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抗血小板药物对猪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无再流的影响
被引量:
20
1
作者
赵京林
杨跃进
+8 位作者
吴永建
荆志成
尤士杰
杨伟宪
孟亮
田毅
陈纪林
高润林
陈在嘉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1期2187-2191,共5页
目的评价抗血小板药物防治猪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后无再流的作用。方法中华小型猪32只随机分成(1)对照组,(2)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合用组(氯吡格雷第一天300mg/d,以后3mg·kg-1·d-1,阿司匹林10mg·kg-1·d-1,每天喂...
目的评价抗血小板药物防治猪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后无再流的作用。方法中华小型猪32只随机分成(1)对照组,(2)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合用组(氯吡格雷第一天300mg/d,以后3mg·kg-1·d-1,阿司匹林10mg·kg-1·d-1,每天喂药一次,共3天),(3)替罗非斑治疗组(以15μg/kg静脉推注后继以0.5μg·kg-1·min-1的剂量持续静点直至实验结束)和(4)假手术组,每组8只。对照组和两治疗组行冠状动脉结扎3h,松解1h制备AMI再灌注模型。AMI前、后和再灌注后均行血流动力学测定和心肌声学造影(MCE)检查,最终行病理学分析。结果替罗非斑和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合用组均使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显著降低(给药前分别为46.8%和45.7%,给药后分别为12.9%和14.3%)。与对照组相比,替罗非斑可显著改善心功能(P<0.05~0.01),冠脉血流量增加(对照组45.8%;替罗非斑组73.2%,P<0.01),减少无再流结扎区心肌范围(LA)(MCE对照组LA78.5%;病理染色测定LA为82.3%;替罗非斑组:MCE染色测定LA22.8%病理染色测定LA为23.2%(P<0.01),减少无再流结扎区心肌坏死范围(NA)(对照组:98.5%;替罗非斑组:89.2%LA,P<0.05)。然而,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合用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冠脉血流量、无再流范围及心肌坏死范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替罗非斑能有效地防治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无再流,而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合用则完全无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血小板药物
急性心肌梗死
再
灌注
后
无
再
流
防治
氯吡格雷
替罗非斑
原文传递
应重视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无再流的防治
被引量:
5
2
作者
杨跃进
赵京林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1期2169-2170,共2页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再
灌注
后
无
再
流
防治
冠脉
再
通治疗
原文传递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无再流(一)
3
作者
杨跃进
赵京林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08年第20期20-20,共1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社会的老龄化进程加速,心脑血管的发病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特别是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凶险,病死率高,且有“年轻化”趋势,正严重威胁着我国老、中、青三代...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社会的老龄化进程加速,心脑血管的发病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特别是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凶险,病死率高,且有“年轻化”趋势,正严重威胁着我国老、中、青三代人的生命安全。由于AMI是心脏自身供血动脉——冠状动脉在粥样硬化基础上继发了血栓形成引起急性闭塞所致,所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
再
灌注
后
无
再
流
“年轻化”
心脑血管
生命安全
急性闭塞
血栓形成
粥样硬化
原文传递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无再流(三)
4
作者
杨跃进
赵京林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08年第23期22-22,共1页
4.无再流的诊断方法 4.1冠脉造影评价 4.1.1TIMI血流分级心肌梗塞溶栓疗法(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分级最初是被用于描述急性心肌梗死闭塞的冠脉再通(包括溶栓或急诊PCI)后冠脉血流的情况,分为:...
4.无再流的诊断方法 4.1冠脉造影评价 4.1.1TIMI血流分级心肌梗塞溶栓疗法(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分级最初是被用于描述急性心肌梗死闭塞的冠脉再通(包括溶栓或急诊PCI)后冠脉血流的情况,分为:0级(完全闭塞,无前向血流)、Ⅰ级(微前向血流,心肌无灌注)、Ⅱ级(血流缓慢,部分心肌灌注)和Ⅲ级(血流正常和完全心肌灌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
灌注
后
无
再
流
急性心肌梗死
血
流
分级
溶栓疗法
完全闭塞
前向血
流
心肌
灌注
心肌梗塞
原文传递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无再流(四)
5
作者
杨跃进
赵京林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09年第1期22-22,共1页
5.无再流的预防预防PCI中无血流的重点是防冠状动脉微血管的栓塞和痉挛。5.1冠状动脉远端保护装置:大部分常用的远端保护装置基本都是在普通0.36mm(0.014in)PTCA引导丝基础上改造而成,具有与普通导引导丝相似的扭力及推力,头...
5.无再流的预防预防PCI中无血流的重点是防冠状动脉微血管的栓塞和痉挛。5.1冠状动脉远端保护装置:大部分常用的远端保护装置基本都是在普通0.36mm(0.014in)PTCA引导丝基础上改造而成,具有与普通导引导丝相似的扭力及推力,头端可以塑形,可替代普通导丝通过病变以及输送球囊、支架或其他介入器械。一般在导丝头端加用机械保护装置,通过靶病变后进行介入操作前释放、激活装置,操作结束后,通过该装置附加的血栓抽吸设备将捕获的栓子引出体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
灌注
后
无
再
流
急性心肌梗死
远端保护装置
导引导丝
机械保护装置
冠状动脉
介入器械
操作前
原文传递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无再流(三)
6
作者
杨跃进
赵京林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08年第24期22-22,共1页
4.无再流的诊断方法4.2心电图ST段改变临床上依据心电图上抬的ST段在一定时间内迅速回落与否,也可较准确地反应心肌灌注的好坏。再灌注治疗后冠脉血流达到TIMI Ⅲ级,且经MCE证实心肌灌注良好的AMI患者中,其抬高的ST段迅速降低;而...
4.无再流的诊断方法4.2心电图ST段改变临床上依据心电图上抬的ST段在一定时间内迅速回落与否,也可较准确地反应心肌灌注的好坏。再灌注治疗后冠脉血流达到TIMI Ⅲ级,且经MCE证实心肌灌注良好的AMI患者中,其抬高的ST段迅速降低;而心肌无再流患者的ST段持续不降,甚至在原基础上继续抬高。S-T段回落幅度对心肌无再流诊断的敏感性为64%,特异性为88%,准确性为81%。此外,再灌注治疗后残余ST段抬高有较强的预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
灌注
后
无
再
流
急性心肌梗死
ST段改变
再
灌注
治疗
诊断方法
心肌
灌注
AMI患者
ST段抬高
原文传递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无再流(二)
7
作者
杨跃进
赵京林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08年第21期21-21,共1页
2。无再流的病理生理机制产生无再流的病理生理机制虽不完全清楚,但其结局是因微循环损伤或微循环功能障碍,使微血管血流受阻已被公认。目前,推测产生无再流的机制有:
关键词
再
灌注
后
无
再
流
急性心肌梗死
病理生理机制
微循环功能障碍
微循环损伤
血
流
受阻
微血管
原文传递
题名
抗血小板药物对猪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无再流的影响
被引量:
20
1
作者
赵京林
杨跃进
吴永建
荆志成
尤士杰
杨伟宪
孟亮
田毅
陈纪林
高润林
陈在嘉
机构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冠心病诊疗中心
出处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1期2187-2191,共5页
文摘
目的评价抗血小板药物防治猪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后无再流的作用。方法中华小型猪32只随机分成(1)对照组,(2)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合用组(氯吡格雷第一天300mg/d,以后3mg·kg-1·d-1,阿司匹林10mg·kg-1·d-1,每天喂药一次,共3天),(3)替罗非斑治疗组(以15μg/kg静脉推注后继以0.5μg·kg-1·min-1的剂量持续静点直至实验结束)和(4)假手术组,每组8只。对照组和两治疗组行冠状动脉结扎3h,松解1h制备AMI再灌注模型。AMI前、后和再灌注后均行血流动力学测定和心肌声学造影(MCE)检查,最终行病理学分析。结果替罗非斑和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合用组均使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显著降低(给药前分别为46.8%和45.7%,给药后分别为12.9%和14.3%)。与对照组相比,替罗非斑可显著改善心功能(P<0.05~0.01),冠脉血流量增加(对照组45.8%;替罗非斑组73.2%,P<0.01),减少无再流结扎区心肌范围(LA)(MCE对照组LA78.5%;病理染色测定LA为82.3%;替罗非斑组:MCE染色测定LA22.8%病理染色测定LA为23.2%(P<0.01),减少无再流结扎区心肌坏死范围(NA)(对照组:98.5%;替罗非斑组:89.2%LA,P<0.05)。然而,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合用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冠脉血流量、无再流范围及心肌坏死范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替罗非斑能有效地防治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无再流,而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合用则完全无效。
关键词
抗血小板药物
急性心肌梗死
再
灌注
后
无
再
流
防治
氯吡格雷
替罗非斑
Keywords
Myocardial infarction
Myocardial reperfusion
Clopidogrel
Tirofiban
分类号
R542.22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原文传递
题名
应重视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无再流的防治
被引量:
5
2
作者
杨跃进
赵京林
机构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冠心病诊疗中心
出处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1期2169-2170,共2页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再
灌注
后
无
再
流
防治
冠脉
再
通治疗
分类号
R542.22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原文传递
题名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无再流(一)
3
作者
杨跃进
赵京林
机构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副院长
出处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08年第20期20-20,共1页
文摘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社会的老龄化进程加速,心脑血管的发病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特别是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凶险,病死率高,且有“年轻化”趋势,正严重威胁着我国老、中、青三代人的生命安全。由于AMI是心脏自身供血动脉——冠状动脉在粥样硬化基础上继发了血栓形成引起急性闭塞所致,所以,
关键词
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
再
灌注
后
无
再
流
“年轻化”
心脑血管
生命安全
急性闭塞
血栓形成
粥样硬化
分类号
R541.4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R542.22 [医药卫生—内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无再流(三)
4
作者
杨跃进
赵京林
出处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08年第23期22-22,共1页
文摘
4.无再流的诊断方法 4.1冠脉造影评价 4.1.1TIMI血流分级心肌梗塞溶栓疗法(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分级最初是被用于描述急性心肌梗死闭塞的冠脉再通(包括溶栓或急诊PCI)后冠脉血流的情况,分为:0级(完全闭塞,无前向血流)、Ⅰ级(微前向血流,心肌无灌注)、Ⅱ级(血流缓慢,部分心肌灌注)和Ⅲ级(血流正常和完全心肌灌注),
关键词
再
灌注
后
无
再
流
急性心肌梗死
血
流
分级
溶栓疗法
完全闭塞
前向血
流
心肌
灌注
心肌梗塞
分类号
R542.22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R737.31 [医药卫生—内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无再流(四)
5
作者
杨跃进
赵京林
出处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09年第1期22-22,共1页
文摘
5.无再流的预防预防PCI中无血流的重点是防冠状动脉微血管的栓塞和痉挛。5.1冠状动脉远端保护装置:大部分常用的远端保护装置基本都是在普通0.36mm(0.014in)PTCA引导丝基础上改造而成,具有与普通导引导丝相似的扭力及推力,头端可以塑形,可替代普通导丝通过病变以及输送球囊、支架或其他介入器械。一般在导丝头端加用机械保护装置,通过靶病变后进行介入操作前释放、激活装置,操作结束后,通过该装置附加的血栓抽吸设备将捕获的栓子引出体外。
关键词
再
灌注
后
无
再
流
急性心肌梗死
远端保护装置
导引导丝
机械保护装置
冠状动脉
介入器械
操作前
分类号
R542.22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R654.2 [医药卫生—内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无再流(三)
6
作者
杨跃进
赵京林
出处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08年第24期22-22,共1页
文摘
4.无再流的诊断方法4.2心电图ST段改变临床上依据心电图上抬的ST段在一定时间内迅速回落与否,也可较准确地反应心肌灌注的好坏。再灌注治疗后冠脉血流达到TIMI Ⅲ级,且经MCE证实心肌灌注良好的AMI患者中,其抬高的ST段迅速降低;而心肌无再流患者的ST段持续不降,甚至在原基础上继续抬高。S-T段回落幅度对心肌无再流诊断的敏感性为64%,特异性为88%,准确性为81%。此外,再灌注治疗后残余ST段抬高有较强的预后意义:
关键词
再
灌注
后
无
再
流
急性心肌梗死
ST段改变
再
灌注
治疗
诊断方法
心肌
灌注
AMI患者
ST段抬高
分类号
R542.22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R541.404 [医药卫生—内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无再流(二)
7
作者
杨跃进
赵京林
出处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08年第21期21-21,共1页
文摘
2。无再流的病理生理机制产生无再流的病理生理机制虽不完全清楚,但其结局是因微循环损伤或微循环功能障碍,使微血管血流受阻已被公认。目前,推测产生无再流的机制有:
关键词
再
灌注
后
无
再
流
急性心肌梗死
病理生理机制
微循环功能障碍
微循环损伤
血
流
受阻
微血管
分类号
R542.22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R743.34 [医药卫生—内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抗血小板药物对猪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无再流的影响
赵京林
杨跃进
吴永建
荆志成
尤士杰
杨伟宪
孟亮
田毅
陈纪林
高润林
陈在嘉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
20
原文传递
2
应重视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无再流的防治
杨跃进
赵京林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
5
原文传递
3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无再流(一)
杨跃进
赵京林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08
0
原文传递
4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无再流(三)
杨跃进
赵京林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08
0
原文传递
5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无再流(四)
杨跃进
赵京林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09
0
原文传递
6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无再流(三)
杨跃进
赵京林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08
0
原文传递
7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无再流(二)
杨跃进
赵京林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08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