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Z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模型的再评价 被引量:16
1
作者 段惠惠 黄建梅 +3 位作者 于素云 李玮 乔园 唐民科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12-18,I0001,共8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进行系统性的再评价。方法雄性SD大鼠75只,随机分为空白组(30只)和糖尿病组(45只)。采用一次性大剂量腹腔注射STZ60mg/kg的方法制备糖尿病模型,监测6个月,动态考察大... 目的本研究旨在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进行系统性的再评价。方法雄性SD大鼠75只,随机分为空白组(30只)和糖尿病组(45只)。采用一次性大剂量腹腔注射STZ60mg/kg的方法制备糖尿病模型,监测6个月,动态考察大鼠的体重、血糖变化,同时测定大鼠的血液流变学参数。视网膜铺片法观察视网膜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法考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色素上皮细胞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 derived factor,PEDF)表达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法观察内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缩写ICAM-1)表达量的变化,分光光度法测定醛糖还原酶(aldose reductase,AR)活性的改变。结果与空白组相比,STZ大鼠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增加。视网膜血管基底膜增厚,毛细血管退化,有闭锁现象,静脉扩张明显,周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其视网膜中的VEGF表达增加(IOD/area 0.66±0.28,空白组0.25±0.03),PEDF表达减少(IOD/area0.07±0.06空白0.19±0.04),与血-视网膜屏障相关的occludin蛋白表达下降70%,炎症因子ICAM-1增加2.58倍,AR活性升高3倍。结论 STZ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发生在多个位点,借助该模型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研究可以从多层次、多角度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STZ糖尿病大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内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 醛糖还原酶
下载PDF
丙泊酚对血管内皮通透性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
2
作者 周芳芳 祁爱花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23年第7期726-731,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丙泊酚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活力、内皮损伤相关蛋白[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oluble thrombomodulin,sTM)、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ndothelial cell specific molecule‑1,ESM...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丙泊酚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活力、内皮损伤相关蛋白[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oluble thrombomodulin,sTM)、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ndothelial cell specific molecule‑1,ESM‑1)、E‑选择素(E‑selectin,CD62E)]、内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咬合蛋白(occludin)、闭锁连接蛋白‑1(zonula occludens 1,ZO1)、闭合蛋白(claudin 5)]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以体外培养的HUVEC 3~5代作为实验对象。细胞分入:A组,细胞正常培养组;B组,100μmol/L丙泊酚组;C组,1000μmol/L丙泊酚组;D组,和1000μmol/L丙泊酚同等剂量的中/长链脂肪乳剂组;各组处理细胞24 h。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噻唑蓝)[3‑(4,5‑dimethyl‑2‑thiazolyl)‑2,5‑diphenyl‑2‑H‑tetrazolium bromide,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Western blot检测sTM、ESM‑1、CD62E、occludin、ZO1、claudin 5和VEGF在内皮细胞模型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与A组比较,C组细胞活力明显降低(P<0.05),B组、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C组sTM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B组、D组sTM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C组、D组ESM‑1和CD62E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C组occlu‑din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B组、D组occludin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C组、D组claudin‑5和ZO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C组VEGF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D组VEGF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浓度丙泊酚通过调节sTM和occludin的表达导致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升高,并且VEGF信号通路参与了药物诱导内皮细胞通透性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内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
原文传递
COP9信号小体基因缺失对新型隐球酵母菌嗜中枢性的影响与机制研究
3
作者 樊一斌 潘卫利 +2 位作者 陶小华 皇幼明 徐珍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41-1243,1308,共4页
目的探讨COP9信号小体(CSN)基因缺失对新生隐球酵母菌嗜中枢性的影响及可能机制,为研究抗真菌药物作用靶点提供实验数据。方法 2014年7月以环磷酰胺免疫抑制C57BL/6小鼠,尾静脉注射H99株、COP9信号小体CSN1201基因缺失株及生理盐水,... 目的探讨COP9信号小体(CSN)基因缺失对新生隐球酵母菌嗜中枢性的影响及可能机制,为研究抗真菌药物作用靶点提供实验数据。方法 2014年7月以环磷酰胺免疫抑制C57BL/6小鼠,尾静脉注射H99株、COP9信号小体CSN1201基因缺失株及生理盐水,构建小鼠静脉注射感染模型H99组、CSN1201△及对照组各10只;所有数据采用SPSS 15.0进行分析。结果 H99组小鼠脑组织真菌培养在12h即出现菌落生长,生长速度迅速,PAS染色可见隐球酵母菌菌体;CSN1201△组及对照组脑组织培养结果为阴性,PAS染色未见隐球酵母菌菌体;H99组小鼠脑组织RhoA蛋白表达水平值随时间增加而增加,与对照组相比,24~72h该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Rac1及Cdc42蛋白表达未随时间变化,但与对照组相比蛋白表达也明显增加(P〈0.05)。结论COP9信号小体CSN1201基因缺失能够降低新生隐球酵母菌穿越血脑屏障的能力,其影响途径可能与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细胞骨架重排的调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隐球酵母菌 COP9信号小体 嗜中枢性 血脑屏障 内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