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高超声速钝锥流场红外辐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 1
-
-
作者
林贞彬
黄德
杭建
林建民
郭大华
曾明
葛学真
-
机构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高温气体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
出处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46-451,共6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0472125).~~
-
文摘
报道了在JF-10氢氧爆轰驱动高焓激波风洞中开展的再入流场红外辐射实验研究.风洞的试验状态为: 驻室总压19.6 MPa,总焓15.5 MJ/kg,自由流速度约5 km/s.实验以锑化铟多元红外成像系统为测量手段,以球头钝锥体为试验模型,测量激波层与近尾流中红外辐射功率的横向分布剖面.试验数据呈现明显的规律性.试验结果表明,激波层内壁面附近的红外辐射功率较小,中间有一区域辐射较大且相对均匀,激波层外缘辐射单调减小;尾流中红外辐射功率在轴线附近的核心区最大,随着离轴线距离的增大而单调减小.
-
关键词
高焓激波风洞
风洞实验
再入流场
红外辐射
测量技术
-
Keywords
measurement high enthalpy shock tunnel, wind tunnel experiment, reentry flow field, infrared radiation, technique
-
分类号
V211.751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
-
题名国外高超声速飞行器目标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 2
-
-
作者
顾炳永
李博
刘荣丰
-
机构
[
-
出处
《飞航导弹》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2-77,共6页
-
文摘
随着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快速发展,对其目标特性的研究也备受关注:从进攻角度考虑,需要研究高超声速飞行器的隐身设计、进攻战术、突防措施等;而从防御角度考虑,需要具有对高超声速飞行器的探测、跟综和识别的能力。介绍了国外高超声速飞行器目标特性研究内容和技术途径,总结了再入流场、光电特性的研究及进展。
-
关键词
高超声速飞行器
目标特性
再入流场
光电特性
-
分类号
E926
[军事—军事装备学]
-
-
题名高焓风洞中钝体近尾流红外辐射测试技术
被引量:2
- 3
-
-
作者
杭建
林贞彬
郭大华
林建民
曾明
黄德
葛学真
-
机构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高温气体动力学实验室
-
出处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9-73,共5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项目批准号:10472125
-
文摘
介绍在JF-10氢氧爆轰驱动高焓激波风洞中开展再入流场红外辐射测量的实验技术.风洞试验状态的驻室总压为19.6MPa,驻室总温为7920K.实验以球头钝锥体为试验模型,测量其近尾流红外辐射能量通量的横向分布.测量采用插入式锑化铟多元红外成像系统,波段范围为2.27~6.0μm.试验数据呈现明显的规律性.试验结果表明:利用这一测量技术能够提供高焓条件下有较高空间分辨率的、较为准确的红外实验数据.
-
关键词
氢氧爆轰驱动激波风洞
再入流场
红外辐射
钝体
尾流
-
Keywords
oxygen hydrogen detonation driven shock tunnel
reentry flow
infrared radiation
blunt cone
wake
-
分类号
V211.751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
-
题名航天器地面模拟设备发展综述
- 4
-
-
作者
韩莹
-
机构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工程基础部
-
出处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
1999年第4期74-77,共4页
-
文摘
本文回顾了高超音速地面模拟设备发展过程。这里既包括模拟理论方面的问题,也包括设备设计与建造方面的问题。目前,各国都在积极改进现有地面模拟设备或设计新型设备,以推进航天技术的发展。
-
关键词
地面模拟设备
真实气体效应
航天器
再入流场
-
Keywords
supersonic flow, ground simulation equipment, real gas effect
-
分类号
V416.6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
-
题名高超声速进气道再入流场特性研究
- 5
-
-
作者
翟文辉
田园
王茜
-
机构
内蒙古工业大学航空学院
-
出处
《燃气轮机技术》
2020年第3期31-36,共6页
-
文摘
为揭示超额定工作状态下高超声速进气道的流场特性,针对设计点为飞行高度H=25 km,飞行马赫数Ma=5的二元三波系混压式进气道进行再入流场的数值模拟研究。研究发现:随着再入马赫数增大,两道斜激波不能在唇口处交汇,唇罩内表面分离增大,隔离段上表面的附面层变厚,进气道的总压恢复系数降低。为拓宽进气道在超额定状态下的工作范围,在进气道唇口位置开槽,开槽位置与唇口的距离越远,隔离段下表面的分离包越小;随着槽宽的增大,隔离段上表面附面层厚度先减小后增大,槽宽为2 mm时,附面层厚度减小约71.6%,效果最佳。
-
关键词
二元进气道
高超声速
再入流场
数值模拟
-
Keywords
two dimensional inlet
hypersonic
reentry flow field
numerical simulation
-
分类号
V211.3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