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3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持续气道正压通气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草案) 被引量:132
1
作者 何权瀛 +1 位作者 陈宝元 李庆云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18,共6页
OSAHS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也是近年来呼吸系统疾病研究的热点之一,成人患病率高达4%,而60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更是高达20%~40%。其病理生理特征是在睡眠中由于气道塌陷性增加导致上气道部分或全部阻塞、气流受限,引起反复的间... OSAHS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也是近年来呼吸系统疾病研究的热点之一,成人患病率高达4%,而60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更是高达20%~40%。其病理生理特征是在睡眠中由于气道塌陷性增加导致上气道部分或全部阻塞、气流受限,引起反复的间歇低氧、二氧化碳潴留、睡眠片断,进而导致神经调节功能失衡、内分泌功能紊乱、血液动力学改变及微循环异常等变化,最终导致多系统器官功能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临床应用 多系统器官功能损害 内分泌功能紊乱 血液动力学改变 专家 患者
原文传递
中国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消化与营养管理专家共识(2016) 被引量:99
2
作者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1643-1647,共5页
一、概述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如重型颅脑创伤、脑肿瘤、重症脑血管病、颅内炎性病变等)常存在意识以及吞咽功能障碍、急性应激反应、激素分泌及内脏功能失衡等代谢紊乱,导致营养不良和免疫功能下降,继而使患者感染、脏器功能障碍、... 一、概述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如重型颅脑创伤、脑肿瘤、重症脑血管病、颅内炎性病变等)常存在意识以及吞咽功能障碍、急性应激反应、激素分泌及内脏功能失衡等代谢紊乱,导致营养不良和免疫功能下降,继而使患者感染、脏器功能障碍、死亡风险增加,影响临床结局。神经外科重症患者,除具有其他重症患者的代谢特点外,还具有如下特殊性:(1)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吞咽障碍及运动功能障碍:(2)高代谢、营养需求更高;(3)自主呼吸障碍会延长机械通气时间;(4)多存在内分泌功能紊乱;(5)部分存在应激性胃肠道功能障碍;(6)存在与神经损伤修复相关的特殊营养素需求;(7)多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以上均可导致营养不良高风险,产生不良临床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重症患者 神经损伤修复 营养管理 内分泌功能紊乱 胃肠道功能障碍 专家 消化 中国
原文传递
焦虑症的生化病理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3
作者 孔秋玲 邹江冰 蒋琳兰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2869-2871,共3页
焦虑症又称焦虑性神经症,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主的神经症,主要表现为发作性或持续性的焦虑、紧张、惊恐不安等焦虑情绪,并伴有自主神经紊乱、肌肉紧张与运动不安等症状.西医学认为焦虑症应理解为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焦虑症的... 焦虑症又称焦虑性神经症,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主的神经症,主要表现为发作性或持续性的焦虑、紧张、惊恐不安等焦虑情绪,并伴有自主神经紊乱、肌肉紧张与运动不安等症状.西医学认为焦虑症应理解为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焦虑症的发生与个体生物学特征、社会心理因素有关[1].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了,在生化机制方面,主要有神经递质假说和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假说.本文将对焦虑症的生化病理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以后研究焦虑症的学者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化病理机制 焦虑症 焦虑性神经症 内分泌功能紊乱 自主神经紊乱 社会心理因素 焦虑情绪 肌肉紧张
下载PDF
心理护理对产后抑郁症产妇的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被引量:30
4
作者 陆亚萍 钟晓仙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2年第10期1373-1375,共3页
产后抑郁症是产妇孕期及分娩期前后因精神压力过重导致情绪变化引起的心理及内分泌功能紊乱等,常发生于分娩后2周内。产后抑郁症不仅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还影响到婴儿、家庭、婚姻、社会,处理不当容易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近年来研... 产后抑郁症是产妇孕期及分娩期前后因精神压力过重导致情绪变化引起的心理及内分泌功能紊乱等,常发生于分娩后2周内。产后抑郁症不仅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还影响到婴儿、家庭、婚姻、社会,处理不当容易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近年来研究发现心理护理干预可减轻产后抑郁症产妇的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抑郁症 心理护理干预 心理状态 治疗依从性 产妇 内分泌功能紊乱 情绪变化 精神压力
下载PDF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5
作者 张慰 刘彦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10年第1期71-73,共3页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米非司酮 治疗 内分泌功能紊乱 RU486 雌激素依赖性 免疫功能异常 生物学行为
下载PDF
创伤性脑损伤后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4
6
作者 胡峰 张赛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876-877,共2页
创伤性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e,TBI)后出现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并不少见,TBI与神经内分泌的关系日益受到关注,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可以显著影响颅脑损伤患者功能及健康的恢复。但其临床表现隐匿,并有可能被TBI后出现的一系... 创伤性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e,TBI)后出现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并不少见,TBI与神经内分泌的关系日益受到关注,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可以显著影响颅脑损伤患者功能及健康的恢复。但其临床表现隐匿,并有可能被TBI后出现的一系列症状所掩盖,TBI后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可能会被误诊、漏诊。TBI后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可能加重TBI症状甚至导致潜在的致命性内分泌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前叶功能减退 创伤性颅脑损伤 临床意义 脑损伤后 内分泌功能紊乱 神经内分泌 颅脑损伤患者 brain
原文传递
乳腺增生的现状成因研究及针对性预防措施 被引量:24
7
作者 苏富芳 饶媛媛 《中国实验诊断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360-1361,共2页
乳腺增生(hyperplasia of breast)是指乳腺上皮和纤维组织增生,乳腺组织导管和乳小叶在结构上的退行性病变及进行性结缔组织的生长,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内分泌激素失调。作为女性最为常见的乳房疾病,应进行提前预防以降低损害后果。... 乳腺增生(hyperplasia of breast)是指乳腺上皮和纤维组织增生,乳腺组织导管和乳小叶在结构上的退行性病变及进行性结缔组织的生长,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内分泌激素失调。作为女性最为常见的乳房疾病,应进行提前预防以降低损害后果。目前乳腺增生的发病原因及病理机制均未完全明晰,学术界普遍认为或与内分泌功能紊乱有直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增生 预防 内分泌激素失调 内分泌功能紊乱 成因 纤维组织增生 发病原因 退行性病变
下载PDF
益生菌联合针灸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2
8
作者 张霞 蒋欢欢 +4 位作者 赵汉清 杜文泽 任建新 王力 康金旺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18期2150-2152,共3页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其致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西医认为内分泌功能紊乱、肠道菌群异位、精神压力过高为导致IBS的常见致病因素。目前,随着人们对IBS研究的不断深入,炎症被认为是导致IB...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其致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西医认为内分泌功能紊乱、肠道菌群异位、精神压力过高为导致IBS的常见致病因素。目前,随着人们对IBS研究的不断深入,炎症被认为是导致IBS的重要因素,促炎因子过度释放、抗炎因子分泌不足最终导致IBS。西医治疗IBS通常疗程长、费用高、不良反应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法 炎症因子 消化系统疾病 肠易激综合征 IRRITABLE 内分泌功能紊乱 促炎因子 肠道菌群 马来酸曲美布汀 胃肠平滑肌
下载PDF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与子宫内膜增生病变的关系及处理原则 被引量:20
9
作者 李儒芝 林金芳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657-658,共2页
关键词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增生病变 子宫内膜 无排卵型功血 绝经过渡期功血 生育年龄妇女 青春期功血 内分泌功能紊乱
原文传递
氧化应激对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影响及中西医抗氧化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0
作者 梁程程 杨红 +1 位作者 齐聪 杨爱仲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85-889,共5页
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iminished ovarian reserve,DOR)是指卵巢皮质区可募集的卵泡数量减少,卵母细胞质量下降,生殖内分泌功能紊乱,女性生育能力下降,临床主要表现为月经稀发、经量减少,甚至闭经、不孕,还可伴有因激素异常出现的不适症状... 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iminished ovarian reserve,DOR)是指卵巢皮质区可募集的卵泡数量减少,卵母细胞质量下降,生殖内分泌功能紊乱,女性生育能力下降,临床主要表现为月经稀发、经量减少,甚至闭经、不孕,还可伴有因激素异常出现的不适症状,若不及时治疗可进一步发展为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POF)^([1]),约占女性卵巢疾病的20%,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殖健康和生活质量^([2])。DOR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年龄、遗传因素、酶缺乏、促性腺激素及其受体异常、自身免疫损伤、卵巢破坏性因素(放疗、化疗、手术、感染等)、抑制素异常、卵泡生成障碍、卵细胞储备过少或耗竭过多等有一定的相关性^([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分泌功能紊乱 卵巢储备功能下降 月经稀发 酶缺乏 卵巢早衰 促性腺激素 卵巢疾病 氧化应激
原文传递
神经性厌食患者内分泌功能的改变 被引量:16
11
作者 吕朝晖 窦京涛 陆菊明 《临床内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49-450,共2页
目的 了解神经性厌食患者内分泌功能的改变及其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 3 0例神经性厌食患者内分泌激素水平的变化及临床资料。结果  (1)本组神经性厌食者均为女性 ,平均年龄 (18.4± 2 .1)岁 ,病程 1~ 6年。临床表现为厌食、严重... 目的 了解神经性厌食患者内分泌功能的改变及其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 3 0例神经性厌食患者内分泌激素水平的变化及临床资料。结果  (1)本组神经性厌食者均为女性 ,平均年龄 (18.4± 2 .1)岁 ,病程 1~ 6年。临床表现为厌食、严重营养不良和继发性闭经 ;(2 )大多数患者LH、FSH和E2 明显降低 ;8例患者行GnRH刺激时 ,LH、FSH呈延迟反应 ;(3 ) 15例患者甲状腺激素和TSH均正常 ,9例患者表现为单纯性T3 和FT3 减低 ,6例患者甲状腺激素均降低 ;(4 )血、尿皮质醇水平均正常 2 4例 ,增高 6例 ,出现节律紊乱 6例 ;(5 )GH升高 15例 (15 / 16) ,PRL均正常 2 0例(2 0 / 2 0 )。结论 严重营养不良和继发性闭经为神经性厌食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 ,伴有多种内分泌功能紊乱 ,继发性闭经是显著体重下降和下丘脑 垂体 性腺轴功能紊乱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性厌食 营养不良 闭经 内分泌功能紊乱
原文传递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2
作者 王莹 魏绍斌 +2 位作者 孟晓丹 杨清 张国楠 《现代医药卫生》 2007年第24期3711-3712,共2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以痛经、盆腔包块、原发或继发不孕、月经失调为主要临床表现,虽属良性疾病.却具有盆腔内种植、多部位发病、临床易复发等类似恶性肿瘤性。EMS在生育年龄妇女中发生率10%...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以痛经、盆腔包块、原发或继发不孕、月经失调为主要临床表现,虽属良性疾病.却具有盆腔内种植、多部位发病、临床易复发等类似恶性肿瘤性。EMS在生育年龄妇女中发生率10%~15%左右.且呈明显上升的趋势,严重影响中青年妇女的健康和生活质量。EMS的发病机制至今还未完全阐明.除了经典的经血逆流学说,淋巴及静脉播散学说,体腔上皮化生学说外,随着对本病的深入研究。发现盆腹腔内环境改变如免疫功能异常、内分泌功能紊乱在发病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且异位内膜细胞得以在宫腔外种植并继续存活,与其对凋亡的抵抗力增强亦有关。此外遗传因素和环境毒素都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导致EMS的发生。而近年提出的“在位内膜决定论”将子宫在位内膜作为发病机制研究的新靶点。目前EMS的药物治疗主要为激素治疗,常用药物有达那唑、孕三烯酮、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等,但不良反应明显,近年来,抗孕激素类药物米非司酮试用于治疗EMS取得了较为肯定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激素治疗 米非司酮 体腔上皮化生学说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内分泌功能紊乱 生育年龄妇女 发病机制
下载PDF
连续血糖监测系统在危重患者中的准确性与预后评估价值 被引量:12
13
作者 郑忠骏 吴春双 +2 位作者 徐善祥 杨俭新 张茂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426-1431,共6页
危重患者常常因各种因素导致严重的内分泌功能紊乱,引发血糖大范围波动,发生应激性高血糖(stress-induced hyperglycemia,SIH)或低血糖。研究发现,SIH与低血糖是影响危重患者住院病死率和住院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1-3]。血糖变异度(gluco... 危重患者常常因各种因素导致严重的内分泌功能紊乱,引发血糖大范围波动,发生应激性高血糖(stress-induced hyperglycemia,SIH)或低血糖。研究发现,SIH与低血糖是影响危重患者住院病死率和住院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1-3]。血糖变异度(glucose variability,GV)作为血糖波动的指标,也是预测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4-6]。因此,严格的血糖监测与管理至关重要。经皮连续血糖监测系统(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CGMS)每5 min提供一次血糖数值,便于严格管理危重患者血糖,减少血糖波动。研究发现,连续血糖数据便于分析GV,相比间断血糖监测更有利于控制GV[7],为患者预后的评估提供重要依据[8-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分泌功能紊乱 血糖波动 应激性高血糖 住院病死率 连续血糖监测 危重患者 血糖变异度 低血糖
原文传递
中药瓜石汤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致不孕症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4
作者 张焱 佟彤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560-561,共2页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导致女性不孕的常见病之一,其造成不孕的机制是由于内分泌功能紊乱而致卵泡发育不良、闭锁,卵子无法排出所致。笔者采用老中医刘奉五先生的瓜石汤对PCOS所致不孕患者治疗15例,均成功受孕生子,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不孕症 瓜石汤 疗效观察 治疗 内分泌功能紊乱 中药 卵泡发育不良
下载PDF
认知心理干预对改善垂体瘤患者内镜术后生存质量的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12
15
作者 吴涛 刘蕾 吴波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18-19,共2页
垂体瘤是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率为1/10万,约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10%~15%,垂体瘤患者往往由于内分泌功能紊乱而导致较严重的生理和心理问题,如肥胖、不孕不育、性功能减退、泌乳、女性闭经、皮肤粗糙、肢端肥大、焦虑抑郁等症... 垂体瘤是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率为1/10万,约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10%~15%,垂体瘤患者往往由于内分泌功能紊乱而导致较严重的生理和心理问题,如肥胖、不孕不育、性功能减退、泌乳、女性闭经、皮肤粗糙、肢端肥大、焦虑抑郁等症状。随着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生存质量 垂体瘤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心理干预 患者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内分泌功能紊乱 应用
原文传递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李洁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7年第11期1666-1668,共3页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是指患者睡眠过程中由于气道反复塌陷导致上气道部分或完全闭合,气流受限,引起反复的间断低氧、二氧化碳潴留、睡眠结构紊乱及片段化、进而导致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是指患者睡眠过程中由于气道反复塌陷导致上气道部分或完全闭合,气流受限,引起反复的间断低氧、二氧化碳潴留、睡眠结构紊乱及片段化、进而导致植物神经调节功能失调、内分泌功能紊乱、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微循环异常等全身变化,最终导致多系统器官功能障碍的临床症候群([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影响因素 质量调查 患者 内分泌功能紊乱 生活 二氧化碳潴留 睡眠结构紊乱
下载PDF
肺气虚证局部内分泌功能紊乱对肺泡巨噬细胞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赵江云 宋卫东 +4 位作者 刘中本 吴华强 张安成 庞玉英 刘丽华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6-18,共3页
检测40例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虚证、39例慢支隐性肺证患者及36例正常人外周血.支气管肺灌洗液中皮质激素以及肺泡巨噬细胞(AM)内cAmp和cGmp含量。结果表明:肺气虚证局部内分泌功能紊乱,隐性肺证局部内分泌功能基本正常,CORT对AM内cAm... 检测40例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虚证、39例慢支隐性肺证患者及36例正常人外周血.支气管肺灌洗液中皮质激素以及肺泡巨噬细胞(AM)内cAmp和cGmp含量。结果表明:肺气虚证局部内分泌功能紊乱,隐性肺证局部内分泌功能基本正常,CORT对AM内cAmp和cGmp含量具有明显调节作用。总之,通过深入研究肺气虚证局部内分泌功能紊乱及其对AM功能影响,为临床肺气虚辨证论治提供理论基础及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气虚证 肺泡巨噬细胞 内分泌功能紊乱
下载PDF
米非司酮预防功能失调性 子宫出血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治疗后复发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张海敏 张海琴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9年第20期3580-3581,共2页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DUB)和子宫内膜息肉(EMP)是两类由于患者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系统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所引起的子宫疾病,可导致严重贫血、感染甚至诱发癌症,是影响女性健康的常见妇科疾病[1]。目前,手术治疗是DUB和EMP的首选治疗方式...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DUB)和子宫内膜息肉(EMP)是两类由于患者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系统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所引起的子宫疾病,可导致严重贫血、感染甚至诱发癌症,是影响女性健康的常见妇科疾病[1]。目前,手术治疗是DUB和EMP的首选治疗方式,其中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术由于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疗效确切且不影响卵巢内分泌功能等优势在临床应用最为广泛[2]。然而,有研究表明经手术治疗后DUB和EMP患者具有一定的复发概率,其主要原因是子宫内膜基底层的术后残留。有研究表明,米非司酮可抑制孕激素水平从而抑制子宫内膜基底层的异常增生[3]。因此,本研究考察米非司酮在预防DUB、EMP患者宫腔镜治疗后复发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息肉 内分泌功能紊乱 子宫出血 常见妇科疾病 异常增生 功能失调性 孕激素水平 女性健康
下载PDF
颅脑损伤后神经内分泌改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小森 李庆国 《中国实验诊断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114-1116,共3页
关键词 神经组织 内分泌改变 颅脑损伤后 重型颅脑创伤 内分泌功能紊乱 多器官功能受损 死亡原因分析 代谢紊乱
下载PDF
乳头溢液的诊断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滨 刘垚 单中辉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外科版)》 2006年第9期8-9,共2页
关键词 病理性乳头溢液 临床意义 内分泌功能紊乱 导管内乳头状瘤 乳腺疾病 诊断 雌性激素水平 非哺乳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