.84%,未见单纯混合斑块或软斑块的患者。结论:隐匿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主要为轻、中度狭窄,冠状动脉斑块以硬斑块为主。宝石能谱CT冠脉成像能准确的判断隐匿型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斑块性质,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匿型冠心病 冠状动脉粥样斑块 宝石能谱CT
原文传递
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MSCT无创性评价 被引量:16
7
作者 毛定飚 滑炎卿 张国桢 《上海医学影像》 2004年第1期69-70,75,共3页
冠状动脉粥样斑块主要含以下成分:1.以平滑肌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为主的细胞成分;2.以胆固醇脂为主的脂质成分(粥样成分);3.胶原纤维等细胞外间质成分.最近,病理学、冠状动脉造影、冠脉血管内视镜、血管内超声等大量的研究证实,动... 冠状动脉粥样斑块主要含以下成分:1.以平滑肌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为主的细胞成分;2.以胆固醇脂为主的脂质成分(粥样成分);3.胶原纤维等细胞外间质成分.最近,病理学、冠状动脉造影、冠脉血管内视镜、血管内超声等大量的研究证实,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及其伴随的血栓形成是引起冠状动脉腔内急性狭窄或闭塞的重要病理基础,进而引起心绞痛、急性心梗及猝死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斑块 MSCT 无创性评价 多层螺旋CT 冠状动脉管腔狭窄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对隐匿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斑块性质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6
8
作者 冯少仁 邹卫兵 +3 位作者 肖琼 付海洪 王水珠 刘国辉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2期56-59,共4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隐匿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斑块性质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资料齐全且均经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隐匿型冠心病患者82例,所有隐匿型冠心病64层螺旋CT均清晰显示左主干、左前降支、...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隐匿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斑块性质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资料齐全且均经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隐匿型冠心病患者82例,所有隐匿型冠心病64层螺旋CT均清晰显示左主干、左前降支、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4支血管,呈轻、中度狭窄,其中2例为心肌桥所致冠脉狭窄(不纳入本文讨论病例);80病例冠脉均见斑块,计算每支冠脉血管斑块的数目,测量斑块的CT值。结果 80例隐匿型冠心病冠状动脉呈轻、中度狭窄,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共178粒,主要分布在左主干、左前降支,根据斑块CT值大小分为软斑块、混合斑块,硬斑块,其中软斑块15粒(占8.4%),混合斑块29粒(占16.3%),硬斑块134粒(占75.3%)。冠状动脉4支血管粥样斑块均为硬斑块45例、硬斑块与软斑块同时存在为23例、硬斑块与软斑块、混合斑块同时存在12例,未见单纯存在软斑块或混合斑块的病例。结论 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能较准确判断隐匿型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斑块性质,隐匿型冠心病粥样斑块以硬斑块为主,对防治隐匿型冠心病发展为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有临床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层螺旋CT 隐匿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粥样斑块
下载PDF
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CT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9
作者 曹慧丽 吕滨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54-856,共3页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指由于冠状动脉急性病变致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所产生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UAP)、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及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研究发...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指由于冠状动脉急性病变致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所产生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UAP)、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及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研究发现,大多数ACS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并不严重,68%的ACS是由狭窄程度〈50%的斑块引起。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在进展过程中由于血管重构可无管腔严重狭窄,但可能发生斑块破裂、继发血栓形成,致急性管腔严重狭窄或闭塞,临床发生A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易损斑块 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严重狭窄 冠状动脉粥样斑块 不稳定性心绞痛 临床综合征 CT
原文传递
冠脉炎症与急性冠脉综合征 被引量:14
10
作者 胡文兰 乔树宾 《医师进修杂志》 2005年第7期9-11,共3页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炎症 syndrome 冠状动脉粥样斑块 不稳定性心绞痛 心肌缺血事件 非ST段抬高 心肌梗死 表面糜烂 血栓形成 血管痉挛 临床表现 临床进展 形成过程 闭塞性
下载PDF
冠心病病人血清CXCL4和CXCL12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的关系 被引量:14
11
作者 赵鹏 张彦周 +2 位作者 李爱琴 原玲玲 柴文文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20期3162-3164,共3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病人血清血小板趋化因子4(CXCL4)和血小板趋化因子12(CXCL12)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在焦作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冠心病病人152例,根据临床症状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将病人... 目的探讨冠心病病人血清血小板趋化因子4(CXCL4)和血小板趋化因子12(CXCL12)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在焦作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冠心病病人152例,根据临床症状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将病人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67例)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S组,85例),另选取同期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且排除冠心病的病人45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行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内超声检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CXCL4和CXCL12水平。结果SAP组和ACS组高血压、高脂血症和吸烟史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和ACS组病人血清CXCL4和CXCL1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ACS组高于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软斑块病人血清CXCL4和CXCL12水平均高于硬斑块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病人斑块负荷和偏心指数高于SAP组,而管腔面积低于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病人血清CXCL4水平与管腔面积呈正相关(r=0.171,P=0.035),而与斑块面积、斑块负荷和偏心指数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171,-0.230,-0.279,均P<0.05);冠心病病人血清CXCL12水平与管腔面积呈正相关(r=0.167,P=0.040),而与斑块面积、斑块负荷和偏心指数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183,-0.180,-0.179,均P<0.05)。结论血清CXCL4和CXCL12与冠心病斑块稳定性有关,斑块稳定性越差,血清CXCL4和CXCL12水平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小板趋化因子4 血小板趋化因子12 冠状动脉粥样斑块 稳定性 相关
下载PDF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杨丽玫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2683-2684,共2页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炎症性疾病.炎症贯穿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发展和恶化的全过程,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病变的稳定性和自然过程.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内炎症反应在急性冠状动脉血栓形成中起重要作用。c反应蛋白(CRP)是反应机体炎...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炎症性疾病.炎症贯穿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发展和恶化的全过程,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病变的稳定性和自然过程.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内炎症反应在急性冠状动脉血栓形成中起重要作用。c反应蛋白(CRP)是反应机体炎症状态的一个敏感而可靠的指标,并视为致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心绞痛患者 阿托伐他汀 不稳定型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冠状动脉血栓形成 冠状动脉粥样斑块 炎症性疾病
下载PDF
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局部取样和冠状窦取血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研究中的价值 被引量:7
13
作者 赵汉军 颜红兵 赵勇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8年第6期349-352,共4页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冠状动脉粥样斑块 冠状 取血 取样 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病理生理机制 冠脉粥样斑块
下载PDF
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行运动康复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效果观察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晓慧 韦建侠 +1 位作者 程媛媛 张海宁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15期1866-1868,共3页
稳定型心绞痛是由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增生致使冠状动脉闭塞不全,继而造成局部心肌灌注缺损所引起的暂时性心肌缺血缺氧疾病,临床症状主要为短暂且阵发性前胸压榨性疼痛,休息或使用硝酸酯制剂后疼痛缓解[1]。
关键词 稳定型心绞痛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治疗效果 曲美他嗪 运动康复 冠状动脉粥样斑块 患者 冠状动脉闭塞
下载PDF
他汀类药物与冠状动脉钙化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5
作者 史雨晨 柳景华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18年第12期1212-1215,共4页
冠状动脉钙化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血管病变和慢性肾脏病等多种疾病中普遍存在,他汀类药物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血脂代谢紊乱患者的常用药物。既往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可能具有抑制冠状动脉钙化的作用,而新近研究则提出... 冠状动脉钙化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血管病变和慢性肾脏病等多种疾病中普遍存在,他汀类药物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血脂代谢紊乱患者的常用药物。既往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可能具有抑制冠状动脉钙化的作用,而新近研究则提出相反意见。鉴于目前他汀类药物与冠状动脉钙化关系存在一定争议,故本文就冠状动脉钙化发生机制,他汀类药物与冠状动脉钙化关系及两者关系矛盾性结论成因作一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钙化 他汀类药物 冠状动脉粥样斑块 血脂代谢紊乱
下载PDF
心理应激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 被引量:8
16
作者 饶立新 李牧蔚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0年第9期917-919,共3页
目的:分析心理应激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及临床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0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进行社会心理应激调查,检测其血清白细胞介素-6、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及C-... 目的:分析心理应激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及临床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0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进行社会心理应激调查,检测其血清白细胞介素-6、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及C-反应蛋白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1)急性心肌梗死组有心理应激者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分别为88.5%和32.4%(P<0.01);心理应激组急性心肌梗死、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别为67.6%,32.4%(P<0.01)。(2)心理应激组血清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高于非心理应激组(P<0.01);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P<0.01)。结论:心理应激因素与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心理应激使体内炎症因子分泌增高,致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由稳定变为不稳定,从而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理应激 冠状动脉粥样斑块 炎症因子
原文传递
对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再认识 被引量:5
17
作者 郭加旺 杨红霞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70-271,共2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斑块 冠心病 急性冠脉综合征 诊断 心绞痛 诱发因素
下载PDF
64排螺旋CT横截面图像分析技术在冠脉粥样斑块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7
18
作者 董晓雷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7期90-92,共3页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横截面图像分析技术在冠状动脉(冠脉)粥样斑块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行64排螺旋CT检查的患者65例,扫描后用心功能后处理软件计算收缩左心室末期容积(ESV)、舒张末期容积(EDV)、射血分数(EF)、每分输出量、左心室收缩...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横截面图像分析技术在冠状动脉(冠脉)粥样斑块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行64排螺旋CT检查的患者65例,扫描后用心功能后处理软件计算收缩左心室末期容积(ESV)、舒张末期容积(EDV)、射血分数(EF)、每分输出量、左心室收缩力;用横截面图像分析技术记录动脉粥样斑块的位置、性质;根据美国放射学会的方法评价血管狭窄程度,并比较不同血管狭窄程度患者的左心功能。结果 65例患者共发现181个冠脉粥样斑块,冠脉左前降支近中段斑块(55.25%)多于其他分支,斑块多附着于血管的右侧壁,占据两个象限的斑块较多,以右上象限和右下象限为主;钙化性斑块占85.25%。根据血管狭窄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各组左心室EDV、ESV和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通过64排螺旋CT横截面图像分析技术可很好地观察冠脉粥样斑块位置及性质,并可根据血管狭窄程度评价左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斑块 横截面图像分析技术 体层摄影术
下载PDF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9
作者 陈德彬 单守杰 何进舟 《安徽医学》 2021年第4期399-403,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计划行冠状动脉造影的228例冠心病患者,其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62例为ACS组,稳...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计划行冠状动脉造影的228例冠心病患者,其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62例为ACS组,稳定性心绞痛(SAP)90例为SAP组,同时期冠状动脉造影未见明显冠脉狭窄76例患者为对照组,检测和分析3组患者血浆Lp-PLA2水平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的差异。结果ACS组Lp-PLA2水平和hs-CRP浓度高于SAP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p-PLA2水平是ACS的独立预测因子(OR=1.253,P<0.05)。ROC曲线显示,Lp-PLA2为387.5 ng/mL时,其诊断ACS的敏感性为72.6%,特异性为78.3%,曲线下面积(AUC)为0.793(95%CI:0.734~0.844,P<0.05)。将Lp-PLA2引入ACS诊断模型中,与传统风险因素合并hs-CRP相比,总体χ2值显著增加(分别为29.853和37.491)。Lp-PLA2联合hs-CRP诊断ACS的AUC为0.870(95%CI:0.819~0.9113,P<0.05),敏感性为80.7%,特异性为90.4%。结论Lp-PLA2水平与ACS有关,可能是预测ACS潜在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生物标志物 冠状动脉粥样斑块 易损斑块
下载PDF
利用腔内影像观察他汀联用PCSK9抑制剂对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影响的Meta分析
20
作者 刘霖泽 赵宇飞 +2 位作者 肖炯 郝敬严 林文华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405-411,共7页
目的评估他汀联用PCSK9抑制剂(PCSK9i)的降脂治疗对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作用,并验证他汀联用PCSK9i的降脂效果。方法通过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图书馆、万方、知网数据库,获取从建库到2022年12月20日的全部文献... 目的评估他汀联用PCSK9抑制剂(PCSK9i)的降脂治疗对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作用,并验证他汀联用PCSK9i的降脂效果。方法通过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图书馆、万方、知网数据库,获取从建库到2022年12月20日的全部文献。英文检索关键词为“PCSK9 Inhibitors”“Alirocumab”“Evolocumab”“plaque”“IVUS”“OCT”等,中文检索关键词为“PCSK9抑制剂”“斑块”“血管内超声”“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等。筛选所有利用血管内超声(IVUS)或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观察他汀治疗与他汀联用PCSK9i治疗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文献。使用Review Manager(Revman)5.4处理数据。结果共纳入9项研究,1912例患者。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他汀单药治疗,他汀联用PCSK9i能够显著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百分比(PAV)(MD:-2.08 mm^(3),95%CI:-2.94~-1.23 mm^(3),P<0.001),加速PAV的消退(MD:-1.13 mm^(3),95%CI:-1.49~-0.77 mm^(3),P<0.001);改善总动脉粥样硬化体积(TAV)(MD:-6.42 mm^(3),95%CI:-14.34~1.51 mm^(3),P=0.11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促进TAV消退(MD:-5.16 mm^(3),95%CI:-7.09~-3.23 mm^(3),P<0.001);显著增加薄帽斑块纤维帽厚度(FCT)(MD:8.46μm,95%CI:5.13~11.79μm,P<0.001)。此外,他汀联合PCSK9i治疗可以明显降低患者血脂水平。结论他汀联用PCSK9i可明显改善粥样斑块的特征和表型,并大幅降低血脂水平。对于存在高心血管风险的患者,建议尽早启动他汀联合PCSK9i治疗,并长期维持,确保更多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冠状动脉粥样斑块 心血管风险 META分析 降脂效果 动脉粥样硬化 单药治疗 血管内超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