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矩(方)形等效源内部场的级数通解及其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黄伟 陶胜 +1 位作者 路灿 盛剑霓 《中国航海》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1-34,共4页
推导了几种类型边界条件下矩 (方 )形等效源内部场通解的级数表达式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矩 (方 )形—圆形等效源混合法 ,提高了求解矩 (方 )形域恒定场问题的计算精度和效率。
关键词 内部 通解 分离变量法 圆形等效源 混合法 恒定 矩形等效源 方形等效源 电磁分析 级数表达式
下载PDF
正常椭球内部场的内蕴几何与密度分布 被引量:1
2
作者 黄金水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4期350-354,共5页
将重力场内蕴几何结构的研究引入到正常椭球内部场的研究中,深入探讨了内蕴几何量及其与内部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据此建立了弱平衡条件下的基本微分方程,进而给出确定椭球内部内蕴几何量与场源密度分布的方法。研究表明,平衡形状理... 将重力场内蕴几何结构的研究引入到正常椭球内部场的研究中,深入探讨了内蕴几何量及其与内部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据此建立了弱平衡条件下的基本微分方程,进而给出确定椭球内部内蕴几何量与场源密度分布的方法。研究表明,平衡形状理论中的Wavre公式和Clairaut方程可由内蕴几何与内部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导出,它们是在平衡假设下取椭球近似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椭球 内蕴几何 密度分布 弱平衡条件 内部
原文传递
含特异材料缺陷层一维光子晶体多缺陷现象及其内部场分布
3
作者 李建荣 王超义 江绍基 《光学仪器》 2006年第4期9-13,共5页
通过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含特异材料缺陷层一维光子晶体中特异材料折射率与缺陷模式的关系,从而发现调节特异材料折射率可以得到不同状态的振荡透射模。同时还分析了保持特异材料折射率不变的情况下其它材料折射率改变对缺陷模式的影响,... 通过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含特异材料缺陷层一维光子晶体中特异材料折射率与缺陷模式的关系,从而发现调节特异材料折射率可以得到不同状态的振荡透射模。同时还分析了保持特异材料折射率不变的情况下其它材料折射率改变对缺陷模式的影响,理论模拟了含特异材料缺陷层一维光子晶体内部场分布,从而可以非常清晰地再现缺陷模式的局域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异材料(负折射率材料) 一维光子晶体 多缺陷态 内部
下载PDF
微球内部电磁场的Mie理论数值计算
4
作者 沈建琪 邱俊程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9-164,共6页
采用Mie散射理论对平行光束与微球颗粒相互作用的内部场进行严格的描述并进行数值计算.对吸收性微球颗粒内部场进行数值计算时,如果粒径及折射率虚部较大,其径向函数会出现数据溢出,从而导致计算失败,得出不合理的计算结果.通过引进径... 采用Mie散射理论对平行光束与微球颗粒相互作用的内部场进行严格的描述并进行数值计算.对吸收性微球颗粒内部场进行数值计算时,如果粒径及折射率虚部较大,其径向函数会出现数据溢出,从而导致计算失败,得出不合理的计算结果.通过引进径向函数的变形,提出了一种克服数据溢出的算法,将径向函数的数值控制在合适的范围以内.通过数值计算得到了合理的结果,证明该算法克服了数据溢出,可以稳定地计算各种平行光照射下的微球颗粒内部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E理论 内部 数值计算
下载PDF
地球表层物质非均匀分布对地球动力学扁率的贡献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宇 黄乘利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60-368,共9页
全球动力学扁率(H)是研究地球自转与岁差的一个重要物理量.由对岁差的观测有H_(obs)= 0.0032737≈1/305.5.该文依据内部场理论重新计算了流体静平衡态下的地球内部几何扁率剖面,结果与Denis(1989)的结果相吻合.该文还推导了三阶扁率精度... 全球动力学扁率(H)是研究地球自转与岁差的一个重要物理量.由对岁差的观测有H_(obs)= 0.0032737≈1/305.5.该文依据内部场理论重新计算了流体静平衡态下的地球内部几何扁率剖面,结果与Denis(1989)的结果相吻合.该文还推导了三阶扁率精度下H的计算式,并计算出PREM地球模型的H理论值为H_(PREM)=1/308.5,这与其他人的结果一样,与观测值之间存在1%的差别.为了研究这个差别的来源,该文将PREM模型中均一的上地壳层与海洋层替换为ECCO、GTOPO30和ETOPO5等真实的地球表层数据,结果表明替换后得到的H更加偏离观测值.此结果说明来自于地幔及更深处质量异常引起的正面影响可能要比先前预期的高,并为地壳均衡理论提供了间接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文地球动力学 动力学扁率 内部理论 地壳均衡
下载PDF
D-T2图NMR扩散信息编辑:识别润湿性变化的应用
6
作者 江国法(译) 沃晓全(译) 《测井技术信息》 2005年第4期17-24,共8页
扩散信息和弛豫信息结合有对NMR测井资料解释作出贡献的潜力。NMR实验结果能显示成一幅两维图或固有的扩散系数(D)与横向弛豫时间(B)关系分布图,称为D-T2图。已经证明这些图作为流体特征描述工具是有效的,同时应用D-B图对于解释... 扩散信息和弛豫信息结合有对NMR测井资料解释作出贡献的潜力。NMR实验结果能显示成一幅两维图或固有的扩散系数(D)与横向弛豫时间(B)关系分布图,称为D-T2图。已经证明这些图作为流体特征描述工具是有效的,同时应用D-B图对于解释有其它益处。测量的扩散系数偏离流体的体扩散值能给出该系统正在发生扩散的信息。例如,高于体流体扩散系数的扩散系数值表示内部场梯度存在,而低于体扩散系数值的扩散状况表明存在的是受限扩散。用扩散信息获得的流体描述也可以观察润湿性变化。当以体油形式发生油相弛豫和扩散时,其响应将出现在相当于烃的扩散系数与弛豫时间关系线上。油相相对于这条线向较短弛豫时间偏离通常是由于油相表面弛豫引起。指示由于水湿状态的润湿性变化。以水相弛豫时间向体弛豫值移动的现象也能指示润湿性变化,当含油饱和度低时是一种更容易监测的现象。西得克萨斯白云岩天然亲油特征以及贝蕾砂岩由于油基钻井泥浆添加剂造成的润湿性变化,都是用NMR扩散信息编辑序列解释的两个例子。在这些样品中,解释工作必须受考虑内部场梯度也会造成油响应偏离烃线这种条件的限制。这些例子将说明D-T2图产生和解释过程,来观察内部场梯度,多种流体饱和度及润湿性变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信息 弛豫信息 NMR测井资料 润湿性 扩散系数 内部梯度
原文传递
钢液温度分布模式识别方法的研究与仿真
7
作者 张翰英 杨照峰 李用江 《计算机仿真》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76-279,共4页
研究钢包内钢液温度分布准确辨识的方法。在冶金过程中,钢包内的钢液温度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和随机性。利用传统算法进行钢包内钢液温度分布辨识,将造成钢液流动时的温度差异较大,最终影响了钢包内钢液温度分布辨识的准确性。为了避免传... 研究钢包内钢液温度分布准确辨识的方法。在冶金过程中,钢包内的钢液温度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和随机性。利用传统算法进行钢包内钢液温度分布辨识,将造成钢液流动时的温度差异较大,最终影响了钢包内钢液温度分布辨识的准确性。为了避免传统算法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单元内部场差值算法的钢包内钢液温度分布辨识方法。建立热传导微分方程,用来描述钢包内部钢液热传导的情况,从而为钢包内钢液温度分布辨识提供基础数据。利用单元内部场差值算法,建立温度分布辨识方程,从而实现钢包内钢液温度分布辨识。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本文算法进行钢包内钢液温度分布辨识,能够极大的提高辨识的准确性,从而满足实际冶金作业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液 温度分布 单元内部差值
下载PDF
振动系统的逆与优化问题(Part-Ⅱ)部分边界值再构内部场(I)理论(英文)
8
作者 于承建 王宁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年第2期339-346,共8页
研究由一振动体的部分边界测量数据再构振动体内部场的逆问题。提出基于偏微分方程控制方法的一种算法 ,并证明原用于处理散射问题的 Null- field method可用来求解优化问题的随伴问题。
关键词 逆问题 部分边界数据 振动系统 内部优化问题
下载PDF
基于CT数字体相关法测量红砂岩单轴压缩内部三维应变场 被引量:30
9
作者 毛灵涛 袁则循 +2 位作者 连秀云 彭瑞东 刘红彬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A01期21-30,共10页
基于X射线工业CT实时获取单轴压缩过程中红砂岩试件的三维数字体图像,采用数字体相关(digital volume correlation,DVC)法测量、分析受载过程中试件内部三维变形场及应变场。通过位移场和应变场的分析,揭示试件内部应变局部化演变及破... 基于X射线工业CT实时获取单轴压缩过程中红砂岩试件的三维数字体图像,采用数字体相关(digital volume correlation,DVC)法测量、分析受载过程中试件内部三维变形场及应变场。通过位移场和应变场的分析,揭示试件内部应变局部化演变及破坏过程。红砂岩内部结构可以作为散斑结构,成为变形信息的载体,DVC法的精度可达0.05体素;红砂岩变形破坏中存在明显的应变局部化特征,在峰值荷载的68.9%时试件内部出现应变局部化区域,并逐渐发展至试件破坏,局部化区域与试件最终破坏面位置相一致。研究结果表明,DVC法测量结果能够直观地反映出试件内部应变局部化特点及其演化的过程,为岩石内部变形可视化提供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单轴压缩 内部三维应变 数字体相关法 工业CT 应变局部化
原文传递
旋流泵叶轮内流速场的初步测量 被引量:7
10
作者 陈红勋 陈次昌 《排灌机械》 1991年第2期18-21,共4页
本文评述了利用探针测量旋流泵叶轮内部流场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测试装置,并提供了模型旋流泵叶轮内部流场的初步测量结果。
关键词 旋流泵 叶轮 内部流速 测试
下载PDF
混凝土内部湿度场与自约束应力场的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钟卓 黄乐鹏 张恒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609-2621,共13页
为防治混凝土自约束作用导致的开裂现象,对混凝土内部湿度场和自约束应力场开展了研究。通过位移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对不同强度、养护条件下的混凝土收缩、内部温度和湿度进行测试。之后,通过理论推导,建立混凝土内部湿度、应变与内... 为防治混凝土自约束作用导致的开裂现象,对混凝土内部湿度场和自约束应力场开展了研究。通过位移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对不同强度、养护条件下的混凝土收缩、内部温度和湿度进行测试。之后,通过理论推导,建立混凝土内部湿度、应变与内部湿度关系的理论计算模型。研究表明,混凝土内部湿度随着水泥水化作用和干燥作用的增强而降低。混凝土湿度扩散系数是表征其内部湿度的函数,随着与干燥面的间距增加,混凝土内部湿度扩散系数增大。混凝土的收缩变形与内部湿度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计算模型与试验结果拟合良好。混凝土内部湿度场的存在导致了应变梯度的存在,进而使混凝土内部产生自约束应力。相同环境条件下,高强混凝土内部自约束应力高于普通强度混凝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收缩应力 内约束 内部湿度 自约束应力
下载PDF
CT孔隙岩石内部三维变形场数字实验 被引量:6
12
作者 袁则循 毛灵涛 +2 位作者 彭瑞东 刘红彬 连秀云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080-1085,共6页
为研究数字体图像相关法(Digital volume correlation,DVC)测量孔隙类岩石内部三维变形场的可行性,利用X射线CT扫描获取孔隙岩石(中砂岩,红砂岩和油砂岩)的数字体图像,采用虚加变形的数字实验方法得到变形体图像,由DVC法得出测量值并进... 为研究数字体图像相关法(Digital volume correlation,DVC)测量孔隙类岩石内部三维变形场的可行性,利用X射线CT扫描获取孔隙岩石(中砂岩,红砂岩和油砂岩)的数字体图像,采用虚加变形的数字实验方法得到变形体图像,由DVC法得出测量值并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表明:孔隙类岩石内部结构可以作为散斑结构,应用DVC法计算内部变形,不同的结构特征,影响着DVC法的精度与准确度;油砂岩内部结构作为散斑结构时,具有较高的精度,其次是红砂岩,中砂岩;给出了评价三维散斑结构的指标-平均灰度梯度,平均灰度梯度值越大,相应的以该散斑结构进行DVC法计算时,所得精度与准确度也高;采用数字实验的分析孔隙岩石内部结构对DVC法计算精度的影响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其结果有助于实验方案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岩石 内部三维变形 数字体图像相关法 工业CT 数字实验
下载PDF
基于工业CT力学实验平台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毛灵涛 刘海洲 +3 位作者 牛慧雅 邓淋升 周开渊 张毅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15年第2期271-282,共12页
将工业CT与数字体图像相关法相结合测量物体内部三维变形及应变已发展成为一种新的实验力学方法。本文介绍基于工业CT,自行研制的加载装置和数字体图像相关法(DVC)建立起的力学实验平台,该平台包括基本原理模块、数字虚拟实验模块、原... 将工业CT与数字体图像相关法相结合测量物体内部三维变形及应变已发展成为一种新的实验力学方法。本文介绍基于工业CT,自行研制的加载装置和数字体图像相关法(DVC)建立起的力学实验平台,该平台包括基本原理模块、数字虚拟实验模块、原位加载扫描实验模块、变形计算模块和结果输出模块,可以实现单轴压缩、三点弯曲、四点弯曲、点加载及拉伸实验试件内部三维变形场的测量。针对岩石材料与复合材料介绍该平台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CT 数字体图像相关法 力学实验平台 内部变形
下载PDF
强扰煤岩体蠕变过程中跨尺度非连续结构演化研究进展
14
作者 张良 王来贵 +4 位作者 REN Ting 李祥春 高科 李海涛 赵善坤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7-59,共13页
【目的和方法】巷道围岩时效变形破坏、蠕变型冲击地压等灾害是深井面临的重大威胁,加之深部采动与结构变化的影响,亟需研究强扰煤岩体蠕变过程中跨尺度非连续结构演化规律,系统回顾煤岩体力学性质的尺度效应、非连续结构与多物理场效应... 【目的和方法】巷道围岩时效变形破坏、蠕变型冲击地压等灾害是深井面临的重大威胁,加之深部采动与结构变化的影响,亟需研究强扰煤岩体蠕变过程中跨尺度非连续结构演化规律,系统回顾煤岩体力学性质的尺度效应、非连续结构与多物理场效应,以及煤岩体长时稳定性、蠕变演化规律与力学模型。【结果和结论】强调不同尺度(细观-宏观-工程尺度)、不同尺寸(REV范围内)煤岩变形破裂过程中非连续结构(包括裂隙和矿物)与物理力学性质存在密切的关联特征。指出煤岩体跨尺度非连续结构导致应力场非均匀分布,造成力学各向异性、尺度效应及尺寸效应,进而出现非协调宏观破裂现象。透明解析与推演煤岩变形破裂过程中跨尺度非连续结构与多物理场演化规律,是认识煤岩灾变内禀机制的关键。明确指出现有蠕变实验与蠕变模型在煤岩表面变形及破裂方面具有优势,但无法预测煤岩内部变形与非连续结构;为此提出了全尺寸CT扫描重构、数字体图像相关(DVC)、跨尺度等效岩体-等效晶质建模(SRM-GBM)相结合的破解方法。对扰动煤岩体蠕变前沿问题进行了讨论,阐明了非连续结构与应力引起内部变形损伤诱发蠕变这一新观点,指出非连续结构和应力是煤岩非协调蠕变的主控因素,最后建立了强扰煤岩体蠕变过程中跨尺度非连续结构与多物理场演化的精细化建模及透明解析新方法。研究成果为相关矿山灾害的发生机理、预警与防控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扰煤岩体 蠕变本质 跨尺度非连续结构 内部应变 损伤演化 透明解析 CT扫描与数字重构 精细化建模
下载PDF
基于数字体图像相关法的TATB基PBX材料内部变形测量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延珺 邹翔 +4 位作者 潘兵 郭昱辰 刘晨 韩超 吕珂臻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72-1281,共10页
研究采用μ‑CT对单轴压缩过程中的三氨基三硝基苯(TATB)基高聚物黏结炸药(Polymer Bonded Explosives,PBX)试件进行了原位扫描,获得了不同载荷下试件的三维数字体图像;采用基于反向组合高斯‑牛顿配准算法(Inverse Compositional Gauss‑N... 研究采用μ‑CT对单轴压缩过程中的三氨基三硝基苯(TATB)基高聚物黏结炸药(Polymer Bonded Explosives,PBX)试件进行了原位扫描,获得了不同载荷下试件的三维数字体图像;采用基于反向组合高斯‑牛顿配准算法(Inverse Compositional Gauss‑Newton,IC‑GN)的局部数字体图像(Digital Volume Correlation,DVC)方法分析了试件加载前后的2组数字体图像,获得了试件内部具有亚体素精度的三维位移场和应变场;基于获得的应变场根据胡克定律弹性本构关系,重建试件内部的三维应力场。研究结果表明,基于μ‑CT和DVC结合的内部变形测量技术能够直观地揭示试件内部应变局部化区域的产生,并识别亚体素微裂纹在样品中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聚物黏结炸药(PBX) 数字体图像相关法 三维内部变形测量
下载PDF
大型循环水凉水塔内部空气流场数值模拟及优化研究
16
作者 白庭河 达宇博 《化工机械》 CAS 2024年第4期533-538,共6页
通过对某石油化工企业循环冷却水系统凉水塔内部轴流风机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掌握凉水塔内部空气流场的紊流程度对轴流风机流量、全压和轴功率的影响规律。根据现场测绘数据建立基于Mixture的凉水塔内部空气流场三维紊流流体动力学模... 通过对某石油化工企业循环冷却水系统凉水塔内部轴流风机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掌握凉水塔内部空气流场的紊流程度对轴流风机流量、全压和轴功率的影响规律。根据现场测绘数据建立基于Mixture的凉水塔内部空气流场三维紊流流体动力学模型,通过对实际运行数据与CFD数值模拟结果的比较分析,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正确性。通过增加导流罩对凉水塔内部空气流场结构进行优化设计,降低了凉水塔内部空气流场的紊流程度,在轴流风机流量、全压基本不变(不牺牲轴流风机冷却能力)的情况下,实现了降低轴流风机轴功率,提高风机运行稳定性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水塔 内部空气流 结构优化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CT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三维变形场的测量与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毛灵涛 魏凯 +1 位作者 朱子岩 刘海洲 《玻璃钢/复合材料》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5-10,共6页
利用工业计算机层析技术(Computed Tomography,简称"CT")和自制的加载装置,实现了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试件三点弯曲加载过程的原位扫描,获取了不同加载阶段的CT图像。采用数字体图像相关法(Digital Volume Correlation,简称&... 利用工业计算机层析技术(Computed Tomography,简称"CT")和自制的加载装置,实现了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试件三点弯曲加载过程的原位扫描,获取了不同加载阶段的CT图像。采用数字体图像相关法(Digital Volume Correlation,简称"DVC")测量分析了试件内部三维位移场和应变场,揭示了试件内部的应变演化特征及破坏机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内部细观结构特征可以作为变形信息的载体,实验中测量精度为0.063体素(2.8μm)。DVC获取的位移场及应变场分布能直观反映试件内部的结构特征,由横向切应变的分布显示出在试件破坏前已产生了剪切带,最终导致试件在该区域产生层间开裂。此外,由横截面位移分布验证了因横向切应力而导致截面产生翘曲的现象。结果表明,DVC法与工业CT结合所得测量结果能够直观地反映出复合材料内部结构的变形特征,为研究材料内部变形破坏及验证理论模型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工业CT 三点弯曲实验 数字体图像相关法 内部三维应变
下载PDF
混流式输卤泵内部湍流场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敏官 贾卫东 +1 位作者 刘栋 高波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6-50,共5页
运用流场计算商用软件FLUENT5.5,模拟了清水状态下混流式叶轮内部的三维湍流场;采用五孔圆球流体动力探针对叶轮及导叶进出口流场进行了测量,给出速度和压力分布图。同时,结合数值计算与实验测量结果,对各部位流场进行了初步的理论分析... 运用流场计算商用软件FLUENT5.5,模拟了清水状态下混流式叶轮内部的三维湍流场;采用五孔圆球流体动力探针对叶轮及导叶进出口流场进行了测量,给出速度和压力分布图。同时,结合数值计算与实验测量结果,对各部位流场进行了初步的理论分析。通过研究与分析,提出具有直锥形吸水室的混流泵的叶轮进口处存在速度环量、叶轮进口处水流方向基本为轴向且分布不均匀等新的观点,为今后输送卤水状态下的泵内部流场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流式输卤泵 数值模拟计算 内部湍流 结构参数 钾肥
下载PDF
舰船内部风场分析及损管方案 被引量:1
19
作者 厉行军 舒子云 冯宗彬 《船海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7-70,共4页
针对某船在损管训练中出现的排烟困难问题,以优化排烟路径,区分正常、可控和约束3种状态为目标,测量通道气压,分析内部风场特点,提出控排烟的三原则,选取该船8个典型位置,制定控烟排烟方案,实际操练表明,排烟时间缩短20%。
关键词 内部 损管 控烟 排烟
下载PDF
培养箱内部热流场的数值模拟及开关门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京 汪小憨 刘念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7-91,共5页
基于CFD软件Fluent,对某种新型二氧化碳培养箱及其工艺参数,建立气体流动、传热的数学模型。对其内部的流动、传热进行非稳态数值模拟,并对开关门过程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培养箱打开外门5s内,外界空气对箱内温度影响不大;打开玻璃... 基于CFD软件Fluent,对某种新型二氧化碳培养箱及其工艺参数,建立气体流动、传热的数学模型。对其内部的流动、传热进行非稳态数值模拟,并对开关门过程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培养箱打开外门5s内,外界空气对箱内温度影响不大;打开玻璃门25s内,外界空气对箱内温度影响区域顺序分别为从门框附近到箱体内部,从箱内下部到上部,从开门位置的左壁面到已开启的外门一侧的右壁面附近区域;关闭外门后,箱内靠近背壁面以及右壁面附近区域温度的恢复效果较好,靠近门附近区域的温度较难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培养箱 内部热流 温度 非稳态数值模拟 过程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