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直肌截除联合外直肌后徙术治疗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效果观察
1
作者 刘艳琼 金红燕 江停停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45-48,66,共5页
目的:观察单眼内直肌截除术联合外直肌后徙术治疗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Convergenceinsuficency-type intermittent exotropia,CI-IXT)矫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04例CI-IX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 目的:观察单眼内直肌截除术联合外直肌后徙术治疗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Convergenceinsuficency-type intermittent exotropia,CI-IXT)矫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04例CI-IX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52)和观察组(n=52),对照组采用双眼外直肌后徙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单眼内直肌截除联合外直肌后徙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眼位矫正效果,并统计手术前后视远度、视近度、平均斜视度及视功能、融合功能、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术后1周、术后3个月的正位率均高于对照组,过矫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欠矫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术后6个月的正位率、过矫率及欠矫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视远度、视近度及平均斜视度均降低,且观察组视远度、视近度及平均斜视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无、Ⅰ级视功能阳性率均降低,Ⅲ级视功能阳性率均升高(P<0.05),但Ⅱ级视功能阳性率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6个月两组无、Ⅰ级、Ⅱ级、Ⅲ级视功能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融合范围、集合性融合、离散性融合均升高(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1.92%vs13.46%)(P<0.05)。结论:内直肌截除联合外直肌后徙术治疗CI-IXT矫治效果较好,且复发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性外斜视 集合不足型 后徙术 矫治效果
下载PDF
对小度数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手术疗效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孙卫锋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69-271,共3页
【摘要】目的探讨单纯单眼内直肌截除术和2.5~3.0ram单眼外直肌后徙+单眼内直肌截除术对视近时斜视度在15△~25△之间的小度数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的手术疗效。方法对10例患者行2.5~3.0mm单眼外直肌后徙+单眼内直肌截除术(... 【摘要】目的探讨单纯单眼内直肌截除术和2.5~3.0ram单眼外直肌后徙+单眼内直肌截除术对视近时斜视度在15△~25△之间的小度数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的手术疗效。方法对10例患者行2.5~3.0mm单眼外直肌后徙+单眼内直肌截除术(A组),15例患者行单纯单眼内直肌截除术(B组),术后分别比较两组患者视远和视近的斜视度以及视远和视近的斜视度的差值,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正位率、恢复双眼视例数和恢复近立体视例数。术后随访6至12个月。结果两组术前和术后视远和视近的斜视度以及视远和视近的斜视度的差值比较经t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3-9.73,19〈0.05),A、B两组术后正位率、术后恢复双眼视的例数和恢复立体视例数经Xz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3.84~5.11,P〈0.05)。结论(1)2.5~3.0mm单眼外直肌后徙+内直肌截除术和单纯单眼内直肌截除术治疗视近时斜视度15△~25△的小度数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均有效。(2)在缩小视近和视远斜视度的差值、术后正位率、恢复双眼视和立体视功能方面,2.5~3.0mm单眼外直肌后徙+内直肌截除术优于单纯单眼内直肌截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合不足 间歇性外斜视 后徙
原文传递
单侧截除-后徙术与折叠-后徙术治疗外斜视的Meta分析
3
作者 宋德胜 李惠 +1 位作者 钱晶 陈志钧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333-1338,共6页
目的:比较单侧内直肌截除联合外直肌后徙术(RR)与单侧内直肌折叠联合外直肌后徙术(RP)治疗外斜视的有效性。方法:循证医学研究。系统检索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等数据库,检索日... 目的:比较单侧内直肌截除联合外直肌后徙术(RR)与单侧内直肌折叠联合外直肌后徙术(RP)治疗外斜视的有效性。方法:循证医学研究。系统检索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等数据库,检索日期2011-08/2021-08。纳入符合入选标准的研究。主要结局指标为成功率和术后斜视度。优势比(OR)和均数差(MD)及95%置信区间(CI)作为计量资料及连续变量统计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2篇随机对照研究和5篇回顾性队列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RP组与RR组相比,手术成功率相似(OR=0.65,95%CI:0.39~1.07,P=0.09);两组之间不良预后发生率(欠矫率和过矫率)无差异(OR=1.59,95%CI:0.92~2.74,P=0.10;OR=4.43,95%CI:0.69~28.18,P=0.12);RP组与RR组比较,术后斜视度与外斜漂移量亦无差异(MD=0.75,95%CI:-0.27~1.76,P=0.15;MD=-0.34,95%CI:-1.30~0.63,P=0.50)。结论:RP与RR手术成功率与术后不良预后发生率接近,且两种手术术后斜视度与外斜漂移量无显著差异,RP手术是一个有效的治疗外斜视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斜视 折叠术 META分析
下载PDF
内直肌折叠缩短术与截除缩短术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顾守闯 《现代临床医学》 2019年第2期131-131,134,共2页
目的:比较内直肌折叠缩短术与截除缩短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7年7月我院收治共同性外斜视患者67例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内直肌折叠缩短术(观察组)和内直肌截除缩短术(对照组)。结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 目的:比较内直肌折叠缩短术与截除缩短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7年7月我院收治共同性外斜视患者67例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内直肌折叠缩短术(观察组)和内直肌截除缩短术(对照组)。结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充血时间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膜下血肿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无滑脱并发症发生。两组术后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直肌折叠术在治疗共同性外斜视时,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安全性好,临床疗效值得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叠缩短术 缩短术 共同性外斜视
下载PDF
单侧内直肌截除术治疗儿童残余性和复发性外斜视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涛 杨相泽 王利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95-197,共3页
目的:探讨单侧内直肌截除术治疗儿童残余性和复发性外斜视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其在不同外斜视类型及不同初次手术方式应用的差异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09-01/2013-02在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立医院行单侧内直肌截除术治疗... 目的:探讨单侧内直肌截除术治疗儿童残余性和复发性外斜视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其在不同外斜视类型及不同初次手术方式应用的差异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09-01/2013-02在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立医院行单侧内直肌截除术治疗的残余性和复发性外斜视连续性病例48例48眼,观察术后第1d,6wk以及末次随访(术后6~32mo)时患儿眼位、眼位非共同性、融合功能及立体视锐度情况。结果:术后第1d手术正位率为83%(40/48),欠矫率为4%(2/48),过矫率为13%(6/48);术后第6wk手术正位率为81%(39/48),欠矫率为13%(6/48),过矫率为6%(3/48);末次随访时正位率为75%(36/48),欠矫率为25%(12/48),无1例过矫。不同初次手术方式和不同外斜视类型患儿末次随访时手术正位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68、0.50)。术后所有病例均未出现眼球运动非共同性和眼球外转受限。结论:单侧内直肌截除术是治疗儿童残余性和复发性外斜视的安全有效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 外斜视 复发性手术
下载PDF
单侧内直肌截除术治疗儿童残余性和复发性外斜视的疗效
6
作者 钟瑞佳 高扬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第17期97-99,共3页
目的探究单侧内直肌截除术治疗儿童残余性和复发性外斜视的疗效。方法74例(74眼)残余性和复发性外斜视患儿,均行单侧内直肌截除术进行治疗,其中,曾行单侧外直肌后徙术治疗的患儿选择术眼,行单侧外直肌后徙术联合内直肌截除术的患儿选择... 目的探究单侧内直肌截除术治疗儿童残余性和复发性外斜视的疗效。方法74例(74眼)残余性和复发性外斜视患儿,均行单侧内直肌截除术进行治疗,其中,曾行单侧外直肌后徙术治疗的患儿选择术眼,行单侧外直肌后徙术联合内直肌截除术的患儿选择对侧眼。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患儿的术后疗效(包括正位率、欠矫率、过矫率),手术前后的融合功能以及立体视锐度。结果①术后1 d,手术正位率为91.89%(68/74),欠矫率为1.35%(1/74),过矫率为6.76%(5/74);术后3个月,手术正位率为89.19%(66/74),欠矫率为6.76%(5/74),过矫率为4.05%(3/74);术后6个月,手术正位率为87.84%(65/74),欠矫率为12.16%(9/74),过矫率为0(0/74)。②72例患儿能够配合融合功能检查,术前,中心融合患儿占比为34.72%(25/72),仅有周边融合患儿占比为54.17%(39/72),无融合患儿占比为11.11%(8/72);术后,中心融合患儿占比为62.50%(45/72),仅有周边融合患儿占比为23.61%(17/72),无融合患儿占比为13.89%(10/72)。68例患儿完成术前及术后立体视锐度测定,立体视锐度有显著提升患儿占比为51.47%(35/68),不变患儿占比为32.35%(22/68),有所下降患儿占比为16.18%(11/68)。结论单侧内直肌截除术治疗儿童残余性和复发性外斜视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提升患儿疗效,提升患儿术后融合功能以及立体视锐度,应用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 残余性 复发性外斜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