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硫酸铝作为混凝剂时絮体破碎与再絮凝的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叶健 吴纯德 +1 位作者 梁佳莉 黄璐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1-74,共4页
以硫酸铝为混凝剂,采用智能光散射分析仪(IPDA)对絮体破碎与再絮凝过程进行连续在线监测,考察了pH值和硫酸铝投量对絮体形成及破碎后再絮凝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电性中和作用占主导时(硫酸铝投量为0.12 mmol/L,以Al计),絮体破碎后能继续... 以硫酸铝为混凝剂,采用智能光散射分析仪(IPDA)对絮体破碎与再絮凝过程进行连续在线监测,考察了pH值和硫酸铝投量对絮体形成及破碎后再絮凝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电性中和作用占主导时(硫酸铝投量为0.12 mmol/L,以Al计),絮体破碎后能继续再絮凝,高岭土-铝体系中产生的絮体恢复因子高达117%,高岭土-腐殖酸-铝体系中产生的絮体恢复因子高达110%;当网捕卷扫作用占主导时(硫酸铝投量≥0.2 mmol/L),絮体破碎后不能完全恢复,恢复效果不如电性中和作用下的;腐殖酸的存在明显影响絮体形成和破碎后再絮凝过程的絮凝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铝 絮体强度 破碎 絮凝 絮凝指数
原文传递
PAC投加对絮体破碎后再絮凝特性和颗粒去除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赫俊国 刘剑 +4 位作者 何开帆 于淼 董志虎 袁一星 张杰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18,共6页
为改善絮体破碎后的再絮凝能力,提高颗粒的去除效率,以西宁地区低温低浊水为研究对象,通过光学检测仪器及数学拟合方式,分析补投聚合氯化铝(PAC)对破碎后絮体粒径与分布、生长速率变化的影响,描述颗粒及浊度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随PA... 为改善絮体破碎后的再絮凝能力,提高颗粒的去除效率,以西宁地区低温低浊水为研究对象,通过光学检测仪器及数学拟合方式,分析补投聚合氯化铝(PAC)对破碎后絮体粒径与分布、生长速率变化的影响,描述颗粒及浊度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随PAC补投量的升高,絮体粒径和生长速率均先增大后减小,各自达到峰值所需补投药量分别为4和6 mg/L;剩余浊度和颗粒数先降低后升高,最低时可分别降至0.79 NTU、90个·m L^-1.补投2 mg/L药剂后,280-630μm絮体颗粒体积分数由22.85%增大到46.36%,4-35μm絮体颗粒体积分数由1.21%减小至0.19%,再絮凝后絮体平均粒径为400μm,大于未破碎前的370μm,粒径增长率为8.11%,絮体生长速率为77.26μm/min.补投PAC可促进絮体破碎后的再絮凝,提高浊度及颗粒数的去除效果,可有效改善实际工程絮凝工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絮凝体破碎 絮凝 聚合氯化铝 粒径分布 颗粒数
下载PDF
吸附架桥机理主导下APAM的多级絮凝效能 被引量:3
3
作者 孙志涛 李军 +3 位作者 王秀杰 杜鹏 张阳 裴晗博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1-39,共9页
对吸附架桥机理主导下阴离子聚丙烯酰胺(APAM)的絮凝过程进行了研究,通过改变絮凝剂投加工况,对比分析常规絮凝与多级絮凝在污染物去除效果、絮体性能、絮体生长动力学与污泥调理能耗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相同投药量下,两级絮凝的出... 对吸附架桥机理主导下阴离子聚丙烯酰胺(APAM)的絮凝过程进行了研究,通过改变絮凝剂投加工况,对比分析常规絮凝与多级絮凝在污染物去除效果、絮体性能、絮体生长动力学与污泥调理能耗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相同投药量下,两级絮凝的出水浊度低于三级絮凝和常规絮凝,两级絮凝在最少的APAM投加量(2 mg/L)下达到最低的出水浊度(19.53 NTU);与常规絮凝相比,两级絮凝的絮体成长速率、平均粒径和沉降速率分别增加12.67%、30μm、36.74%。两级絮凝在投加间隔为240 s、投配比为1∶1条件下絮凝效能最优,出水浊度为15.34 NTU,絮体沉降速率为1.1 NTU/s,絮体密度达到1.123 4 g/cm^(3)。絮体破碎再絮凝过程中,两级絮凝与常规絮凝破碎后均能恢复至破碎前水平,但破碎后均出现不可逆的絮体结构破损,粒径在0~100μm的絮体颗粒增多,粒径>400μm的絮体减少,破碎后两级絮凝的絮体强度因子(68.15%)高于常规絮凝(41.63%),两级絮凝的絮体强度和抗破碎剪切能力更高。在剩余污泥调理方面,两级絮凝产生的污泥只需要投加40mg/L的APAM就可以达到最低的滤饼含水率(75.5%)。因此,两级絮凝可以显著提升除浊效能与絮体性能,是强化絮凝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级絮凝 阴离子聚丙烯酰胺 吸附架桥 絮体特性 絮凝 污泥脱水
原文传递
机械破碎强度对絮体破碎再絮凝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任鹏飞 南军 郑凯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56-60,共5页
采用连续流混凝沉淀反应器,研究了絮凝过程中机械搅拌强度对絮体破碎再絮凝过程以及出水水质的影响。结果发现,絮体破碎再絮凝的平均粒径无法恢复至破碎前的水平,同时絮体内部结构发生了变化。当破碎阶段的搅拌转速为250 r/min时,破碎... 采用连续流混凝沉淀反应器,研究了絮凝过程中机械搅拌强度对絮体破碎再絮凝过程以及出水水质的影响。结果发现,絮体破碎再絮凝的平均粒径无法恢复至破碎前的水平,同时絮体内部结构发生了变化。当破碎阶段的搅拌转速为250 r/min时,破碎后的絮体再絮凝程度较高,絮凝结束阶段絮体平均粒径为72.9μm,接近破碎前的水平(76.1μm),同时几何分形维数由未破碎时的1.80降至1.75,说明絮体的内部结构变得更加紧实;近球态絮体的比例升至58.7%,长链态絮体比例则降至41.3%,说明机械破碎可以改变絮体形态;对于浊度为100 NTU的原水,沉淀出水浊度由未破碎时的6.69 NTU降至破碎再絮凝后的5.85 NTU,说明适当地进行机械破碎可以提高絮凝处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沉淀 絮体 机械破碎 絮凝 分形维数
原文传递
自来水厂排泥水处理浓缩工艺运行优化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笪跃武 陈燚 +3 位作者 缪绎 胡侃 沈海军 胡淑圆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137-142,共6页
X水厂采用传统的排泥水处理工艺,计划将浓缩池上清液用于景观河道的补充用水,原设计出水水质与实际目标有一定差异。为进一步提升浓缩池出水水质,该厂采用加药再絮凝方式进行小试,发现降浊最佳工艺条件为加硫酸铝25 mg/L,慢速搅拌。在... X水厂采用传统的排泥水处理工艺,计划将浓缩池上清液用于景观河道的补充用水,原设计出水水质与实际目标有一定差异。为进一步提升浓缩池出水水质,该厂采用加药再絮凝方式进行小试,发现降浊最佳工艺条件为加硫酸铝25 mg/L,慢速搅拌。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再混凝沉淀中试,发现加药混合再絮凝与加药混合不絮凝降浊效果相似并优于自然沉降。并通过生产性试验,进一步验证了在浓缩池增加加药及混凝,可以明显的改善除浊效果,提升出水水质。同时针对排泥水运营精细化管理,提高水质、稳定排泥等方面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厂排泥水 浓缩池 浊度 絮凝
下载PDF
再絮凝预处理对超滤膜的污染控制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陶辉 王伦 +1 位作者 陈卫 陈连生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8-132,共5页
试验针对混凝-沉淀-再絮凝-超滤组合工艺对水中有机物的强化去除效果和膜污染的控制效能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再絮凝-超滤组合工艺对有机物的单元去除率可达26%,远高于传统的超滤膜组合工艺;同时,该工艺对有机物的去除主要体现在对中性亲... 试验针对混凝-沉淀-再絮凝-超滤组合工艺对水中有机物的强化去除效果和膜污染的控制效能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再絮凝-超滤组合工艺对有机物的单元去除率可达26%,远高于传统的超滤膜组合工艺;同时,该工艺对有机物的去除主要体现在对中性亲水性有机物和分子量分别大于10kDa和小于1kDa的有机物方面,与传统超滤膜工艺有较大区别.当采用硫酸铝作为再絮凝剂,其投加量达到6.0mg/L时,统一膜污染指数(UMFI)达到最小(0.061 3m2/L),表明再絮凝预处理工艺能够更为有效地控制超滤膜的污染.Zeta电位的测试结果表明:再絮凝过程可使沉后水中残余的胶体Zeta电位降至0,从而减轻了膜表面对污染物的吸附;而再絮凝过程中微小絮体的形成也使得沉后水中颗粒物粒径增大,防止了膜孔堵塞现象的发生并使得形成的滤饼层结构较为松散,从而取得良好的超滤膜污染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 超滤 膜污染 絮凝 有机物
原文传递
四氯化锆与硫酸铝处理微污染水的絮体形态及强度
7
作者 姚海东 张军军 王伟 《内蒙古水利》 2016年第1期59-60,共2页
以某微污染水库水为研究对象,采用激光粒度仪对四氯化锆(Zr Cl4)和酸铝(Alum)的絮凝、破碎及再絮凝过程絮体粒径进行了在线监测,对比考察了不同PH条件下,2种混凝剂形成的絮体的粒径、生长速率、分形维数及强度。
关键词 四氯化锆 絮体破碎 絮凝 分形维数 絮体强度
原文传递
混凝剂投加量及污泥回流量对絮体破碎再絮凝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邹青 柯水洲 +1 位作者 朱佳 韦伟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5-68,共4页
以聚合硫酸铁为混凝剂,利用智能光散射分析仪(IPDA)对絮凝过程进行连续在线监测。考察不同混凝剂投加量、污泥回流量对絮体形成及破碎再絮凝的影响。结果表明:电性中和起主导作用时(聚合硫酸铁投加量为0.08 mg/L),形成絮体强度较大,破... 以聚合硫酸铁为混凝剂,利用智能光散射分析仪(IPDA)对絮凝过程进行连续在线监测。考察不同混凝剂投加量、污泥回流量对絮体形成及破碎再絮凝的影响。结果表明:电性中和起主导作用时(聚合硫酸铁投加量为0.08 mg/L),形成絮体强度较大,破碎后恢复能力较强,而网捕卷扫占据主导作用(聚合硫酸铁投加量为>0.2 mg/L)形成的絮体比较松散,恢复因子低至49%,再次形成的絮体FI值较低;污泥回流时,絮凝过程絮体生长速度加快,稳定期絮体FI值大幅提高;回流污泥量越大,絮体的强度因子越大,恢复因子越低,浊度去除率与絮体破碎后恢复能力相关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回流 絮体破碎絮凝 絮凝指数 强度因子 恢复因子
原文传递
三种典型混凝剂处理带正电胶粒絮体性能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7
9
作者 梁梓庆 柯水洲 +1 位作者 袁辉洲 朱佳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6-40,45,共6页
采用光学散射絮凝度测定仪(IPDA2000型)研究3种典型混凝剂(PAC、PFS、FeCl_3)在不同pH值和混凝剂投加量下处理带正电胶粒时的絮体絮凝特性、絮体强度以及破碎后恢复性能。结果表明:过低和过高的pH值及投加量都不利于絮体形成;PAC投加量5... 采用光学散射絮凝度测定仪(IPDA2000型)研究3种典型混凝剂(PAC、PFS、FeCl_3)在不同pH值和混凝剂投加量下处理带正电胶粒时的絮体絮凝特性、絮体强度以及破碎后恢复性能。结果表明:过低和过高的pH值及投加量都不利于絮体形成;PAC投加量50 mg/L(pH=8.5),PFS投加量50 mg/L(pH=8),FeCl_3投加量30 mg/L(pH=7)条件下,絮凝速度最快,絮体尺寸最大,且FeCl_3絮体的稳定尺寸为PAC和PFS的1.5倍,絮体形成速度更快,达到最优条件需要碱度更低。投药量是影响絮体强度和恢复性能的重要因素,随着投加量增加,FeCl_3、PFS、PAC絮体强度增大,但恢复性能降低;同条件下FeCl_3的恢复因子为PFS和PAC的0.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胶粒 絮体形成速度 絮凝指数 破碎絮凝 混凝剂
原文传递
聚苯乙烯滤料过滤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何少华 秦戌生 严煦世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81-83,共3页
通过试验探讨了聚苯乙烯滤料在直接过滤、再絮凝过滤和载粉末活性炭 (PAC)过滤中的应用。结果表明 :粒径为 1 2 5~ 2 5mm ,厚度为 10 0 0mm的聚苯乙烯滤料在投加硫酸铝及阳离子型聚合物T30 10 时 ,既可用于直接过滤 ,又可用于再絮凝... 通过试验探讨了聚苯乙烯滤料在直接过滤、再絮凝过滤和载粉末活性炭 (PAC)过滤中的应用。结果表明 :粒径为 1 2 5~ 2 5mm ,厚度为 10 0 0mm的聚苯乙烯滤料在投加硫酸铝及阳离子型聚合物T30 10 时 ,既可用于直接过滤 ,又可用于再絮凝过滤及载PAC过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 直接过滤 絮凝过滤 载PAC过滤 粒径
下载PDF
污泥回流比对絮体破碎再絮凝及沉后水水质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伟强 李星 +4 位作者 杨艳玲 周志伟 马长红 张洋 邬艳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70-72,76,共4页
采用铁盐污泥回流处理低浊、微污染原水,研究了不同污泥回流比对絮体破碎再絮凝特性和沉后水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无污泥回流工艺相比,回流2%~10%的污泥可使絮体的絮凝指数(FI值)大幅提高,但不同回流比条件下的FI值差别不... 采用铁盐污泥回流处理低浊、微污染原水,研究了不同污泥回流比对絮体破碎再絮凝特性和沉后水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无污泥回流工艺相比,回流2%~10%的污泥可使絮体的絮凝指数(FI值)大幅提高,但不同回流比条件下的FI值差别不显著;污泥回流使絮体的抗破碎能力有所提高,但破碎后絮体的再絮凝能力明显下降;絮体的成长速率和强度因子随着回流比的增大而逐渐提高,而恢复因子却逐渐降低。另外,回流2%~8%的铁盐污泥能够显著提高对浊度和有机物的去除率,且浊度去除率与絮体恢复因子有较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回流比 絮体破碎絮凝 强度因子 恢复因子 混凝效能
原文传递
鼠李糖脂协同PAC改性对市政污泥电渗透脱水的效能研究
12
作者 樊兆航 李绍丽 +2 位作者 张哲 莫兆祥 夏臣智 《能源与环境》 2023年第3期66-69,共4页
为探究生化协同改性对市政污泥电渗透脱水的影响,该文以浓缩污泥为实验对象,通过鼠李糖脂生物调质联合聚合氯化铝(PAC)化学再絮凝实验测定污泥黏度、相对疏水性、胞外聚合物(EPS)以及水分分布等污泥性质,探究联合调理的作用机理,并检测... 为探究生化协同改性对市政污泥电渗透脱水的影响,该文以浓缩污泥为实验对象,通过鼠李糖脂生物调质联合聚合氯化铝(PAC)化学再絮凝实验测定污泥黏度、相对疏水性、胞外聚合物(EPS)以及水分分布等污泥性质,探究联合调理的作用机理,并检测泥饼最终含水率。实验结果表明,鼠李糖脂通过乳化作用使污泥松散附着胞外聚合物(LB-EPS)和紧密粘附胞外聚合物(TB-EPS)分散、增溶,改变菌胶团体系界面状态;PAC通过化学再絮凝作用使小颗粒重新集聚,改变形态水分分布,生化协同改性有效提升了电渗透脱水效能。最佳条件下,鼠李糖脂与PAC比例1∶1,投加量120 mg/g,表面附着水减少19.96%,水合态水减少4.36%,泥饼最终含水率58.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政污泥 生物调质 化学絮凝 电渗透脱水
下载PDF
混凝絮体破碎再絮凝及污泥回流除浊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韦伟 杜茂安 朱佳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46-49,共4页
以硫酸铝为混凝剂、聚丙烯酰胺(PAM)为助凝剂,考察了不同混凝剂投量下絮体破碎再絮凝的出水浊度变化以及污泥回流量对除浊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混凝剂投量为5、7.5mg/L时,可使再絮凝浊度低于初始絮凝浊度,在此混凝剂投量下,回流一定... 以硫酸铝为混凝剂、聚丙烯酰胺(PAM)为助凝剂,考察了不同混凝剂投量下絮体破碎再絮凝的出水浊度变化以及污泥回流量对除浊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混凝剂投量为5、7.5mg/L时,可使再絮凝浊度低于初始絮凝浊度,在此混凝剂投量下,回流一定量的污泥可进一步优化再絮凝效果,而PAM的加入会产生一定的胶体保护作用;当混凝剂投量>10 mg/L时,再絮凝浊度高于初始絮凝浊度,在此情况下回流污泥会使再絮凝浊度进一步升高,投加PAM可在一定条件下逆转这种恶化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 絮体破碎絮凝 污泥回流 浊度
原文传递
试论Haberer水处理工艺的特点及其应用范围 被引量:1
14
作者 秦戌生 何少华 《衡阳工学院学报》 1994年第2期66-71,共6页
Haberer工艺由上向流轻质滤料技术、再絮凝过滤技术及其载粉末活性炭过滤技术组成,集接触絮凝、过滤及粉末活性吸附为一体,以扩大过滤的原水范围,提高水处理效果,变革了水处理传统工艺.本文分析了其除浊、去除有机物的机理... Haberer工艺由上向流轻质滤料技术、再絮凝过滤技术及其载粉末活性炭过滤技术组成,集接触絮凝、过滤及粉末活性吸附为一体,以扩大过滤的原水范围,提高水处理效果,变革了水处理传统工艺.本文分析了其除浊、去除有机物的机理及特点,并提出了其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向流过滤 絮凝过滤 载粉末活性炭过滤 饮用水处理 Haberer工艺
下载PDF
自来水厂排泥水“破碎-再絮凝”过程中镉的去除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文英 贾斌凯 +2 位作者 李怀恩 聂小保 李家科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05-1113,共9页
排泥水富集了原水中包含镉在内的大部分污染物,直接回用容易引发镉超标风险.以排泥水回用处理时絮体的"破碎-再絮凝"过程中镉的迁移转化为切入点,通过调控"破碎-再絮凝"关键工艺参数,以实现排泥水中镉的强化去除结... 排泥水富集了原水中包含镉在内的大部分污染物,直接回用容易引发镉超标风险.以排泥水回用处理时絮体的"破碎-再絮凝"过程中镉的迁移转化为切入点,通过调控"破碎-再絮凝"关键工艺参数,以实现排泥水中镉的强化去除结果表明:絮体破碎过程和再絮凝过程,镉的迁移均以液相向固相迁移为主,液相中镉含量得以降低;提高破碎过程的破碎强度有助于排泥水中镉的去除,破碎强度由300r/min提高到600r/min时,液相中镉的去除率可由23.0%提高到38.8%.再絮凝过程中镉的去除效果与混凝剂的类型和投加量有关,无机盐和聚合无机盐对镉的去除效果较接近,且都存在最佳投加量范围;适量的阴离子型PAM有助于镉的去除."破碎-再絮凝"过程体系pH值对镉的去除影响显著,碱性条件下去除效率明显优于酸性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镉 排泥水 破碎-絮凝 PH值
原文传递
给水厂排泥水破碎-再絮凝过程中镉迁移转化研究
16
作者 李文英 贾斌凯 +2 位作者 李怀恩 聂小保 李家科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16-21,共6页
针对目前国内部分给水厂排泥水受到镉污染,致使排泥水回用具有镉超标的风险,基于排泥水"破碎-再絮凝"过程,分析上清液与污泥中镉的变化,研究排泥水中镉的迁移转化规律。结果表明,排泥水污泥对镉的吸附量与排泥水中镉的总量线... 针对目前国内部分给水厂排泥水受到镉污染,致使排泥水回用具有镉超标的风险,基于排泥水"破碎-再絮凝"过程,分析上清液与污泥中镉的变化,研究排泥水中镉的迁移转化规律。结果表明,排泥水污泥对镉的吸附量与排泥水中镉的总量线性相关;破碎、高p H值、低温和投加适量阳离子絮凝剂都有助于污泥吸附镉;但对处理后的污泥进行长时间搅动会导致其中的镉释放。污泥中的镉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为主,使用PAM对污泥进行调质,离子交换态镉和部分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镉转变为有机结合态镉。"破碎-再絮凝"过程有利于排泥水中溶解态镉迁移至污泥中,但再絮凝的污泥不宜过多扰动和停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碎-絮凝 镉迁移 排泥水
原文传递
上海赫达富助剂有限公司成功开发出新一代造纸助留剂——微粒子絮凝助留剂
17
作者 邓良武 《造纸信息》 2001年第9期16-16,共1页
该产品系共聚型多组分、受微粒子静电引力的新型助留剂,在浆内添加时首先产生与单一分子助留剂同样的架桥作用,形成大的絮团。
关键词 助留剂 微粒子 造纸化学品 絮凝 静电引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