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农业经济发展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渝陵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2期18-21,共4页
日本农业经济发展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王渝陵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和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加强农业,增强农业的基础作用作为“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的重要战略任务。江泽民总书记在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 日本农业经济发展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王渝陵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和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加强农业,增强农业的基础作用作为“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的重要战略任务。江泽民总书记在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的讲话中关于扩大对外开放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农业 经济发展 兼业农户 设施农业 农业经济 农业规模经营 农产品 农业基础作用 综合服务 借鉴意义
下载PDF
辩证认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
作者 吴祥玉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49-50,共2页
关键词 国民经济 辩证认识 工业化初期 农业基础作用 农业社会 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 主体地位 现代工业 要素贡献 农业剩余劳动力
下载PDF
发挥农业的基础作用 加快建设农业强县进程──邕宁县建设农业强县浅议
3
作者 吕予旋 黎成柬 《市场论坛》 1997年第5期11-13,共3页
关键词 农业强县 农业基础作用 乡镇企业 邕宁县 加快建设 农业产业化 实验区 农业综合开发 农业和农村经济 商品生产基地
下载PDF
略谈以农业为基础
4
作者 梁坚 《求实》 1980年第10期34-40,共7页
毛泽东同志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了国际国内的经验,从实际出发,在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为我们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要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强调全党必须集中主要精力把农业尽快搞上去,明确指出,农业的高速度... 毛泽东同志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了国际国内的经验,从实际出发,在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为我们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要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强调全党必须集中主要精力把农业尽快搞上去,明确指出,农业的高速度发展是保证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根本条件。本文就农业在国民经济和四个现代化中的地位、作用问题谈点肤浅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基础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农业基础作用 农业生产 农业机械化 国民经济 “四人帮” 生产关系 农轻重为序 重工业
下载PDF
人类学和坚持农业的基础地位
5
作者 吴展蛟 《哈尔滨学院学报》 1996年第1期14-17,共4页
人类学和坚持农业的基础地位吴展蛟进入农业时代后,人类天天受惠于农业。但是,由于传统重农思想仅仅是从经济上去认识农业,不仅难以从理论上真正说清楚农业的重要性,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坚持农业基础地位的深远意义,而且在实践上也难... 人类学和坚持农业的基础地位吴展蛟进入农业时代后,人类天天受惠于农业。但是,由于传统重农思想仅仅是从经济上去认识农业,不仅难以从理论上真正说清楚农业的重要性,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坚持农业基础地位的深远意义,而且在实践上也难以坚持农业的基础地位不动摇。怎样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系统 非生物 人类学 生命系统维护者和生产者 农业基础作用 采集渔猎 农业人口 农业基础地位 关系问题 生态危机
下载PDF
农业不是夕阳产业
6
作者 古俊才 《南方农村》 1996年第4期33-34,共2页
近些年,由于种种原因农业遭到贬低。一些国家和地区在发展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同时排挤农业,纷纷把农业转移到外国或外地去,把农业称之为“夕 阳产业”。这种论调的出现,混淆了视听,助长了一股”轻农”、“弃农”的歪风,对农业的基础作用... 近些年,由于种种原因农业遭到贬低。一些国家和地区在发展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同时排挤农业,纷纷把农业转移到外国或外地去,把农业称之为“夕 阳产业”。这种论调的出现,混淆了视听,助长了一股”轻农”、“弃农”的歪风,对农业的基础作用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夕阳”论与当年的“马尔萨斯人口论”异曲同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农业 马尔萨斯人口论 农业基础作用 社会总产值 夕阳产业 农业总产值 国民经济 资源禀赋 世界粮食 消耗热量
下载PDF
从顺义县农业生产的发展看适度规模经营
7
作者 张信保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S1期19-21,共3页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要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只有稳妥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使农村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较大规模的商品经济转化,从...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要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只有稳妥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使农村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较大规模的商品经济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的农业转化,充分发展农业的基础作用,整个国民经济才能有长期稳定发展。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适度规模经营已显示了强大的威力。它适应了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度规模经营 农业生产力 顺义县 发展社会生产力 农业基础作用 我国社会主义 发展商品经济 半自给经济 初级阶段 传统农业
下载PDF
试论贵州山区农业发展模式
8
作者 王礼全 史开国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29-135,共7页
农业是经济发展的重点,也是经济发展的潜力和希望所在,农业的稳定发展是经济、政治和社会稳定的基础。贵州经济落后,农业发展缓慢,探索山区农业的发展道路,建立适合贵州农业基本状况的发展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贵州山区 农业发展模式 贵州农业发展 农工商一体化 农业基础作用 贵州农村 综合开发 立体型 贵州山地 供给弹性
原文传递
重新认识以农业为基础的战略地位
9
作者 单及春 《江西社会科学》 1986年第3期40-43,共4页
去年党中央在“七五”计划的建议中指出:“农业的发展仍然是我国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必须充分重视它的战略地位。”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要“进一步摆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在农村产业结构正由封闭型的自给经济单... 去年党中央在“七五”计划的建议中指出:“农业的发展仍然是我国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必须充分重视它的战略地位。”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要“进一步摆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在农村产业结构正由封闭型的自给经济单一结构向开放型的商品经济多元结构的历史性变革中,党中央为什么要重申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这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的一个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基础 战略地位 农业基础作用 新认识 农民 农村经济 发展农村商品经济 国民经济 自给经济 畜牧水产业
下载PDF
加速发展农村社会化综合服务业
10
作者 刘学文 《新湘评论》 1995年第2期34-35,共2页
关键词 综合服务 农村社会化服务 加速发展 建设农业强省 农产品流通 全程服务 管理服务 农民 农业基础作用 乡镇工业
下载PDF
坚定不移地抓好农业这个根本
11
作者 毛致用 《求是》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3期20-25,共6页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集成。学习这部光辉著作,我深深感到,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无论观察形势、研究问题,还是制定规划、做出决策,总是首先考虑农业、农村和农民...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集成。学习这部光辉著作,我深深感到,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无论观察形势、研究问题,还是制定规划、做出决策,总是首先考虑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总是把它放在党的工作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首位。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认真学习、深刻领会邓小平同志关于农业问题的一系列深谋远虑的论述,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坚定不移地抓好农业这个根本,对于我们把握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农业和农村经济 乡镇企业 农产品 国民经济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邓小平文选》 经济发展 邓小平同志 农业基础作用
原文传递
云南经济开发战略与对策的若干问题
12
作者 徐敬君 施金绶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4期1-7,共7页
如何加快云南经济发展的步伐,并为九十年代以后的大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和力量,这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云南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一点,大家的认识是共同的。但是在经济发展和经济改革的新形势下,应该实施什么样的经济开发战略与对策,在... 如何加快云南经济发展的步伐,并为九十年代以后的大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和力量,这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云南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一点,大家的认识是共同的。但是在经济发展和经济改革的新形势下,应该实施什么样的经济开发战略与对策,在经济学界和经济部门则是意见不一。有一点大家的认识则是一致的,即自然资源并非经济优势。而经济开发的根本立足点,则在于如何把自然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并根据全国国民经济整体发展的客观需要和省内外市场的变化,调整产品结构,制定新的产业政策,寻求新的开发突破口,实行特殊的开发战略与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经济发展 轻工业 经济开发战略 与对策 重工业 加工工业 财政收入 若干问题 经济优势 农业基础作用
下载PDF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的基础作用
13
作者 贺玢 《管理观察》 1999年第7期3-3,共1页
随着改革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逐步下降到目前的20%上下。这并不意味着农业的作用也下降了。总结了改革以来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以至农业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除了传统的农业对经济增长的四大贡献——产... 随着改革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逐步下降到目前的20%上下。这并不意味着农业的作用也下降了。总结了改革以来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以至农业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除了传统的农业对经济增长的四大贡献——产品、要素、市场、外汇以外,本文特别强调了保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的有效供给,是实现并保持国民经济“高增长,低通胀”发展格局的重要基础。开拓农村市场是扩大国内需求的重要途径。农业是国民经济其它各部门得以发展的前提,是各部门结构调整和优化的条件。整个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都离不开农业的支持。因此加快农业发展,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增强农业的基础作用,就是强化社会稳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条件下 农业基础作用 国民经济结构 农业增加值 调整和优化 开拓农村市场 经济增长 农业基础地位 有效供给 改革以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