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隐性壁垒、城市融入与农业户籍流动人口落户 被引量:12
1
作者 田旭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5-58,共14页
促进农业转移人口有序城镇化是提高劳动力配置效率,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本文利用2012—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的农业户籍流动人口观测样本数据,借鉴城市融合和劳动力迁移相关理论,分析落户政策逐步放宽的背景下,中国农业户籍... 促进农业转移人口有序城镇化是提高劳动力配置效率,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本文利用2012—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的农业户籍流动人口观测样本数据,借鉴城市融合和劳动力迁移相关理论,分析落户政策逐步放宽的背景下,中国农业户籍劳动力的城市融入状况与落户意愿,以及两者之间的关联。数据显示,中国农业户籍流动人口落户城市意愿仅为1/3左右,且近几年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实证回归表明,良好的城市融入,尤其是心理融入有助于提高其落户意愿;城市融入可以解释农业户籍流动人口落户意愿变异的15%左右,而相对贡献则高达50%左右。本文进一步分析代表性城市的落户以及社保、购房、子女教育等政策发现,虽然各地户籍限制逐步放宽,但依然存在各种隐性壁垒,这些壁垒可能是造成农业户籍流动人口在经济、健康保障、社会以及心理等方面的城市融入程度较低的关键原因。未来的城镇化不仅需要进一步改革户籍制度等显性制度性壁垒,还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等各级组织设法减少经济、健康、社会以及心理等方面的隐性壁垒,增强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程度,提高流动人口异地落户意愿,避免劳动力在城乡间的候鸟式迁移,同时防止农民市民化的反向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户流动人口 改革 城市融入 落户意愿 隐性壁垒
原文传递
流动人口生育水平研究中的两个盲点与生育水平再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梁同贵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5-110,共16页
指出以往有关迁移流动人口生育水平的研究仍存在两个盲点:一是忽略流动人口孩子出生地对生育率统计的影响;二是忽略对流动人口流入地居住时长与生育率关系的分析。在明晰两个盲点及其对生育率统计带来的影响后,分别通过时期孩次递进比... 指出以往有关迁移流动人口生育水平的研究仍存在两个盲点:一是忽略流动人口孩子出生地对生育率统计的影响;二是忽略对流动人口流入地居住时长与生育率关系的分析。在明晰两个盲点及其对生育率统计带来的影响后,分别通过时期孩次递进比计算时期生育率、采用泊松回归分析累计生育率,再次对流动人口生育水平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农业户籍流动人口的前三孩时期生育率大致在1.7上下,农业户籍流动人口曾生子女数是农村本地人口的89.5%。农业户籍流动人口时期生育率、累计生育率均低于农村本地人口。进一步分析指出,在我国人口大流迁背景下,后续研究也应该关注我国时期生育率该如何度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户流动人口 农村本地人口 时期孩次递进比 泊松回归
下载PDF
人口流动会降低生育水平吗?——基于农业户籍流动人口的再检验 被引量:7
3
作者 梁同贵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6期29-36,共8页
以往有关迁移流动影响生育水平的研究仍存在一个盲点,即缺少流动人口孩子出生地的分析。在弥补这个盲点后,分别通过泊松回归与Heckman二阶段模型再次分析了人口流动对生育水平的影响。泊松回归结果显示,农业户籍流动人口曾生子女数是农... 以往有关迁移流动影响生育水平的研究仍存在一个盲点,即缺少流动人口孩子出生地的分析。在弥补这个盲点后,分别通过泊松回归与Heckman二阶段模型再次分析了人口流动对生育水平的影响。泊松回归结果显示,农业户籍流动人口曾生子女数是农村本地人口的0.855倍,乡城流动人口的曾生子女数为农村本地人口的0.840倍,两类流动人口的累计生育率均低于农村本地人口。Heckman二阶段模型回归结果显示,农业户籍流动人口、乡城流动人口与农村本地人口的曾生子女数相比分别减少了0.237个与0.268个。因此,人口流动与生育水平降低确实有着因果影响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户流动人口 农村本地人口 泊松回归 Heckman二阶段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