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哲学的人性自觉及其意义——中西马哲学会通的一个内在性平面 被引量:10
1
作者 孙利天 张岩磊 《长白学刊》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10,共6页
在人性自觉这个内在性平面上,对两千多年以来的中、西传统哲学和马克思及西方后现代哲学思想进行一个简单的勾勒,得出一个概略的哲学地图是有意义的尝试性努力。哲学从人性的"混沌"中开展出不同向度的理性平面,为人们带来了... 在人性自觉这个内在性平面上,对两千多年以来的中、西传统哲学和马克思及西方后现代哲学思想进行一个简单的勾勒,得出一个概略的哲学地图是有意义的尝试性努力。哲学从人性的"混沌"中开展出不同向度的理性平面,为人们带来了自我理解的观念框架。西方古典哲学对人性的理性自觉,中国传统哲学对人性的德性自觉,马克思和后现代哲学对人性的社会性自觉,等等,既都有自然人性的客观依据,也都是自觉判断,是规划和引导人类文明的希望和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觉 中西马哲学会通 内在性平面
下载PDF
多元哲学与生活世界的互变——基于文明的视角 被引量:1
2
作者 孙利天 《中国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7-56,205,共11页
哲学是文明的活的灵魂。从文明的观点看,某种形态的文明是特定哲学的本体和前提,而某种哲学观点的思维方式是特定文明形态的理论自觉和贯通文明全体的灵魂。如果把基于文明多样性的多元观点的哲学思维方式看作人类最精致、最珍贵的文明... 哲学是文明的活的灵魂。从文明的观点看,某种形态的文明是特定哲学的本体和前提,而某种哲学观点的思维方式是特定文明形态的理论自觉和贯通文明全体的灵魂。如果把基于文明多样性的多元观点的哲学思维方式看作人类最精致、最珍贵的文明成果,那么多元观点的哲学就都具有永恒的价值和意义。以多元观点的哲学思维方式作为多样文明的理论自觉,可以使我们在多样文明及其不同生活世界的交流、交往中把握哲学对话的界限和意义。因此,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人类文明新形态为现实的生活世界基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点、文明观点的思维方式作为主要的内在性平面,在真诚的哲学对话中,用新的概念范畴、新的思维方式切入生活世界,就会产生新的文明观念和新的文明行为方式,从而带来世界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的观点 哲学思维方式 内在性平面 多元哲学 生活世界
原文传递
什么是哲学?——德勒兹对哲学的另一种读法 被引量:5
3
作者 张能 《世界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1-79,共9页
不同于传统哲学将哲学规定为静观、沉思和沟通,德勒兹认为,哲学就是创造概念。德勒兹的哲学包含三个概念要素:"内在性平面"、"概念性人物"和"概念",它们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哲学创造概念既不能脱离"... 不同于传统哲学将哲学规定为静观、沉思和沟通,德勒兹认为,哲学就是创造概念。德勒兹的哲学包含三个概念要素:"内在性平面"、"概念性人物"和"概念",它们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哲学创造概念既不能脱离"内在性平面",也不能脱离具体的创造者即"概念性人物"而孤立存在。德勒兹的概念创造性哲学是作为生命提升自身的力量而被规定的,即哲学总是关系到生命思想的提升,而这些创造的哲学概念向我们敞开了思想的权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勒兹 哲学 概念 内在性平面 概念人物
原文传递
“当代中国国家哲学”概念的合理性探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杨永庚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8-32,共5页
改革开放以来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国家哲学问题开始显现,哲学工作者提出了"当代中国国家哲学"的新概念。它是"面对"中国国情"进入"中国现实的各个领域并广泛发挥其功能和... 改革开放以来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国家哲学问题开始显现,哲学工作者提出了"当代中国国家哲学"的新概念。它是"面对"中国国情"进入"中国现实的各个领域并广泛发挥其功能和作用的一个多重性概念,具有复合性视域,由"当代"、"中国"和"国家哲学"等三个要素组成,当代中国国情这个内在性平面是它的一系列理论生发的本体和基础。由于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的绝对运动决定了国情的流动性,所以这个概念也呈现出辩证运动规律,它既是一个科学概念,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国家哲学 内在性平面 组成部分 矛盾运动 合理
下载PDF
重思大脑电影:从德勒兹到马拉布 被引量:4
5
作者 姜宇辉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8-35,共8页
本文首先试图从德勒兹在《什么是哲学?》中的大脑理论中提炼出思维、主体和间隙这三个要点,再由此导向对《电影2:时间-影像》中的大脑电影概念的深刻解析,并由此最终归结为死亡与记忆、否定性与肯定性这一对根本的矛盾。德勒兹偏爱肯定... 本文首先试图从德勒兹在《什么是哲学?》中的大脑理论中提炼出思维、主体和间隙这三个要点,再由此导向对《电影2:时间-影像》中的大脑电影概念的深刻解析,并由此最终归结为死亡与记忆、否定性与肯定性这一对根本的矛盾。德勒兹偏爱肯定性,由此错失了死亡作为绝对否定性这个要点,而马拉布以可塑性这个核心展开的大脑哲学却恰好得以将否定性带向极致。最后,我们将以安东尼奥尼的颜色手法为例,展示以可塑性之强力来根治灵活性之脑病的未来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 内在性平面 否定 可塑 灵活 安东尼奥尼
原文传递
论“减去文本”的剧场性——谈俄罗斯话剧《叶普盖尼·奥涅金》及剧场性问题 被引量:2
6
作者 王音洁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3-81,共9页
何为剧场性,这是近年来当代剧场艺术研究中浮现的一个焦点问题。它是一种美学维度,一种艺术形式,亦是在思索剧场公共性及伦理性等语言框架时的一个有效的范例。从罗兰·巴特对剧场性的定义——“减去文本”(独立于剧本而在空间中成... 何为剧场性,这是近年来当代剧场艺术研究中浮现的一个焦点问题。它是一种美学维度,一种艺术形式,亦是在思索剧场公共性及伦理性等语言框架时的一个有效的范例。从罗兰·巴特对剧场性的定义——“减去文本”(独立于剧本而在空间中成立的东西的存在)出发,以俄罗斯瓦赫坦戈夫剧院的戏剧《叶普盖尼·奥涅金》展开分析发现:“剧场性”不仅仅是戏剧创作的法则,更是造就观演边界改变以及各种元素平等运动的创造性观念,剧场因此呈现为如德勒兹所言“内在性的一致平面”之哲学剧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剧场 减去文本 单义 内在性平面 哲学剧场
下载PDF
真理的自由和自由的真理——德勒兹对康德思想的超越 被引量:2
7
作者 李科林 《世界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43-152,共10页
哲学是为了寻求关于人的真理,或者,哲学是人的思想所留下的轨迹?康德提出思想是朝向真理前行,是为了认识人自己。然而,康德哲学所塑造的人的形象在德勒兹眼中却成了人自由的羁绊,是对于思想的束缚。为了理解思想在康德和德勒兹之间的转... 哲学是为了寻求关于人的真理,或者,哲学是人的思想所留下的轨迹?康德提出思想是朝向真理前行,是为了认识人自己。然而,康德哲学所塑造的人的形象在德勒兹眼中却成了人自由的羁绊,是对于思想的束缚。为了理解思想在康德和德勒兹之间的转变,论者在这里考察了德勒兹对于康德的理性主义的批判,以及德勒兹对于思想自由的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在性平面(the plane of immanence) 可能世界(possible worlds) 先验经验论(transcendental empiricism)
原文传递
世界作为元电影 被引量:1
8
作者 帕特里夏·皮斯特斯 刘宇清(译) 《电影理论研究(中英文)》 2022年第4期68-73,共6页
传统的电影理论把影像看作对彼岸(先验的)世界的再现。德勒兹利用影像的概念,发展出一种全新的电影理论。以德勒兹和加塔利的概念为纽带,通过摄像意识,穿越时间和空间,贯通现实和虚拟,探索人类、影像和世界之间的关系,揭示生命与死亡的... 传统的电影理论把影像看作对彼岸(先验的)世界的再现。德勒兹利用影像的概念,发展出一种全新的电影理论。以德勒兹和加塔利的概念为纽带,通过摄像意识,穿越时间和空间,贯通现实和虚拟,探索人类、影像和世界之间的关系,揭示生命与死亡的意义,以及"人"生而为“人”的秘密:Becoming,即“生成”或者“生生”(“易”)。宇宙本身就像电影,一种元电影。大脑即屏幕。视觉文化基体与多样性相联,在时间中变化,受摄像意识影响,构成动态自我的内在性平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摄像意识 内在性平面 机械装配 视觉文化基体 生成 生生
原文传递
分界与统合:德勒兹论科学与哲学的关系 被引量:1
9
作者 张能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9-86,共8页
关于科学与哲学的关系,德勒兹在其晚期著作《什么是哲学?》中多有阐述。德勒兹将科学视为函项的创造,将哲学视为概念的创造。德勒兹认为,科学将其自身安置于对象之中,在思想对象层次上重构或发现现实本身,以便能够对现实做出精确的描述... 关于科学与哲学的关系,德勒兹在其晚期著作《什么是哲学?》中多有阐述。德勒兹将科学视为函项的创造,将哲学视为概念的创造。德勒兹认为,科学将其自身安置于对象之中,在思想对象层次上重构或发现现实本身,以便能够对现实做出精确的描述;而哲学将作为表象的对象置于与认识主体的关联之中,并且习惯从事态中提取概念,以把握现实事态的尚未实现的潜在。虽然科学与哲学存在分界,但是德勒兹极力将科学与哲学进行统合。也就是说,无论是从科学的所有形式之中取材论述哲学,还是从哲学的所有形式之中取材论述科学,目的就是为了扩展科学与哲学的权力,进而倡导科学、哲学对于生命而言的必要性。德勒兹对科学与哲学关系的探讨是围绕着科学与哲学的"三条对立"而进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勒兹 哲学 科学 内在性平面 参照系
下载PDF
内在性平面与创构性力量的革命政治学——安东尼奥·奈格里政治本体论的逻辑脉络
10
作者 宋晓杰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0-54,共5页
奈格里的政治本体论与内在性思潮密切相关,它以内在性-超验性和创构性-调解性的对抗语境为逻辑构架,以主体性的创构本体论为逻辑取向,旨在取代传统本体论中超验的实体、基础或本质,并从理论根基处将其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连接起来。在本... 奈格里的政治本体论与内在性思潮密切相关,它以内在性-超验性和创构性-调解性的对抗语境为逻辑构架,以主体性的创构本体论为逻辑取向,旨在取代传统本体论中超验的实体、基础或本质,并从理论根基处将其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连接起来。在本质上,它是以唯物主义批判、绝对内在性和共产主义为核心的激进革命传统,是以开放性、非连续性和不确定性为本质的激进政治模式,因主体性话语的过度充足,而带有强烈的唯意志论和乌托邦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奈格里 政治本体论 内在性平面 创构力量
下载PDF
吉尔·德勒兹美学视域下的艺术创作问题研究
11
作者 赵士萌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10期137-141,共5页
本文从吉尔·德勒兹的哲学思考出发,将艺术创作这一问题作为思考的核心。自吉尔·德勒兹的“概念”处出发重新探讨“内在性平面”、“概念性人物”及“思维”等诸多问题,继而在本体论意义上重思艺术创作,试图为艺术创作提供更... 本文从吉尔·德勒兹的哲学思考出发,将艺术创作这一问题作为思考的核心。自吉尔·德勒兹的“概念”处出发重新探讨“内在性平面”、“概念性人物”及“思维”等诸多问题,继而在本体论意义上重思艺术创作,试图为艺术创作提供更多可能性方向及思维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尔·德勒兹 概念 艺术创作 内在性平面 概念人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