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自然形态在绘画中的抽象表现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张然
李慧
-
机构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
-
出处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09年第5期81-82,85,共3页
-
文摘
艺术有很多的表现形式,这取决于艺术家的个人喜好和审美倾向,而我们的艺术来源于万物。此文论述自然形态与抽象表现之间的一些关系,特别是在绘画中的体现,并分析自然形态与绘画的形式和内在精神之间的联系。
-
关键词
自然形态
抽象表现
外在的形式
内在的精神
-
Keywords
natural form
abstract expressionism
external from
inner spirit
-
分类号
J20
[艺术—美术]
-
-
题名中华文明何以能延绵五千年不断?
被引量:1
- 2
-
-
作者
罗弘道
-
机构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出处
《中国广播》
2012年第4期28-31,共4页
-
文摘
本文着重分析了中华文明延绵五千年不断的原因,概括起来,笔者认为有两个决定性因素:一是制度的先进性;二是中华文明内在的精神力量,即"和"的精神,"天下"的精神,"入世"的精神,道德伦理精神。此外,还有汉字的作用。中华社会主义文明在未来的世界文明交流发展中将起到主导作用和平衡作用。
-
关键词
决定性因素
制度先进性
内在的精神力量
-
分类号
G229.2
[文化科学]
-
-
题名沃尔海姆的“情境”理论
- 3
-
-
作者
赵树军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
-
出处
《临沂大学学报》
2013年第3期33-36,共4页
-
文摘
理查德·沃尔海姆(1923-2003)是一位致力于艺术和精神分析相互关系研究的英国哲学家。他在精神和情感方面,特别是与视觉绘画艺术相关方面,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在视觉绘画艺术方面,他提出了"双重性"、"看进"、"看作"、旁观者理论、风格和艺术"情境"等理论。这里主要探讨沃尔海姆的艺术"情境"理论。他提到的"情境"与文学上所说的"情境"含义截然不同,主要是指观看者或艺术家本人具有的运用到艺术品中的艺术技能的背景知识的多少,而观看者或艺术家对艺术技能的掌握程度将制约着他对艺术品的理解程度。
-
关键词
“自然的回声”
“情境”
“全部技能”
“内在的精神状态”
-
Keywords
"natural echo"
"context"
"craft"
"intrinsic mentality"
-
分类号
B83-069
[哲学宗教—美学]
-
-
题名十九世纪法国现实主义文学对茅盾创作的影响
- 4
-
-
作者
钱林森
-
机构
南京大学中文系
-
出处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59-65,共7页
-
文摘
法国现实主义文学对于茅盾的影响更多表现为一种氛围、一种精神,乃至于相似的观念、情调的渗透。较之具体的题材借助而言,实是一大精神存在,即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的内在关联。而这种“影响”研究,不是缩小或者削弱茅盾的独创性,恰恰相反,将有助于对其独创性作进一步的阐明。
-
关键词
现实主义
影响
“为人生而艺术”
内在的精神联系
-
Keywords
realism
impact
"Art is for life's sake"
intrinsic spiritual connection
-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试论鲁迅小说与中国传统文化
被引量:6
- 5
-
-
作者
宾恩海
-
机构
广西师范学院文学院
-
出处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40-44,共5页
-
文摘
鲁迅许多小说的文化特性是以质疑与颠覆中国封建文化常规性的内涵作为起点的,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时代品格。作为一种内在的文化精神底蕴的选择与反省,鲁迅首先是对“吃人文化”的生动概括与尖锐批判,形成了他小说对于现实存在的不幸人生境况及其客观环境和民族生存危机以及已然封闭、停滞的文化现实进行描写和评价的核心内蕴。其次是鲁迅以“不撄人心”“不相干”来概括与指责中国传统文化既不能救获现世民众又不能自我拯救的巨大困境和悲剧性。鲁迅以此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爱与拯救的力量,他要创造出一个具有真正的人的灵魂的与自我实际生存密切相关更切实、更直观的文化世界。
-
关键词
鲁迅小说
中国传统文化
内在的文化精神
吃人文化
-
Keywords
Lu Xun's novels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trinsic cultural spirit
"man-eating culture"
-
分类号
I210.6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