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PP模式:农村环境基础设施治理的新选择——以陕西省为考察对象 被引量:6
1
作者 李冠杰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5-37,共3页
公私部门伙伴关系"(PPP)模式是陕西农村环境基础设施治理的新选择。PPP模式的应用能够较好地解决政府供给资金不足以及供给效率低下等问题,同时陕西省在政策环境、项目需求量、民营资本参与及盈利实现方面为PPP模式在该领域的引入... 公私部门伙伴关系"(PPP)模式是陕西农村环境基础设施治理的新选择。PPP模式的应用能够较好地解决政府供给资金不足以及供给效率低下等问题,同时陕西省在政策环境、项目需求量、民营资本参与及盈利实现方面为PPP模式在该领域的引入提供了支持和保障。在此基础上,还应选择合适项目类型,设计风险分担机制,建立合理定价机制,完善配套制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P模式 农村环境基础设施 治理 陕西省
下载PDF
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现状的农民满意度分析——基于陕西省陕北、关中、陕南三大区域比较视角 被引量:6
2
作者 李冠杰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15-22,共8页
近年来,陕西农村环境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但大部分地区的设施建设仍然滞后,并在设施项目选择上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这成为制约农民生活质量提高和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瓶颈。鉴于此,采用区域研究和比较研究法,选取陕北、关中、陕南三大区... 近年来,陕西农村环境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但大部分地区的设施建设仍然滞后,并在设施项目选择上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这成为制约农民生活质量提高和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瓶颈。鉴于此,采用区域研究和比较研究法,选取陕北、关中、陕南三大区域行政村38个,走访农户298户,通过收回的861份调查问卷来考查陕西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分析农民对现有环境基础设施满意度、获取农村环境基础设施村民需求。研究结果表明:三大区域供水设施、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和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状况存在较大差别;农民对环境基础设施的整体满意度较低,处于不满意等级,但不同区域具体情况不同;不同区域农民对农村环境基础设施的偏好存在明显差异。政策方面,地方政府应加大对相关设施的投资与建设力度,结合实际,有所侧重,补足短板,做好设施的运行、维护和管理工作,满足农民需求,注重政策的协调作用,不断提高农民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环境基础设施 建设现状 偏好 满意度
下载PDF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路径探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宋明元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23年第1期14-17,共4页
生态环境保护是乡村振兴战略中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重要工作。虽然近年来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和规则不断明确与完善,但受传统生产生活观念和习惯的影响,部分生态环境保护难题仍然存在,并且出现了一些新的挑战。鉴于此,有必要对当... 生态环境保护是乡村振兴战略中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重要工作。虽然近年来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和规则不断明确与完善,但受传统生产生活观念和习惯的影响,部分生态环境保护难题仍然存在,并且出现了一些新的挑战。鉴于此,有必要对当前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梳理,并结合问题探索进一步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科学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生态环境保护 面源污染 农村环境基础设施
下载PDF
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农民筹资意愿研究——以陕西省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冠杰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09-113,126,共6页
运用区域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选取陕北、关中、陕南三大区域38个行政村,走访298户农户,通过收回的861份调查问卷来考查农村环境基础设施的农民需求,并以此为视角分析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农民筹资意愿,研究结果表明:(1)陕西省农村... 运用区域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选取陕北、关中、陕南三大区域38个行政村,走访298户农户,通过收回的861份调查问卷来考查农村环境基础设施的农民需求,并以此为视角分析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农民筹资意愿,研究结果表明:(1)陕西省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农民筹资意愿与农民需求之间存在一定对应关系,但不同区域农民对设施具体项目的需求程度不同,由此带来设施建设的农民筹资意愿不同;(2)地方政府应尊重农民筹资意愿,强调农民"受益人"角色,搭建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农民筹资的操作平台,构建"上下互动"的公共决策机制;(3)地方政府应积极构建多元投入的农村环境基础设施筹资体系,并以此实现农村环境基础设施的多中心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环境基础设施 农民需求:筹资 农民意愿
下载PDF
陕西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多中心治理机制构建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冠杰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7年第16期156-158,共3页
近年来,农村环境基础设施治理成效日趋显著。而处于中西部地区的陕西省仍存在治理主体单一、治理方式短缺、治理内容片面等诸多不足。因此,依据"多中心"理论,构建符合陕西实际的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多中心"筹资、建... 近年来,农村环境基础设施治理成效日趋显著。而处于中西部地区的陕西省仍存在治理主体单一、治理方式短缺、治理内容片面等诸多不足。因此,依据"多中心"理论,构建符合陕西实际的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多中心"筹资、建设、运营、维护、监管机制,应成为今后的工作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环境基础设施 治理 多中心 陕西
下载PDF
甘肃:印发“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6
《中国食品》 2022年第12期40-40,共1页
近日,甘肃省生态环境厅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甘肃省“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十四五”期间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进行了全面部署:到2025年,全省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受污染耕地... 近日,甘肃省生态环境厅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甘肃省“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十四五”期间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进行了全面部署:到2025年,全省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受污染耕地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巩固提升;农业面源污染得到初步管控,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改善 稳步推进 地下水环境质量 生态环境 巩固提升 农业面源污染 农村环境基础设施 建设用地安全
下载PDF
河北:印发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
7
《中国食品》 2022年第7期27-27,共1页
近期,河北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河北省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农业面源污染得到初步管控,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乡村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农业绿色发展取得阶段性进展,农业农村生... 近期,河北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河北省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农业面源污染得到初步管控,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乡村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农业绿色发展取得阶段性进展,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步推进 持续改善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土壤污染防治 农业绿色发展 河北省农业 农业面源污染 农村环境基础设施
下载PDF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乡村旅游发展有机结合初探
8
作者 付霞 《党的建设》 2020年第10期52-52,共1页
2018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提出,引导有条件的地区将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与特色产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有机结合,实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人居环境改善互促互进。
关键词 特色产业 农村人居环境 休闲农业 乡村旅游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 行动方案 农村环境基础设施
原文传递
生态环境部等七部门:实施四大工程治理土壤、地下水和农村生态环境
9
《中国食品》 2022年第2期46-46,共1页
近期,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国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受污染耕地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巩固提... 近期,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国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受污染耕地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巩固提升,农业面源污染得到初步管控,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发展改革委 农村生态环境 持续改善 稳步推进 地下水环境质量 工程治理 巩固提升 农村环境基础设施
下载PDF
多中心视角下的陕西农村环境基础设施治理:模式选择与机制创新
10
作者 李妮 《纳税》 2017年第30期146-146,共1页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及政策的倾斜,农村环境的基础设施治理已有显著成效。陕西省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在农村环境基础设施治理方面还存在着一些缺陷,如单一主体治理、缺乏相关的治理方式、片面的治理内容等。因此,想要构建陕西...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及政策的倾斜,农村环境的基础设施治理已有显著成效。陕西省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在农村环境基础设施治理方面还存在着一些缺陷,如单一主体治理、缺乏相关的治理方式、片面的治理内容等。因此,想要构建陕西农村环境基础设施治理的新机制,就应该以"多中心"理论为基础,建立筹资、建设、运营、维护和监管的"多中心"新模式,这也将是今后陕西农村在环境基础设施治理中的工作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中心视角 陕西农村环境基础设施治理 模式选择与机制创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