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角膜内皮细胞间质转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卢青(综述) 洪晶(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88-492,共5页
角膜内皮细胞(CECs)对于维持角膜透明至关重要。成年人的CECs在体内不可进行有丝分裂,损伤后不可再生。体外培养的人CECs可进行有丝分裂,但是体外培养的人CECs传代后形态易趋向于成纤维细胞改变且标志性蛋白表达减少,发生角膜内皮细胞... 角膜内皮细胞(CECs)对于维持角膜透明至关重要。成年人的CECs在体内不可进行有丝分裂,损伤后不可再生。体外培养的人CECs可进行有丝分裂,但是体外培养的人CECs传代后形态易趋向于成纤维细胞改变且标志性蛋白表达减少,发生角膜内皮细胞间质转化(EndMT),成为体外培养CECs发展角膜再生医学的阻碍。同时,体内EndMT也参与到多种角膜病理改变,造成视力下降,甚至致盲,但是其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研究发现,CECs EndMT的机制可能涉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通路、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家族细胞因子、Notch信号通路。因此,相应的抑制角膜EndMT的方法有抑制TGF-β信号通路、使用PI3K抑制剂、应用小干扰RNA(siRNA)干扰p120、使用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G蛋白偶联受体5(LGR5)及其配体、使用Notch信号传导抑制剂、敲低connexin43、使用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以及使用抗坏血酸-2-磷酸(Asc-2P)。本文就角膜EndMT的发生机制、间质转化抑制或逆转方法的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内皮细胞 内皮细胞间质转化 机制 抑制 逆转
下载PDF
内皮细胞间质转化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刘爽 俞莹 《国际眼科纵览》 2021年第2期110-117,共8页
内皮细胞间质转化(endothelial to mesenchymal transition,EndoMT)是一个复杂的生物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内皮细胞逐渐失去其特异性标记,获得了间质细胞表型和功能。EndoMT参与了糖尿病各种眼外和眼内并发症,如糖尿病心肌病、糖尿病肾病... 内皮细胞间质转化(endothelial to mesenchymal transition,EndoMT)是一个复杂的生物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内皮细胞逐渐失去其特异性标记,获得了间质细胞表型和功能。EndoMT参与了糖尿病各种眼外和眼内并发症,如糖尿病心肌病、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尤其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发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高糖和低氧刺激下,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发生EndoMT,并通过SNAI、TWIST等关键因子以及TGF-β、Notch、Wnt等信号通路促进视网膜新生血管和纤维血管膜的形成。探索EndoMT在DR发病进程中的作用和机制,将为DR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间质转化 糖尿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原文传递
转化生长因子-β_1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间质转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静静 刘廷 董晓光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53-658,共6页
目的观察外源性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EA.hy926细胞迁移和间质标志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发生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EA.hy926,随机分为2组:(1)对照组:培养液中添加PBS;(2)TGF-β1组... 目的观察外源性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EA.hy926细胞迁移和间质标志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发生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EA.hy926,随机分为2组:(1)对照组:培养液中添加PBS;(2)TGF-β1组:培养液中添加10μg.L-1TGF-β1。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MTT法检测TGF-β1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免疫荧光方法检测VE-钙黏蛋白、β-连环蛋白、波形蛋白和Twist表达变化,RT-PCR检测VE-钙黏蛋白、波形蛋白和Twist基因表达变化。结果对照组内皮细胞呈铺路石样生长,TGF-β1组内皮细胞由铺路石样变为梭形。对照组培养24h、48h和72h时吸光度A值分别为0.4483±0.0172、0.5633±0.0087、0.7005±0.0479,TGF-β1组分别为0.3792±0.0231、0.4708±0.0185、0.5580±0.0159,2组不同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779、9.058、5.648,P均<0.05);划痕实验检测对照组和TGF-β1组内皮细胞迁移个数分别为每视野(47.17±8.28)个、(63.00±11.33)个,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63,P=0.02)。免疫荧光检测可见TGF-β1组VE-钙黏蛋白和β-连环蛋白在细胞连接处表达减少,胞浆内游离的β-连环蛋白增多,波形蛋白和Twist表达增多。RT-PCR检测结果显示,对照组和TGF-β1组VE-钙黏蛋白目的基因灰度值与内参GAPDH灰度值的比值分别为0.8344±0.1933、0.4821±0.0909,波形蛋白分别为0.9687±0.1632、1.4404±0.1502,Twist分别为0.2316±0.0785、2.1626±0.2956,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038、9.933、15.465,P均<0.05)。结论TGF-β1促进内皮细胞迁移,诱导内皮细胞表达间质细胞标志蛋白,同时抑制VE-钙黏蛋白表达。TGF-β1介导的Twist表达增多,可能在内皮细胞表达间质标志蛋白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 内皮细胞间质转化 TWIST基因 TWIST蛋白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实验验证探讨丹皮酚抑制血管内皮细胞间质转化的作用机制
4
作者 杨宇龙 施晓艳 +7 位作者 蒋婷婷 周敏 梁玉宁 高梦龙 严津津 刘雅蓉 吴鸿飞 戴敏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23年第3期512-518,共7页
目的结合网络药理学与体外实验验证探讨丹皮酚抑制血管内皮细胞间质转化(EndMT)的关键靶点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PharmMapper、HERB、SymMap、ChEMBL、SwissTargetPredicition数据库获取丹皮酚的作用靶点;从GeneCards数据库中检索与EndM... 目的结合网络药理学与体外实验验证探讨丹皮酚抑制血管内皮细胞间质转化(EndMT)的关键靶点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PharmMapper、HERB、SymMap、ChEMBL、SwissTargetPredicition数据库获取丹皮酚的作用靶点;从GeneCards数据库中检索与EndMT相关的靶标,将两者进行交集分析与可视化;将交集靶点基因上传至STRING数据库联用Cytoscape3.8.2软件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并筛选核心靶点基因,并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采用Autodock Vina软件对丹皮酚与核心靶点基因进行分子对接验证。体外实验将HUVECs细胞分为空白组、模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组、丹皮酚低、中、高剂量组(30、60、120μmol/L),通过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筛选TGF-β1诱导EndMT最佳浓度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蛋白表达量。结果共筛选出丹皮酚作用靶点414个,EndMT相关靶点基因241个,取交集后得到27个丹皮酚治疗EndMT的潜在作用靶点。核心靶点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结果显示,动脉粥样硬化信号通路是丹皮酚涉及EndMT的主要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丹皮酚与MMP-2与MMP-9的结合能力最强。ELISA实验证明,丹皮酚可以减少MMP-2、MMP-9蛋白的表达(P<0.01)。结论丹皮酚抑制EndMT的关键靶点是MMP-2与MMP-9,为进一步研究丹皮酚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皮酚 内皮细胞间质转化 动脉粥样硬化 网络药理学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原文传递
miR-328对高糖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间质转化调控作用的研究
5
作者 王亮 陈云肖 +2 位作者 杨琴 何隆淼 黄俊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07-411,共5页
目的探讨miR-328对高糖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间质转化的调控作用。方法构建miR-328和antagomiR-328慢病毒,培养HUVECs分为正常对照组(NC)、甘露醇对照组(MT)、高浓度葡萄糖组(HG),miR-328、miR-328阴性组、高浓度葡萄糖+antagom... 目的探讨miR-328对高糖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间质转化的调控作用。方法构建miR-328和antagomiR-328慢病毒,培养HUVECs分为正常对照组(NC)、甘露醇对照组(MT)、高浓度葡萄糖组(HG),miR-328、miR-328阴性组、高浓度葡萄糖+antagomiR-328组、高浓度葡萄糖+antagomiR-328阴性组共7组。免疫荧光鉴定HUVECs间质转化;qRT-PCR检测miR-328;Western blot检测Ⅰ、Ⅲ型胶原蛋白。结果高糖处理HUVECs呈CD31、α-SMA双阳性;HG组较NC组miR-328表达增高[(2.800±0.175)vs 1,P<0.05];HG组及miR-328组Ⅰ、Ⅲ型胶原蛋白较NC组表达增加[(0.414±0.014)vs(0.403±0.016)vs(0.175±0.025),(0.501±0.014)vs(0.474±0.016)vs(0.185±0.014),P<0.05];antagomiR-328组Ⅰ、Ⅲ型胶原蛋白较HG组表达减少[(0.227±0.012)vs(0.414±0.014),(0.222±0.015)vs(0.501±0.014),P<0.05]。结论高糖诱导HUVECs间质转化,miR-328表达增加;过表达miR-328诱导HUVECs间质转化,并具有相应分泌功能,而过表达antagomiR-328可抑制这一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高糖 miR-328 内皮细胞间质转化
原文传递
CD137信号调控内皮细胞间质转化促进小鼠心脑血管新生
6
作者 翁嘉懿 马雪兴 +1 位作者 李渊 孙康云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21年第5期418-425,共8页
目的探讨CD137-CD137L信号(简称CD137信号)是否通过调控内皮细胞间质转化(endothelium-mesenchymal transition,End-MT)促进心脑血管新生。方法将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End.3)或小鼠胸主动脉环分为3组,即对照组[10 ng/mL的肿瘤坏死因子... 目的探讨CD137-CD137L信号(简称CD137信号)是否通过调控内皮细胞间质转化(endothelium-mesenchymal transition,End-MT)促进心脑血管新生。方法将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End.3)或小鼠胸主动脉环分为3组,即对照组[10 ng/mL的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CD137刺激组(10 ng/mL的TNF-α和5 mg/L的CD137L激动型抗体)和CD137抑制组(200 nmol/L的IWR-1预处理细胞30 min后,再加入10 ng/mL的TNF-α和5 mg/L的CD137L激动型抗体),以CD137L重组蛋白激动CD137信号。采用荧光定量PCR及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中CD31、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ascular endothelial cadherin,VE-Cadherin)、肌动蛋白α(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成纤维细胞特异性蛋白-1(fibroblast specific protein-1,FSP-1)和Wnt蛋白的表达;采用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穿膜细胞数目,比较细胞迁移能力;内皮细胞管腔形成实验检测各组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管腔形成能力。动脉环血管新生实验检测各组小鼠胸主动脉环新生微血管的形成能力。结果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CD137刺激组的CD31、VE-Cadheri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FSP-1、Wnt和α-SMA mRNA及蛋白表达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CD137抑制组的CD31、VE-Cadheri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CD137刺激组(P<0.05),FSP-1、Wnt和α-SMA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CD137刺激组(P<0.05)。CD137刺激组的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迁移数量多于对照组(P<0.05),CD137抑制组的细胞迁移数量少于CD137刺激组(P<0.05)。CD137刺激组的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小管长度及分支数量均大于对照组(P<0.05),CD137抑制组的细胞小管长度及分支数均小于CD137刺激组(P<0.05)。CD137刺激组小鼠胸主动脉环的新生微血管数量多于对照组(P<0.05),CD137抑制组的新生微血管数量少于CD137刺激组(P<0.05)。结论CD137信号可能通过调控End-MT促进小鼠血管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新生 内皮细胞间质转化 CD137 WNT 小鼠
下载PDF
Notch信号与卡波西肉瘤相关疱疹病毒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郑国霞 谭晓华 +1 位作者 齐燕 杨磊 《中国病毒病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394-398,共5页
卡波西肉瘤相关疱疹病毒(Kaposi's sarcoma-associated herpesvirus,KSHV)是卡波西肉瘤(Kaposi′s sarcoma,KS)等肿瘤的病因。一系列研究显示KSHV病毒基因与Notch信号通路分子的交互作用在调控KSHV复制以及促进肿瘤发生中发挥了重... 卡波西肉瘤相关疱疹病毒(Kaposi's sarcoma-associated herpesvirus,KSHV)是卡波西肉瘤(Kaposi′s sarcoma,KS)等肿瘤的病因。一系列研究显示KSHV病毒基因与Notch信号通路分子的交互作用在调控KSHV复制以及促进肿瘤发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Notch信号传导通路由配体、受体、转录因子、效应分子等组成,相邻细胞间通过Notch信号调节细胞分化、增殖和凋亡、器官形成和形态发生等过程。本文就KSHV对Notch信号的调控以及Notch信号在KSHV复制及肿瘤形成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波西肉瘤相关疱疹病毒 NOTCH信号通路 复制调控 重组信号序列结合蛋白J KAPPA 内皮细胞间质转化(endo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 EndM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