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4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的原始农具 被引量:27
1
作者 宋兆麟 《农业考古》 1986年第1期122-136,共15页
生产工具是生产力的重要因素,是人体器官的延伸,只有人类创造和使用了生产工具,才真正揭开了人类历史的序幕,绘制了一幅幅改造大自然的历史画面。我国自古以农立国。从目前已发现的考古资料看,中华民族的祖先远在七、八千年前已有了比... 生产工具是生产力的重要因素,是人体器官的延伸,只有人类创造和使用了生产工具,才真正揭开了人类历史的序幕,绘制了一幅幅改造大自然的历史画面。我国自古以农立国。从目前已发现的考古资料看,中华民族的祖先远在七、八千年前已有了比较发展的耜耕农业,在黄河流域从事粟作旱地农业,在长江流域从事稻作水田农业,有明显的发展阶段性和地域性,而且,无论是农业工具、耕作技术,还是农作物驯化和栽培,都有不少特点,对世界农业发展有过卓著贡献。那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鹤嘴锄 农具 农作物 长江流域 出土 生产工具 考古发现 民族学资料 独龙族 农业工具
下载PDF
吴国农业考略 被引量:18
2
作者 刘兴 《农业考古》 1982年第2期118-123,共6页
解放以来,考古工作者,在吴国地域内对遗址和墓葬经过科学的发掘和文物征集工作,发现有石、蚌、铜一类的农业生产工具,它使我们对吴国农业生产技术的考证初具条件,这些,仅是能保存下来的一部份,而大量的竹、木、骨一类农业工具,由于保存... 解放以来,考古工作者,在吴国地域内对遗址和墓葬经过科学的发掘和文物征集工作,发现有石、蚌、铜一类的农业生产工具,它使我们对吴国农业生产技术的考证初具条件,这些,仅是能保存下来的一部份,而大量的竹、木、骨一类农业工具,由于保存不易而腐烂无存,这也使我们对有些农具考证造成了困难。其次是在这些遗址、墓葬中,发现了粮食和其他食物,从而使我们对吴国生活和生产情况又有所启发。再结合少数的文献资料,拟对吴国农业生产概况作一次尝试性的探索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国 出土 青铜器 遗址 博物馆 生产工具 湖熟文化 农业工具 生产概况 粮食
下载PDF
试论我国传统农业工具的历史地位 被引量:14
3
作者 陈文华 《农业考古》 1984年第1期30-39,共10页
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农业机械相比,我国传统农业的生产工具似乎显得非常古老、简单和落后,以致有的文人学士在一些作品中竟把牛耕作为落后保守的象征加以讥讽。多少年来人们也一直把农业机械化当作中国农业的根本出路,倾全力以促使... 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农业机械相比,我国传统农业的生产工具似乎显得非常古老、简单和落后,以致有的文人学士在一些作品中竟把牛耕作为落后保守的象征加以讥讽。多少年来人们也一直把农业机械化当作中国农业的根本出路,倾全力以促使它实现。三十多年来,我国农机事业有着很大发展,取得不小成绩。然而,现实也告诉我们,尽管铁牛(拖拉机)凭借着强大的钢铁和石油韵优势,备受人们的称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地位 农业机械化 农业工具 铁农具 农业生产力 精耕细作 传统农业技术 传统农具 农业现代化 发明
下载PDF
简论农业考古 被引量:14
4
作者 陈文华 《农业考古》 1984年第2期1-12,共12页
本文是陈文华同志在文化部文物局郑州培训中心的讲稿,现加以发表,作为本刊创办四周年的纪念。
关键词 农业考古 出土 考古学 农业工具 河姆渡遗址 原始农业 新石器时代遗址 考古资料 农业科技 铁农具
下载PDF
二里头文化和商周时代金属器代替石骨蚌器的过程 被引量:12
5
作者 佟柱臣 《中原文物》 1983年第2期1-14,共14页
铜器与石器、铁器与石器之间的关系问题,在理论上恩格斯早已经解决了,他说:“青铜可以制造有用的工具和武器,但是并不能排挤掉石器;这一点只有铁才能做到,而当时还不知道冶铁。”(《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关键词 二里头文化 蚌器 客省庄 生产工具 农业工具 横剖面 商代青铜器 铁器 手工业 长方形
原文传递
宋代民俗文化初探 被引量:8
6
作者 刘克宗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6期103-107,共5页
一 探求民俗文化,首先应从物质生活条件着手。在物质生活条件的体系之中,物质资料的生产是决定习俗惯制及其衍变的力量。宋代的经济民俗主要表现在传统生产方式中所形成的一系列惯制,它是社会民俗的基础。农业工具的创造和发展是农业生... 一 探求民俗文化,首先应从物质生活条件着手。在物质生活条件的体系之中,物质资料的生产是决定习俗惯制及其衍变的力量。宋代的经济民俗主要表现在传统生产方式中所形成的一系列惯制,它是社会民俗的基础。农业工具的创造和发展是农业生产习俗的主要内容。宋代的农业工具进入了木与金属的复合工具阶段,在一些墓葬中发掘了成组的犁、钁、耧、耙、锄、镰等铁制农具,表明农业的精耕细作和耕耘程序的增多。宋代普遍使用龙骨车和简车引水灌溉,根据宋代的农书、禾谱记载,在较发达的农业地区有土、水、肥、管、收的耕耘习俗惯制。南宋江浙地区,农民深耕细作,土细如面。到大暑季节,决放稻田水,经太阳照晒,秧苗根坚固,尔后引水入田,确保水稻丰收,于是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南宋时期,棉花种植从两广、福建地区扩大到长江、淮河流域,形成了扦子、弹花、纺纱和织布的生产工序,艾可叔《木棉》诗中的“车转轻雷秋纺雪”、“弓弯半月夜弹云”、“机杼终年织妇勤”的诗句就是形象的见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文化 岁时节日 社会民俗 物质生活条件 习俗惯制 农业工具 时代特色 经济民俗 人生礼仪 物质资料的生产
下载PDF
没有耕具的动物踩踏农业——另一种农业起源模式 被引量:10
7
作者 曾雄生 《农业考古》 1993年第3期90-100,共11页
一、引言传统的农业考古主要是依据农业工具和农作物、家禽家畜的遗存来研究农业的起源,尤其是对于农业工具的考察较多,大体上是从工具的形制来分析工具的作用,从工具的作用来考察当时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力水平,这都是顺理成章而且必要的... 一、引言传统的农业考古主要是依据农业工具和农作物、家禽家畜的遗存来研究农业的起源,尤其是对于农业工具的考察较多,大体上是从工具的形制来分析工具的作用,从工具的作用来考察当时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力水平,这都是顺理成章而且必要的。但是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人们越来越多地感觉到农业起源研究上所利用的考古资料也存在着不少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起源 动物 农业文化 鸟田 农业工具 水牛 稻作农业 新石器时代 考古学 农作物
下载PDF
从考古材料试探我国的私有制和阶级的起源 被引量:11
8
作者 佟柱臣 《考古》 1975年第4期213-221,203,共10页
伟大领袖毛主席对于中国的历史作了科学的总结,指出:"中华民族的发展(这里说的主要地是汉族的发展),和世界上别的许多民族同样,曾经经过了若干万年的无阶级的原始公社的生活。而从原始公社崩渍,社会生活转入阶级生活那个时代开始,... 伟大领袖毛主席对于中国的历史作了科学的总结,指出:"中华民族的发展(这里说的主要地是汉族的发展),和世界上别的许多民族同样,曾经经过了若干万年的无阶级的原始公社的生活。而从原始公社崩渍,社会生活转入阶级生活那个时代开始,经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直到现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私有制 龙山文化 恩格斯 考古材料 无产阶级专政 齐家文化 起源问题 原始公社 劳动力 农业工具
原文传递
龙山文化陶寺类型农业发展状况初探 被引量:9
9
作者 高天麟 《农业考古》 1993年第3期64-71,共8页
陶寺类型龙山文化早在五十年代已露端倪。七十年代末通过陶寺这处典型遗址的科学发掘,凭藉它富有特点的文化面貌,而被确立为龙山文化的一个新的地方类型。后来又通过对该遗址墓地的发掘,进一步丰富了该类型的物质文化内容。
关键词 龙山文化 发展状况 遗址 农业生产 农业工具 生产工具 发掘 粮食生产 发展水平 文化类型
下载PDF
古代越国的农耕工具 被引量:9
10
作者 沈作霖 《农业考古》 1984年第2期100-103,共4页
解放以来,在越国故都绍兴,陆续出土了一批青铜农耕工具和少量的铁农具。这对探讨越国的青铜冶炼工艺和农业水平,提供了实物依据。1959年3月,在绍兴城东面的西施山旁开凿河道,发现了一批相当重要的生产工具和武器,其中铜制的农业工具有... 解放以来,在越国故都绍兴,陆续出土了一批青铜农耕工具和少量的铁农具。这对探讨越国的青铜冶炼工艺和农业水平,提供了实物依据。1959年3月,在绍兴城东面的西施山旁开凿河道,发现了一批相当重要的生产工具和武器,其中铜制的农业工具有犁、锄、(钅矍)和镰刀。1973年10月,陶堰乡张家坟地方又出土青铜犁铧。此外,历年来在绍兴市郊都泗门,稽山门外下畈、禹陵、亭山,县区坡塘、平水、浬渚、福全、南池、袍谷等地共出土了青铜镰二件、锄二十五件、铲形器十七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国故都 青铜 农业工具 生产工具 绍兴 出土 铁农具 冶炼工艺 农耕 冶炼业
下载PDF
考古发现的打纬刀——我国机杼出现的重要见证 被引量:8
11
作者 宋兆麟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1985年第0期15-23,71,共10页
远在我国旧石器时代晚期就发现了骨针、骨锥,到了新石器时代,不仅出土大量骨针、骨锥,还出土了形形色色的纺轮等纺纱工具,说明当时的纺织技术有相当发展,它与经常性的织布活动是分不开的。而且在半坡仰韶等文化遗址里,也出土不少纺织品... 远在我国旧石器时代晚期就发现了骨针、骨锥,到了新石器时代,不仅出土大量骨针、骨锥,还出土了形形色色的纺轮等纺纱工具,说明当时的纺织技术有相当发展,它与经常性的织布活动是分不开的。而且在半坡仰韶等文化遗址里,也出土不少纺织品的遗迹,表明当时已经掌握织布技术了,这一点在学术界是没有争论的。但是,有关原始织机资料的报导却比较罕见,因为原始织机都是以木、竹和麻等有机物质组成的,不易保存下来,同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织机 打纬 考古发现 机刀 薛家岗 民族学资料 农业工具 经纱 出土 旧石器时代晚期
原文传递
试论李家崖文化的农业 被引量:7
12
作者 吕智荣 《农业考古》 1989年第2期131-134,共4页
李家崖文化,是近年来在我国北方地区发现的一个进入青铜器时代的考古学文化,其时代大约相当于商代晚期至西周中期。我们认为,该文化是与商周之际雄据在我国北方地区的劲族——鬼方相关。那么,这个与鬼方有关的古文化的社会经济中,农业... 李家崖文化,是近年来在我国北方地区发现的一个进入青铜器时代的考古学文化,其时代大约相当于商代晚期至西周中期。我们认为,该文化是与商周之际雄据在我国北方地区的劲族——鬼方相关。那么,这个与鬼方有关的古文化的社会经济中,农业在其中占有的地位、发展水平如何?本文拟就此问题试作一讨论。(一)定居,是人们从事农业经济生产必具有的条件。我们在薛家渠李家崖文化遗址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工具 考古学文化 北方地区 农业工具 经济生产 古文化 发展水平 商周文化 社会经济 文化遗址
下载PDF
试论原始农业的经济地位 被引量:6
13
作者 黄崇岳 《农业考古》 1984年第1期211-222,108,共13页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又是一个古老的农业国,其古老文明是奠基在古老农业经济的基础上的。农业与文明的不可分离性,可视为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特点。农业犹如长青的生命之树,支撑和庇荫着其他的经济文化部门。这种情况的出现,...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又是一个古老的农业国,其古老文明是奠基在古老农业经济的基础上的。农业与文明的不可分离性,可视为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特点。农业犹如长青的生命之树,支撑和庇荫着其他的经济文化部门。这种情况的出现,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农业 新石器时代遗址 农业村落 经济地位 仰韶文化 农业经济 农业工具 文化遗址 畜牧业 龙山文化
下载PDF
略论农业起源 被引量:4
14
作者 尚定周 王有文 《农业考古》 1986年第1期21-27,53,共8页
农业起源是涉及到许多学科的复杂问题。因年代久远,证据有限,故不能详尽地弄清它的细节。但是,从考古材料、民族学材料和其他有关科学成就、古代传说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推论,仍然可以探索出大致的历史脉络。一、天然食物日益供不应求... 农业起源是涉及到许多学科的复杂问题。因年代久远,证据有限,故不能详尽地弄清它的细节。但是,从考古材料、民族学材料和其他有关科学成就、古代传说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推论,仍然可以探索出大致的历史脉络。一、天然食物日益供不应求,农业成为人类的迫切需要采猎时期,如果采猎所得足以糊口,原始人将会继续采猎,无需另谋生计,农业就提不上日程。但事实上,采猎发展到一定阶段,采猎所得和人类生活需求之间发生了日益尖锐的矛盾。这个矛盾一方面来自人口的增长,一方面来自食物资源的缩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起源 农业工具 自然环境 原始人类 人类生活 农业生产 动物性食品 食物资源 新石器时代 饲养业
下载PDF
中原新石器早期文化问题探讨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友谋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1期29-35,共7页
近年来,我国考古工作者先后在河北省武安县磁山和河南省新郑裴李岗两地,发现新石器早期文化遗址。这是我国新石器考古工作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收获。这两处新石器早期文化遗址,包含的文化内容是相当丰富的。目前已发现的遗址。
关键词 新石器时代遗址 裴李岗文化 早期文化 生产工具 考古工作 随葬品 农业工具 陶器 文化性质 墓葬
下载PDF
木质工具在原始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范志文 《农业考古》 1989年第1期205-214,共10页
近年来,学术界有人提出在原始社会早期,即先于石器时代,存在着一个“木器时代”的看法。因此,将原始社会史划分为:木器时代、石器时代、青铜器和铁器三个时代。有的同志同意此观点;也有的持相反意见,主张继续维持:“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 近年来,学术界有人提出在原始社会早期,即先于石器时代,存在着一个“木器时代”的看法。因此,将原始社会史划分为:木器时代、石器时代、青铜器和铁器三个时代。有的同志同意此观点;也有的持相反意见,主张继续维持:“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丹麦皇家博物馆馆长汤姆逊就根据地下出土文物,依其演进过程,首先在考古学上提出,将丹麦的无文字时代划分为石器时代、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汤姆逊这种分期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社会 农业工具 木器时代 木质 旧石器时代 生产工具 生产力发展 木棒 马克思主义 人类生活
下载PDF
从我国早期畜牧民的产生看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被引量:6
17
作者 罗琨 张永山 《历史研究》 1988年第5期21-35,共15页
一、缘起一百年前,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提出了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的理论,即"游牧部落从其余野蛮人群中分离出来".又具体论述道:"在野蛮时代中级阶段,我们看到游牧民族已有牲畜作为财产,这种财产,到了... 一、缘起一百年前,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提出了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的理论,即"游牧部落从其余野蛮人群中分离出来".又具体论述道:"在野蛮时代中级阶段,我们看到游牧民族已有牲畜作为财产,这种财产,到了成为相当数量的畜群的时候,就可以经常提供超出自身消费的若干余剩;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游牧民族和没有畜群的落后部落之间的分工,从而看到了两个并列的不同的生产阶段,也就是看到了进行经常交换的条件","从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中,也就产生了第一次社会大分裂,即分裂为两个阶级:主人和奴隶,剥削者和被剥削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畜牧业 新石器时代早期 齐家文化 农业工具 原始农业 畜养业 游牧部落 文化遗存 青铜时代
原文传递
略论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社会经济生活 被引量:6
18
作者 巴家云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49-55,共7页
略论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社会经济生活巴家云以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命名的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因其正规发掘早、分布广,在我国新石器时代的研究中占有重要位置。对当时的社会经济,过去学术界一般认为是以农业为主,狩猎和渔业、采集处于次... 略论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社会经济生活巴家云以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命名的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因其正规发掘早、分布广,在我国新石器时代的研究中占有重要位置。对当时的社会经济,过去学术界一般认为是以农业为主,狩猎和渔业、采集处于次要(或称补充)地位。本文拟从分析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坡类型 农业工具 社会经济 新石器时代遗址 姜寨遗址 半坡遗址 采集经济 农业生产 生态环境 渔猎采集
原文传递
从东北地区出土的战国两汉铁器看汉代东北农业的发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殿福 《农业考古》 1983年第2期177-182,共6页
西汉王朝为了稳定和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在西汉初年实行了“休养生息”的政策。劳动人民争得了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能够辛勤地从事农业生产,使一度衰退了的社会经济又很快恢复和发展起来。尤其在“文景之治”以后,随着社会财富的增长,... 西汉王朝为了稳定和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在西汉初年实行了“休养生息”的政策。劳动人民争得了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能够辛勤地从事农业生产,使一度衰退了的社会经济又很快恢复和发展起来。尤其在“文景之治”以后,随着社会财富的增长,封建的汉王朝开始呈现出繁荣景象。中原的汉人在燕、秦、汉时大量移入东北,同时把先进的农业技术带到了东北。从东北地区特别是汉代郡县所辖的地域,出土的铁器农业生产工具,就能反映出汉代东北农业生产的发展情况。研究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农业发展情况,主要是研究那个时期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如何。看一个特定历史阶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必须与当时的生产关系联系起来进行探讨。可是要探讨汉代东北的农业发展,很难在史籍上找到有关东北地区生产关系的记载。因此,我们不得不更多地借助于地下出土的铁制农业生产工具等遗物来探讨汉代东北农业的发展,以及汉人的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对兄弟部族与部落的推动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生产工具 汉代 农业生产技术 出土 发展情况 战国时代 东北农业 社会生产力 农业工具
下载PDF
试论汉代农业政策 被引量:2
20
作者 陆宜新 《南都学坛(南阳师专学报)》 1996年第2期13-18,共6页
试论汉代农业政策陆宜新农业是古代社会国民经济的基础。纵观两汉的历史,政府对农业都非常重视,对农业生产都采取保护措施,制订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生产的农业政策,以扩大经济实力,巩固其统治地位。那么,两汉政府有哪些农业政策呢... 试论汉代农业政策陆宜新农业是古代社会国民经济的基础。纵观两汉的历史,政府对农业都非常重视,对农业生产都采取保护措施,制订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生产的农业政策,以扩大经济实力,巩固其统治地位。那么,两汉政府有哪些农业政策呢?笔者不揣浅陋,对此作一粗浅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农业政策 农业生产 农业经济 兴修水利 农业技术 农业工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