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4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新时期农村扶贫与村级贫困瞄准 被引量:188
1
作者 汪三贵 Albert Park +1 位作者 Shubham Chaudhuri Gaurav Datt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6-64,共9页
我们采用国家统计局的农村住户调查和世界银行的专项村级调查数据,通过分析贫困村确定的准确性、决定因素以及贫困人口的覆盖率来评价中国农村扶贫计划中村级瞄准的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尽管越是低收入组的村被确定为贫困村的可能性越大... 我们采用国家统计局的农村住户调查和世界银行的专项村级调查数据,通过分析贫困村确定的准确性、决定因素以及贫困人口的覆盖率来评价中国农村扶贫计划中村级瞄准的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尽管越是低收入组的村被确定为贫困村的可能性越大,但贫困村覆盖不完全和非贫困村被定为贫困村的问题依然比较严重。总体而言,以收入为标准和在精确瞄准状态下应该被确定为贫困村的村中有48%的村没有被瞄准。确定贫困村的主要决定因素是收入水平、贫困发生率、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的可获得性以及偏远程度等,这与中央政府确定贫困村的原则和推荐方案是一致的。2001年,有59%的极端贫困人口居住在贫困村内,但这一比重在2004年下降到51%。与其他地区和非贫困县相比,西部地区和贫困县确定的贫困村覆盖了更高比例的贫困人口。总体上看,由于东部和中部地区以及非贫困县更大的瞄准错误,村级瞄准并没有比县级瞄准覆盖更多的贫困人口。中国政府扶贫部门需要在非西部地区和非贫困县改善贫困瞄准方式和提高扶贫机构的能力,提高瞄准的准确性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贫困 贫困瞄准 贫困 扶贫投资
原文传递
脆弱性与农村贫困 被引量:167
2
作者 韩峥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8-12,共5页
通过讨论脆弱性的概念及探讨其与贫困的关系 ,提出脆弱性是贫困的重要特征 ,也是返贫的主要原因之一。当前农村低收入和贫困人口所具有的较高的脆弱性构成了稳定脱贫的主要障碍。作者提出应将脆弱性作为新的切入点开展扶贫工作。
关键词 脆弱性 农村贫困 返贫 主要障碍 脱贫 扶贫工作 贫困人口 重要特征 概念 稳定
下载PDF
从区域扶贫开发到精准扶贫——改革开放40年中国扶贫政策的演进及脱贫攻坚的难点和对策 被引量:147
3
作者 汪三贵 曾小溪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40-50,共11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扶贫开发成效显著。回顾40年中国扶贫开发历程发现,中国经历了从区域扶贫开发到精准扶贫的政策演变,并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精准扶贫方略实施后的脱贫成效。针对新阶段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类型贫困人口特征,需要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扶贫开发成效显著。回顾40年中国扶贫开发历程发现,中国经历了从区域扶贫开发到精准扶贫的政策演变,并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精准扶贫方略实施后的脱贫成效。针对新阶段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类型贫困人口特征,需要采用超常规手段和创新机制,短期长期帮扶结合,短期内重点解决贫困人口生活问题,长期则需要重点解决发展动力和能力不足问题,并实施兜底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贫困 区域开发 扶贫 精准扶贫
原文传递
农村金融对减少贫困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31
4
作者 丁志国 谭伶俐 赵晶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72-77,112,共6页
本文运用2000—2008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检验了农村金融发展对减少农民贫困的作用。研究表明,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减少农民贫困的作用,既存在直接效应,也存在间接效应,而间接效应的作用明显高于直接效应。因此,政府在未来制定发展农村金... 本文运用2000—2008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检验了农村金融发展对减少农民贫困的作用。研究表明,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减少农民贫困的作用,既存在直接效应,也存在间接效应,而间接效应的作用明显高于直接效应。因此,政府在未来制定发展农村金融的政策过程中,应该将重点放在农村金融作用的间接效应上,而不是简单片面地强调直接效应,从而保证农村金融发展能够更加有效地实现减少农村贫困的战略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金融 农村贫困 直接效应 间接效应
原文传递
农村贫困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113
5
作者 罗楚亮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3-138,共16页
根据2007年和2008年住户追踪调查数据,本文描述了两个年份的农村贫困状况及其变动特征。从两个年份的贫困发生率来看,两年一直陷入贫困状态的家庭的比重较低,但贫困类型结构也会受到贫困标准的影响。贫困标准越高,则两年贫困在总体贫困... 根据2007年和2008年住户追踪调查数据,本文描述了两个年份的农村贫困状况及其变动特征。从两个年份的贫困发生率来看,两年一直陷入贫困状态的家庭的比重较低,但贫困类型结构也会受到贫困标准的影响。贫困标准越高,则两年贫困在总体贫困中的比重将有较大幅度的上升。从收入结构的描述中可以发现,包括外出务工收入在内的工资性收入增长对于农户脱离贫困状态具有重要的贡献,经营收入的波动是农户陷入贫困状态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外出行为的内生性处理,本文发现外出务工显著降低了农户陷入贫困的可能性,同时是贫困状态转换的重要因素。外出与贫困可能性之间的关系受到贫困标准的影响。贫困标准越低,外出的贫困减缓效应越明显。此外,本文还发现家庭健康状况也具有十分显著的影响。家庭不健康成员人数及其变化对贫困发生率及其转换具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出打工 农村贫困 贫困动态变化
原文传递
数字普惠金融、农村贫困与经济增长 被引量:111
6
作者 龚沁宜 成学真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9-145,共7页
普惠金融主要服务对象是农民,其目的在于使广大农村地区的农民通过享受到普惠金融的服务,最终达到脱贫的目的。西部地区是我国农村贫困人口较为集中的地区,因此利用我国西部地区12个省市2011—2015年的面板数据,研究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 普惠金融主要服务对象是农民,其目的在于使广大农村地区的农民通过享受到普惠金融的服务,最终达到脱贫的目的。西部地区是我国农村贫困人口较为集中的地区,因此利用我国西部地区12个省市2011—2015年的面板数据,研究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数字普惠金融的减贫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西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于农村贫困发生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且存在单一的门槛特征值。当经济发展水平未跨越门槛值时,数字普惠金融对于农村贫困表现为显著的减缓作用;当经济发展水平超过门槛值时,数字普惠金融对于贫困的抑制作用有所减弱,其减贫的边际效用表现出递减的规律。总体而言数字普惠金融对于贫困的减缓作用十分显著,尤其是针对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甘肃等4省份,其减贫效果尤为明显,因此现阶段应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助力农村地区精准脱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地区 数字普惠金融 农村贫困 PSTR模型
下载PDF
一个农业人口大国的工业化之路:中国降低农村贫困的经验 被引量:90
7
作者 章元 许庆 邬璟璟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76-87,共12页
本文试图总结作为农业人口大国的中国在降低农村贫困方面的成功经验。本文认为中国通过优先发展城市工业部门来推动工业化并推动经济增长和降低农村贫困有其必然性,在人多地少的条件下优先发展附加值较低的农业未必是一个好策略。中国... 本文试图总结作为农业人口大国的中国在降低农村贫困方面的成功经验。本文认为中国通过优先发展城市工业部门来推动工业化并推动经济增长和降低农村贫困有其必然性,在人多地少的条件下优先发展附加值较低的农业未必是一个好策略。中国首先通过城市倾向政策推动工业化,创造出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创造大量非农就业岗位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而贫困农户能够进入劳动力密集型的工业部门就业并获得更高收入,这是他们分享工业化所带来的经济增长"蛋糕"并脱离贫困陷阱的关键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奇迹 农村贫困 工业化 中国经验
原文传递
我们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准确预测贫困脆弱性? 被引量:88
8
作者 万广华 章元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8-148,共11页
贫困脆弱性自从被作为一种前瞻性的理念由世界银行正式提出来之后,便迅速成为发展经济学的一个研究热点。然而,不同的研究者对它的定义和度量方法并不同。本文利用来自中国的农户调查数据检验预测贫困脆弱性的精确性的决定因素。我们发... 贫困脆弱性自从被作为一种前瞻性的理念由世界银行正式提出来之后,便迅速成为发展经济学的一个研究热点。然而,不同的研究者对它的定义和度量方法并不同。本文利用来自中国的农户调查数据检验预测贫困脆弱性的精确性的决定因素。我们发现:预测的精确性与贫困线和脆弱线的选择、家庭未来收入均值的计算方法密切相关。本文的发现为我们理解贫困脆弱性的度量方法以及政府从贫困脆弱性的视角制定反贫困政策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脆弱性 农村贫困 永久性收入
原文传递
国外农村贫困地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86
9
作者 罗庆 李小建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8,共8页
农村贫困地理作为农村贫困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研究成果对丰富农村贫困理论和制定农村扶贫政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普查数据的完善、地理信息技术和遥感技术的应用以及统计分析方法的发展,农村贫困地理研究呈现出一些新趋势和... 农村贫困地理作为农村贫困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研究成果对丰富农村贫困理论和制定农村扶贫政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普查数据的完善、地理信息技术和遥感技术的应用以及统计分析方法的发展,农村贫困地理研究呈现出一些新趋势和新特征。通过梳理近20年来国外农村贫困研究文献,从地理学视角对空间贫困陷阱的概念及存在性检验、地理因素对农村贫困形成的作用机理、区域贫困的测算及贫困地图的绘制、区域瞄准及效果评估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回顾和评述,总结出国外农村贫困地理研究的特点与发展方向,提出未来国内相关研究的若干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贫困 空间贫困陷阱 地理因素 贫困地图
原文传递
当前中国农村的贫困问题 被引量:75
10
作者 李小云 张雪梅 唐丽霞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7-74,共8页
20世纪中国农村贫困人口的快速下降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好评。但是进入新世纪以后,农村贫困问题并没有继续得到明显改善,贫困人口数量保持刚性稳定,过去对贫困人口数量的估算也受到了各方面的质疑,贫困人口生计脆弱性、妇女贫困等一系... 20世纪中国农村贫困人口的快速下降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好评。但是进入新世纪以后,农村贫困问题并没有继续得到明显改善,贫困人口数量保持刚性稳定,过去对贫困人口数量的估算也受到了各方面的质疑,贫困人口生计脆弱性、妇女贫困等一系列的贫困问题仍然十分严峻。本文从我国贫困人口数量、贫困人口分布、贫困结构和贫困程度以及贫困人口生计等角度,总体叙述了当前中国农村的贫困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贫困 贫困人口 可持续生计框架
下载PDF
自然地理环境的贫困效应检验——自然地理条件对农村贫困影响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83
11
作者 曲玮 涂勤 +1 位作者 牛叔文 胡苗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34,共14页
本文从发展经济学和经济地理学双重角度讨论自然地理环境对贫困的影响,即自然地理环境的贫困效应,利用2000~2006年甘肃省51个扶贫开发重点县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回归结果显示,经济社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能缓解由不利的自然地理环... 本文从发展经济学和经济地理学双重角度讨论自然地理环境对贫困的影响,即自然地理环境的贫困效应,利用2000~2006年甘肃省51个扶贫开发重点县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回归结果显示,经济社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能缓解由不利的自然地理环境对贫困造成的负面影响,但是,自然地理环境制约仍然是导致贫困的重要因素之一。政府通过合理的政策设计,充分利用贫困地区现有资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缓贫困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地理环境 甘肃省 农村贫困
原文传递
农业自然灾害与农村贫困问题研究 被引量:69
12
作者 王国敏 《经济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5-61,共7页
自然灾害总是与贫困相伴随,且呈正相关关系。自然灾害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破坏作用日益加重,从而导致一部分农村人口处在贫困线上,或使一部分已经脱贫的人们重新返贫,使得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更加艰巨。本文从我国农业自然灾害的... 自然灾害总是与贫困相伴随,且呈正相关关系。自然灾害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破坏作用日益加重,从而导致一部分农村人口处在贫困线上,或使一部分已经脱贫的人们重新返贫,使得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更加艰巨。本文从我国农业自然灾害的现状及特征分析入手,阐述了农业自然灾害的危害性,提出了减灾与扶贫相结合;国家财政投入和农业保险相结合;“教育扶贫”和“移民扶贫”相结合;脱贫与巩固温饱相结合的现阶段农村扶贫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灾害 农村贫困 扶贫政策
下载PDF
乡村振兴中精准扶贫的长效机制 被引量:78
13
作者 陆益龙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8-35,共8页
进入新时代,中国农村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需要分三步走:精准扶贫、乡村重建和社会创新。精准扶贫之于乡村振兴而言,既是前提条件也是重要构成,只有全面消除农村贫困才可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往的农村反贫困... 进入新时代,中国农村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需要分三步走:精准扶贫、乡村重建和社会创新。精准扶贫之于乡村振兴而言,既是前提条件也是重要构成,只有全面消除农村贫困才可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往的农村反贫困主要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开发扶贫、全面发展"的扶贫开发模式,实施精准扶贫战略则是顺应新时代农村扶贫的新要求。精准扶贫要发挥持续反贫困的功能,就需要具备一套长效机制。精准扶贫的长效机制是针对那种将精准扶贫"狭义化"或"短期行为化"而采取的策略,其实质上就是系统化的制度创新和制度建设,主要包括扶贫对象的精准识别机制、扶贫资源的多元筹集机制、扶贫资源的高效传送机制和扶贫行动的精准实施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贫困 精准扶贫 扶贫机制
下载PDF
中国农村贫困人口的估计与瞄准问题 被引量:76
14
作者 汪三贵 Albert Park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2010年第2期68-72,共5页
随着农村低保的全面实施,中国的农村扶贫从开发式扶贫为主转变为扶贫开发与最低生活保障并重,扶贫资源也大幅度增加。然而,这一政策转变似乎没有带来明显的减贫效果。我们的研究发现,由于数据基础和估计方法不同,国家统计局估计的贫困... 随着农村低保的全面实施,中国的农村扶贫从开发式扶贫为主转变为扶贫开发与最低生活保障并重,扶贫资源也大幅度增加。然而,这一政策转变似乎没有带来明显的减贫效果。我们的研究发现,由于数据基础和估计方法不同,国家统计局估计的贫困人口和民政部门确定的低保人口在很大程度上是两个不同的群体。国家统计局估计的是经济上的贫困人口,而这些贫困人口绝大部分有劳动能力。民政部门确定的农村低保人口主要是一些特殊的人群(残疾人、慢性病人等没有劳动能力的人口)。这些人口中的相当部分的收入水平并不低于贫困线。中国需要建立统一的贫困人口识别机制,改善农村扶贫对象的选择和瞄准机制,以提高扶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贫困 农村低保 贫困测量 贫困瞄准
下载PDF
以精准扶贫实现精准脱贫:中国农村反贫困的新思路 被引量:74
15
作者 汪三贵 刘未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0-115,共6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减贫成就。中国大规模减贫是由经济的高速增长、大规模区域性扶贫开发、社会保障政策、广覆盖的惠农政策和平等的土地分配制度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大幅度增加使经济增长的减贫...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减贫成就。中国大规模减贫是由经济的高速增长、大规模区域性扶贫开发、社会保障政策、广覆盖的惠农政策和平等的土地分配制度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大幅度增加使经济增长的减贫效应不断下降,中国需要更加有针对性的扶贫政策。精准扶贫通过对贫困人口的精准识别和综合性的帮扶措施,来提高扶贫的效率和效果,但面临贫困人口素质低、致贫因素多样复杂、资金管理缺乏灵活性等问题,需要在识别方法、帮扶方式、资金管理和考核评估方面进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贫困 扶贫政策 精准识别 精准帮扶
下载PDF
公共支出结构与农村减贫——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证据 被引量:68
16
作者 王娟 张克中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1-42,共12页
本文构建了一个具有一般性的公共支出与减贫关系的理论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利用1994~200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分析各项公共支出的减贫效应。实证分析发现,社会救济支出、基本建设支出和农业性公共支出对减贫存在显著效应,但科教文卫支出... 本文构建了一个具有一般性的公共支出与减贫关系的理论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利用1994~200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分析各项公共支出的减贫效应。实证分析发现,社会救济支出、基本建设支出和农业性公共支出对减贫存在显著效应,但科教文卫支出作用并不显著。社会救济支出每增加1%会导致农村贫困发生率下降0.0575个百分点,基本建设支出每增加1%会导致农村贫困发生率下降0.0402个百分点,农业性公共支出每增加1%会导致农村贫困发生率下降0.0584个百分点。各项公共支出的减贫效应排序为:农业性公共支出>社会救济支出>基本建设支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支出 减贫 农村贫困
原文传递
路径、机理与创新:社会保障促进精准扶贫的政策分析 被引量:66
17
作者 左停 赵梦媛 金菁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2,共12页
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制度,其在缩小收入差距、保护人力资本、降低社会风险和保障基本需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反贫困作用。当前农村扶贫阶段中,贫困人口的社会生理性致贫因素增强,因此要求包括社... 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制度,其在缩小收入差距、保护人力资本、降低社会风险和保障基本需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反贫困作用。当前农村扶贫阶段中,贫困人口的社会生理性致贫因素增强,因此要求包括社会保障、社会权利救济在内的社会保护式扶贫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此相应,社会保障既被列为反贫困的重要目标,也被列为反贫困的主要路径,在中国农村减贫发展进程中的嵌入程度逐渐加深。为了减少因制度不一造成的缝隙和叠加问题,让扶贫与低保等其他社会保障制度进行衔接十分必要;另一方面多领域、多主体的反贫困协作治理框架也需要被构建起来。在看到当前我国通过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减贫发展可喜成就的同时,也应注重解决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未来我国社会保障减贫可以借鉴欧盟社会保障发展经验、加强服务供给、倡导更加积极的制度安排以及以"一站式服务"方法促进基层社会保障的协同化治理为努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贫困 精准扶贫 贫困机制 社会保障 社会救助
下载PDF
社会资本、非农就业与农村居民贫困 被引量:66
18
作者 刘一伟 刁力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1-71,共11页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分析了社会资本对农村居民贫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无论采用国际贫困标准还是采用国家贫困标准衡量农村居民贫困,社会资本均具有减贫效应;同时社会资本有助于提高农村家庭的非农就业水平,而非...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分析了社会资本对农村居民贫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无论采用国际贫困标准还是采用国家贫困标准衡量农村居民贫困,社会资本均具有减贫效应;同时社会资本有助于提高农村家庭的非农就业水平,而非农就业降低了农村居民发生贫困的可能性。解释机制显示,社会资本可通过影响农村家庭非农就业,进而缓解农村居民的贫困状况。因此,在解决农村居民贫困的过程中,应重视社会资本与非农就业的作用,从而实现农村居民的脱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扶贫 农村贫困 社会资本 非农就业 脱贫渠道
下载PDF
财政支农投入的农村减贫效应研究——基于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考察 被引量:63
19
作者 秦建军 武拉平 《财贸研究》 CSSCI 2011年第3期19-27,85,共10页
基于对财政支农投入与农村贫困减少之间关系的考察,理论推导发现:在特定的经济环境和技术水平约束下,财政支农投入增长的农村减贫效应呈现边际递减规律。利用误差修正模型(ECM)的实证研究表明:改革开放30年间,总体上,财政支农投入对农... 基于对财政支农投入与农村贫困减少之间关系的考察,理论推导发现:在特定的经济环境和技术水平约束下,财政支农投入增长的农村减贫效应呈现边际递减规律。利用误差修正模型(ECM)的实证研究表明:改革开放30年间,总体上,财政支农投入对农村贫困缓解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短期内,财政支农投入增长对农村减贫效果较为明显;而长期内,财政支农投入的农村减贫效果趋于平稳。短期有效长期平稳的减贫效果,要求政府的财政支农投入增长具有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支农 农村贫困 减贫
下载PDF
中国农村贫困家庭的识别 被引量:59
20
作者 汪三贵 王姮 王萍萍 《农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0-31,共12页
本文利用国家统计局农村贫困监测数据和计量经济模型(OLS和Logistic模型)来识别与农户贫困和家庭福利状况高度相关的预测指标。我们发现,无论是OLS模型还是Logistic模型,都可以准确预测50%以上的贫困家庭。Logistic模型在准确预测贫困... 本文利用国家统计局农村贫困监测数据和计量经济模型(OLS和Logistic模型)来识别与农户贫困和家庭福利状况高度相关的预测指标。我们发现,无论是OLS模型还是Logistic模型,都可以准确预测50%以上的贫困家庭。Logistic模型在准确预测贫困家庭方面有更好的表现,在选择合适的概率切割点后,预测的准确率可以达到70%以上。我们还发现,要准确预测极端贫困人口是十分困难的。在实践中,较高的贫困线有利于提高预测和瞄准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贫困 贫困瞄准 贫困识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