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55篇文章
< 1 2 8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10年来中国农村居民点用地时空特征 被引量:184
1
作者 田光进 刘纪远 庄大方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51-658,共8页
利用20世纪90年代中国1:10万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数据,利用单元自动机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中国农村居民点用地进行了区划。在此基础上,研究了90年代中国农村居民点用地动态变化时空格局。研究表明,农村居民点用地受区域位置、经济发展和... 利用20世纪90年代中国1:10万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数据,利用单元自动机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中国农村居民点用地进行了区划。在此基础上,研究了90年代中国农村居民点用地动态变化时空格局。研究表明,农村居民点用地受区域位置、经济发展和国家政策的影响。90年代前5年,受沿海开放政策和经济高速发展的影响,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华北平原农村居民点用地扩展较快,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点用地扩展较慢;90年代后5年,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放慢和国家实施耕地资源保护条例的情况下,沿海地区农村居民点用地扩张受到抑制,西部地区扩展加快。90年代中国经济体制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动态变化格局受到经济发展和土地利用政策的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 用地 时空特征 单元自动机 人工神经网络 中国
下载PDF
巩义市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02
2
作者 海贝贝 李小建 许家伟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257-2269,共13页
综合运用GIS技术、景观指数定量分析方法以及空间统计方法,分析河南省巩义市1990-2010年农村居民点规模结构、空间分布、形态结构的演变特征,探索地形因素、区位因素以及社会经济因素对农村居民点发展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快速城镇... 综合运用GIS技术、景观指数定量分析方法以及空间统计方法,分析河南省巩义市1990-2010年农村居民点规模结构、空间分布、形态结构的演变特征,探索地形因素、区位因素以及社会经济因素对农村居民点发展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巩义市农村居民点规模扩张明显,集约用地程度较低;居民点斑块形态趋于规则,规划管理效果已开始有初步体现;聚落斑块空间分布聚集特征明显,呈现大斑块低密度分布与小斑块高密度分布格局;但巩义市农村聚落近20年来整体空间格局变化不大,只是局部集中趋势进一步增加,不仅在平原与丘陵地区具有集中趋势,在其之外的经济快速发展地区的集中趋势亦较为明显。居住空间格局变化与自然条件有关,但在时间与空间的微观层面上区位条件、社会经济因素具有更大的影响。本文对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布局调整具有一定的政策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 空间格局 演变 巩义
原文传递
西南丘陵山地区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模式——以重庆渝北区为例 被引量:173
3
作者 杨庆媛 田永中 +2 位作者 王朝科 周滔 刘筱非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69-478,共10页
通过对样本区域农村居民点布局及土地利用特点的研究 ,从丘陵山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实际出发 ,提出两种土地整理模式 :一是农林综合开发整理模式 ,即居民点闲置土地的复垦利用与抛荒地利用结合 ,与山地区退耕还林等... 通过对样本区域农村居民点布局及土地利用特点的研究 ,从丘陵山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实际出发 ,提出两种土地整理模式 :一是农林综合开发整理模式 ,即居民点闲置土地的复垦利用与抛荒地利用结合 ,与山地区退耕还林等生态建设工程结合 ,进行退宅还林 ;二是新村建设整理模式 ,即由政府对新村统一规划 ,供给道路等基础设施 ,引导农民集中建房的“政府引导型”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 ,并对重庆市渝北区新春村的新村建设的运作和效益进行了实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理 农村居民 土地利用 模式 西南丘陵山地区 重庆市
下载PDF
土地整理潜力分析 被引量:151
4
作者 张正峰 陈百明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64-669,共6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土地整理必然从增加耕地面积的单目标向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多目标方向发展。因此,科学分析土地整理潜力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科学编制土地整理专项...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土地整理必然从增加耕地面积的单目标向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多目标方向发展。因此,科学分析土地整理潜力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科学编制土地整理专项规划及进行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的需要。从内涵上讲,土地整理潜力是相对于一定土地整理标准而言的潜力,是经济、生态条件约束下的潜力,其实质是土地利用潜力。从来源上分析,耕地整理潜力主要来源于农村道路、排灌沟渠的整治与完善、田块的合并与规整、限制因素的改造与消除、农田防护林网的修建与完善。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主要来源于居民宅基地用地量的降低、建筑容积率的提高、闲散土地的再利用、自然村向中心村的合并以及村内基础设施与公共设施的配套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理潜力 土地理 耕地面积 农村居民 土地利用潜力 整理标准
下载PDF
北京山区农村居民点分布变化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170
5
作者 姜广辉 张凤荣 +2 位作者 秦静 张琳 宫攀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85-92,共8页
当前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应加强对社会经济转型条件下农村居民点内在演化规律的研究。该文应用GIS空间分析以及景观指数的定量分析方法,以北京山区为研究区域,分析研究了山区不同地域层次上农村居民点分布及其变化与该区自然环境、生产... 当前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应加强对社会经济转型条件下农村居民点内在演化规律的研究。该文应用GIS空间分析以及景观指数的定量分析方法,以北京山区为研究区域,分析研究了山区不同地域层次上农村居民点分布及其变化与该区自然环境、生产环境和社会经济三方面环境要素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北京山区农村居民点分布格局受坡度、高程、农用地以及城镇和交通道路等自然环境、生产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综合影响,但其分布变化则更多地与农用地距城镇的距离和交通条件紧密相关。该文还对农村居民点分布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为科学指导农村居民点整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 分布变化 GIS 景观指数 北京山区
下载PDF
大城市郊区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目标和模式研究——以北京市顺义区为例 被引量:134
6
作者 杨庆媛 张占录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15-119,共5页
目前,土地整理已经成为我国土地管理中的热门话题,也是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农村居民点整理则是农村土地整理中的重要内容。本文以经济发达的大城市郊区———北京市顺义区为例,分析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目标、意义、主要形式以及农村居民点... 目前,土地整理已经成为我国土地管理中的热门话题,也是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农村居民点整理则是农村土地整理中的重要内容。本文以经济发达的大城市郊区———北京市顺义区为例,分析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目标、意义、主要形式以及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策略模式和运作模式。最后得出结论:在经济发达的平原型大城市郊区,市场运作模式是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可行模式———这是农村房地产开发的创新模式,也是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创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城市郊区 农村居民 整理模式 市场运作 农村建设 效益评估 农村城镇化
下载PDF
基于遥感与GIS的中国农村居民点规模分布特征 被引量:119
7
作者 田光进 刘纪远 +4 位作者 张增祥 周全斌 张宗科 赵晓丽 谭文彬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07-312,T005,共7页
利用 2 0 0 0年TM图像判读的中国土地利用矢量图提取全国农村居民点信息 ,分析了中国农村规模分布的基本特征。中国农村居民点密度呈现地带性差异 ,东部地区农村居民点密度较高 ,西部较低。农村居民点规模区域差异明显 ,北方大于南方 ,... 利用 2 0 0 0年TM图像判读的中国土地利用矢量图提取全国农村居民点信息 ,分析了中国农村规模分布的基本特征。中国农村居民点密度呈现地带性差异 ,东部地区农村居民点密度较高 ,西部较低。农村居民点规模区域差异明显 ,北方大于南方 ,平原地区大于丘陵地区 ,经济发达地区大于经济欠发达地区 ;全国农村居民点规模较小 ,平均规模越小的地区集中在规模较小的居民点较多。全国农村居民点分布不均匀 ,孔隙度指数与农村居民点密度相关程度较高 ,农村居民点密度较高的地区 ,孔隙度指数较小 ,农村居民点分布较为均匀 ,距离较低 ;农村居民点密度较小的地区 ,孙隙度指数较大 ,农村居民点分布不均匀 ,距离较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GIS 中国 农村居民 规模分布 罗仑斯曲线 指数分布 孔隙度 空间分布 省际差异
下载PDF
论乡村城镇化与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 被引量:105
8
作者 陈美球 吴次芳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97-100,共4页
本文通过对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及其对乡村城镇化的影响分析,提出开展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优化用地配置,是实现我国乡村城镇化的客观要求,并进一步探讨了我国开展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主要对策。
关键词 乡村城镇化 农村居民 用地整理 中国
下载PDF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模式选择 被引量:108
9
作者 高燕 叶艳妹 《农村经济》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3-25,共3页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是近几年兴起的土地集约利用工程。本文根据全国各地开展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实践经验 ,在界定了村庄类型 ,分析了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 ,从资金筹集、组织领导、具体操作等方面总结了农村居民点用...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是近几年兴起的土地集约利用工程。本文根据全国各地开展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实践经验 ,在界定了村庄类型 ,分析了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 ,从资金筹集、组织领导、具体操作等方面总结了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模式 ,并对不同农村地区适宜的不同模式进行了初步归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 用地整理 资金筹集模式 作业模式 村庄 整理模式 中心村 中国
下载PDF
中国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研究综述 被引量:125
10
作者 宋伟 陈百明 姜广辉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871-1877,共7页
对中国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研究进行了回顾和展望,寻找存在的不足,探讨今后的研究方向。研究表明:①相关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理论主要有农村宅基地转型理论、空心村理论以及农村居民点演变规律等,这些理论可以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的测... 对中国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研究进行了回顾和展望,寻找存在的不足,探讨今后的研究方向。研究表明:①相关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理论主要有农村宅基地转型理论、空心村理论以及农村居民点演变规律等,这些理论可以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的测算和挖潜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②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的内涵多被界定为整理增加耕地面积的潜力,其主要测算方法有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户均建设用地标准法和农村居民点内部土地闲置率法三种;③整理增加耕地系数是当前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分级的主要依据;④相关的农村居民点挖潜政策措施主要有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新农村建设政策和城乡统筹政策三个。今后,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研究可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①理论研究亟需多学科理论的融合以搭建新的框架,加强理论框架对潜力测算方法的指导;②潜力内涵应更加注重整理增加土地面积的表述,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的修正需更加系统,潜力分级指标需更加有针对性;③加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三个政策与农村居民点挖潜关系的梳理,为潜力挖掘提供足够的政策支持和方法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 整理潜力 测算方法 理论 政策
原文传递
经济发达区农村居民点整理驱动力与模式——以浙江省嵊州市为例 被引量:120
11
作者 谷晓坤 陈百明 代兵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01-708,共8页
农村居民点整理是优化用地布局、集约利用土地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措施。以经济发达区的浙江省嵊州市为例,研究农村居民点整理的驱动力和模式。研究表明:1996—2005年嵊州市农村居民点用地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农村居民点... 农村居民点整理是优化用地布局、集约利用土地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措施。以经济发达区的浙江省嵊州市为例,研究农村居民点整理的驱动力和模式。研究表明:1996—2005年嵊州市农村居民点用地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政策驱动力包括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和土地整理折抵建设用地指标异地调剂政策,经济社会驱动力包括市(县)域经济发展、城市化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三方共建"模式的特点是政府相关部门、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三方共同出资共同实施。模式构成的关键因素反映出上述驱动力的影响作用。典型案例效益明显,如新增耕地率66.67%,资金平衡度228%,土地集约利用度提高176%等,耕作半径变化小,对人口城镇化和传统村落文化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理 农村居民 驱动力 模式 经济发达区
下载PDF
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现实潜力估算 被引量:113
12
作者 陈荣清 张凤荣 +1 位作者 孟媛 郭力娜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16-221,共6页
有效评估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现实潜力,是顺利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的重要环节。该文以文登市为例,通过选取与现实潜力转化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土地资源状况和宅基地利用等14个指标,建立综合指标体系,对现实潜力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的权... 有效评估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现实潜力,是顺利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的重要环节。该文以文登市为例,通过选取与现实潜力转化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土地资源状况和宅基地利用等14个指标,建立综合指标体系,对现实潜力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的权重和标准化指标值进行了综合评价,将评价结果作为综合修正系数,对理论潜力进行修正,得出文登市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现实潜力。研究结果表明:文登市各镇综合修正系数介于0.25~0.70之间;2010年、2020年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现实潜力,分别为883.67hm2和1072.74hm2;耕地增加系数分别为10.10%和12.27%。研究认为应根据各区域现实潜力大小来安排农村居民点整理,以便提高整理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理 农村居民 区域规划 现实潜力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山区农村居民点分布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布局优化——以彭水县保家镇为例 被引量:109
13
作者 刘明皓 戴志中 +2 位作者 邱道持 刘建民 郝威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76-482,共7页
文章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与GIS空间分析技术,以彭水县保家镇为例,对西南山区农村居民点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山区农村居民点具有布局零散,集聚度低、规模等级不明显、聚落密度地域差异大的特点,这种分布受坡度、海... 文章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与GIS空间分析技术,以彭水县保家镇为例,对西南山区农村居民点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山区农村居民点具有布局零散,集聚度低、规模等级不明显、聚落密度地域差异大的特点,这种分布受坡度、海拔、交通、经济、耕地分布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具有强烈的低坡度、低海拔的区位取向、交通区位取向、经济区位取向,以及耕地分布的空间趋同性特点。最后提出山区农村居民点规划应坚持"集中为主,分散为辅,散中有聚"优化布局原则,同时针对保家镇农村居民点的布局给出了具体的优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 景观指数 空间布局 GIS 保家镇
原文传递
村镇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与整治分区规划 被引量:109
14
作者 孔雪松 刘耀林 +1 位作者 邓宣凯 罗媞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215-222,I0002,共9页
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是农村居民点整治分区规划的基础,该文以湖北省嘉鱼县鱼岳镇和官桥镇为例,选取自然因子、社会经济因子与生态因子,构建村镇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因子量化体系与表征... 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是农村居民点整治分区规划的基础,该文以湖北省嘉鱼县鱼岳镇和官桥镇为例,选取自然因子、社会经济因子与生态因子,构建村镇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因子量化体系与表征方式;统筹城乡发展与适宜性评价分级,实现村镇农村居民点整治分区规划。研究结果表明,鱼岳镇与官桥镇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存在较大差异,以平原为主的鱼岳镇农村居民点用地整体适宜性明显高于以丘陵为主的官桥镇,鱼岳镇应以城镇化区为重点,官桥镇应以迁村并点为主要方向,通过不同分区间的空间整合,实现农村居民点整治的合理引导与规划布局,为农村居民点整治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使用 分级 整治 村镇 农村居民
下载PDF
基于GIS的半山丘陵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及优化分析--以山西省襄垣县为例 被引量:107
15
作者 刘晓清 毕如田 高艳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22-826,共5页
农村居民点布局的调整与优化是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对协调人地关系、增强区域经济、统筹城乡发展等具有重要的作用。以地处黄土高原半山丘陵区的襄垣县为研究对象,结合DEM、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等相关资料,从海拔、坡度... 农村居民点布局的调整与优化是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对协调人地关系、增强区域经济、统筹城乡发展等具有重要的作用。以地处黄土高原半山丘陵区的襄垣县为研究对象,结合DEM、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等相关资料,从海拔、坡度、交通、水源等方面对居民点的空间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采用专家咨询法对选取的指标赋予相应的权重并逐级打分,将研究区的自然地理等级划分为优等区域、中等区域和差等区域,根据研究区人口、经济、地质灾害等情况,将研究区的居民点划分为异地搬迁型、保留发展型和优先发展型,确定了31个村作为研究区的中心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 半山丘陵区 空间布局 襄垣县
原文传递
基于格网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时空特征及空间指向性的地理要素识别——以环渤海地区为例 被引量:107
16
作者 杨忍 刘彦随 +1 位作者 龙花楼 陈呈奕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77-1087,共11页
科学辨识农村居民点演变特征及其空间指向性机理,将丰富乡村地理学及村庄规划学科的研究内容。以农村居民点用地矢量数据为基础,集成格网统计、地理探测器和Logistic回归等研究方法,定量识别环渤海地区农村居民点时空地域格局及空间指... 科学辨识农村居民点演变特征及其空间指向性机理,将丰富乡村地理学及村庄规划学科的研究内容。以农村居民点用地矢量数据为基础,集成格网统计、地理探测器和Logistic回归等研究方法,定量识别环渤海地区农村居民点时空地域格局及空间指向性特征。主要结论如下:1农村聚落密度和分散程度自东北向西南逐渐增加,传统农区乡村聚落密度较高。2黄淮海、鲁南等传统农区,大多农民处于"城乡双漂"的生计状态,助推农村聚落用地持续扩张,在5 km×5 km网格单元内,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多数超过3 km2。3中心地城市的持续外扩,外围农村居民点用地类型随之转变消失。4农村聚落的空间分布呈现出一定的交通指向、中心地指向、耕地资源禀赋指向、环境宜居地域指向等指向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 地理探测器 乡村空间重构 乡村地理学 环渤海地区
原文传递
基于GIS的桐庐县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研究 被引量:104
17
作者 陈振杰 李满春 刘永学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0-184,共5页
以浙江省桐庐县为研究区,以DEM和1996、2004年桐庐县土地利用现状图为数据源,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了1996~2004年桐庐县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及其变化特征。研究表明:①桐庐县农村居民点主要分布在河谷平原地区,且高山区的农村居民... 以浙江省桐庐县为研究区,以DEM和1996、2004年桐庐县土地利用现状图为数据源,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了1996~2004年桐庐县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及其变化特征。研究表明:①桐庐县农村居民点主要分布在河谷平原地区,且高山区的农村居民点呈现向河谷平原集中的趋势。②桐庐县农村居民点呈现出两条比较明显的分布带:一条是江南镇—桐庐镇—富春江镇,另一条是横村镇—莪山畲族乡—钟山乡。③桐庐县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模式主要有3种:团状分布、带状分布、分散分布。在比较开阔的河谷平原地区农村居民点主要以团聚状分布;在比较狭窄的河谷地区,农村居民点主要以带状分布;而分散分布的农村居民点主要出现在海拔较高的山区。④地形等自然环境条件决定了桐庐县农村居民点的总体空间格局,但城镇发展、交通条件、政策引导对桐庐县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农村居民 空间格局 低山丘陵区 桐庐县
下载PDF
江苏省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的评价分级 被引量:74
18
作者 刘咏莲 曲福田 姜海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18-23,共6页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分级作为农村居民点整理的一项基本工作 ,是制定土地整理专项规划的根本依据 ,是划定土地整理区的基础。评价分级主要应用层次聚类法与多因素综合评定法 ,确定江苏省各县 (市、区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区聚类组的...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分级作为农村居民点整理的一项基本工作 ,是制定土地整理专项规划的根本依据 ,是划定土地整理区的基础。评价分级主要应用层次聚类法与多因素综合评定法 ,确定江苏省各县 (市、区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区聚类组的综合评价值 ,将全省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区划分为 4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 潜力 评价
下载PDF
基于GIS的农村居民点区位评价与空间格局优化 被引量:102
19
作者 朱雪欣 王红梅 +1 位作者 袁秀杰 侯欣欣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26-333,共8页
在用地矛盾比较突出的广东清远地区,为实现"城乡建设用地挂钩",需要对农村居民点迁、并、撤等进行整理。该文利用ARCGIS的空间分析和统计功能,根据影响农村居民点区位的自然、社会、经济和环境因素的适宜分值,利用最小限制因... 在用地矛盾比较突出的广东清远地区,为实现"城乡建设用地挂钩",需要对农村居民点迁、并、撤等进行整理。该文利用ARCGIS的空间分析和统计功能,根据影响农村居民点区位的自然、社会、经济和环境因素的适宜分值,利用最小限制因子方法,将佛冈县农村居民点划分为城镇转化型、城乡联合型、发展型、限制发展型和迁弃型5种整理类型。同时,根据影响农村居民点空间扩展因素的限制等级,将其临近区分成可转为建设用地的优先等级区。最后,根据优先等级区的位置和面积,结合2020年佛冈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的预测值,对不同整理类型的农村居民点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空间格局优化。优化结果为:城镇转化型和迁弃型农居全部转化为其他用地类型,扩大城乡联合型农居至1108.04hm2,缩小限制发展型农居至753.1hm2。该研究为农居整理活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位 空间变化管理 优化 ARCGIS 适宜性评价 农村居民
下载PDF
北京市农村居民点用地内部结构特征的区位分析 被引量:94
20
作者 姜广辉 张凤荣 +2 位作者 周丁扬 赵婷婷 谢志丹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9-116,共8页
农村居民点作为一个具有复合功能的用地载体,对其内部结构的深入分析有助于更好的了解农村居民点用地结构与功能的演变规律。本文结合GIS技术使用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对不同区位条件下农村居民点用地内部结构特征演变的区位特点进行分... 农村居民点作为一个具有复合功能的用地载体,对其内部结构的深入分析有助于更好的了解农村居民点用地结构与功能的演变规律。本文结合GIS技术使用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对不同区位条件下农村居民点用地内部结构特征演变的区位特点进行分析,进而揭示农村居民点用地内部结构的地域分异规律。分析发现,农村居民点用地内部结构特征具有区域差异性。在众多区位要素中,农村居民点与城市之间的距离是刻画这种分异规律最为突出的,而由于北京市乡镇层次上交通道路完备程度分异性不强,因此距交通道路的距离的影响则并不太显著。随着区位条件逐渐外推,农村居民点用地结构的多样性指数逐渐降低,集中性指数则在增加;生产力水平的不同使农村居民点用地内部结构形成不同的地域特点。同时,随着区位条件的改变,农村居民点内部不同用地类型的区位意义指数也在发生规律性变化。文章认为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应将农村居民点用地结构的调整纳入到城市空间结构调整内容之中。要从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统筹城乡发展,着力于合理安排城乡产业用地布局,并体现土地集约利用的方向;同时,还应根据区域特点的不同采取不同村镇规模控制标准,提出各自农村居民点用地的调整模式与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 内部用地结构 区位分析 北京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