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嵌入与社会回响:1949—2019年外国电影在中国的传播 被引量:7
1
作者 袁庆丰 严玲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76-84,共9页
无论是"十七年"还是"文革"时期,国产电影的数量始终低于同时期译制和公映的外国电影。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的电影不仅管控严格而且比例极小,而苏联、东欧和北朝鲜、北越等社会主义国家电影不仅占绝对比例,... 无论是"十七年"还是"文革"时期,国产电影的数量始终低于同时期译制和公映的外国电影。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的电影不仅管控严格而且比例极小,而苏联、东欧和北朝鲜、北越等社会主义国家电影不仅占绝对比例,而且从根本上影响着国产电影的思想品质、精神面貌和艺术表达。20世纪70年代初期,与美、日外交关系的改善直接导致"内参片"译制数量激增。在1977—1979年的转折期,非社会主义国家影片的译制引进数量首次反超社会主义国家电影,为改革开放提供了开放的国际视野和宽松的文化生态环境。1980—1999年,从正规渠道进入市场的外国电影译制片大幅下降,但包括盗版在内的录像带和影碟依然影响广泛;国产片生产数量大幅增长,同时完成了电影本体的功能性复位,打通、修复了被屏蔽多年的中国电影历史传统,为2000年后中国内地电影多元呈现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不可更张的格局。近20年来,外国电影借助互联网全面地、原生态地进入,不仅对国产电影的本体表达和质量起到提升作用,而且与中国社会的文化诉求交集互渗,极大地影响着亿万民众的审美潮流和艺术感受。因此,70年来外国电影在中国内地的文化传播和世俗影响,从意识形态嵌入到文化交流互渗,已然成为共和国文化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国电影 译制 内参 文化传播 文化嵌入
下载PDF
偶然与必然--上海电影译制厂的兴衰之变(1977-1993)
2
作者 朱蕊蕾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3年第1期51-54,共4页
译制片作为“世界的窗口”对于当代中国的电影观众来说是一段记忆的呈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历史的偶然与必然为译制片带来了双重影响。上海电影译制厂于1957年4月成立,它是我国第一家专业译制外国影片的... 译制片作为“世界的窗口”对于当代中国的电影观众来说是一段记忆的呈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历史的偶然与必然为译制片带来了双重影响。上海电影译制厂于1957年4月成立,它是我国第一家专业译制外国影片的电影厂。译制片在改革开放前后的发展状况研究则以80年代译制片的兴衰变迁为研究对象,以上海电影译制厂为研究样本,探析其深层次的历史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电影译制厂 改革开放 内参 盗版VCD
下载PDF
文革内参片——中国电影的“封闭”传播 被引量:2
3
作者 吴积燕 《戏剧之家》 2014年第2期113-114,共2页
文化大革命,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十分特殊的时期。文革时的内参片,就是中国电影遇上文革后的产物。这一时期内参片在政治人物的操控下,借助自身独特的——封闭的传播方式来完成了电影在那个特殊年代所带有浓厚阶级色彩的政治"使命&q... 文化大革命,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十分特殊的时期。文革时的内参片,就是中国电影遇上文革后的产物。这一时期内参片在政治人物的操控下,借助自身独特的——封闭的传播方式来完成了电影在那个特殊年代所带有浓厚阶级色彩的政治"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革 内参 政治 封闭 传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