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7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农业碳排放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分解 被引量:796
1
作者 李波 张俊飚 李海鹏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0-86,共7页
农业生产所导致碳排放大幅增加以及引发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研究基于农业生产中6个主要方面的碳源,测算了我国1993-2008年农业碳排放量。发现自1993年以来我国农业碳排放处于阶段性的上升态势,总体上可分为快速增长期... 农业生产所导致碳排放大幅增加以及引发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研究基于农业生产中6个主要方面的碳源,测算了我国1993-2008年农业碳排放量。发现自1993年以来我国农业碳排放处于阶段性的上升态势,总体上可分为快速增长期、缓慢增长期、增速反弹回升期、增速明显放缓期等四个变化阶段。其中农业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4.08%、2.38%。农业碳排放总量较高地区主要集中在农业大省,农业碳排放强度较高地区主要集中在发达城市、东部沿海发达省份和中部农业大省。进一步通过Kaya恒等式变形对农业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分解研究,结果表明,效率因素、结构因素、劳动力规模因素对碳排放量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1994-2008年与基期相比分别累计实现12.95%、26.62%、33.29%的碳减排,而农业经济发展则对农业碳排放具有较强推动作用,累计产生154.94%的碳增量。最后,据此提出促进农业减排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排放 时空特征 因素分解 Kaya恒等式
下载PDF
中国农业碳排放研究:测算、时空比较及脱钩效应 被引量:304
2
作者 田云 张俊飚 李波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097-2105,共9页
本研究基于农地利用、稻田、牲畜肠道发酵和粪便管理等四方面16类主要碳源,测算了我国1995年-2010年期间以及31个省(市、区)2010年的农业碳排放量。结果表明:①2010年我国农业碳排放总量为28673.23万t,较1995年增加了12.31%。其中,农地... 本研究基于农地利用、稻田、牲畜肠道发酵和粪便管理等四方面16类主要碳源,测算了我国1995年-2010年期间以及31个省(市、区)2010年的农业碳排放量。结果表明:①2010年我国农业碳排放总量为28673.23万t,较1995年增加了12.31%。其中,农地利用、稻田、肠道发酵和粪便管理所导致的碳排放量分别占农业碳排总量的34.29%、42.48%、17.77%和5.46%;分阶段来看,呈现较为明显的"上升-下降-上升"的三阶段变化特征;②横向来看,区域差异明显:农业碳排放总量,排在前10位的地区占全国农业总排放的59.61%,而排在后10位的地区仅占全国8.33%,传统农业大省尤其粮食主产省区是我国农业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地;基于碳排放比重差异,将31个地区划分为了稻田主导型、农地利用主导型、牲畜肠道发酵主导型、复合因素主导型等四种不同结构类型;农业碳排放强度,总体呈现出西高东低的特征,即西部>中部>东部。在此基础上,运用Tapio脱钩模型对我国农业碳排放与农业经济发展间的脱钩关系进行了分析,发现以弱脱钩和强脱钩为主,说明近年来我国在农业碳减排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农业排放 测算 时空比较 脱钩效应
原文传递
中国省域农业碳排放:测算、效率变动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DEA-Malmquist指数分解方法与Tobit模型运用 被引量:224
3
作者 吴贤荣 张俊飚 +1 位作者 田云 李鹏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9-138,共10页
本文将农业碳排放纳入到农业经济核算体系之中,构建含有期望产出与非期望产出的DEA-Malmquist效率指数,在系统测算农业碳排放的基础上,对2000-2011年中国31个省(市、区)的农业碳排放效率变动趋势进行了测度,并分析了农业Malmquist碳排... 本文将农业碳排放纳入到农业经济核算体系之中,构建含有期望产出与非期望产出的DEA-Malmquist效率指数,在系统测算农业碳排放的基础上,对2000-2011年中国31个省(市、区)的农业碳排放效率变动趋势进行了测度,并分析了农业Malmquist碳排放效率指数及其分解指数的省域差异及变动趋势。结果表明:①农业碳排放效率变动存在省域差异,内蒙古、北京、黑龙江、吉林等24省区农业碳排放效率处于提升状态,其余7省区呈下降趋势;②三大地区农业碳排放效率指数的主要贡献因素存在较大差异,东部地区主要源自技术进步的推动且农业碳排放效率不断改善;中、西部地区主要依赖于技术效率的改善但波动性较强;③在农业碳排放效率变动的影响因素上,产业结构、耕地面积构成情况及农业受灾程度对农业碳排放效率有显著负向作用;对外开放程度、劳动力文化水平与农业碳排放效率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排放 效率变动 DEA-Malmquist指数分解 TOBIT模型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以低碳带动农业绿色转型:中国农业碳排放特征及其减排路径 被引量:191
4
作者 金书秦 林煜 牛坤玉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9-37,共9页
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严峻挑战,中国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的倡导者,切实主动作出减排承诺,积极贡献了中国力量。通过分析农业碳排放数据发现,农业碳排放以非二氧化碳为主,总体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在近几年... 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严峻挑战,中国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的倡导者,切实主动作出减排承诺,积极贡献了中国力量。通过分析农业碳排放数据发现,农业碳排放以非二氧化碳为主,总体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在近几年已出现下降趋势,趋近达峰。由于中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仍有待提高,农业机械能源消耗带来的排放或将成为农业碳达峰的最大不确定因素。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以低碳带动农业绿色转型"的减排思路,具体建议为:在"十四五"农业农村发展规划中增加碳约束指标,加快构建农业碳排放核算的方法学,积极发展农业碳市场,用好财政手段推广低碳农业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峰 农业排放 绿色发展
下载PDF
中国农业生产净碳效应分异研究 被引量:184
5
作者 田云 张俊飚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298-1309,共12页
农业具有碳排与碳汇的双重效应。分析和把握不同省区的农业净碳水平,是深入研究农业生产碳排放问题的重要前提。鉴于此,研究基于农用物资投入、稻田、土壤、牲畜养殖等四方面23类主要碳源和以水稻、小麦为代表的15类主要农作物碳汇品种... 农业具有碳排与碳汇的双重效应。分析和把握不同省区的农业净碳水平,是深入研究农业生产碳排放问题的重要前提。鉴于此,研究基于农用物资投入、稻田、土壤、牲畜养殖等四方面23类主要碳源和以水稻、小麦为代表的15类主要农作物碳汇品种,测算了我国1995—2010年及31个省(市、区)2010年的农业生产碳排量、碳汇量,并在此基础上计算了各自净碳汇量。结果表明:①我国农业生产净碳汇量总体保持上升态势,由1995年的26 736.13×104t增至2010年的37 697.19×104t,年均递增2.32%。其中,碳排放量由1995年的24 952.39×104t增至2010年的29 116.91×104t,年均递增1.03%;碳汇量由1995年的51 688.51×104t增至2010年的66 814.10×104t,年均递增1.73%,碳汇增速明显快于碳排增速,可见我国在农业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分阶段来看,呈现较为明显的"上升—下降—上升"的三阶段变化特征。②横向来看,区域净碳效应差异明显:农业生产净碳汇绝对量,排在前10位的地区占全国农业生产净碳汇总量的73.02%,而排在后10位的地区仅占全国的1.59%。农业生产碳汇水平,黑龙江、吉林、广西排在前三位,分别高达410.81%、400.94%和356.79%;西藏、青海、福建排在后三位,仅为25.57%、41.55%和103.80%。其中,黑龙江等12个地区农业碳汇水平高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229.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农业排放 效应 分异研究
原文传递
中国农业碳排放再测算:基本现状、动态演进及空间溢出效应 被引量:167
6
作者 田云 尹忞昊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4-127,共24页
本文在对中国农业碳排放进行再测算的基础上,分析中国农业碳排放的现状特征,并围绕其动态演进趋势及空间溢出效应展开探讨。研究发现:第一,2005-2019年中国农业碳排放总量处于下降态势但存在年际波动;各类碳源中仅畜禽养殖碳排放减少而... 本文在对中国农业碳排放进行再测算的基础上,分析中国农业碳排放的现状特征,并围绕其动态演进趋势及空间溢出效应展开探讨。研究发现:第一,2005-2019年中国农业碳排放总量处于下降态势但存在年际波动;各类碳源中仅畜禽养殖碳排放减少而余者皆有小幅增加;农业碳排放强度呈持续下降态势。第二,2019年农业碳排放量省际差异较大且以湖南居首北京最末,相比2005年有18个省份处于下降趋势;各省份农业碳排放强度总体呈现“西高东低”的态势;基于碳排放构成的差异可将30个省份(不包括西藏)划分为7类不同的地区。第三,考察期内中国农业碳排放强度的省际差距有所扩大;粮食主产区、产销平衡区内部省际差距明显缩小而粮食主销区的情形相反。第四,农业碳排放受市场和政府两类因素的共同影响。在市场层面因素中,产业集聚水平与农业碳排放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且产业集聚水平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农业发展水平变量显著抑制了农业碳排放增长而农业产业结构变量却起到了相反作用,但二者均具有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在政府层面因素中,环境规制水平的提升有助于农业碳减排,农业公共投资却反之;同时,农业财政支持与农业公共投资都表现出了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总体而言,中国农业碳排放总量处于波动下降态势而省际差异明显;全国以及粮食主产区、产销平衡区和粮食主销区农业碳排放的动态演进特征不尽相同;产业集聚水平、农业发展水平等多个因素在影响农业碳排放上表现出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排放 产业集聚 空间溢出效应 地区差异
原文传递
中国农业碳排放的结构、效率及其决定机制 被引量:150
7
作者 张广胜 王珊珊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8-26,110,共9页
本文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法构建了中国农业碳排放测算体系,并利用1985—2011年的时序数据分析了中国农业碳排放总量、结构和效率的变动特征,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决定机制。研究表明,我国农业在碳排放总量增长的同时,碳排放强... 本文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法构建了中国农业碳排放测算体系,并利用1985—2011年的时序数据分析了中国农业碳排放总量、结构和效率的变动特征,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决定机制。研究表明,我国农业在碳排放总量增长的同时,碳排放强度降低了44.18%,农业碳排放结构中能源和化学品引起的碳排放比重已由28.02%增至43.66%,农业碳排放逐渐由主要来自种养自然源发展到能源和化学品与自然源排放比重大致相当的状况。从长期看,氮肥在化肥中的比重、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和农用能源强度对农业碳排放强度有正向影响,农业公共投资对农业碳排放强度有负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排放 生命周期评价 排放强度 排放结构 决定机制
原文传递
中国农业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21
8
作者 李波 张俊飚 李海鹏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8-13,共6页
农业生产所导致碳排放大幅增加以及引发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文中从化肥、农药生产和使用、农业机械使用、灌溉用能、秸秆焚烧等5个方面测算并分析我国碳排放结构特征及区域差异。结果表明:农业碳排放总量从1991-2008年均... 农业生产所导致碳排放大幅增加以及引发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文中从化肥、农药生产和使用、农业机械使用、灌溉用能、秸秆焚烧等5个方面测算并分析我国碳排放结构特征及区域差异。结果表明:农业碳排放总量从1991-2008年均增长率为2.59%,约占碳排放总量10.43%;秸秆焚烧排放占比例最高为90.60%;农药碳排放年均增长最快为4.71%。聚类发现,我国农业碳排放存在3类区域: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地区的农业大省的高排放区、中西部地区的一般排放区、发达非农业城市以及落后的西部省份的低排区。农业碳排放强度与人均GDP的EKC检验发现,倒U型曲线关系明显,13省市超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899元的拐点。最后,据此提出促进我国农业减排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排放 结构特征 区域差异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原文传递
中国农业碳排放绩效的空间收敛与分异——基于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与空间计量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18
9
作者 高鸣 宋洪远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42-148,185,共8页
使用1999—2010年的面板数据,计算了中国各省区的农业碳排放量,使用ML指数、空间Morans’I指数和三种收敛性模型深入分析了中国农业碳排放绩效的动态变化和空间聚集与收敛等问题。研究发现:第一,1999—2010年间中国农业碳排放绩效的ML... 使用1999—2010年的面板数据,计算了中国各省区的农业碳排放量,使用ML指数、空间Morans’I指数和三种收敛性模型深入分析了中国农业碳排放绩效的动态变化和空间聚集与收敛等问题。研究发现:第一,1999—2010年间中国农业碳排放绩效的ML值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存在区域间绩效发展状况不均衡的问题,例如东部绩效最高而中部最低。第二,在中国农业碳排放绩效中,起到最主要贡献作用的是技术进步,而效率变化的贡献度非常小,意味着技术进步可以提高农业碳排放绩效值。第三,中国农业碳排放绩效的ML指数值存在空间自相关关系(即空间聚集效应),而2000年以后这种空间自相关关系程度越来越弱。第四,中国农业碳排放绩效存在"俱乐部收敛"效应,表明各省区的农业碳排放绩效存在收敛性和趋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排放 绩效变化 空间聚集 空间Morans’I指数
原文传递
基于投入角度的农业碳排放时空特征及因素分解研究——以湖北省为例 被引量:109
10
作者 田云 张俊飚 李波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52-755,共4页
本研究基于化肥、农药、农膜、农用柴油等4个主要方面碳源,测算了湖北省1993-2010年及其地、市、州2008年的农业碳排放量。结果显示:(1)纵向来看,自1993年以来,湖北省农业碳排放总量、碳排放强度均呈现较为明显的三阶段变化特征,即"... 本研究基于化肥、农药、农膜、农用柴油等4个主要方面碳源,测算了湖北省1993-2010年及其地、市、州2008年的农业碳排放量。结果显示:(1)纵向来看,自1993年以来,湖北省农业碳排放总量、碳排放强度均呈现较为明显的三阶段变化特征,即"上升-平稳-上升"。(2)横向来看,区域差异明显:襄樊、黄冈2地属于碳排放总量、碳排放强度"双高"型地区;随州等4地为低碳排放量、高排放强度地区;宜昌等4地为高碳排放量、低排放强度地区;十堰等6地为碳排放总量、碳排放强度"双低"型地区。进一步利用LMDI模型对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分解研究,结果表明:与1993年相比,效率、劳动力、结构因素分别累计实现了87.30%、71.89%和13.69%的碳减排;而经济因素则引发了269.28%的碳增量。最后,立足于研究结论提出促进湖北省农业碳减排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排放 时空特征 因素分解 LMDI模型 湖北省
原文传递
中国农业碳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99
11
作者 胡婉玲 张金鑫 王红玲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6-62,共7页
文章测算了1997-2017年中国31个省份农业碳排放,并进行峰值分析、LMDI分解和EKC检验,结果发现:全国及中、西部农业碳排放的峰值均出现在2015年和2016年,且2015年也是东部农业碳排放的极大值点,佐证了2015年"减肥减药"行动的... 文章测算了1997-2017年中国31个省份农业碳排放,并进行峰值分析、LMDI分解和EKC检验,结果发现:全国及中、西部农业碳排放的峰值均出现在2015年和2016年,且2015年也是东部农业碳排放的极大值点,佐证了2015年"减肥减药"行动的政策在减少农业碳排放中发挥积极效用;LMDI分解结果显示,对于全国及东部,生产效率、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村人口是3个减排因素,产业结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是3个增排因素,但是对于中部和西部而言,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村人口是2个减排因素,农业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是4个增排因素;EKC的检验结果表明,全国及东、中部之间农业碳排放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符合EKC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排放 时序特征 因素分解 Kaya恒等式
下载PDF
中国农业碳排放分布动态与趋势演进——基于31个省(市、区)2002-2011年的面板数据分析 被引量:97
12
作者 田云 张俊飚 +1 位作者 尹朝静 吴贤荣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1-98,共8页
研究农业碳排放的动态分布特征与趋势演进规律对于农业碳减排政策的合理制定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科学测算31个省(市、区)2002-2011年农业碳排放量的基础上,以农业碳强度为指标,利用基尼系数和核密度估计法,系统考察了我国农业碳排放... 研究农业碳排放的动态分布特征与趋势演进规律对于农业碳减排政策的合理制定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科学测算31个省(市、区)2002-2011年农业碳排放量的基础上,以农业碳强度为指标,利用基尼系数和核密度估计法,系统考察了我国农业碳排放的地区差距及分布动态演进。研究结论揭示:①中国农业碳排放呈现较为明显的空间非均衡性特征。基于农业碳排放总量变化趋势的差异可将31个地区划分为"持续下降型"、"波动下降型"、"持续上升型"与"波动上升型"等四种类型;农业碳强度均呈下降趋势,但降幅差异较大。②基尼系数测算结果表明,全国农业碳排放空间分布的总体差距正逐步扩大。其中,东部地区处于高度平均;中部地区扩大趋势较为明显;西部地区呈"蝙蝠型"变化特征。③Kernel密度估计表明,我国农业碳排放的地区差距在样本考察期内呈下降态势,但降幅相对有限。从三大区域来看,东部地区差距在变小的同时还出现了四极分化现象;中部地区差距逐渐缩小;西部地区则经历了先扩大后缩小的过程,总体呈缩小态势但幅度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农业排放 分布动态 趋势演进 Kernel密度
下载PDF
中国省际农业碳排放测算及低碳化水平评价——基于衍生指标与TOPSIS法的运用 被引量:89
13
作者 田成诗 陈雨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95-410,共16页
农业碳排放量测算及低碳化水平评价,是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和制定碳减排计划的重要依据。通过测算2006-2016年中国30个省份的农业碳排放量,并以测算结果为基础,从农业用地、禽畜养殖和农业能源三个方面构造农业碳排放衍生指标,采用基于动... 农业碳排放量测算及低碳化水平评价,是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和制定碳减排计划的重要依据。通过测算2006-2016年中国30个省份的农业碳排放量,并以测算结果为基础,从农业用地、禽畜养殖和农业能源三个方面构造农业碳排放衍生指标,采用基于动态自然权重的TOPSIS法对各省农业低碳化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中国农业碳排放总量呈先降后升的"V型"变化,由2006年的91096万t下降至2008年的83521万t,此后稳步增加至2016年的92192万t。农业非能源碳排放量占农业碳排放总量的84%以上,土壤管理是农业非能源碳排放的第一来源。省际农业碳排放衍生指标异质性较强,农业低碳化水平整体不高。研究结果可为农业和环境部门开展低碳农业评价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排放 化水平 衍生指标 TOPSIS法
原文传递
中国农业碳排放的地区差距及其分布动态演进——基于Dagum基尼系数分解与非参数估计方法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87
14
作者 刘华军 鲍振 杨骞 《农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2-81,共10页
本文使用中国大陆1993—2010年的省际数据,测算了分省农业碳排放量,以农业碳排放强度为指标,将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与非参数估计方法相结合,对中国农业碳排放的地区差距及其分布动态演进进行了实证研究。基尼系数测算及其分解结... 本文使用中国大陆1993—2010年的省际数据,测算了分省农业碳排放量,以农业碳排放强度为指标,将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与非参数估计方法相结合,对中国农业碳排放的地区差距及其分布动态演进进行了实证研究。基尼系数测算及其分解结果表明,中国农业碳排放空间分布的总体差距呈现缩小趋势,地区间差距是总体差距的主要来源。Kernel密度估计表明,中国农业碳排放的地区差距在样本考察期内呈下降态势。Markov链分析表明,不同水平的农业碳排放强度的组间流动性较低,但从整体来看,中国农业碳排放有上升的趋势,整体会向着中高和高水平的趋势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排放 地区差距 基尼系数 Kernel密度估计 MARKOV链
原文传递
中国生态农业绩效评价与区域差异 被引量:86
15
作者 刘应元 冯中朝 +1 位作者 李鹏 丁玉梅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4-29,共6页
采用2000—2010年的面板数据计算了中国各省区的农业碳排放量,运用非期望产出模型,通过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可视化处理的三步法评价了中国各省区的生态农业发展状况,并分区域进行了讨论与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生态农业的发展有了很大的提高... 采用2000—2010年的面板数据计算了中国各省区的农业碳排放量,运用非期望产出模型,通过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可视化处理的三步法评价了中国各省区的生态农业发展状况,并分区域进行了讨论与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生态农业的发展有了很大的提高;生态农业的投入要素中存在大量的冗余,尤其是农业资金和农业劳动力;中国各省区的生态农业发展存在差异,东中西部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等。对此,提出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农业 绩效评价 区域差异 农业排放 OEA—SBM模型 中国
原文传递
农业机械化、产业升级与农业碳排放关系研究——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经验分析 被引量:82
16
作者 陈银娥 陈薇 《农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2-133,共12页
本文选取1997—2014年我国26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农业机械化、产业升级与农业碳排放相互关系的联立方程组模型,从全国和东部、中部、西部层面回归分析农业机械化、产业升级与农业碳排放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农业机械化促进... 本文选取1997—2014年我国26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农业机械化、产业升级与农业碳排放相互关系的联立方程组模型,从全国和东部、中部、西部层面回归分析农业机械化、产业升级与农业碳排放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农业机械化促进产业升级、减少碳排放;产业升级加快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碳排放;农业碳排放与农业机械化呈负相关关系,农业碳排放与产业升级呈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排放 产业升级 农业机械化
原文传递
中国省级区域农业碳排放公平性研究 被引量:78
17
作者 田云 张俊飚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6-44,共9页
本研究在全面测算我国31个省(市、区)2010年农业碳排放、碳吸收总量的基础上,构建了农业碳排放公平性评价模型,并引入基尼系数,从生态承载力、农业经济贡献力两方面考察了各省级行政区域农业碳排放的公平性与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①吉... 本研究在全面测算我国31个省(市、区)2010年农业碳排放、碳吸收总量的基础上,构建了农业碳排放公平性评价模型,并引入基尼系数,从生态承载力、农业经济贡献力两方面考察了各省级行政区域农业碳排放的公平性与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①吉林农业碳排放生态承载力最强,黑龙江、广西分列第二、三位;西藏、青海、福建则处于倒数第一、二、三位。北京农业碳排放经济贡献系数值最高;辽宁、山东分列第二、三位;西藏、青海、贵州则排在倒数第一、二、三位。②2010年,我国农业碳排放生态压力模型的基尼系数为0.215 2,处于"相对平均"状态;农业碳排放经济效率模型的基尼系数为0.182 8,处于"高度平均"状态。③基于生态承载系数、经济贡献系数的数值差异,将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域划分为四类:天津等7省1市属于"高-高"型地区;黑龙江等2省2区属于"高-低"型地区,即生态容量较高,但农业经济贡献系数值较低;北京等5省2市属于"低-高"型地区,生态容量较低,但农业经济贡献系数值较高;内蒙古等8省1市3区属于"低-低"型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排放 公平性 吸收 生态承载 基尼系数
下载PDF
农业政策、技术创新与农业碳排放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76
18
作者 胡川 韦院英 胡威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6-75,共10页
农业碳排放是主要的温室气体来源之一,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不容忽视。中国作为农业大国面临着巨大的农业减排压力,为深入分析农业政策、技术创新、环境保护水平对农业碳排放影响的作用机理,本文采用2003—2014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实证... 农业碳排放是主要的温室气体来源之一,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不容忽视。中国作为农业大国面临着巨大的农业减排压力,为深入分析农业政策、技术创新、环境保护水平对农业碳排放影响的作用机理,本文采用2003—2014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在环境保护水平提升的背景下,农业政策对农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以及传递作用于农业碳排放的路径。研究发现,农业政策与农业碳排放存在显著的负向关系;农业政策对不同的技术创新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技术创新在农业政策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间均起到中介作用;在农业政策作用下,环境保护水平在农业机械化程度对农业碳排放影响中起到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政策 技术创新 环境保护水平 农业排放
原文传递
湖北省农业碳排放时空比较及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75
19
作者 贺亚亚 田云 张俊飚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79-85,共7页
基于农地利用、稻田、牲畜养殖三方面17类碳源,测算了湖北省全省1995-2011年及其16个地市(州)2010年的农业碳排放量,并展开时空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LMDI模型对湖北省农业碳排放的驱动因素进行了分解。结果表明:湖北省全省2011年农... 基于农地利用、稻田、牲畜养殖三方面17类碳源,测算了湖北省全省1995-2011年及其16个地市(州)2010年的农业碳排放量,并展开时空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LMDI模型对湖北省农业碳排放的驱动因素进行了分解。结果表明:湖北省全省2011年农业碳排放量达到1 544.90万t,较1995年(1 443.56万t)增加了7.02%,年均递增0.43%,呈现较为明显的"上升-下降-上升"的3个阶段变化特征;地市(州)间区域差异明显。根据碳排放的比重差异,将16个地市(州)划分为稻田主导型、农地利用主导型、牲畜养殖主导型、复合因素主导型4种类型;与1995年相比,效率、劳动力、结构因素分别实现了94.13%、41.23%和8.67%的农业碳减排,而经济因素则引发了151.05%的碳增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排放 时空差异 驱动因素 LMDI模型
下载PDF
山东省农业碳排放特征、影响因素及达峰分析 被引量:67
20
作者 刘杨 刘鸿斌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58-569,共12页
利用 IPCC 经典碳排放计算理论, 基于农资投入、农田利用及畜禽养殖 3 类主要碳源, 测算了山东省2000—2020 年农业碳排放量, 采用 LMDI 模型开展影响因素分析, 并运用灰色预测模型 GM(1, 1) 预测 2021—2045年碳排放量。结果表明: 2020... 利用 IPCC 经典碳排放计算理论, 基于农资投入、农田利用及畜禽养殖 3 类主要碳源, 测算了山东省2000—2020 年农业碳排放量, 采用 LMDI 模型开展影响因素分析, 并运用灰色预测模型 GM(1, 1) 预测 2021—2045年碳排放量。结果表明: 2020 年山东省农业碳排放量为 1.58×10^(7)t, 农业碳排放强度为 0.205 t·(10^(4)¥)^(-1)。2000—2020 年山东省农业碳排放总量呈先上升后波动下降趋势, 农业碳排放强度逐年降低。农业碳排放源类贡献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农资投入、畜禽养殖和农田土壤利用。2000—2020 年 16 地市农业碳排放量及排放强度均呈现一定的区域差异, 且有扩大趋势, 菏泽农业碳排放量和平均碳排放强度均居首位。农业生产效率、农业产业结构、地区产业结构、劳动力因素对碳减排起到一定作用, 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率因素为农业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因素。预测结果表明, 山东省农业碳排放量在 2030 年前已达到峰值, 济南、青岛等 9 市农业碳排放量在 2030 年前已达峰,枣庄、东营等 7 市在 2030 年前未达峰, 并针对山东省农业碳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提出减排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排放 达峰 排放强度 排放 减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