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心病患者运动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289
1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75-588,共14页
心脑血管疾病是我国居民致残致死的首要病因。2011年中国心血管疾病报告显示,根据中国冠心病政策模型预测,2010--2030年中国35—84岁人群心血管疾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冠心病猝死和卒中)事件数增加将大于50%。
关键词 冠心病患者 中国 运动治疗 心血管疾病 专家 心脑血管疾病 冠心病猝死 疾病报告
原文传递
70例心脏性猝死患者的临床尸检病理分析 被引量:29
2
作者 曹素艳 沈瑾 马正中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6期504-506,共3页
目的探讨心脏性猝死(SCD)的临床特点、病理基础及致死因素,从而为防治SCD提出有效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70例SCD的临床尸检病理资料。结果70例SCD患者中,冠心病猝死43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者13例,心肌炎6例,心肌病3例,肺栓塞5例... 目的探讨心脏性猝死(SCD)的临床特点、病理基础及致死因素,从而为防治SCD提出有效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70例SCD的临床尸检病理资料。结果70例SCD患者中,冠心病猝死43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者13例,心肌炎6例,心肌病3例,肺栓塞5例。冠心病猝死43例中,陈旧性心肌梗死(OMI)7例,OMI+急性心肌梗死(AMI)27例,单纯AMI7例。尸检发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Ⅳ级狭窄者33例,其中多支病变者36例。结论SCD病程短骤、凶险,以老年男性多见,冠心病占首位。冠状动脉多支重度粥样硬化性狭窄是重要的病理基础。尽早防治冠心病、高血压,改善心肌供血是预防SCD的根本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性猝死 病理分析 尸检 患者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陈旧性心肌梗死 冠心病猝死 急性心肌梗死 病理基础 SCD 回顾性分析 硬化性狭窄 临床特点 致死因素 病理资料 多支病变 老年男性 心肌供血 心肌炎
原文传递
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方法及存在问题 被引量:21
3
作者 袁绍华 张新超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1年第3期223-226,共4页
根据Framingham心脏研究的定义,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包括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冠心病猝死、心肌梗死、心绞痛、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脑血管病(缺血性脑卒中、出血眭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 根据Framingham心脏研究的定义,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包括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冠心病猝死、心肌梗死、心绞痛、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脑血管病(缺血性脑卒中、出血眭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外周动脉疾病(间歇性跛行)和心力衰竭。CVD是世界范围内致死和致残的主要病因之一,尤其在低收入和发展中国家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FRAMINGHAM心脏研究 评估方法 疾病风险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缺血性脑卒中 冠心病猝死 ARTERY
下载PDF
天津市2010-2014年急性冠心病发病者吸烟情况分析 被引量:15
4
作者 李威 王德征 +2 位作者 张颖 薛晓丹 江国虹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18年第2期202-205,共4页
目的分析天津市急性冠心病事件患者中吸烟的流行特征及趋势分布。方法利用天津市主要慢性病发病登记监测系统中的吸烟信息,分析2010-2014年天津市急性冠心病事件的流行情况,并分析患者中吸烟与非吸烟的流行特征及趋势分布。结果 2010-2... 目的分析天津市急性冠心病事件患者中吸烟的流行特征及趋势分布。方法利用天津市主要慢性病发病登记监测系统中的吸烟信息,分析2010-2014年天津市急性冠心病事件的流行情况,并分析患者中吸烟与非吸烟的流行特征及趋势分布。结果 2010-2014年间,天津市共报告居民急性冠心病事件38 805次,平均粗发病率为77.76/10万,男性(24 343人)多于女性(14 462人),且男性平均发病年龄小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31,P=0.00)。天津市急性冠心病事件的患者主要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占总发病人数的96.6%。不同性别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吸烟率(男:55.0%;女:22.8%)高于冠心病猝死的患者(男:43.4%;女:1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χ~2=48.96,P=0.00;女:χ~2=52.43,P=0.00)。在冠心病猝死和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中男性的吸烟率随年龄增加而呈现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56,P=0.00)。两种疾病的女性患者的吸烟率分别在>69~79和>59~69岁年龄组达到高峰,随后开始下降,仅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76,P=0.00)。2010-2014年间,男性患者吸烟率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其中冠心病猝死患者的吸烟率下降的趋势有统计学意义(χ~2=29.22,P=0.00),而女性患者吸烟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χ~2=10.73,P=0.00)。结论冠心病急性事件发病例数及发病率逐年增加,是严重危害居民健康的重要疾病。且冠心病急性事件患者的吸烟率较高,特别是60岁以下的人群,这是导致冠心病急性事件发病呈现年轻化的主要原因,因此应及时开展干预措施,降低吸烟率,提高戒烟率,应加大在女性中开展控烟宣传,以减少其吸烟相关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塞 冠心病猝死 吸烟 发病监测
原文传递
室性早搏Lown分级的辩证 被引量:13
5
作者 陈琪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5年第1期3-4,共2页
关键词 室早 室性早搏 患者 临床 分级 辩证 心电监测 住院期间 冠心病猝死 危险分层
下载PDF
心理行为应激促发的心源性猝死 被引量:10
6
作者 杨菊贤 卓杨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06年第4期217-219,共3页
关键词 心源性猝死 心理行为应激 冠心病猝死 心脏结构 心肌纤维化 心脏结节病 突然死亡 心脏异常
下载PDF
冠心病猝死的病理学研究——附128例尸检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陈新山 黄光照 +1 位作者 秦启生 胡俊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1991年第3期152-156,196,共6页
本文报道128例冠心病猝死的法医病理学研究结果。其中冠脉病变4级63例,3级26例,2级29例。3级以上病变者斑块分布多较广泛。各支病变中以左前降支最常见。并发新鲜血栓形成者18例,斑块内出血17例,急性心肌梗死仅2例。36例冠脉斑块有炎性... 本文报道128例冠心病猝死的法医病理学研究结果。其中冠脉病变4级63例,3级26例,2级29例。3级以上病变者斑块分布多较广泛。各支病变中以左前降支最常见。并发新鲜血栓形成者18例,斑块内出血17例,急性心肌梗死仅2例。36例冠脉斑块有炎性细胞浸润。56例见心肌间质纤维化或小灶疤痕形成。指出虽然我国冠心病发病率较低,但仍是猝死最常见的原因,尤以中壮年男性多见;多数病例无明显诱因而于睡眠中猝死。对冠心病猝死发生的特点、冠脉和心肌病变及病理诊断等进行了分析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猝死 冠心病 冠心病猝死 动脉粥样硬化
全文增补中
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10
8
作者 丛福芹 赵桂平 戴铭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5期210-211,共2页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心绞痛患者 护理干预 老年 急性心肌梗死 恶性心律失常 临床表现 冠心病猝死
下载PDF
心血管病风险评估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9
9
作者 吴海云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2-4,共3页
心血管病通常是指一类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疾病,主要包括冠心病、脑卒中和周围血管病。新近研究提示,目前我国人群脑卒中发病率约250/10万人,冠心病事件(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和冠心病猝死)发生率约50/10万人。而且,随着我国人群... 心血管病通常是指一类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疾病,主要包括冠心病、脑卒中和周围血管病。新近研究提示,目前我国人群脑卒中发病率约250/10万人,冠心病事件(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和冠心病猝死)发生率约50/10万人。而且,随着我国人群生活方式的变化和人口快速老龄化,预期我国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还会继续上升,成为我国人群致死和致残的首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 风险评估 冠心病猝死 动脉粥样硬化 急性心肌梗死 周围血管病 冠心病事件 生活方式
原文传递
VEGF免疫组化染色在冠心病猝死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建国 徐小虎 +2 位作者 姚青松 汪冠三 祝家镇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期6-7,共2页
运用免疫组化SABC法和图像分析与统计学处理系统 ,对16例冠心病猝死和15例非冠心病猝死对照组尸检心脏标本心肌局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 :16例冠心病猝心脏标本心肌梗死局部心肌均有VEGF的阳性表达 ,尤以心... 运用免疫组化SABC法和图像分析与统计学处理系统 ,对16例冠心病猝死和15例非冠心病猝死对照组尸检心脏标本心肌局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 :16例冠心病猝心脏标本心肌梗死局部心肌均有VEGF的阳性表达 ,尤以心肌梗死灶边缘为甚 ,阳性表达率为100 %。15例非冠心病猝死对照组心脏标本仅有2例心肌局部散在有VEGF弱阳性表达 ,其余为阴性。将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进行图像定量分析与统计学处理 ,冠心病猝死组阳性指数为13.68±2.73 ,对照组为2.05±0.84 ,两组结果有极显著性差异 (P<0.01)。本研究结果提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猝死 免疫组织化学 VEGF 应用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与转运 被引量:5
11
作者 林兴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71-72,共2页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急救 心原性猝死 冠心病猝死 转运 心血管疾病 病理分析 心性猝死
下载PDF
冠心病猝死 被引量:6
12
作者 郭小梅 《医学新知》 CAS 2000年第3期113-117,120,共6页
关键词 冠心病猝死 流行病学 病因 病理
下载PDF
发育性内皮基因座-1在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及其与冠心病的关系
13
作者 路艳林 周明 +7 位作者 李曼 彭进 戴佳琳 丁九阳 万昌武 汪家文 王杰 夏冰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34-40,共7页
目的 检测发育性内皮基因座-1(DEL-1)在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探讨其参与冠心病(CHD)发生发展的相关机制。方法 将58例人冠状动脉标本分为CHD组(25例)和对照组(CON组,33例),以左前降支作为研究对象;通过HE染色检测冠状动脉内... 目的 检测发育性内皮基因座-1(DEL-1)在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探讨其参与冠心病(CHD)发生发展的相关机制。方法 将58例人冠状动脉标本分为CHD组(25例)和对照组(CON组,33例),以左前降支作为研究对象;通过HE染色检测冠状动脉内膜厚度、纤维帽厚度、管腔狭窄程度评价冠状动脉结构改变;Western blot法检测冠状动脉内DEL-1、白细胞介素-17(IL-17)、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3β(p-GSK-3β)及CCAAT增强结合蛋白β(C/EBPβ)的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DEL-1、GSK-3β、C/EBPβ及IL-17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的细胞分布及表达水平;Pearson积矩相关系数检验分析DEL-1表达水平与冠状动脉形态结构变化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HE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CHD组血管内膜增厚、管腔狭窄程度增大、纤维帽厚度变薄(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CHD组中DEL-1主要表达在斑块内泡沫细胞胞质及胞核,而IL-17、GSK-3β及C/EBPβ主要在胞质中表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CON组比较,CHD组中DEL-1、IL-17、GSK-3β、p-GSK-3β、C/EBPβ表达水平升高(P<0.05);Pearson积矩相关系数结果显示,DEL-1的蛋白表达水平与血管内膜厚度、管腔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0.693、0.733,P<0.05),与纤维帽厚度呈负相关(r=-0.432,P<0.05)。结论 DEL-1在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表达增加,其可能通过GSK-3β/C-EBPβ通路调节斑块内炎症反应,从而参与CHD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性内皮基因座-1 冠心病猝死 白细胞介素-17 糖原合成酶激酶-3β/CCAAT增强结合蛋白β通路 炎症反应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Fn、HSP70在冠心病猝死心肌中表达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6
14
作者 孙忠国 张凡 +1 位作者 成日青 张九鸿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7年第1期67-70,共4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猝死心肌组织Fn、HSP70染色改变,为法医学鉴定冠心病猝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择35例冠心病猝死案例、30例冠心病死亡案例以及32例非冠心病死亡案例,用免疫组化方法对比检测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 Fn)和热休克蛋白70... 目的:探讨冠心病猝死心肌组织Fn、HSP70染色改变,为法医学鉴定冠心病猝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择35例冠心病猝死案例、30例冠心病死亡案例以及32例非冠心病死亡案例,用免疫组化方法对比检测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 Fn)和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70 HSP70)的表达。结果:纤维连接蛋白在35例冠心病猝死案例、冠心病死亡案例以及非冠心病死亡案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且冠心病组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冠心病猝死组和非冠心病死亡组(P<0.05);冠心病猝死组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冠心病死亡组(P<0.05);HSP70在冠心病猝死案例、冠心病死亡案例组呈阳性表达,冠心病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冠心病猝死组(P<0.05),非冠心病死亡组均呈阴性表达;Fn在冠心病猝死组中的表达与HSP70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纤维连接蛋白和HSP70的阳性表达是心肌缺血和损伤的灵敏指标,对推断冠心病猝死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猝死 纤维连接蛋白 热休克蛋白70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1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在冠心病猝死早期心肌缺血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6
15
作者 章丽霞 王宇 +1 位作者 张丽华 牛彩琴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813-815,共3页
目的:了解冠心病猝死(sudden coronary death,SCD)者心肌中TGF-β1和ERK1/2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对SCD诊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xtr... 目的:了解冠心病猝死(sudden coronary death,SCD)者心肌中TGF-β1和ERK1/2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对SCD诊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1/2,ERK1/2)在30例SCD心肌样本(SCD组)和15例非心源性即刻死亡心肌样本(对照组)的表达情况。结果:SCD组心肌TGF-β1和ERK1/2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t值TGF-β1为19.807,ERK1/2为15.478,两种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GF-β1和ERK1/2在SCD组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642,P<0.01)。结论:心肌缺血激活TGF-β1/ERK1/2信号通路,使其在心肌中表达明显升高,检测TGF-β1和ERK1/2可为SCD的早期心肌缺血病理诊断提供客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猝死 转化生长因子Β1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心肌早期缺血再灌流损伤HSP70表达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肖俊辉 李永宏 《法律与医学杂志》 2002年第4期222-225,共4页
目的 探讨早期缺血再灌流损伤心肌组织热休克蛋白 70 (HSP70 )的变化 ,为心源性猝死的法医病理学鉴定寻找新的依据。 方法 建立家兔早期心肌缺血再灌流动物模型 ,用免疫组化SABC法观察HSP70的表达。 结果 心肌缺血 15min再灌流 30... 目的 探讨早期缺血再灌流损伤心肌组织热休克蛋白 70 (HSP70 )的变化 ,为心源性猝死的法医病理学鉴定寻找新的依据。 方法 建立家兔早期心肌缺血再灌流动物模型 ,用免疫组化SABC法观察HSP70的表达。 结果 心肌缺血 15min再灌流 30min后 ,再灌流区心内膜下可见HSP70阳性表达 ;缺血30min再灌流 30min后 ,HSP70阳性反应细胞数目较多 ,散布于心肌全层 ;缺血 6 0min再灌流 30min后 ,再灌流区阳性表达明显减少 ,而其边缘见阳性表达略有增强。各实验组正常区和对照组心肌组织均未见阳性反应。 结论 心肌组织HSP70的阳性表达是一项显示心肌早期缺血再灌流损伤的灵敏指标 ,HSP70的免疫组化检测对缺血再灌流损伤所致心源性猝死的死后诊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早期缺血再灌流损伤 HSP70 热休克蛋白70 免疫组织化学 法医学鉴定 冠心病猝死 动物模型
原文传递
无创心功能参数的测定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岳强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年第13期277-278,共2页
冠心病是成人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根据美国Framingham研究,男性80%,女性42%。尸解研究资料显示,冠心病猝死可分为3个类型: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急性血栓形成造成的急性缺血所致。缺血心肌区域细胞外... 冠心病是成人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根据美国Framingham研究,男性80%,女性42%。尸解研究资料显示,冠心病猝死可分为3个类型: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急性血栓形成造成的急性缺血所致。缺血心肌区域细胞外钾浓度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变严重程度 心功能参数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 相关性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冠心病猝死 冠脉 测定
下载PDF
冠心病猝死防治的心电生理—电药理学研究近况 被引量:5
18
作者 郭治彬 曹宏宇 《起搏与心脏》 1991年第3期158-161,共4页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心电生理—电药理学试验(EPT)是将心脏电生理与临床药理学结合起来的一门新型边缘学科。近二十年来,EPT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反复发作性室性心动过速(VT)和心室颤动(VF)的防治研究。本文就近年来冠心病猝死(CA)防治的EPT研...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心电生理—电药理学试验(EPT)是将心脏电生理与临床药理学结合起来的一门新型边缘学科。近二十年来,EPT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反复发作性室性心动过速(VT)和心室颤动(VF)的防治研究。本文就近年来冠心病猝死(CA)防治的EPT研究近况作一概述。一、指导临床用药 EPT对CA病人的防治有很好的指导价值,但也有不同意见。约70~80%的院外CA幸存者可用程控刺激(PES)诱发VT/VF,其中36~51%的患者可诱发持续性单形VT(SVT),其余病人可诱发非持续性VT(NSVT)或由多形性VT转变的VF。未诱发VT/VF的病人预后明显好于可诱发VT/VF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猝死 心电生理 电药理学
原文传递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与端粒酶在冠心病猝死心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刚 王阳 +2 位作者 吴旭庭 王镇波 王涛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8年第4期321-324,共4页
目的分析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rogrammed cell death 4,PDCD4)与端粒酶在冠心病心肌组织中的表达关系,探讨其对冠心病心肌损伤患者的临床诊疗意义。方法收集冠心病心源性猝死组、冠心病非心源性猝死组及正常死亡组心肌切片标本各25例,... 目的分析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rogrammed cell death 4,PDCD4)与端粒酶在冠心病心肌组织中的表达关系,探讨其对冠心病心肌损伤患者的临床诊疗意义。方法收集冠心病心源性猝死组、冠心病非心源性猝死组及正常死亡组心肌切片标本各25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PDCD4与端粒酶进行检测,观察并分析两者在各组中的阳性检出率及表达量的关系。结果 (1)PDCD4与端粒酶在冠心病心源性猝死组的阳性平均检出率分别为27.36%、30.08%;在冠心病非心源性猝死组的阳性平均检出率分别为73.58%、76.22%;在正常死亡组的阳性平均检出率分别为89.52%、92.31%,冠心病心源性猝死的PDCD4与端粒酶的阳性检出率明显少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PDCD4与端粒酶的积分光密度中位数冠心病心源性猝死组分别为2 776.32、11 889.65,冠心病非心源性猝死组分别为1 073.52、7 254.91,正常死亡组分别为987.48、6 908.27,冠心病心源性猝死组的PDCD4与端粒酶的积分光密度的中位数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D4与端粒酶在冠心病心源性猝死患者的心肌组织中阳性检出率较低,中位数呈过表达,而在冠心病非心源性猝死及正常死亡患者的心肌组织中检出率均较高,表示PDCD4与端粒酶可能是冠心病心肌损伤中的关键标志物,对临床诊疗冠心病心肌损伤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 端粒酶 冠心病猝死 研究
下载PDF
心肌Heidenhain染色在冠心病猝死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5
20
作者 胡志红 王庭 吴萍 《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探讨铁矾苏木素伊红染色(Heidenhain stain)在冠心病猝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铁矾苏木素伊红染色法,对10例可疑缺血心肌和5例冠心病梗死心肌进行染色观察,并与5例正常心肌对比。结果:Heidenhain染色显示冠心病心肌梗死组... 目的:探讨铁矾苏木素伊红染色(Heidenhain stain)在冠心病猝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铁矾苏木素伊红染色法,对10例可疑缺血心肌和5例冠心病梗死心肌进行染色观察,并与5例正常心肌对比。结果:Heidenhain染色显示冠心病心肌梗死组呈强阳性,可疑心肌缺血缺氧组部分心肌阳性,对照组呈阴性。结论:Heidenhain染色法可作为诊断早期心肌缺血、判断心肌损伤程度的一种简便易行的形态学观察方法,应用于法医案检实践中,对冠心病猝死的辅助诊断及鉴别极具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猝死 早期心肌缺血 心肌梗死 Heidenhain染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