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7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羊河下游沙漠化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及其位移 被引量:54
1
作者 常兆丰 韩福贵 +2 位作者 仲生年 赵明 梁泰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0-155,共6页
石羊河流域下游自汉代以来逐渐沙漠化,生态环境退化。其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特征构筑了封闭的内陆河流域;水蚀是内陆河流域沙漠化的开始,上游集流区为中、下游提供了丰富的沙源;水资源的减少使得中、下游大面积湖积沙沙漠化。人为因素... 石羊河流域下游自汉代以来逐渐沙漠化,生态环境退化。其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特征构筑了封闭的内陆河流域;水蚀是内陆河流域沙漠化的开始,上游集流区为中、下游提供了丰富的沙源;水资源的减少使得中、下游大面积湖积沙沙漠化。人为因素主要有:农业开发是引起水资源减少的关键,巩固边塞是引起河西走廊农业开发和耕地面积扩大的主要原因;战争对石羊河流域生态退化的影响不可忽视。石羊河下游民勤县在自汉代以来沙漠化和生态环境退化的漫长历史过程中,人为因素不断增强。20世纪中期以来,尤其是1958年红崖山水库建成以来,沙漠化过程中的人为因素占据了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 下游 生态环境退化 石羊河流域 内陆河流域 位移 农业开发 1958年 沙漠化过程 地形特征 耕地面积 河西走廊 生态退化 历史过程 20世纪 主导地位 水资源 民勤县 汉代 上游 水库
下载PDF
论我国农业补贴法律制度的构建 被引量:34
2
作者 黄河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2-110,共9页
农业补贴法律制度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进入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后所普遍实施的工业反哺农业、支持农业发展的法律制度,在各国农业法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农业法应专列“农业补贴”一章,规定农业直接支付补贴、农业生产资料投入补... 农业补贴法律制度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进入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后所普遍实施的工业反哺农业、支持农业发展的法律制度,在各国农业法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农业法应专列“农业补贴”一章,规定农业直接支付补贴、农业生产资料投入补贴、农业环境保护补贴、不发达地区农业开发补贴等制度,同时规定农业补贴相关主体的责任追究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补贴 农业 农业开发
下载PDF
水稻光周期敏感雄性不育性的遗传研究 被引量:27
3
作者 靳德明 雷建勋 李泽炳 《作物杂志》 CAS 1988年第3期8-10,共3页
湖北光周期敏感核不育水稻(HPGMR)在长日照(LD)条件下,表现完全的雄性不育,而在短日照(SD)条件下表现为可育。这种受日照长度调控的育性转换特性可以稳定遗传。石明松、冯云庆、卢兴桂等的研究报道都认为光敏核不育性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 湖北光周期敏感核不育水稻(HPGMR)在长日照(LD)条件下,表现完全的雄性不育,而在短日照(SD)条件下表现为可育。这种受日照长度调控的育性转换特性可以稳定遗传。石明松、冯云庆、卢兴桂等的研究报道都认为光敏核不育性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与细胞质无关,还存在具修饰作用的微效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GMR 长日照 农垦 农业开发 套袋结实率 常规品种 育性表现 不孕性 不育性 水稻 亲本组合 恢复基因
下载PDF
旅游观光农业开发中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20
4
作者 张树夫 唐继刚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8-19,共2页
关键词 观光农业 农业开发 对策 中国
下载PDF
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制度研究 被引量:31
5
作者 祁帆 李宪文 刘康 《中国土地》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1-23,共3页
自然生态空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空间载体,需要加以严格保护和管控。然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生产、生活空间的需求不断增长,一些地区不合理的城乡建设和农业开发,导致自然生态空间占用过多、生态功能破坏、生态系统退化。
关键词 生态空间 用途管制制度 生态系统退化 农业开发 空间占用 空间载体 城乡建设 国土空间 生态文明 土地用途
下载PDF
20世纪科尔沁的农业开发与土地利用变化 被引量:23
6
作者 乌兰图雅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7-161,共5页
科尔沁现代农业的雏形出现于清代早期。它的出现和发展打破了该区延续几个世纪的纯游牧状态,使得科尔沁地区逐渐演变成今天的农牧交错区。通过分析科尔沁近代农耕的出现及其扩展过程,尤其从它20世纪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20世纪是垦殖真... 科尔沁现代农业的雏形出现于清代早期。它的出现和发展打破了该区延续几个世纪的纯游牧状态,使得科尔沁地区逐渐演变成今天的农牧交错区。通过分析科尔沁近代农耕的出现及其扩展过程,尤其从它20世纪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20世纪是垦殖真正推进到科尔沁草原的时期,而垦殖的主要扩展则发生在清代末期的土地丈放和建国初期的开荒时期。大面积土地的沙漠化成为该区20世纪最显著的景观变化,“科尔沁草原”被改变成“科尔沁沙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开垦 土地沙漠化 科尔沁 20世纪 农业开发 土地利用 农牧交错区
下载PDF
水稻落粒性的遗传 被引量:22
7
作者 朱立宏 顾铭洪 《遗传》 CAS 1979年第4期17-19,共3页
落粒性是水稻的重要生物学性状之一。水稻品种中籼稻的落粒性一般强于粳稻,但也有例外的情况。落粒性强的品种,往往在谷粒尚未完全成熟时便可脱落,这类品种在生产上会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水稻落粒性的遗传和选育抗落粒的品种很早已引... 落粒性是水稻的重要生物学性状之一。水稻品种中籼稻的落粒性一般强于粳稻,但也有例外的情况。落粒性强的品种,往往在谷粒尚未完全成熟时便可脱落,这类品种在生产上会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水稻落粒性的遗传和选育抗落粒的品种很早已引起广泛的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粒性 穗形 单株 水稻 农垦 农业开发 散穗型
下载PDF
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西北地区的农业开发 被引量:14
8
作者 张奇 杨红伟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90-94,共5页
抗日战争时期 ,东南沿海富庶之区相继陷落 ,为了增加粮棉生产以支持抗日战争 ,国民政府终将多年来高唱入云的“开发西北”的口号付诸实行 ,采取了以发放农贷为主 ,建设农田水利、推广农业等多项开发西北农业的积权措施。在地方当局的支... 抗日战争时期 ,东南沿海富庶之区相继陷落 ,为了增加粮棉生产以支持抗日战争 ,国民政府终将多年来高唱入云的“开发西北”的口号付诸实行 ,采取了以发放农贷为主 ,建设农田水利、推广农业等多项开发西北农业的积权措施。在地方当局的支持与配合下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西北农村经济凋敝和农业生产危机的局面 ,较快地促进了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村商品经济规模的扩大 ,加快了西北地区传统农业向近代农业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西北地区 农业开发
下载PDF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西北地区的农业开发 被引量:12
9
作者 魏宏运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2-78,共7页
由于自然灾害和军阀的剥削压迫,西北地区五省农业在20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中期遭到严重破坏。抗战全面爆发后,被人忽视的西北地区遇到了开发的良契而获生机。水利的兴修,良种的推广,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水果... 由于自然灾害和军阀的剥削压迫,西北地区五省农业在20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中期遭到严重破坏。抗战全面爆发后,被人忽视的西北地区遇到了开发的良契而获生机。水利的兴修,良种的推广,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水果业等,使国统区农业经济得到发展。陕甘宁边区在日伪和国民党的经济封锁中,自力更生开发农业,使社会生产力得到很大发展,为争取抗战最后胜利奠定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农业开发 抗战时期
下载PDF
生态旅游农业开发模式的研究——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开发实证分析 被引量:17
10
作者 蒋和平 何忠伟 《古今农业》 2004年第3期20-27,共8页
生态旅游农业是一种兴起于 2 0世纪 6 0年代的具有休闲、娱乐、求知、教育功能的生态旅游产业。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 ,它是将农业景观、生态景观、田园风光景观的深层次开发与旅游业延伸交叉形成的新型农业开发模式。作者提出了生态... 生态旅游农业是一种兴起于 2 0世纪 6 0年代的具有休闲、娱乐、求知、教育功能的生态旅游产业。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 ,它是将农业景观、生态景观、田园风光景观的深层次开发与旅游业延伸交叉形成的新型农业开发模式。作者提出了生态旅游农业的内涵 ,并对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运行进行实证分析 ,总结其成功的运行模式与经验 ,认为生态旅游农业是当前及今后我国农业发展的一种模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旅游农业 生态旅游产业 农业景观 农业开发
下载PDF
论生态农业在西部大开发中的作用及其开发途径 被引量:17
11
作者 吴艳文 漆晗东 《农村经济》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2-34,共3页
生态农业是集可持续农业、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为一体的“三位一体”立体型农业发展模式。在大力发展西部农村经济时 ,我们既要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又要兼顾生态效益 ,紧紧围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目标 ,推广和发... 生态农业是集可持续农业、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为一体的“三位一体”立体型农业发展模式。在大力发展西部农村经济时 ,我们既要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又要兼顾生态效益 ,紧紧围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目标 ,推广和发展生态农业不失为最佳选择 ,这标志着建设以生态文明为特征的现代农业将使西部地区农村经济、社会、生态综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农业 西部大开发 中国 农业开发 生态环境 农民收入 产业结构 农业资金 产业化经营
下载PDF
我国西部地区农业开发与农业气候资源高效利用 被引量:19
12
作者 郭建平 高素华 刘玲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2-25,共4页
文章从我国西部地区农业生产的特点出发 ,分析讨论了该区农业气候资源对作物的影响系数和气候生产力 ,探讨了限制农业气候资源高效利用的主要因子是农业气象灾害频繁和农业结构不尽合理。提出了提高该区农业气候资源利用率的主要途径和... 文章从我国西部地区农业生产的特点出发 ,分析讨论了该区农业气候资源对作物的影响系数和气候生产力 ,探讨了限制农业气候资源高效利用的主要因子是农业气象灾害频繁和农业结构不尽合理。提出了提高该区农业气候资源利用率的主要途径和对策措施是要加强农业气象灾害的预测、监测和防御 ,并进行合理的农业结构调整 ,实现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荒则荒的战略转变 ,可为西部地区农业开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地区 农业开发 农业气候资源 中国 资源利用
下载PDF
三江平原典型沼泽湿地水循环特征 被引量:17
13
作者 王毅勇 宋长春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7,共5页
根据中国科学院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生态试验站 1997~ 2 0 0 1年度的定位观测资料 ,分析了典型沼泽湿地的水文特征及水分循环过程 ,并从水量平衡的角度提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来保护湿地湿生态环境的农业开发政策。
关键词 三江平原 典型沼泽湿地 水循环 水文特征 水量平衡 水资源利用 生态环境保护 农业开发
下载PDF
三江平原农田渠系中氮素的时空变化 被引量:20
14
作者 陆琦 马克明 +2 位作者 卢涛 张洁瑜 倪红伟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560-1566,共7页
以三江平原开发强度不同的浓江上游段和别拉洪河中游段的农田排水渠系为研究对象,根据毛、农、斗、支、干5个渠道级别设采样点,分析TN、NH4^+-N和NO3^-N在渠系中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别拉洪河中游段渠系中的TN、N... 以三江平原开发强度不同的浓江上游段和别拉洪河中游段的农田排水渠系为研究对象,根据毛、农、斗、支、干5个渠道级别设采样点,分析TN、NH4^+-N和NO3^-N在渠系中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别拉洪河中游段渠系中的TN、NH4^+-N和NO3^-N浓度大于浓江上游段;TN、NH4^+-N、NO3^-N的浓度峰值沿着渠系从低级向高级移动,浓江上游段峰值出现的最高级别是干渠,而别拉洪河中游段是斗渠;多等级的排水渠系对氮素起到了一定的截留作用,且别拉洪河中游段渠系对氮素的截留大于浓江上游段;2个渠系中的TN、NH4^+-N的季节变化趋势相一致,6—9月逐月减少,而NO3^-N的季节变化不明显且没有规律;TN与NH4^+-N、NO3^-N呈显著性正相关,浓江上游段TN与NH4^+-N、NO3^-N之间的关系适合幂函数模型,而别拉洪河中游段适合三次曲线模型;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得到别拉洪河中游段渠系中的TN浓度与NH4^+-N、NO3^--N之间的关系模型可以解释78%的TN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 时空变化 渠道级别 截留 农业开发
下载PDF
清代陕西的农业开发与生态环境的破坏 被引量:16
15
作者 孟晋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37-40,共4页
清代陕西地区 ,在人口日益增长的压力之下 ,由于不顾后果的过度垦殖 ,森林、草原等天然植被遭到严重破坏 ,水土流失严重 ,并进而导致了干旱和水涝等自然灾害的日益频繁 ,耕地面积也随之减少。所以 ,尽管有广大农民的勤奋开发 ,农业生产... 清代陕西地区 ,在人口日益增长的压力之下 ,由于不顾后果的过度垦殖 ,森林、草原等天然植被遭到严重破坏 ,水土流失严重 ,并进而导致了干旱和水涝等自然灾害的日益频繁 ,耕地面积也随之减少。所以 ,尽管有广大农民的勤奋开发 ,农业生产也曾一度繁荣 ,但由于违反了自然规律 ,终难逃脱衰落的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陕西地区 农业开发 山地开垦 生态环境保护
下载PDF
红壤丘岗坡地农业开发利用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18
16
作者 王凯荣 谢小立 +1 位作者 周卫军 李峰 《农业环境保护》 CSCD 2000年第5期278-281,共4页
在综合分析了红壤丘陵区农业水资源和坡地土壤资源特性的基础上 ,提出了红壤丘岗坡地农业开发利用中应采取的五项对策措施 ,即:1.坡地开发 ,水利先行 ;2.改进灌溉技术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3.合理耕作 ,扩大土壤有效水库容 ;4.推广避旱... 在综合分析了红壤丘陵区农业水资源和坡地土壤资源特性的基础上 ,提出了红壤丘岗坡地农业开发利用中应采取的五项对策措施 ,即:1.坡地开发 ,水利先行 ;2.改进灌溉技术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3.合理耕作 ,扩大土壤有效水库容 ;4.推广避旱抗旱生态栽培技术 ;5.改土培肥 ,提高地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丘岗坡地 农业开发 土地资源
下载PDF
洞庭湖湿地生态现状与农业开发 被引量:14
17
作者 贺建林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CSSCI CSCD 1999年第2期56-60,共5页
根据近年调查研究,分析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特征,以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探讨农业开发等问题。
关键词 洞庭湖湿地 资源 农业开发 环境 湿地生态系统
下载PDF
生计变迁下的环境与文化——以乌伦古河富蕴段牧民定居为例 被引量:19
18
作者 陈祥军 《开放时代》 CSSCI 2009年第11期142-154,共13页
自公社化后,伴随农业开发及游牧生计的转变,乌伦古河河谷内人口、耕地及牲畜数量激增,流域生态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牧民定居政策,促使牧民由游牧改为定居。定居意味着从事农业,进而越来越多的牧民变为农民。本... 自公社化后,伴随农业开发及游牧生计的转变,乌伦古河河谷内人口、耕地及牲畜数量激增,流域生态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牧民定居政策,促使牧民由游牧改为定居。定居意味着从事农业,进而越来越多的牧民变为农民。本文通过对乌伦古河流域的实地考察发现,乌伦古河生态环境的恶化与牧民定居政策有着直接联系。牧民定居政策促使传统游牧生计方式彻底发生改变,打破了原有的生计与生态的平衡关系,进而破坏了对牧民与自然关系起到调节作用的游牧文化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民定居 游牧文化 生态环境 生计方式 变迁 定居政策 农业开发 牲畜数量
原文传递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经济评价特点浅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刘伟 刘永明 庞柏林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03年第1期7-8,共2页
 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共性的基础上,从项目种类、评价层次、建设投资、资金筹措等方面,分析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经济评价的特点,最后提出中低产田改造目的的财务评价方法,为今后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经济评价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业开发 项目种类 评价 财务评价方法 建设项目
下载PDF
辽金时期西辽河流域农业开发与人口容量 被引量:16
20
作者 韩茂莉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77-685,共9页
辽金时期西辽河流域农业核心区屡次转移 ,与人口数额、资源禀赋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环境压力相关。由于西辽河流域南北地区资源环境的差异 ,两地能够供养的人口数量是不同的。本文指出 ,虽然辽中期以西拉木伦河流域为核心的上京地区与以老... 辽金时期西辽河流域农业核心区屡次转移 ,与人口数额、资源禀赋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环境压力相关。由于西辽河流域南北地区资源环境的差异 ,两地能够供养的人口数量是不同的。本文指出 ,虽然辽中期以西拉木伦河流域为核心的上京地区与以老哈河流域为核心的辽中京地区人口数额相近 ,但辽上京地区人口接近或达到这一地区人口容量的临界值 ,环境已不能满足全部人口的生存需求 ,最终以人口迁出形式求得人口与资源的暂时平衡 ;而辽中京地区 ,由于资源环境较优 ,整体上人口与资源禀赋保持平衡 ,仅局部地区存在资源不能持续满足人们生存需求的现象 ,在此背景下人们以二次移民形式完成新一阶段生存环境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金时期 西辽河流域 农业开发 人口容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