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8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物形象:小说研究中不应忽视的一隅 被引量:22
1
作者 朱宝荣 《文艺理论与批评》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5-121,共7页
关键词 民间文学 小说研究 动物形象 志怪 文学作品 童话 作家 蒙昧 写实 主流
原文传递
期待现实重新“主义” 被引量:19
2
作者 曹征路 《文艺理论与批评》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8-86,共9页
关键词 “主义” 2004年 期待 现实主义作家 “主旋律” “纯文学” 文学创作 评奖活动 现实生活 文学刊物 批评家 出版社 李建军 文章 作品 旗帜 震惊 风骨 写实 虚构 中篇 长篇
原文传递
论程式化 被引量:17
3
作者 徐书城 《美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51-57,共7页
谈论中国画的美学性质而不提它的“程式化”的特点,就像一句西方谚语所说的那样:演《汉姆莱特》戏而其中却没有主角汉姆莱特。但是,笔者也是很晚才悟到这一点的。换句话说。
关键词 程式化 中国画 美学性质 谚语 写实 中国传统绘画 绘画形式 山水画 中国绘画史 艺术形式
原文传递
从特殊走向普遍的跨族别写作抑或既重视写实又摆脱写实的创作形态——《尘埃落定》艺术创新探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徐其超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15,共15页
在《尘埃落定》的十数家评论家言中 ,高屋建瓴地揭示作品艺术价值、贡献及其历史地位 ,因而有广泛影响的评论是特别的题材、特别的视角、特别的手法与普遍的眼光、普遍的历史感、普遍的人性指向辩证统一说 ,也概括为“跨族别写作论”。... 在《尘埃落定》的十数家评论家言中 ,高屋建瓴地揭示作品艺术价值、贡献及其历史地位 ,因而有广泛影响的评论是特别的题材、特别的视角、特别的手法与普遍的眼光、普遍的历史感、普遍的人性指向辩证统一说 ,也概括为“跨族别写作论”。特殊与普遍的统一、民族性与人类性的结合是一切伟大作品成功的基础 ,包括中国现代各民族杰出作家在内的当今世界优秀作家都追求并探索着并不同程度地实践了这一近现代的卓越美学思想。《尘埃落定》在“傻子”视角叙事、演绎“权力寓言”、表达人性尊严等几个层面 ,体现了“跨族别写作”的超越、突破 ,但笼统地说开创了“跨族别写作”的“新写法” ,容易夸大作品的“划时代意义”。笔者倾向于把《尘埃落定》的艺术创新定位于 :贡献了一种既重视写实又摆脱写实 ,很难作出现实主义或现代主义划分 ,超越特定题材特定时空的表层意义 ,具有强烈隐喻性和表现性、象征性和寓言性的新型创作形态的范式。这样言说并不否定特殊与普遍统一的“跨族别写作论”却能突出作品在 2 0世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来 《尘埃落定》 艺术创新 跨族别写作 写实 创作形态 权力寓言
下载PDF
定位与错位——影视改编与文学研究中的"红色经典" 被引量:14
5
作者 张志忠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3-20,158,共9页
本文分析"红色经典"在影视改编和文学研究中存在的错位和尴尬,指出对"红色经典"的确切定位是其资源再开发和再解读的必要前提。本文以还原历史的方式,阐释"红色经典"创造新的文学范式的成就,揭示它所具... 本文分析"红色经典"在影视改编和文学研究中存在的错位和尴尬,指出对"红色经典"的确切定位是其资源再开发和再解读的必要前提。本文以还原历史的方式,阐释"红色经典"创造新的文学范式的成就,揭示它所具有的现代民族史诗的基本特征、相应的人物形象和性格刻画上的特色,以及它所具有的写实与传奇、典范与通俗并存的特性,反对将其日常化、平庸化和戏说化的时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经典” 文学研究 影视改编 错位 文学范式 基本特征 民族史诗 性格刻画 人物形象 再开发 日常化 平庸化 尴尬 传奇 写实
下载PDF
永远的《小城之春》 被引量:15
6
作者 陈 山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0-58,共9页
《小城之春》被公认为中国电影史上一部不朽的经典之作,它不仅是一部制作细腻的心理电影剧,在灵与肉、情与理的冲突之后更是一个广义的文化寓言。费穆将东方的艺术观念应用到电影艺术上去,从中国传统文艺中开掘出新的现代电影因素,创造... 《小城之春》被公认为中国电影史上一部不朽的经典之作,它不仅是一部制作细腻的心理电影剧,在灵与肉、情与理的冲突之后更是一个广义的文化寓言。费穆将东方的艺术观念应用到电影艺术上去,从中国传统文艺中开掘出新的现代电影因素,创造出一部非写实非写意,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创新之作《小城之春》,成为东方电影第一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城之春》 电影艺术 艺术观念 写意 中国电影史 写实 东方 时代意义 经典 中国传统
下载PDF
杜甫诗在写实中的象喻性 被引量:11
7
作者 叶嘉莹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5-84,共10页
本文用具体的诗例对杜甫诗歌在写实中的象喻性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探讨。这里的“象喻”指的是诗歌中的情意与形象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诗人的内心与外物之间的关系。作者将对外物的认识分为感知、感动和感发三个层次,与此相对应的诗歌内容... 本文用具体的诗例对杜甫诗歌在写实中的象喻性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探讨。这里的“象喻”指的是诗歌中的情意与形象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诗人的内心与外物之间的关系。作者将对外物的认识分为感知、感动和感发三个层次,与此相对应的诗歌内容也可以分为感觉、感情和志意三个层次。杜甫诗歌的象喻性主要体现为他在物象之中表达了一种理念,即诗歌内容的第三个层次——志意,而这种表达是杜甫的人格与志意的自然流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写实 象喻 感发 志意
下载PDF
中国室内歌剧的诗意呈现——从《夜宴》和《画皮》谈起 被引量:13
8
作者 李吉提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11,45,共10页
中国歌剧应该多样化发展。理论家也要从多方面深入研究中国歌剧创作的丰富经验。可靠的研究工作不能脱离个案分析。从写过多部歌剧的著名作曲家郭文景《夜宴》的诞生、到写过多部歌剧的新生代作曲家郝维亚《画皮》的公演,相隔整整20年... 中国歌剧应该多样化发展。理论家也要从多方面深入研究中国歌剧创作的丰富经验。可靠的研究工作不能脱离个案分析。从写过多部歌剧的著名作曲家郭文景《夜宴》的诞生、到写过多部歌剧的新生代作曲家郝维亚《画皮》的公演,相隔整整20年。文章试从这两部歌剧谈起,仅就中国室内歌剧对中国戏曲的多方面继承、多方位跨越,以及用现代审美视角、汲取现代技术使之得以诗意呈现问题进行专题探讨,以期能为中国文脉的继承和中国歌剧的发展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剧 戏曲 写实 写意 混搭 反串 文脉 技法 审美
原文传递
残雪《山上的小屋》的象征意义 被引量:9
9
作者 李天明 吴非 《中国文学研究》 2000年第4期88-92,共5页
关键词 残雪 小说 中国文学 象征派 荒诞 阐释 女作家 作品 写实 独特
下载PDF
重建“父性文化”及精神秩序——20世纪90年代以后军旅小说的文化解读 被引量:8
10
作者 胡玉伟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45-48,共4页
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军旅小说呈现出一种重建“父性文化”及精神秩序的诗性冲 动。对“父亲”的书写实质上是一种面向当下精神状况的历史性沉入。“父性文化” 的重建是一个拾掇起被时代击碎的文化残片进行重新整合、模... 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军旅小说呈现出一种重建“父性文化”及精神秩序的诗性冲 动。对“父亲”的书写实质上是一种面向当下精神状况的历史性沉入。“父性文化” 的重建是一个拾掇起被时代击碎的文化残片进行重新整合、模塑并加以价值确认的 过程,它意味着一种文化的寻找、皈依、认同以及再造主导型权威文化的努力。然 而,有效的权威文化应该是开放的体系和文化综合的产物,任何一种单一的文化都 不足以支撑起民族的精神大厦,这是作者和读者们需要认真反思的一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旅小说 诗性 皈依 寻找 文化综合 精神 写实 秩序 主导型 权威
原文传递
从天堂到地狱——论乌托邦文学在英国的发展与嬗变 被引量:4
11
作者 田俊武 王庆勇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69-73,共5页
乌托邦文学是一种描绘理想政治体制和生活方式的文学。像其他国家的类似范畴文学一样,英国的乌托邦文学经历了乌托邦、讽刺乌托邦和反乌托邦的发展,与之相适应,其艺术手法也经历了写实、反讽和讽喻的演变。这种发展和嬗变不但丰富了乌... 乌托邦文学是一种描绘理想政治体制和生活方式的文学。像其他国家的类似范畴文学一样,英国的乌托邦文学经历了乌托邦、讽刺乌托邦和反乌托邦的发展,与之相适应,其艺术手法也经历了写实、反讽和讽喻的演变。这种发展和嬗变不但丰富了乌托邦文学的内容和形式,而且也为揭示社会的变迁及其在人类心灵上的折光提供了形象的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托邦 讽刺乌托邦 反乌托邦 写实 反讽 讽喻 乌托邦文学 英国
下载PDF
阎连科的“神实主义” 被引量:13
12
作者 孙郁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3-21,共9页
《日光流年》问世的时候,阎连科笔下有了不同于以往的苦涩。他的审美意象越来越偏离流行的话语,绝境里的生命已经无法用写实的理论言之。这是一个新的审美意识的萌动,作者已经从旧的窠臼里出走,独辟出小说的新途。
关键词 阎连科 主义 《日光流年》 审美意象 审美意识 苦涩 写实 出走
下载PDF
宋代绘画的"写实"画风研究——以北宋的宫廷花鸟画为例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红宇 《美术大观》 2004年第1期28-29,共2页
宋代绘画是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它所反映的广泛的现实生活内容,在古代绘画史上是极为突出的。运用多彩的优美的艺术形式,创造了很多艺术表现手法,这些和当时社会都有着密切联系。 宋代的绘画,大多数受宋代理学的影响。我认... 宋代绘画是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它所反映的广泛的现实生活内容,在古代绘画史上是极为突出的。运用多彩的优美的艺术形式,创造了很多艺术表现手法,这些和当时社会都有着密切联系。 宋代的绘画,大多数受宋代理学的影响。我认为以儒学仁义之道为根本的"理"是不以我们个人的情感好恶为转移的,也不是以天地万物的存在为转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绘画 写实 北宋 绘画艺术 宫廷绘画 艺术表现手法 风格特征 “理” “物” 以物观物
下载PDF
论马卡宁小说创作的艺术风格 被引量:8
14
作者 侯玮红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60-66,共7页
马卡宁是当代俄罗斯文坛上最为活跃的作家之一。本文考察了迄今为止马卡宁发表的主要作品 ,着重探讨他在艺术上的大胆探索和特立独行的艺术品格。本文将其创作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 :6 0— 80年代初的早期 ,80年代的中期和 90年代以来的... 马卡宁是当代俄罗斯文坛上最为活跃的作家之一。本文考察了迄今为止马卡宁发表的主要作品 ,着重探讨他在艺术上的大胆探索和特立独行的艺术品格。本文将其创作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 :6 0— 80年代初的早期 ,80年代的中期和 90年代以来的近期。早期作品立足于日常生活 ,主要运用写实笔法 ,描绘在“温饱考验”中普通人沦为新一代市侩的心理蜕变和丧失道德立场的过程。中期作品运用夸张、隐喻、象征等假定性手法 ,反映整个社会的苦闷情绪和精神危机。近期作品大量引入幻象和仿写成分 ,通过对历史的反思继续探究善恶问题 ,深刻挖掘个性丧失的根本原因。马卡宁的创作过程反映了他对人性问题的不懈探索和对精神自由的努力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卡宁 艺术风格 小说创作 90年代以来 80年代 俄罗斯文坛 艺术品格 特立独行 创作历程 日常生活 早期作品 道德立场 中期作品 精神危机 精神自由 人性问题 创作过程 普通人 假定性 运用 丧失 他在 写实 象征 苦闷 幻象
原文传递
隋代中期莫高窟藻井图案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陈振旺 郭美娟 王爱婷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1-59,共9页
隋代中期南北一统,丝绸之路畅通,中西文化交流活跃,丝绸业和丝绸图案繁荣发展,对莫高窟装饰图案产生了深远影响。隋代中期藻井结构突破北朝模式,图案内容推陈出新,胡汉杂糅,在继承前期部分特征的同时开拓创新,汲取中原汉文化传统,同时... 隋代中期南北一统,丝绸之路畅通,中西文化交流活跃,丝绸业和丝绸图案繁荣发展,对莫高窟装饰图案产生了深远影响。隋代中期藻井结构突破北朝模式,图案内容推陈出新,胡汉杂糅,在继承前期部分特征的同时开拓创新,汲取中原汉文化传统,同时大量融汇中亚、西亚艺术,创造出诸多兼具中原和外来风格的图案样式。这一时期藻井图案类型多样,根据图案结构和井心内容可归纳为四种形式。受中原画风的影响,隋代中期莫高窟疏体与密体画风并行,这在藻井图案中有鲜明体现,这一时期藻井图案继续向织物性华盖演变,部分图案色彩华丽、构图严谨,体现出向初唐过渡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破 转化 推陈出新 写实 胡汉杂糅 三兔纹 异兽神像
下载PDF
逼人的况境——谈哈金的短篇小说 被引量:6
16
作者 裴在美 《华文文学》 2006年第2期10-12,共3页
哈金的英文书写虽然平易,用字行文却非常精准流畅,同时注入浓厚的中国风味。也就是靠着这种中国化的文风,才得以凸显它所开展的人物图像、社会风情,而掌握了当代中国的特殊情调。哈金投射的风格就是直接。毫不遮掩,没有迷雾。是甚么就... 哈金的英文书写虽然平易,用字行文却非常精准流畅,同时注入浓厚的中国风味。也就是靠着这种中国化的文风,才得以凸显它所开展的人物图像、社会风情,而掌握了当代中国的特殊情调。哈金投射的风格就是直接。毫不遮掩,没有迷雾。是甚么就是甚么,直指事物核心,全部暴露光天化日之下。而这样的文风靠的就是一种格外逼真的写实性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金 短篇小说 逼人况境 写实
下载PDF
批评话语的建构:20世纪黑色电影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尹兴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X期17-20,共4页
本文论证了黑色电影作为一种电影理论构建的过程。黑色电影不仅是作为一个不断建构的批评话语而存在,其黑色元素也不断地并且仍将继续渗透到各种类型的影片中。
关键词 创造理念 写实 写意 类型化
原文传递
描绘或叙事--一个关于写实再现的问题 被引量:7
18
作者 斯维特兰娜.阿尔珀斯 王晓丹 《新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4-69,共16页
乔尔瓦尼·皮耶特罗·贝洛里[Giovanni Pietro Bellori]是一位于17世纪下半叶脱颖而出的杰出的罗马艺术评论家和理论家;当他着手撰写同时代中最伟大艺术家的传记时,即《现代艺苑名人传》[The Lives of the Modern Painters,Sc... 乔尔瓦尼·皮耶特罗·贝洛里[Giovanni Pietro Bellori]是一位于17世纪下半叶脱颖而出的杰出的罗马艺术评论家和理论家;当他着手撰写同时代中最伟大艺术家的传记时,即《现代艺苑名人传》[The Lives of the Modern Painters,Sculptors and Architects],颇为勉强地,有悖于自己品味地将卡拉瓦乔收入其著述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评论家 写实 叙事 描绘 卡拉瓦乔 17世纪 理论家 艺术家
原文传递
困境与机遇——中国写实油画的现状 被引量:8
19
作者 何謇 《艺海》 2009年第7期61-63,共3页
中国油画百年的发展史,其实主要是写实油画的发展史。
关键词 中国油画 写实 现状 发展史
下载PDF
关于仿古建筑形式的思考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剑平 《文物世界》 2001年第3期76-78,共3页
关键词 仿古建筑形式 型式 文化价值 社会定位 写实 夸张 设计手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