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侧苍白球的神经元分型及其在运动障碍相关疾病中功能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刘铭玥 王勇 《中国医药》 2024年第1期133-136,共4页
基底神经节在运动调控中起重要作用,内侧苍白球是基底神经节的重要输出核团之一,其功能异常可导致运动障碍相关疾病(如帕金森病),并可作为临床治疗的靶核团。内侧苍白球神经元根据形态、标志物、神经递质与受体不同分为不同的亚群,其分... 基底神经节在运动调控中起重要作用,内侧苍白球是基底神经节的重要输出核团之一,其功能异常可导致运动障碍相关疾病(如帕金森病),并可作为临床治疗的靶核团。内侧苍白球神经元根据形态、标志物、神经递质与受体不同分为不同的亚群,其分布和生理功能也有所不同。不同神经元亚群接受纹状体、外侧苍白球和丘脑底核等上游神经核团的输入,下游主要投射到外侧缰核和丘脑。由此形成具有神经元亚群特异性介导的神经通路,并在运动调控和运动障碍相关疾病如帕金森病及非运动症状中起重要作用。这为基底节在运动和非运动功能调控及其疾病治疗方面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本研究对此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内侧苍白球 神经元分型 基底神经节 运动调控 非运动症状
下载PDF
抽动秽语综合征^(18)F-FDGPET显像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德鹏 张晓华 +3 位作者 苏玉盛 马云川 张琳瑛 尚建文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分析比较正常人和抽动秽语综合征(TS)手术前后18F-FDG PET显像,探讨TS发病机制及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经临床确认为TS的患者18例,行单侧苍白球切开术。术前1d和术后3月,在相同条件下分别行18F-FDG PET显像。目视法观察双侧运动区... 目的分析比较正常人和抽动秽语综合征(TS)手术前后18F-FDG PET显像,探讨TS发病机制及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经临床确认为TS的患者18例,行单侧苍白球切开术。术前1d和术后3月,在相同条件下分别行18F-FDG PET显像。目视法观察双侧运动区、基底节和小脑的18F-FDG分布。半定量分析法计算各观察部位与小脑18F-FDG摄取量的比值。采用全面评估抽动严重程度的YGTSS量表,对所有患者手术前后病情进行量化评估,以判断手术后的症状改善率,同时与20例正常人的脑显像比较。结果正常对照组,双侧感觉运动区皮质、双侧基底节、双侧小脑的18F-FDG呈对称分布。与正常对照比较,18例TS双侧感觉运动皮质18F-FDG摄取明显增高(P<0.01),双侧基底节18F-FDG摄取减低(P<0.05)。手术前后比较,术后手术侧感觉运动区皮质的18F-FDG分布减低(P<0.01),而基底节无明显变化(P>0.05)。18例患者术后症状改善率在63%~77%。结论双侧感觉运动区皮质18F-FDG摄取明显增高,双侧基底节18F-FDG摄取减低,为TS的18F-FDG PET显像特征。苍白球切开术明显地改善了对侧肢体抽动症状,使手术侧感觉运动区皮质18F-FDG摄取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动秽语综合征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脱氧葡萄糖 内侧苍白球 苍白球切开术
下载PDF
帕金森病与肌张力障碍患者内苍白球放电活动的特点 被引量:5
3
作者 肖东升 庄平 +2 位作者 李建宇 张宇清 李勇杰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73-177,共5页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和肌张力障碍患者内苍白球神经元电活动特点,揭示其病理生理基础。方法时间对象为13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和8例原发性肌张力障碍患者,在接受立体定向手术的同时应用微电极记录技术采集内苍白球神经元电活动和肢体EMG...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和肌张力障碍患者内苍白球神经元电活动特点,揭示其病理生理基础。方法时间对象为13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和8例原发性肌张力障碍患者,在接受立体定向手术的同时应用微电极记录技术采集内苍白球神经元电活动和肢体EMG。应用单细胞、峰间隔(ISI)、ISI变异系数(CV)等方法探讨神经元放电频率和模式。结果在帕金森病患者内苍白球中共甄别出108个神经元,除19.4%为与震颤相关的神经元放电活动外,55.6%为紧张性放电活动,平均放电频率为(103.7±25.5)Hz;25.0%为不规则放电活动,平均放电频率为(63.4±16.1)Hz。在肌张力障碍患者内苍白球中甄别出45个神经元,37.8%为紧张性放电活动,平均放电频率为(50.2±19.1)Hz。62.2%为不规则放电活动,平均放电频率为(28.5±10.5)Hz。方差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内苍白球紧张性、不规则性神经元平均放电频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帕金森病患者内苍白球放电频率明显高于肌张力障碍患者(均P〈0.05)。结论内苍白球神经元放电频率的增加与帕金森病相关,而内苍白球神经元放电频率的减少与肌张力障碍相关,支持运动障碍病病理生理假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肌张力障碍 内侧苍白球 微电极 立体定向技术
原文传递
100 Hz电针干预对于帕金森病模型大鼠内侧苍白球β波及γ波的影响
4
作者 金巍 郑文聪 张海峰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7-13,共7页
[目的]探究100 Hz电针干预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大鼠行为学以及内侧苍白球(Globus pallidus internus,GPi)β波及γ波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各10只。模型组和电针组采... [目的]探究100 Hz电针干预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大鼠行为学以及内侧苍白球(Globus pallidus internus,GPi)β波及γ波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各10只。模型组和电针组采用6-羟基多巴胺单侧纹状体三靶点注入法制备PD模型,将金属微电极植入大鼠GPi。电针组大鼠进行电针治疗,选取曲池、外关、足三里、阳交穴,电针频率100 Hz,1次/d,每次30 min,治疗持续7 d。其余两组不予任何干预。每组大鼠于治疗前后进行网格实验测试移动潜伏期,电生理测试检测β波及γ波占比。[结果]治疗前,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和电针组网格实验移动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模型组和电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移动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而电针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移动潜伏期显著缩短(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电针组移动潜伏期缩短(P<0.05)。治疗前,三组β波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空白组和模型组比较,电针组β波占比显著降低(P<0.05)。与治疗前比较,电针组治疗后β波占比显著降低(P<0.05)。治疗前,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和电针组γ波占比显著降低(P<0.05)。与治疗前比较,电针组治疗后γ波占比显著升高(P<0.05)。[结论] 100 Hz电针显著缩短PD模型移动潜伏期,使GPi中β波占比下降,γ波占比增高,本研究结果将为电针治PD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0 Hz电针 帕金森病 内侧苍白球 β波 γ波 移动潜伏期
下载PDF
僵直迟缓型帕金森病患者内苍白球放电活动的特点 被引量:4
5
作者 徐翠萍 庄平 李勇杰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5期1022-1026,共5页
目的探讨与帕金森病(PD)僵直迟缓相关的内苍白球(GPi)细胞电活动特点。方法26例以僵直迟缓为主征PD患者(僵直〉/5分,迟缓≥9分)接受了立体定向GPi毁损术。术中应用微电极和肌电(EMG)记录技术采集细胞电活动和肢体EMG。应用单... 目的探讨与帕金森病(PD)僵直迟缓相关的内苍白球(GPi)细胞电活动特点。方法26例以僵直迟缓为主征PD患者(僵直〉/5分,迟缓≥9分)接受了立体定向GPi毁损术。术中应用微电极和肌电(EMG)记录技术采集细胞电活动和肢体EMG。应用单细胞和峰间隔(ISI)分析方法分析细胞放电模式和频率。采用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运动部分(UPDRS Ⅲ)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估。结果在记录到的237个GPi神经元中,除10.1%(n=24)为与震颤相关的细胞放电活动外,57.4%(n=136)为紧张性放电活动,32.5%(n=77)为不规则放电活动。进一步分析发现,75.7%(n,=103)的紧张性放电活动的平均放电频率为(124.1±39.2)Hz,平均峰间隔(ISI)为(8.7±6.9)ms,而其余24.3%(n=33)的神经元显示出相对正常的紧张性放电活动:平均放电频率为(69.5±5.9)Hz,平均ISI间期为(14.4±13.2)ms。同时发现这些不规则的放电活动平均放电频率为(30.2±9.8)Hz,平均ISI间期为(35.6±36.8)ms。方差分析显示高频紧张性放电活动、相对正常的紧张性放电活动、不规则放电活动三者两两比较其放电频率、ISI及ISI系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后UPDRS显示僵直和迟缓的改善率分别为71.9%和61.8%。结论GPi存在大量高频紧张性和不规则放电活动提示放电频率和模式的改变可能与PD僵直迟缓的病理生理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内侧苍白球 微电极记录 立体定向
原文传递
微电极导向颅内同期单侧双靶点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学廉 高国栋 +2 位作者 赵亚群 王庆丰 陈玲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82-383,共2页
关键词 微电极导向 内侧苍白球 丘脑VIM核 帕金森病
下载PDF
苍白球电毁损对帕金森病大鼠HVSs振荡波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付建 葛顺楠 +2 位作者 王学廉 朱俊玲 高国栋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2年第12期2239-2244,共6页
目的:应用直流电核团毁损术毁损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的内侧苍白球(GPi),记录其手术前后脑电生理活动的变化,以探讨内苍白球射频毁损术治疗PD的可能机制。方法: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GP毁损组、假手术组及正常组。对PD毁损组和假手术组大... 目的:应用直流电核团毁损术毁损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的内侧苍白球(GPi),记录其手术前后脑电生理活动的变化,以探讨内苍白球射频毁损术治疗PD的可能机制。方法: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GP毁损组、假手术组及正常组。对PD毁损组和假手术组大鼠采用6-羟基多巴胺(6-OHDA)右侧黑质致密部(SNc)、中脑腹侧被盖区(VTA)两点注射法建立PD大鼠模型,并经腹腔注射阿扑吗啡(APO)诱发旋转以对模型建立进行评价。通过多导联宏电极在体脑电生理记录技术对各组大鼠进行右侧(注射侧)大脑皮层M1、M2区脑电及纹状体场电位的连续24小时记录,同时进行视频录像。对GP毁损组大鼠行直流电GPi毁损术,术后4天对各组大鼠均行阿扑吗啡诱导旋转行为检验,继续记录脑电活动,记录数据经频率谱分析及相干分析以揭示各记录位点信号的频率成分以及不同位点神经元集群间的功能连接和同步性。结果:对GP毁损组大鼠毁损术前后在清醒静息状态下的皮层脑电和纹状体场电位有明显改变,术后HVSs(High Voltage Spindles)在持续时间上明显缩短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对各组大鼠术后在静息状态下的脑电信号进行对比,GP毁损组大鼠较假手术组的HVSs持续时间和发作频率均减少并接近正常组大鼠水平,相干性分析显示GP毁损组大鼠术后在HVSs频段(5-13Hz)上的相干程度显著小于假手术组。结论:在清醒静息状态下6-OHDA建立的PD大鼠皮层-基底节环路上HVSs持续时间延长发生频率增高,经GP毁损术后其时间缩短发作次数减少同步性降低并接近正常水平,从而改善PD症状,该现象可能解释临床采用苍白球射频毁损术治疗PD的治疗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内侧苍白球 射频毁损术 脑电生理HVSs
原文传递
电刺激帕金森病大鼠丘脑束旁核对内侧苍白球放电的影响
8
作者 丁方香 路致远 +2 位作者 计义正 王晓清 王敏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04-208,共5页
目的:以丘脑束旁核(PF)为刺激靶点,观察高频电刺激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大鼠内侧苍白球(GPi)放电的影响。方法:在黑质致密部(SNc)和中脑腹侧被盖区(VTA)两点注射6-羟基多巴胺(6-OHDA)制作PD模型大鼠。实验组电刺... 目的:以丘脑束旁核(PF)为刺激靶点,观察高频电刺激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大鼠内侧苍白球(GPi)放电的影响。方法:在黑质致密部(SNc)和中脑腹侧被盖区(VTA)两点注射6-羟基多巴胺(6-OHDA)制作PD模型大鼠。实验组电刺激(强度1.5V,脉冲间隔0.06ms,频率150Hz)PD大鼠PF,正常大鼠为对照组,比较刺激前后两组大鼠记录的GPi局部场电位(LFPs)。结果:PD大鼠GPiLFPs在7—30Hz频段占总信号百分比减小(P<0.01),而30—100Hz频段增加(P<0.05)。第一次电刺激PD大鼠PF后,GPiLFPs在7—12Hz频段有所改善(P<0.05),在第一次电刺激后的刺激效果表现为GPiLFPs在7—30Hz频段进一步减小(P<0.01)。结论:PD大鼠GPiLFPs低频段占总信号百分比极其显著减小,高频段显著增多,电刺激PF能够改善GPi低频LF-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脑深部刺激术 束旁核 内侧苍白球 局部场电位
下载PDF
微电极导向内侧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改善帕金森病合并轻中度抑郁的机制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学廉 高国栋 +4 位作者 赵亚群 梁秦川 陈玲 王家同 罗正学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16期2367-2368,共2页
目的分析评估微电极导向内侧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对帕金森病(PD)合并轻中度抑郁的疗效,探讨其机制。方法PD合并轻、中度抑郁患者36例,于微电极导向单侧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前10d及术后2周进行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及抑郁疗效的评估。结果36例... 目的分析评估微电极导向内侧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对帕金森病(PD)合并轻中度抑郁的疗效,探讨其机制。方法PD合并轻、中度抑郁患者36例,于微电极导向单侧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前10d及术后2周进行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及抑郁疗效的评估。结果36例患者术后在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明显改善的同时,其抑郁情绪亦有明显的改善,Webster记分、SDS总分、HAMD总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有效率91.67%。靶点更换率100%,经微电极导向技术再确认的靶点较影像学确定的靶点更偏向内侧苍白球的内侧及腹侧。结论微电极导向的内侧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对PD合并的轻、中度抑郁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中度抑郁 帕金森病 微电极导向 内侧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 并发症
下载PDF
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120例报道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太周 熊铁农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3期65-67,共3页
目的 :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靶点毁损术技术在治疗帕金森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微电极细胞电生理记录技术进行术中靶点监测 ,对 12 0例帕金森病患者行内侧苍白球腹后部 12例 ,丘脑腹外侧核 16例 ,苍白球腹后部和丘脑腹外侧核 92例毁损... 目的 :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靶点毁损术技术在治疗帕金森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微电极细胞电生理记录技术进行术中靶点监测 ,对 12 0例帕金森病患者行内侧苍白球腹后部 12例 ,丘脑腹外侧核 16例 ,苍白球腹后部和丘脑腹外侧核 92例毁损术 ,患者术前、术后评估采用Webster积分。结果 :手术效果优良率 98.4 % ,原有症状显著改善率平均达 98.4 % ,无永久并发症。结论 :应用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手术并发症少 ,治疗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脑 内侧苍白球腹后部 微电极导向 立体定向手术 治疗 帕金森病
下载PDF
脑部深刺激诱发的恐慌和恐惧
11
作者 Shapira N.A. Okun M.S. +1 位作者 Wint D. 王鹏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神经病学分册)》 2006年第6期46-46,共1页
Background: Mood, cognitive, and behavioural changes have been reported with deep brain stimulation (DBS) in the thalamus, globus pallidus interna, and anterior limb of the internal capsule/nucleus accumbens region. O... Background: Mood, cognitive, and behavioural changes have been reported with deep brain stimulation (DBS) in the thalamus, globus pallidus interna, and anterior limb of the internal capsule/nucleus accumbens region.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panic and fear resulting from DBS. Methods: Intraoperative DBS in the region of the right and then left anterior limb of the internal capsule and nucleus accumbens region was undertaken to treat a 52 year old man with treatment refractory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OCD). Mood, anxiety, OCD, alertness, heart rate, and subjective feelings were recorded during intraoperative test stimulation and at follow up programming sessions. Results: DBS at the distal (0) contact (cathode 0-, anode 2+, pulse width 210 ms, rate 135 Hz, at 6 volts) elicited a panic attack (only seen at the (0) contact). The patient felt flushed, hot, fear ful, and described himself as having a “panic attack." His heart rate increased from 53 to 111. The effect (present with either device) was witnessed immediate ly after turning the device on, and abruptly ceased in the off condition. Conclu sions: DBS of the anterior limb of the internal capsule and nucleus accumbens re gion caused severe “panic." This response may result from activation of limbic and autonomic networ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恐慌 恐惧 男性患者 深刺 脑部 内囊前肢 内侧苍白球 深部脑刺激
下载PDF
基因疗法有望使男人变得更加忠诚和友好
12
作者 莫妮 《国外医学情报》 2002年第5期40-40,共1页
科学家发现了使爱长生不老的根源,它能够使男人对女人更加忠诚、对男性同事更加友好,同时还能够摆脱孤独症。在Georgia Emory大学的LarryYoung及其同事用病毒将一种基因直接置入鼠的大脑中负责荣誉及成瘾的部分——内侧苍白球,该基因可... 科学家发现了使爱长生不老的根源,它能够使男人对女人更加忠诚、对男性同事更加友好,同时还能够摆脱孤独症。在Georgia Emory大学的LarryYoung及其同事用病毒将一种基因直接置入鼠的大脑中负责荣誉及成瘾的部分——内侧苍白球,该基因可以使动物的大脑更加容易接受抗利尿激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 内侧苍白球 抗利尿激素 基因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