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冒充公检法诈骗犯罪的被害达成与应对
被引量:
2
1
作者
欧渊华
黄彬
冯洁
《福建警察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63-69,共7页
冒充公检法诈骗犯罪案件被害人通常经历“遭遇风险—消除疑虑—多重压力—阻断支持—深度信任—被害达成”的过程。公民信息的泄漏成为犯罪源头,了解公安业务内容成为犯罪对抗的升级途径,专业化、科学化的犯罪手段提高了反诈工作难度。...
冒充公检法诈骗犯罪案件被害人通常经历“遭遇风险—消除疑虑—多重压力—阻断支持—深度信任—被害达成”的过程。公民信息的泄漏成为犯罪源头,了解公安业务内容成为犯罪对抗的升级途径,专业化、科学化的犯罪手段提高了反诈工作难度。因此,应从“预防—阻却—保护”三个层面实现冒充公检法诈骗犯罪的全链条应对:正视被害人的知识盲点,对其进行反诈宣传;修复关系以恢复被害人的理性认知,执法人员的劝阻工作注重柔性方式;对已造成损害后果的被害人注重其心理帮扶,并注重侦办案件过程中的细节询问与记录,探寻诈骗犯罪发展路径、规律及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冒充
公检法
诈骗
被害达成
风险防范
全链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冒充公检法诈骗犯罪的过程、既有样本分析以及基层治理路径
被引量:
1
2
作者
郭豪
王世卿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22年第11期130-133,共4页
“近些年来,中国电信诈骗案件发案率、案件总数逐年攀升,严重损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1]。其中冒充公检法诈骗以涉案金额巨大以及涉案人数众多的特点被称为“诈骗之王”。通过对50份公开的冒充公检法诈骗犯罪案件的判决书进行统计...
“近些年来,中国电信诈骗案件发案率、案件总数逐年攀升,严重损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1]。其中冒充公检法诈骗以涉案金额巨大以及涉案人数众多的特点被称为“诈骗之王”。通过对50份公开的冒充公检法诈骗犯罪案件的判决书进行统计数据分析,探寻冒充公检法诈骗犯罪的特点,分析受害人心理,从多角度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和稳控措施,从而控制此类犯罪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冒充
公检法
诈骗
犯罪
数据分析
原文传递
“冒充公检法”诈骗中犯罪嫌疑人的身份建构:社会符号学视角
被引量:
3
3
作者
叶宁
赵云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27,共11页
电信网络诈骗是一种非接触式犯罪,无论犯罪嫌疑人采用什么样的科技手段,主要的媒介是语言。社会符号学强调符号在社会行动和交际中的功能。犯罪嫌疑人调用相关话语资源与语言策略对身份进行选择与建构的动态过程,是符号在语境再构下的...
电信网络诈骗是一种非接触式犯罪,无论犯罪嫌疑人采用什么样的科技手段,主要的媒介是语言。社会符号学强调符号在社会行动和交际中的功能。犯罪嫌疑人调用相关话语资源与语言策略对身份进行选择与建构的动态过程,是符号在语境再构下的解释和再解释过程。在“冒充公检法”类诈骗中,犯罪嫌疑人运用语类模板中的话语资源编造虚假信息,构建虚拟语境,通过话语实践确立虚假身份,利用话语策略实现不同身份的多元转换。在话语交际过程中,犯罪嫌疑人一方面限制受话人对话语资源的权力与控制,另一方面拓展对话空间加强与受话人之间的协商与互动,将目标身份通过语言符号经由对方建构,在确立自身的“机构代表身份”和受话人的“违法者身份”后,达到获取受话人信任、骗取钱财的交际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冒充
公检法
”
诈骗
语类
身份
动态建构
社会符号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冒充公检法诈骗犯罪的被害达成与应对
被引量:
2
1
作者
欧渊华
黄彬
冯洁
机构
福建警察学院刑罚执行系
福建警察学院教务处
出处
《福建警察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63-69,共7页
基金
福建省公安厅与福建省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研究中心2019年度调研课题。
文摘
冒充公检法诈骗犯罪案件被害人通常经历“遭遇风险—消除疑虑—多重压力—阻断支持—深度信任—被害达成”的过程。公民信息的泄漏成为犯罪源头,了解公安业务内容成为犯罪对抗的升级途径,专业化、科学化的犯罪手段提高了反诈工作难度。因此,应从“预防—阻却—保护”三个层面实现冒充公检法诈骗犯罪的全链条应对:正视被害人的知识盲点,对其进行反诈宣传;修复关系以恢复被害人的理性认知,执法人员的劝阻工作注重柔性方式;对已造成损害后果的被害人注重其心理帮扶,并注重侦办案件过程中的细节询问与记录,探寻诈骗犯罪发展路径、规律及对策。
关键词
冒充
公检法
诈骗
被害达成
风险防范
全链条
分类号
D917.2 [哲学宗教—心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冒充公检法诈骗犯罪的过程、既有样本分析以及基层治理路径
被引量:
1
2
作者
郭豪
王世卿
机构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出处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22年第11期130-133,共4页
文摘
“近些年来,中国电信诈骗案件发案率、案件总数逐年攀升,严重损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1]。其中冒充公检法诈骗以涉案金额巨大以及涉案人数众多的特点被称为“诈骗之王”。通过对50份公开的冒充公检法诈骗犯罪案件的判决书进行统计数据分析,探寻冒充公检法诈骗犯罪的特点,分析受害人心理,从多角度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和稳控措施,从而控制此类犯罪的发生。
关键词
冒充
公检法
诈骗
犯罪
数据分析
分类号
D924.35 [政治法律—刑法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冒充公检法”诈骗中犯罪嫌疑人的身份建构:社会符号学视角
被引量:
3
3
作者
叶宁
赵云
机构
浙江警察学院国际学院
香港大学法学院
出处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27,共11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专项“建立健全我国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研究”(20ZDA062)。
文摘
电信网络诈骗是一种非接触式犯罪,无论犯罪嫌疑人采用什么样的科技手段,主要的媒介是语言。社会符号学强调符号在社会行动和交际中的功能。犯罪嫌疑人调用相关话语资源与语言策略对身份进行选择与建构的动态过程,是符号在语境再构下的解释和再解释过程。在“冒充公检法”类诈骗中,犯罪嫌疑人运用语类模板中的话语资源编造虚假信息,构建虚拟语境,通过话语实践确立虚假身份,利用话语策略实现不同身份的多元转换。在话语交际过程中,犯罪嫌疑人一方面限制受话人对话语资源的权力与控制,另一方面拓展对话空间加强与受话人之间的协商与互动,将目标身份通过语言符号经由对方建构,在确立自身的“机构代表身份”和受话人的“违法者身份”后,达到获取受话人信任、骗取钱财的交际目的。
关键词
“
冒充
公检法
”
诈骗
语类
身份
动态建构
社会符号学
Keywords
impersonation scam
genre
identity
dynamic construction
sociosemiotics
分类号
D90-055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冒充公检法诈骗犯罪的被害达成与应对
欧渊华
黄彬
冯洁
《福建警察学院学报》
2020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冒充公检法诈骗犯罪的过程、既有样本分析以及基层治理路径
郭豪
王世卿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22
1
原文传递
3
“冒充公检法”诈骗中犯罪嫌疑人的身份建构:社会符号学视角
叶宁
赵云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