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毒素受体及抗内毒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王祎 刘哲音 陈桂荣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367-2370,共4页
内毒素,又称脂多糖,是构成大多数革兰氏阴性细菌外膜外层的主要成分。内毒素的作用蛋白是抗内毒素药物开发的潜在靶点,跟踪最新的文献报道,对内毒素的受体结合蛋白进行分类总结,同时对当前抗内毒素治疗的途径进行归纳总结,给抗内毒素药... 内毒素,又称脂多糖,是构成大多数革兰氏阴性细菌外膜外层的主要成分。内毒素的作用蛋白是抗内毒素药物开发的潜在靶点,跟踪最新的文献报道,对内毒素的受体结合蛋白进行分类总结,同时对当前抗内毒素治疗的途径进行归纳总结,给抗内毒素药物的开发带来一定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 内毒素受体 内毒素治疗
下载PDF
阻塞性黄疸病人抗内毒素治疗的研究 被引量:29
2
作者 李智华 韩本立 +2 位作者 游健 何振平 孙文兵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19-120,共2页
目的观察术前抗内毒素治疗对阻塞性黄疸病人内毒素血症的抑制作用。方法阻塞性黄疸病人分三组在术前分别给予一般治疗(OJ组),口服胆盐(OJT_1 组)和静脉注射抗内毒素抗体(()JT_2组).观察血浆内毒索(ET)、及肿瘤坏死因子(TNF)含量变化。... 目的观察术前抗内毒素治疗对阻塞性黄疸病人内毒素血症的抑制作用。方法阻塞性黄疸病人分三组在术前分别给予一般治疗(OJ组),口服胆盐(OJT_1 组)和静脉注射抗内毒素抗体(()JT_2组).观察血浆内毒索(ET)、及肿瘤坏死因子(TNF)含量变化。结果三组术前ET和TNF水平无差异。()JT_1和()T_2组用药后血浆ET水平均显著下降,明显低于()J组(P<0.01),术后进一步降低()JT和()T_ 2组术前和术后ET水平与()J组无明显差异。结论术前应用胆盐和抗体可有效降低梗黄病入围手术期血浆ET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治疗 阻塞性黄疸 病人 肿瘤坏死因子(TNF) TNF水平 内毒素抗体 血浆ET水平 内毒素血症 血浆内毒素 抑制作用 一般治疗 静脉注射 含量变化 围手术期 术前应用 OJ 用药后 胆盐 术后
原文传递
抗内毒素治疗的新策略 被引量:16
3
作者 王东宁 张惟杰 吴祥甫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41-245,共5页
脂多糖 (Lipopolysaccharide,LPS)是G- 菌造成的败血症或脓毒性休克病理中最重要的致病因素 ,若在整个病理过程的上游 ,即在细菌内毒素水平阻断脓毒性休克的发生 ,就可能限制或阻止病理性的次级炎症级联反应。本文综述了各种不同来源的... 脂多糖 (Lipopolysaccharide,LPS)是G- 菌造成的败血症或脓毒性休克病理中最重要的致病因素 ,若在整个病理过程的上游 ,即在细菌内毒素水平阻断脓毒性休克的发生 ,就可能限制或阻止病理性的次级炎症级联反应。本文综述了各种不同来源的LPS结合蛋白在结合LPS从而中和并阻断内毒素的过程中的功效及应用现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内毒素 LPS结合蛋白 内毒素治疗 败血症 脓毒性休克
下载PDF
抗内毒素治疗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0
4
作者 麻莉 刘友生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90-192,共3页
关键词 内毒素治疗 研究现状 内毒素即脂多糖 作用机制 内毒素
原文传递
细菌内毒素与抗内毒素治疗 被引量:7
5
作者 王永堂 鲁秀敏 伍亚民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5期266-269,共4页
综述了有关细菌内毒素的分子结构及其特征、识别机制。
关键词 细菌内毒素 内毒素 内毒素治疗 分子结构 生物学效应
下载PDF
抗内毒素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7
6
作者 刘宏华 王惠珍 邹飞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867-1868,共2页
关键词 内毒素治疗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抑制机体免疫功能 弥漫性血管凝血 细胞壁脂多糖 病理生理反应 免疫细胞凋亡 通透性增强
下载PDF
抗内毒素治疗研究现状 被引量:5
7
作者 黄建生 余叔侃 《江西医药》 CAS 2001年第2期138-140,共3页
关键词 内毒素血症 内毒素治疗 脂多糖 抗生素
下载PDF
梗阻性黄胆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近况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嘉越 《肝胆外科杂志》 2000年第6期475-477,共3页
关键词 梗阻性黄胆 围手术期 处理 内毒素治疗
下载PDF
抗内毒素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高斌 严玉霖 高洪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04年第3期16-18,共3页
自德国学者RichardPfeiffer(1892年 )发现细菌内毒素至今已有一个多世纪〔1,2〕,人们对其生物化学特性及生物学作用已有较深入认识 ,它不仅是决定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 (如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 )的主要致病因子 ,也是至今仍在危及人类及动... 自德国学者RichardPfeiffer(1892年 )发现细菌内毒素至今已有一个多世纪〔1,2〕,人们对其生物化学特性及生物学作用已有较深入认识 ,它不仅是决定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 (如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 )的主要致病因子 ,也是至今仍在危及人类及动物健康的重要病原菌相关模式分子之一。因此抗内毒素治疗的研究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从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角度出发 ,对近年来研制开发的抗内毒素药物作一综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休克 内毒素特异性抗体 内毒素拮抗剂 炎性介质拮抗剂 内毒素治疗
下载PDF
内毒素血症与病毒性肝炎的关系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景迪 巫善明 +1 位作者 徐晓敏 史晓燕 《世界感染杂志》 2005年第5期381-383,共3页
目的 研究人体血内内毒素(ET)的水平与病毒性肝炎病情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鲎试剂来检测154例病毒性肝炎病人血清内毒素水平,根据血内毒素水平的高低分成三组:血内毒素正常组(〈10ng/mL),血内毒素轻度异常组(10-20ng/mL)... 目的 研究人体血内内毒素(ET)的水平与病毒性肝炎病情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鲎试剂来检测154例病毒性肝炎病人血清内毒素水平,根据血内毒素水平的高低分成三组:血内毒素正常组(〈10ng/mL),血内毒素轻度异常组(10-20ng/mL),血内毒素明显异常组(〉20ng/mL)。比较各组肝功能损害的程度、继发感染的发生率及预后情况。结果 病毒性肝炎血内毒素正常者,肝功能损害轻,没有继发感染发生,预后好;血内毒素轻度升高(10-20ng/mL)者,肝功能损害较重,可见有合并原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及肺部感染,严重感染少见,有16%的病人抢救无效死亡;血内毒素明显升高者(〉20ng/mL),肝功能损害严重,多见合并SBP、肺部感染、急性胰腺炎、感染性休克,预后差,有66.7%抢救无效死亡,三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l。结论 血内毒素水平直接与肝功能损害程度及预后成正向关,要加强血内毒素的检测及抗内毒素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 鲎试剂 原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 内毒素治疗
下载PDF
抗内毒素治疗的现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亦青 樊贵 +1 位作者 张静 牛春雨 《张家口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72-74,共3页
关键词 内毒素治疗 内毒素休克 脂多糖 拮抗剂 综述 内毒素
下载PDF
感染性休克抗内毒素治疗的现状 被引量:2
12
作者 朱利平 《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 1999年第5期218-221,共4页
内毒素是引起感染性休克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抗内毒素治疗是感染性休克治疗研究的热点,本文就近年来认为最具前景的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 内毒素治疗 抗感染剂
下载PDF
梗阻性黄疸患者抗内毒素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大平 李梅 +2 位作者 张利 李智华 何振平 《西南国防医药》 CAS 1999年第3期135-137,共3页
收集36例梗阻性黄疸病人,随机分3组。分别按常规手术治疗、术前加服胆酸钠及术前静脉注射拮抗内毒素抗体处理,并与20例正常人群作对照。于用药前、术前、术后观察血浆内毒素、血尿素及肌酐含量变化。结果:术前应用拮抗内毒素抗体或口服... 收集36例梗阻性黄疸病人,随机分3组。分别按常规手术治疗、术前加服胆酸钠及术前静脉注射拮抗内毒素抗体处理,并与20例正常人群作对照。于用药前、术前、术后观察血浆内毒素、血尿素及肌酐含量变化。结果:术前应用拮抗内毒素抗体或口服胆盐治疗可明显降低血中内毒素水平、改善肾功能,治疗前后有非常显著变化(P<0.01)。组间比较加用药物治疗组与常规手术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提示术前应用抗内毒素药物可有效降低术后血中内毒素含量,减少术后肾功能衰竭和死亡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黄疸 内毒素 肾功能 内毒素治疗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血清内毒素水平与Child-Pugh分级的关系 被引量:1
14
作者 钟基大 冯红萍 刘彦威 《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 CAS 2010年第9期864-865,共2页
关键词 CHILD-PUGH分级 肝硬化患者 内毒素水平 HYPERTENSION 血清 门静脉高压症 肝门静脉系统 内毒素治疗
下载PDF
脓毒休克治疗措施的选择
15
作者 肖南 《战创伤参考资料》 1995年第4期50-57,共8页
关键词 脓毒休克 治疗 内毒素治疗
下载PDF
抗内毒素治疗慢性乙型中度肝炎临床疗效观察
16
作者 黄彤 赵龙凤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518-519,共2页
关键词 内毒素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 疗效观察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杀菌性/通透性增加蛋白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侯周华 《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 2001年第3期216-217,共2页
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菌败血症、感染性休克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因素 ,因此 ,抗内毒素治疗是治疗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的重要环节。杀菌性 /通透性增加蛋白有较强的杀菌和中和内毒素作用 。
关键词 革兰氏阴性菌 败血症 杀菌性 通透性增加蛋白 内毒素治疗
下载PDF
一清胶囊在肺结核合并革兰氏阴性菌感染中的临床应用
18
作者 李月翠 胡伟跃 +6 位作者 臧颖惠 李进 骆红霞 周晶 李成行 吴悍卫 黄金莲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12年第5期458-459,共2页
肺结核患者肺部组织及支气管结构常有不同程度的破坏,导致呼吸系统防御功能低,加之营养状况差、免疫功能弱,易遭受各种致病因子如革兰氏阴性菌(G-)侵袭。内毒素是一种脂多糖和菌体蛋白质的混合物,是G-菌体细胞壁的脂多糖(LPS)... 肺结核患者肺部组织及支气管结构常有不同程度的破坏,导致呼吸系统防御功能低,加之营养状况差、免疫功能弱,易遭受各种致病因子如革兰氏阴性菌(G-)侵袭。内毒素是一种脂多糖和菌体蛋白质的混合物,是G-菌体细胞壁的脂多糖(LPS)成分。其在感染时可进入血循环,激活多种炎症细胞释放炎性介质,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严重时可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及多器官功能衰竭乃至休克死亡,给患者带来极大地危害。本研究通过对患者在常规治疗同时联合一清胶囊治疗,分析患者各项临床指征的变化情况,探讨抗内毒素治疗在结核病合并G-感染综合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兰氏阴性菌感染 肺结核患者 一清胶囊 临床应用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弥漫性血管凝血 内毒素治疗 多器官功能衰竭
下载PDF
内毒素吸附治疗腹腔内革兰氏阴性菌感染导致脓毒症或感染性休克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唐新 付平 +5 位作者 韩莉 张凌 常平 于湘友 冯永文 王国恩 《西部医学》 2022年第5期729-734,共6页
目的评估与只使用脓毒症常规治疗相比,使用常规治疗联合内毒素吸附治疗腹腔内革兰氏阴性菌感染导致的脓毒症或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14年1月~2016年9月期间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新疆... 目的评估与只使用脓毒症常规治疗相比,使用常规治疗联合内毒素吸附治疗腹腔内革兰氏阴性菌感染导致的脓毒症或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14年1月~2016年9月期间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等5家医院的腹腔内革兰氏阴性菌感染导致的脓毒症或感染性休克患者19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联合内毒素吸附治疗的试验组8例和常规治疗的对照组11例。以治疗后第3天的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变化为主要评价指标,同时评价治疗后第3天、第7天及第14天的SOFA评分、平均动脉压(MAP)、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的变化以及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率、患者28天死亡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SOFA评分与对照组相比降低的更明显,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的SOFA评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此外,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28天死亡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也没有明显差异。结论在腹腔内革兰氏阴性菌感染导致的脓毒症或感染性休克中,内毒素吸附治疗联合常规治疗相较于常规治疗,有降低患者SOFA评分的趋势,但没有统计学差异,目前还需要更多的大样本研究来验证内毒素吸附治疗在脓毒症患者治疗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吸附治疗 脓毒症 感染性休克 疗效 不良事件
下载PDF
微生态制剂对肝硬化患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剑平 刘颖翰 +2 位作者 常桂红 王科平 段林梅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785-786,共2页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对肝硬化患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治疗作用。方法:将58例肝硬化具有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间在性别、年龄、病程、临床特点及血清内毒素水平方面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对肝硬化患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治疗作用。方法:将58例肝硬化具有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间在性别、年龄、病程、临床特点及血清内毒素水平方面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微生态制剂整肠生治疗,治疗2周后再次检测两组的血清内毒素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内毒素水平分别为(69.33±27.12)pg/ml和(67.79±26.07)pg/ml(P>0.05),其间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血清内毒素水平分别为(32.04±14.76)pg/ml和(58.97±25.11)pg/ml(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生态制剂对肝硬化患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有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治疗 内毒素血症/治疗 生物制品/治疗应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