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象学方法论与现代西方心理学 被引量:19
1
作者 陶宏斌 郭永玉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61-67,共7页
近年来,西方心理学的方法论问题不断受到中国理论心理学者的重视。这反映了一种趋势,即反思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从而寻找繁荣中国心理学的最佳途径。有人指出,100多年来,统辖西方心理学的方法论主要是实证主义和现象学。①我们已撰文... 近年来,西方心理学的方法论问题不断受到中国理论心理学者的重视。这反映了一种趋势,即反思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从而寻找繁荣中国心理学的最佳途径。有人指出,100多年来,统辖西方心理学的方法论主要是实证主义和现象学。①我们已撰文探讨了现代西方心理学中的实证主义方法论。②本文试图探讨现象学方法论及其与心理学相互作用的缘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方法 胡塞尔 心理学 现代西方心理学 意动心理学 布伦塔诺 实证主义方法论 冯特 内容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
下载PDF
二十世纪西方心理学发展的轨迹及其未来的走向 被引量:15
2
作者 车文博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29-43,共15页
二十世纪是西方现代心理学兴旺发达的时代,是西方心理学学派林立、多元取向的时代,也是西方心理学弊端严重、面临变革的时代。因此,研究二十世纪西方心理学发展的轨迹及其今后的走向,不仅有助于把握现代西方心理学的内在思想逻辑;总结... 二十世纪是西方现代心理学兴旺发达的时代,是西方心理学学派林立、多元取向的时代,也是西方心理学弊端严重、面临变革的时代。因此,研究二十世纪西方心理学发展的轨迹及其今后的走向,不仅有助于把握现代西方心理学的内在思想逻辑;总结西方现代心理学发展的历史经验,而且还有助于明确今后心理学发展的方向,推进心理学的改革,为人类心理学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心理学 行为主义 人本主义心理学 现代心理学 意动心理学 内容心理学 二十世纪 机能主义 哲学方法论 认知心理学
原文传递
试论心理学史上的意动和内容之争——对一场争论的重新评价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启康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1期108-114,共7页
一、争论的事实和始末上世纪中所发生的内容心理学和意动心理学的争论,是新心理学建立后的第一次重大的争论,也被人们认为是以后发生的构造心理学与机能心理学的对立的先声。为了进一步弄清这一争论的实质,首先需要回顾一下这场争论的... 一、争论的事实和始末上世纪中所发生的内容心理学和意动心理学的争论,是新心理学建立后的第一次重大的争论,也被人们认为是以后发生的构造心理学与机能心理学的对立的先声。为了进一步弄清这一争论的实质,首先需要回顾一下这场争论的事实和始末。首先是作为争论的一方的冯持的主张。作为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创立者的冯特主张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直接经验的。他根据直接经验的性质提出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如下:“作为心理学的对象的直接经验,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一些具有复合性质的过程,外在对象的知觉,对这些对象的回忆、情感、情绪、意志动作,不仅经常按照极其多种多样的方式彼此相互结合,而且这些过程之中的每一种过程本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学体系 布伦塔诺 内容心理学 意动心理学 心理内容 二重心理学 心理活动 心理状态 心理机能 心理学研究
下载PDF
心理学发展史上的四次转折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泽欢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1期25-31,共7页
本文从心理学概念的产生和变化以及心理学理论演革的观点来考察心理学的历史发展。指出心理学史上的四次较大转折:①心理学的独立;②心理学研究方向的转变和深化③科学心理观的形成和马克思主义对心理学的改造;④现代“三论”和电子计... 本文从心理学概念的产生和变化以及心理学理论演革的观点来考察心理学的历史发展。指出心理学史上的四次较大转折:①心理学的独立;②心理学研究方向的转变和深化③科学心理观的形成和马克思主义对心理学的改造;④现代“三论”和电子计算机对心理学的影响。予示心理学发展的乐观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学发展 心理学概念 冯特 “三论” 科学心理学 改造心理学 内容心理学 心理学方法论 心理学 莱比锡大学
下载PDF
《实验心理学史》评介
5
作者 刘恩久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1期31-34,共4页
《实验心理学史》一书的作者波林(E.G.Boring,1886—1968)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和心理学史专家。历任美国克拉克、哈佛等大学教授、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7届国际心理学会名誉主席等职。他于1929年出版了《实验心理学史》,高觉敷教授曾在193... 《实验心理学史》一书的作者波林(E.G.Boring,1886—1968)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和心理学史专家。历任美国克拉克、哈佛等大学教授、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7届国际心理学会名誉主席等职。他于1929年出版了《实验心理学史》,高觉敷教授曾在1933年把它译成中文,并由商务印书馆刊行。1950年波林本着这样的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学 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 美国心理学 国际心理学 高觉敷 内容心理学 铁钦纳 修订版 冯特
下载PDF
意动心理学与内容心理学争论之始末 被引量:1
6
作者 段碧花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77-79,共3页
意动心理学和内容心理学之争是心理学史上的第一次争论。争论主要围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心理的分类等方面展开。争论始于布伦塔诺对冯特心理学理论的几方误解,终而促成试图解决争论的二重心理学的产生。
关键词 意动心理学 内容心理学 冯特 布伦塔诺 二重心理学
下载PDF
重新发现屈尔佩:二重心理学思想的演进轨迹与启示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巍 郭本禹 《心理学探新》 CSSCI 2010年第6期8-11,共4页
屈尔佩二重心理学思想旨在调和冯特的内容心理学与布伦塔诺的意动心理学,是心理学史上第一次整合心理学自然科学取向与人文科学取向的尝试。文章基于对屈尔佩二重心理学思想演进轨迹的具体分析,尝试厘清其与内容心理学体系之间的继承关... 屈尔佩二重心理学思想旨在调和冯特的内容心理学与布伦塔诺的意动心理学,是心理学史上第一次整合心理学自然科学取向与人文科学取向的尝试。文章基于对屈尔佩二重心理学思想演进轨迹的具体分析,尝试厘清其与内容心理学体系之间的继承关系与改良缘由,探究其走近意动心理学的理论动因。最后,从主要贡献和局限两方面来重新发现屈尔佩二重心理学思想的意义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尔佩 二重心理学 内容心理学 意动心理学 调和
下载PDF
花衣魔笛手勒温
8
作者 刘彬 《大众心理学》 2021年第3期47-48,共2页
库尔特·勒温是现代社会心理学、组织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的创始人,常被称为“社会心理学之父”,最早研究群体动力学和组织发展。勒温对现代心理学,特别是社会心理学,在理论与实践上产生了巨大的贡献。1890年,勒温出生在普鲁士的一... 库尔特·勒温是现代社会心理学、组织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的创始人,常被称为“社会心理学之父”,最早研究群体动力学和组织发展。勒温对现代心理学,特别是社会心理学,在理论与实践上产生了巨大的贡献。1890年,勒温出生在普鲁士的一个犹太家庭,中产阶级的优越生活并没有使他远离无孔不入的种族歧视的影响,这也成了他一生的结。勒温凭借优异的学术表现来到了星光璀燦的柏林大学,然而他很快发现统洽德国心理学的大部分都是冯特取向的内容心理学,在做了三年枯燥无味的无意义音节反应时的实验之后,勒温立志要做一门更加有趣的心理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 无意义音节 内容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群体动力学 冯特 组织心理学
原文传递
内容抑或意动——浅析西方心理学史上第一次思想之争 被引量:1
9
作者 吴佳男 刘晶晶 《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1期94-96,共3页
冯特与布伦塔诺的内容心理学与意动心理学之争对20世纪的心理学影响巨大。冯特认为心理学应该应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心理现象的内容,而布伦塔诺认为心理学应该应用反省来观察心理活动的过程。冯特认为心理元素只有两类:感觉和情感,布伦塔... 冯特与布伦塔诺的内容心理学与意动心理学之争对20世纪的心理学影响巨大。冯特认为心理学应该应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心理现象的内容,而布伦塔诺认为心理学应该应用反省来观察心理活动的过程。冯特认为心理元素只有两类:感觉和情感,布伦塔诺则把心理现象分为表象、判断、爱憎三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容心理学 冯特 意动心理学 布伦塔诺
下载PDF
意动心理学与内容心理学之比较
10
作者 管延华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43-46,共4页
布伦塔诺和冯特关于意动与内容之争开创了随后的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对立之先河,对20世纪的心理学影响巨大。冯特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感觉、情感等心理或意识经验的内容,而布伦塔诺则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及其活动,即意动;冯特... 布伦塔诺和冯特关于意动与内容之争开创了随后的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对立之先河,对20世纪的心理学影响巨大。冯特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感觉、情感等心理或意识经验的内容,而布伦塔诺则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及其活动,即意动;冯特把自然科学的实验法融进传统的内省法,而布伦塔诺认为意动是心理活动过程,要以反省来加以观察;冯特从心理元素是个简单的心理过程的基础上提出情感三度说,布伦塔诺根据意动指向对象的不同方式,将心理现象分为表象、判断、爱憎三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动心理学 内容心理学 构造主义 机能主义 研究对象 布伦塔诺 冯特
下载PDF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11
作者 刘卓雄 《四川教育》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38-39,共2页
一、思维品质包含的内容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简称为“五性”)。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活动的速度”,它反映了智力的敏锐程度。思维的灵活性指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它包括思... 一、思维品质包含的内容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简称为“五性”)。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活动的速度”,它反映了智力的敏锐程度。思维的灵活性指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它包括思维起点的灵活和思维过程中的灵活。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思维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以及思维活动的广度、深度和难度。思维的深刻性集中地表现为能深刻地理解概念,在思维过程中有较高的逻辑水平,善于深入地思考问题,善于抓住事物的规律和本质,能预见事物的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过程 数学教学 敏捷性 内容心理学 思考时间 解题思路 发散性 数学习题 解题教学 解题过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