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托物言志传我心 |
吴玥
|
《初中生学习指导》
|
2024 |
0 |
|
2
|
写物与体物——《文心雕龙·诠赋》中的创作论 |
岳进
|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
|
2006 |
2
|
|
3
|
“称名也小,取类也大”——从《文心雕龙·比兴》看“意象”概念的形成 |
石峰
|
《甘肃高师学报》
|
2009 |
1
|
|
4
|
菲利普·罗斯在《遗产》中的写作手法分析 |
庞若丹
|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2 |
0 |
|
5
|
味之者无极 闻之者动心——读钟嵘《诗品序》 |
李彧
哲人
|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
1996 |
0 |
|
6
|
从语言结构和写物视角看《诗经》四言体的形成 |
王璐莹
|
《文化与诗学》
|
2021 |
0 |
|
7
|
论颜延之诗文的写实主义特征 |
叶飞
|
《开封大学学报》
|
2013 |
0 |
|
8
|
“五四”的物体系与物的心声:论冰心的写物诗 |
王玮旭
|
《江汉学术》
|
2024 |
0 |
|
9
|
穷情写物,润以丹彩——《学习描写景物》课堂实录 |
倪海山(执教\整理)
刘凤华(指导)
|
《语文教学通讯》
|
2024 |
0 |
|
10
|
历代赋论中的图像意识 |
许结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4
|
|
11
|
气韵并非“传神” |
张锡坤
|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0 |
2
|
|
12
|
理学观物方式与宋代田园诗的写物艺术 |
刘蔚
|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2
|
|
13
|
文学的自觉时代与自觉的文学理论 |
陈良运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8 |
3
|
|
14
|
论宋诗话中的“工” |
黄爱平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2
|
|
15
|
形象、意象、意境、意象派界说 |
周世泉
|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0 |
3
|
|
16
|
格里耶的写物理论 |
张唯嘉
|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2 |
2
|
|
17
|
论宋诗对俳谐传统的吸收与抒情转化——以“俳谐式拟人写物”为中心 |
姚华
|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2
|
|
18
|
康海文学思想初探 |
汪正章
|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9 |
0 |
|
19
|
中国画艺术从写实写物转向写意写心的原因研究 |
陈超
|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
2020 |
1
|
|
20
|
“表达之难”与“瞬间的光”:胡适写物诗初探 |
王玮旭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